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十而已》後的擔憂,就怕你雞娃過了火……

2020-11-27 騰訊網

一直以來,全職媽媽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都很悲情!

就像《告白夫婦》裡面張娜拉飾演的馬珍珠,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全職媽媽獨自帶娃的狼狽,崩潰,和委屈。

還有《82年的金智英》裡面的金智英,就是一個生娃後成功地淪為附屬品,被社會的不認同,家庭的不尊重狠狠壓抑,只能獨自痛苦,無力掙扎的全職主婦。

所以,《三十而已》裡面的全職媽媽顧佳一上線就圈粉無數,頻上熱搜。

能文能武,沒有什麼事情是她搞不定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鬥得了小三,還操持得了老公的事業,孩子被欺負時,更是毫不手軟,揮得了拳頭,踢得動腿,簡直就是無所不能。

這樣硬核的全職媽媽,把悲情,委屈的標籤撕得粉碎,看得人直呼過癮。顧佳簡直就是女人的硃砂痣,白月光,頂禮膜拜的偶像啊。

所以,有人說,顧佳是女人屆的奧特曼,還給她發明了個詞:顧學。在主婦的修行、語言藝術、御夫育娃等層面,顧佳都做到了TOP級的體面和滿分的舒適度。堪稱完美!

對男人來說,這樣的女人除了壓迫感之外,無可挑剔;對女人來說,這樣的女人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對孩子來說,這絕對是個100分媽媽。

就像顧佳介紹自己時說的,自己任何一件事情都做到了優加。從家中一切瑣事,到丈夫的事業、兒子的學業,顧佳始終追求卓越,自我管理也毫不懈怠。從顧佳那份令人望而生敬的時間管理表中可見一斑。

但其中最讓無數母親產生共鳴的,是顧佳式的育娃!然而,顧佳式育娃真的可取嗎?

一切為了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競爭太激烈,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這件事情,就成了每一位父母雞娃的頭等大事。

雞娃,目的是孩子能往上流動,過更好的日子。

像顧佳這樣優加,樣樣都要做到最好的人物,就更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娃雞到食物鏈頂端的人,所以,雞起娃來就更是瘋狂。

顧佳的雞娃路線也是清晰明了,非常有規劃。

第一步,讓孩子躋身更高的圈層

「你是誰,很重要,但和誰在一起,更重要」。從孟母三遷尋找好鄰,到孔子提倡的「無友不如己者」,都說明了圈層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一個高品質的圈層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樣樣優加的顧佳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為了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她賣掉老房子,承受巨額的貸款,也要買下濱江豪宅,只因為這個小區匯聚了食物鏈頂端的富豪精英。與精英為鄰,更有機會成為精英。

第二步,讓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

進不了最好的幼兒園,就進不了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履歷甚至影響後面申請常青藤大學,以及畢業後進入的圈層。這就是存在在當今社會不容辯駁的教育不公平現狀。

所以,為了讓兒子入學頂級幼兒園,顧佳不惜放下身段,費盡心思地討好著頂樓的富太太,只為了富太太手裡的入學推薦信。

如何的放下身段這件事情也是被大眾津津樂道的,譬如,為富太太親手做低油低糖的蛋糕,為富太太學習並修理天文望遠鏡,為富太太提鞋,赤著腳提著人家的高跟鞋,從20樓走到1樓...

其實,看得出來,這般做小伏低,極盡諂媚之舉,讓人家富太太臉上也挺不自在的,但是,沒關係,能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富太太伸出了援手,在其答應為學校貢獻一場價值上千萬的煙花秀之後,獲得了頂級幼兒園的面試資格。

第三步,對孩子平日裡就異常精心的教育

看幼兒園入學面試的這一段,也是精彩。

只能說,這個媽媽是個狠人。

幼兒園面試,顧佳操著流利的英語與面試官侃侃而談,為了證明兒子天資聰穎,她提前準備了一本孩子的幼年習作,裝訂工整,裝飾畫也畫得非常用心。

雖然,最終因為孩子回答不上來問題,咬了面試官的胳膊,而導致所有的努力都功虧一簣。但是,足以讓人看到顧佳真的是一個在雞娃上無比用心的媽媽。

對於負高債買豪宅,斥巨資買鉑金包,以及一切做小伏低,放下身段,不顧體面做出的犧牲與付出,顧佳也是雲淡風輕:沒什麼,一切為了孩子,這是當媽的修行。

對啊,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雖然這部電視劇誇張,不接地氣,戲劇性十足,但是,這個女人為了把娃雞到天上去的模樣,也是贏得了現實父母的共鳴。

父母為了孩子,怎麼著都不過分,就怕雞娃過了火。

警惕揠苗助長

父母對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執念很深,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焦慮,這一點在《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裡面是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希望孩子過得更好,成長得更優秀,無可厚非。奶爸唯一的擔心就是這個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揠苗助長。

無疑,劇中的顧佳是個好媽媽,但是,好得有點強勢,就像孩子不止一次嚷嚷著不喜歡上馬術課,甚至排斥,但就因為這是個加分項,所以,孩子不想上也得上...很難說,在強勢媽媽長此以往的管教下,孩子會出現什麼問題。

其實,隨著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要警惕這種現象:父母總以為自己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所以,習慣性的把自以為是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而不自知。

一個來自精神科的數據統計就是,青少年和兒童患抑鬱症的比例正逐年升高,目前已佔了一半,最小的患者僅9歲。

而孩子患抑鬱症的主因,是父母太著急,總是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績,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所以,不管你的教育焦慮有多嚴重,還是要順應自身孩子的發展規律,慢慢來。

不然的話,揠苗助長的前車之鑑,也是屢見不鮮,挺令人惋惜的。

就像,曾經被無數人追捧的「天才少年」張炘煬,十歲時,就以505分的成績,考入二本大學天津工程師範學院。

當時,有很多教育學者都說,這孩子還是應該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學得更紮實,思維更完善,身心更成熟...

可是,張炘煬的家長卻認為,不是名校不要緊,速度更重要。

接著,張炘煬13歲就考入了北工大讀碩士,16歲便考入了北航讀博。

表面風光無限,背後卻是一個人格並不健全,思維不完善,也不會正常生活的孩子。

16歲碩士論文答辯前,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給他買房,否則就不答辯。因為,他認為自己「應該做一個人上人」,人上人的標準是「北京戶口,買房,找個好工作」。

張炘煬還有許多被人炮轟的言論,諸如:

「北京的亂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東北人)造成的。」

「有錢不一定有素質,但沒錢一定沒素質。」

「白領對北京毫無建設,蠶食了北京寶貴的資源和就業崗位。」

這就是生造的天才,不完整的童年,也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了非常多的隱患,生活能力、善良感恩、天真活潑、人際交往、熱愛自然……統統在生造的路上被泯滅殆盡。

揠苗助長,揠的禾苗,第二天就枯萎,可如果揠的是孩子,也許就要等到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他的枯萎,到了那個時侯,一切就都晚了,實在是可惜。

思想家盧梭就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長得既不完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只會造就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雞娃有道,且行且珍惜。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父母能做的就是相信孩子,靜等花開。況且,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遠見的父母,才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於是乎,「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在這種潮流下,選拔標準水漲船高,優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針對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升學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了,得從小學編程,簡單如python是基本的,難點的,學學C++。
  • 《三十而已》火了,姐夫們功不可沒
    從指數圖上能夠看出,《二十不惑》搜索指數前期是超過《三十而已》的,但後來隨著《三十而已》的播出,又被反超直到今天,領先接近40萬的搜索量級。那麼它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上面提到,《三十而已》是在東方衛視也就是上海臺首播,這個定位就非常精準,因為這部劇的故事背景就是上海,包括劇中的建築、風景、門店等基本都是上海存在的,特別容易引起本地人的共鳴。
  • 不要只關注《三十而已》裡的婚姻,還要警惕育娃怪圈
    還有《82年的金智英》裡面的金智英,就是一個生娃後成功地淪為附屬品,被社會的不認同,家庭的不尊重狠狠壓抑,只能獨自痛苦,無力掙扎的全職主婦。所以,《三十而已》裡面的全職媽媽顧佳一上線就圈粉無數,頻上熱搜。
  • 三十而已!!!
    很久沒空追劇了,大前天看到一位「大神」級寶爸提到《三十而已》裡面的顧佳雞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之前也聽過這劇名,但是沒有去關注。聽到「雞娃」這個詞,我就想看看到底人家是怎麼做的,結果如何,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於是前天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看完了全部。看完才發現,我「上當」了!這劇跟「雞娃」半毛錢關注都沒有!完全是寶媽「自雞」。
  • 天才的必經之路:牛娃父母不會告訴你的雞娃真相
    「你家孩子這次考試又是第一,你平時在家都怎麼教的?」小學二年級開始看大學微積分課本,9歲半考入了北京八中少兒班,在一眾學霸裡尹希依然是最耀眼的那個。尹希的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從他小學入學後,父母就為他制定了詳細的課餘計劃。也正是因為他父母,尹希才有機會接觸大學微積分、量子物理學這些遠遠超出他年齡的課本。尹希後來還說起過:「實際上,我當時對爸爸大學時候的量子力學課本也很感興趣,雖然當時並不是看得很懂,但薛丁格方程和各種波函數都很有意思。」
  • 數據告訴你《三十而已》憑什麼火
    最近《三十而已》這部劇頻頻霸佔微博熱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乘風破浪的姐姐》已成為這個夏天最火爆的話題,前有國綜&34;高歌猛進,後有這部劇版&34;《三十而已》讓人眼前一亮。那麼這部《三十而已》是怎麼火起來的?哪些點最戳中觀眾的心呢?今天我們就來用數據帶你盤一盤。
  • 《三十而已》:面對這些殘酷,顧佳只說了「而已」
    看了一半,好傢夥~女主角顧佳,簡直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嘛。失敗後,她特意在電梯壞了的時候攙扶富豪太太下門。所以你看顧佳混跡富婆圈的故事,看似精英路線、不接地氣,最後卻能得到絕大部分觀眾的共鳴。因為她們為孩子焦慮的樣子,和我們普通老母親也差不多嘛。何以解憂,唯有雞娃。只有儘可能把最好教育資源傾注在孩子身上,才能換得心安。
  • 東方快評丨分析「雞娃」現象有助於科學施教
    同時,海澱媽媽也熱愛學習,熱衷交流「雞娃」秘籍,甚至,在她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不甘落後或不敢落後的家長正在走進「雞娃」的隊伍。臨近期末,「雞娃」家長們這種焦慮的心情也達到峰值。(1月12日《光明日報》)「雞娃」媽媽扎堆出現,看上去是教育在新時代體現了很大的作用,影響了家長們的思維,誘導著家長在共同的教育焦慮下促使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實際上,是一部分不懂教育的家長發揮「鯰魚效應」,他們不惜時間和代價,為了改變自己命運,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形成了所有家長都忙於超前培養孩子的「雞娃」現象。現實中,有不少父母的學歷很高。
  • 雞娃必敗,牛娃必輸
    反正他們比所謂的牛爸實至名歸多了,但整天聊的是事業和項目,我從來沒有聽他們提起過孩子具體的學習,對教育的事情非常淡定。我也見老闆批評過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天才科學家有個女兒,他說希望不要給女兒太大壓力,不要像她爸,平凡健康就好。總的來說,一點都不雞,就是順其自然,和普通家長差不多。為什麼他們不雞娃?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越看越有感觸
    最近有兩部電視劇很紅,《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熱搜上分分鐘有她們的身影,臺詞也很走心。比如——婚姻是避風港,都想避風誰當港啊?對於我們這種奔四奔五的老娘們來說,三十而已這部片子裡最吸引我們的就是童瑤飾演的顧佳,關鍵是三個主演裡,她是唯一有娃的那一個。
  • 論給孩子爹布置雞娃任務的正確姿勢
    布丁媽接著問:檢查過了嗎? 布丁:檢查過了。 布丁媽:你爸爸檢查的? 布丁:我自己檢查的。 布丁媽:那你爸呢? 布丁:爸爸在沙發上,睡著了…… 看來,布丁媽的擔心還是有一點道理的。布丁媽對我吐槽了兩句,我對她說:你就當給小布丁一個鍛鍊機會好了,你看,沒有你管,他表現得多好!
  • 看完電影《你好,李煥英》,我們來聊聊雞娃媽媽應該怎麼做
    他們會發出「如果我媽當年生的不是我,她應該過的比現在幸福嗎」這種戳心之問嗎?我是個媽媽,我不希望孩子將來因歉疚而哭泣。我能做什麼?想做很多,不及李煥英。當下能做的,唯有更努力、更堅定的雞娃。先雞性格。要自信。賈玲是個自信的人,曉玲是個不太自信的人。
  • 春晚中的「全民雞娃」:「三座大山」讓教師和家長的衝突勢不可擋
    春晚中的「全民雞娃」:「三座大山」讓教師和家長的衝突勢不可擋23年教齡的我,看完央視春晚,對金霏、陳曦表演的相聲《如此家長》如鯁在喉
  • 小時候追《小時代》,長大後看《三十而已》
    加上本周更新的這些熱搜喜聞樂見詞條,《三十而已》的豆瓣評分,估計還能往下再掉掉。》的確火了。 整部劇,更新到現在,她既不需要自己承擔家務、擔憂柴米油鹽,也不需要自己教育孩子。她的人物線,全部圍繞著幫助丈夫打理事業展開,所謂「全職太太」的家庭部分被淡化的毫無蹤影。 這是誰的真實寫照?海澱媽媽還是skp人上人?本會被當作外賣員的打工仔不配。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前兩天常爸看了《三聯生活周刊》一篇描述中產階級雞娃的長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讓人看了大呼真實:上最好的小學,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學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學,以增加找到
  • 聽說過聯合雞娃的孟母群嗎?入群申請5000字起,還可能不讓進
    沒轍,自打計劃生育實施後,孩子是越生越少,投入卻越來越多。在有限的娃身上投入了無限的資源,這大概就是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了:教育性價比太低,雞娃單價太高。基於這個問題,在山(金山)的那邊,水(西湖)的那邊有一群聰明的杭州人,率先把共享經濟思維用到了「雞娃」上。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 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前兩天我看了《三聯生活周刊》一篇描述中產階級雞娃的長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讓人看了大呼真實:「上最好的小學,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學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學,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條「雞娃」戰線由此形成,環環相扣,絲毫不容懈怠
  • 跟風雞娃只會讓你人財兩失!為什麼你的焦慮毫無意義?
    看完「招家教小作文」,被這位孩子的優秀程度震驚。 這麼優秀的孩子也需要找家教?再一看,這麼優秀的孩子居然是全班倒數第二! 只不過,雞娃要掌握個度。 倘若家長過度焦慮,就會喪失這個度。 你的焦慮,會讓你使用過多的資源去解決一個次要問題,從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 《三十而已》雞娃大法:學區房不夠,鉑金包來湊!頂級富太育兒經
    導讀:最近有一部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女主顧佳作為劇中三個女主角中唯一一個母親,而且是全職媽媽,引起大家熱議。顧佳不僅出身於名牌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曾經在外企也是叱吒風雲,生了孩子後才開始做全職媽媽。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她活得並不輕鬆,為了孩子的教育,買豪宅、討好富太太、手撕家委會委員、湊錢送孩子學馬術.....很多媽媽都說,在顧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媽媽都說,為了孩子的教育,「我真的太難了」!
  • 雞娃這條路最難走,其他路上遍地「黃金」
    也許你早就發現自己和身邊的父母很焦慮,不用擔心,有很多人陪你焦慮,我身邊的父母同意如此,焦慮和無力都寫在臉上。我的娃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就感覺到了,大家對孩子的成績超級關心,誰也不比誰心態好,都有焦慮發狂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