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家長都讓孩子「搶跑」,甚至背負孩子的重擔和孩子一起跑。中國家長的焦慮大多集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家都送孩子去輔導班,自己不送那就是害了孩子,大家都讓孩子多做作業,自己孩子玩久了那就是退步,總之雖然「減負」被提出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並沒有真正實現,那麼,減負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首先,減負可以還給孩子更多娛樂時間
家長們都深有體會,當自己勤勤懇懇工作一天的時候,終於到了下班的時候,老闆跑過來告訴你,還要加班,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不情願的,哪怕老闆對你說,這是讓你有更好的發展。
所以說,對於孩子們也是一樣的,放學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卸下學習重擔的時候,雖然還有家庭作業,但是一般作業所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小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但是如果家長趁這個時間再去給孩子報一個輔導班,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相當於學習的重擔要一直扛著,壓力自然不小。所以減負,確實可以給孩子更多娛樂時間。
其次,減負讓學生有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孩子興趣
太注重學習就會讓孩子之只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知識這一件事情上,對於其他的方面,他沒辦法去關注,隨著學習壓力變大,他們甚至不再願意去關注,最終孩子很可能變成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但是,培養孩子興趣不是說除文化課外,再多給孩子報其他的興趣班。課上多了誰都煩,孩子更是如此,最好的方式是孩子的主動選擇,家長稍稍助力。
減負,可以讓孩子注重人際關係
很多孩子由於一味追求成績,不能關注身邊的人,所以他們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很弱,甚至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缺乏人情味。而減負之後,他們能夠把自己的眼界打開,看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東西,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減負不等於無壓力,老師家長要把握好分寸。
壓力,可以讓孩子產生學習動力
雖然現在一直喊著減負,但是也不能讓學生毫無壓力去學習。所以老師和家長應該適度給學生灌輸一些壓力,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幫助他們樹立一些學習目標,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對於成績的提高夜很有幫助。
壓力要適度
有的家長和老師總是會對孩子說考試多麼重要,或者整天都在給孩子壓力,甚至把自身的壓力也分擔到孩子身上。
雖然孩子可能真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成績有多麼重要,甚至懂事的孩子也會拼命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往往事與願違,他們越努力,成績越是不理想,而且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初高中階段。可能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成績還會埋怨孩子不認真不努力,其實原因剛好是他們太認真了,壓力太重,會讓他們迷失在學習中,只顧做題不去總結,最後還不如心態好的學生成績好。
傳達壓力的方式要適宜
也有部分家長很迷茫,自己給孩子的壓力不大,但是孩子也總是厭煩自己,慢慢產生了厭煩情緒。其實這就是傳達壓力的方式不對,有的家長是反覆嘮叨,導致孩子一想到父母就出現嘮叨的話,精神壓力太大,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長總是把說要把壓力放在自己肩上,孩子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總是感覺自己幫不上忙,不能替父母分擔重任,久而久之也會懷疑自己。
減負是正確的,孩子也迫切需要,但是減負的過程及採取的方式也更為重要,但不要圖快,讓孩子突然解開枷鎖,他們可能難以管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