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聯合雞娃的孟母群嗎?入群申請5000字起,還可能不讓進

2020-12-28 媽媽智囊團

「養孩子好累」,經歷了又一個周末,兩天都要接送孩子去興趣班的閨蜜向我抱怨。

沒轍,自打計劃生育實施後,孩子是越生越少,投入卻越來越多。在有限的娃身上投入了無限的資源,這大概就是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了:教育性價比太低,雞娃單價太高。

基於這個問題,在山(金山)的那邊,水(西湖)的那邊有一群聰明的杭州人,率先把共享經濟思維用到了「雞娃」上。

浙大對面的文鼎苑,原本不算杭州最頂尖的學區房,但隨著對口小學——學軍小學紫金港校區在升學上突出的表現,文鼎苑的房價也隨著水漲船高。

文鼎苑的業主們很快就發現了小區裡孩子們的成績和房價的微妙關係:小孩讀書成績越好,小區房價就越高。

業主們這下心思活絡開了。反正自己家裡也有小孩要雞,大家聯合起來雞娃,這樣等孩子考上大學了,房價也飆升了,人財兩得,豈不妙哉?

於是業主們拉了一個群,起名「孟母雞血群」,開始了有組織、有計劃地聯合雞娃活動。

其實這種帶娃模式並不新鮮,幾萬年前人類老祖宗就會這麼搞了:男人們外出狩獵,女人們在家集體照看部落裡的孩子們。

區別是當年的人類幼崽,誰是爹誰是媽分得不那麼清楚,反正大家都是部落未來的勞動力。

而今的業主們當然很清楚哪個是自己的娃,但是對於別人的娃,他們也一樣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原因無他,每多一個學霸,沒準就意味著房價多上漲幾千塊,每多一個學渣,就可能意味著房價要下跌。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房價的晴雨表,行走的財神爺。

這群人的利益空前的一致,行動力驚人。他們有錢的出錢:主動捐款作為獎學金,鼓勵成績好的娃再接再厲;有力的出力:誰有專長絕不藏著掖著,而是對全小區的孩子們傾囊相授;他們甚至還組成了「誇誇群」,專門負責給孩子們加油打氣……

「視如己出」四個字也不過如此了。除了學校的老師,你絕對見不著有這麼多人,團結一致地對別人的孩子這麼上心。

我後來查了一下,發現類似這樣的「共享雞娃」模式,在全國都有不少。

深圳紅嶺實驗小學附近的業主,自發成立了「房價不跌小分隊」。學歷高的業主負責給小孩補課,學歷低的業主自發在小區裡巡邏,發現有小孩不好好讀書,跑出來玩的,就給趕回去繼續學習。

深圳寶安區的業主們也不遑多讓。每個業主家有沒有娃,娃多大,上幾年級都被摸得門清。哪家孩子上初三了還在外面玩,爹娘立馬在業主群裡就被艾特:你家小孩怎麼還不回家複習呀?萬一排名差了可咋辦?房價降了你負責嗎?

每到春節,據說還有糾察隊,專門守在小區門口,把外出旅遊的學生家庭勸回去補習……

別說還真挺有效,業主們終於把非學區房「考」成了學區房,把第二梯隊的學校搞成了第一梯隊。

如果說「房價不跌群」,「xx小區孟母群」裡都還是利益一致的小團體,那還有一些共享雞娃資源的「孟母群」就純粹是為了資源交換了。

群友說,她有幾個「孟母群」,大家齊心協力給孩子打雞血,分享各種教育資源。問題是這種群,門檻極高。要入群的話需要寫5000字以上入群申請,內容包括且不限於:娃的簡歷,父母的求學經歷,工作簡歷,收入和資源……

老實講,聽說入群申請書要寫5000字的時候我下巴都要掉下來了。這是要寫一篇《我的前半生》嗎?

5000字,差不多趕上一篇論文的量了,關鍵是論文可以查找各種資料,入群申請不行啊!以我貧瘠的經歷,大概500字就交代完了,剩下的篇幅,只能填滿大寫的三個字「我不配」。

「共享教育」我是挺支持的,這或許是將來解決「雞娃單價」過高的合理方案。一個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一個娃是雞,一群娃也是雞。

大家住得近,幾個小孩一起帶,消息資源共享。文科強的父母幫著輔導一下語文、英語;理科強的父母幫著輔導一下數學、物理;哪方面都不強的父母做點吃的也是好的……總的來說,節約了父母的時間,省下部分報班的錢,還能互通有無,報到性價比更高的培訓班。

問題是,這種共同雞娃模式會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本一對焦慮的父母已經夠孩子「喝一壺」的了,結果現在,孩子們要面對所有鄰居的殷切目光,成為全小區的希望。

想像一下熊孩子好不容易在學習的間隙可以下來玩玩,結果被正在巡邏的「房價不跌小分隊」給趕了回去,得有多委屈?

古代孟母三遷的初衷,是前兩個地方環境太差,影響孩子讀書。即便後來他們搬到私塾邊上住,也不過是因為大家都在讀書,潛移默化地讓孟子也愛上了讀書。絕沒有鄰居四處巡邏,說孟軻你再不好好讀書,咱這房價就要跌了。

我不知道這種「房價不跌孟母群」對孩子的內驅力會有什麼影響。

雖然人們早已習慣了孩子們不再說:「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但是當他們真的講出「為了房價上漲而讀書」的時候,還是會有那麼點不對勁。

這種驅動力,未免太功利了。

同時,這些孟母群也助長了家長們的焦慮。本來養個普娃甚至學渣就夠不容易的了,再讓人知道樓上住了一個學霸,包攬年級前三;左鄰住了一個牛娃,奧數拿獎拿到手軟,右舍的小孩三年級就能看原版的《哈利波特》,這日子還咋過?

原本都市鋼鐵森林,門一關,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別人牛別人的,自己渣自己的,結果孟母群橫空出世,讓父母清醒地意識到,雖然住在同一棟樓,但自己娃和別人差了十萬八千裡,只配去地下室待著,你說他們能不焦慮嘛,能不立刻給娃報五六七八個培訓班嗎?

連帶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時刻處於比較焦慮中。據自媒體「真實故事計劃」採訪,杭州文鼎苑孟母群5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興趣班焦慮症」,一旦哪一門興趣班結束,就會主動催促父母再給報一個填上。

同時這些孩子攀比心也很重,隨時都想要跟別人比一比。

這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未必是一件好事。一旦搬離了學區房,脫離了孟母群,他們又要從哪裡去尋找動力呢?

希望除了雞娃孟母群,更多一些「陪娃玩耍群」,「興趣交流群」,共享帶娃模式可以有,但不能全是雞血,一直打雞血,父母受不了,娃也受不了。

相關焦點

  • 為拉動房價而「雞娃」
    幾乎所有杭州的家長群,都知道文鼎苑小區有一個業主孟母群,知道他們合作雞娃的事。還引來了媒體關注。有次張俊峰出門,見到電視臺的記者就在小區門前攔截採訪孩子、路人。他的朋友圈也被寫孟母群的文章刷了屏。和群裡的孟母們聊天時,對方告訴他,有朋友和同事正謀劃把房子換過來:「為了這個氛圍。」
  • 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2中國「虎媽」們錯了嗎是壓制還是進步事實果真如此嗎?製作組專門來到家進就讀的英國伯明罕頂級公立高中,這是當地最好的公立學校,想要進去,必須經過競爭非常激烈的考試。曉菲覺得海外學校教授的內容比起國內過於簡單、進度太慢,於是自己單獨為兒子制定一份學習內容並加上課程表;除了單獨制定課表,曉菲還和兒子共同學習,這樣就可以隨時考察兒子有沒有掌握;家進父母從小給他制定了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是當一名醫生,曉菲在家進從小到大的生活中,為他提供了一切和醫學有關的引導
  • 論給孩子爹布置雞娃任務的正確姿勢
    布丁媽疑惑地問:布丁,你作業做完了嗎? 布丁回答:做完了。 布丁媽接著問:檢查過了嗎? 布丁:檢查過了。 布丁媽:你爸爸檢查的? 布丁:我自己檢查的。 布丁媽:那你爸呢? 布丁媽:你知不知道布丁數學作業沒交?我不是給你轉發了釘釘群的截圖了嗎(老師每天會讓小同學抄下布置的作業,同時在釘釘群裡給家長也發一份作業以便核對)? 布丁爸爸有點迷糊:數學作業?有嗎?沒注意…… 布丁媽:讓布丁接電話。
  • QQ認證群功能升級:申請成功立即升級為5000人群,失敗可申請退款
    針對這一功能,QQ群再次更新能力,包括申請成功立即升級為5000人群、申請不成功可以申請退費等。IT之家以下為關於QQ認證群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及解答:一、什麼是QQ認證群?設目認證群的目的是什麼?答:QQ認證群,是騰訊QQ群平臺對群主所提交身份信息及運營機構信息等資料,進行合法性和真實性的謹慎核實後,給予QQ群的一種身份識別及資格的認證。
  • 我們都在經歷一場處心積慮合謀的雞娃騙局
    且不說三四線城市的招生官,可能還沒聽說過這兩個詞。即便在北京,很多真正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會告訴你,KET、PET證書並沒有什麼大用。真有實力的孩子,少它不少;實力不夠的孩子,多它不多。你的焦慮,你的孩子無數個默寫英語單詞的日日夜夜,不過裝飾了別人的銀行卡。
  • 看了《三十而已》後的擔憂,就怕你雞娃過了火……
    然而,顧佳式育娃真的可取嗎? 一切為了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競爭太激烈,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這件事情,就成了每一位父母雞娃的頭等大事。 雞娃,目的是孩子能往上流動,過更好的日子。
  • 我們都在經歷一場處心積慮合謀的「雞娃騙局」
    且不說三四線城市的招生官,可能還沒聽說過這兩個詞。即便在北京,很多真正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會告訴你,KET、PET證書並沒有什麼大用。真有實力的孩子,少它不少;實力不夠的孩子,多它不多。你的焦慮,你的孩子無數個默寫英語單詞的日日夜夜,不過裝飾了別人的銀行卡。
  • 千億P2P愛錢進申請破產!還有31萬人的錢沒還
    包括但不限於列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失信人名錄,凍結支付寶、微信、銀行帳戶,查封名下房產、車輛等資產。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數據顯示,今年6-7月,愛錢進的借款逾期率分別為:32.92%和36.70%,9月升至40.39%,在如此大額逾期下,公司的催收壓力大大增加,預計下一步很有可能還會上升。另據業內人士對相關媒體表示,首先申請破產重整不會影響到出借人應有的權利,出借人持有的是借款人債權。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首先,我不反對雞娃,因為就目前的形勢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回報率比較高的事情。具體的理由在常爸之前寫的這篇《為什麼現在中國父母拼命「雞娃」?我們還能回到過去的「散養」模式嗎?》裡,常爸就不贅述了。(網傳的一首雞娃打油詩)如果我們雞娃太投入,很可能會忽略了觀察,一旦娃達不到理想效果就焦慮得不行,然後加大雞娃力度,其實雞歪了方向,南轅北轍比不雞、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基因密碼順勢而為糟糕得多,而且這時,如果再加上「堅持」這個向來被認為是褒義詞的「品質」,就更可怕了。
  • 天才的必經之路:牛娃父母不會告訴你的雞娃真相
    這不就是所有家長都最渴望的「天牛娃」嗎?果然「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尹希後來還說起過:「實際上,我當時對爸爸大學時候的量子力學課本也很感興趣,雖然當時並不是看得很懂,但薛丁格方程和各種波函數都很有意思。」
  • 全民雞娃時代,鄭希怡女兒七歲前不學寫字的路子還行得通嗎?
    分歧出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鄭希怡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都是在家快樂玩耍的時光,她認為小朋友要在該玩的年齡玩,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實行放養教育,還自曝女兒七歲之前都不會學寫字。而田亮則持有相反態度,女兒「森碟」田雨橙幾乎是全國人民看著長大的孩子,從小乖巧懂事,小提琴網球都是手到擒來。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 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網傳的一首雞娃打油詩如果我們雞娃太投入,很可能會忽略了觀察,一旦娃達不到理想效果就焦慮得不行,然後加大雞娃力度,其實雞歪了方向,南轅北轍,比不雞、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基因密碼順勢而為糟糕得多,我之前在耶魯大學念書時,有幸和學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諾獎級別的)聊天,這位教授給我講了他一個兒子「浪子回頭進藤校」和另一個兒子「克服困難進藤校」的故事。他的大兒子,高中時厭學,再怎麼引導都像扶不起的阿鬥。老爹屬於耶魯最頂級的教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能把他搞進耶魯,只把他搞進了一所排名前100的學校。
  • 東方快評丨分析「雞娃」現象有助於科學施教
    同時,海澱媽媽也熱愛學習,熱衷交流「雞娃」秘籍,甚至,在她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不甘落後或不敢落後的家長正在走進「雞娃」的隊伍。臨近期末,「雞娃」家長們這種焦慮的心情也達到峰值。可是,高學歷的家長,不意味也不等同於就懂得教育科學、很有教育能力,能夠依靠自己的認知,按照科學的方法,把極具個性的孩子,培養成他們心目中的人。因為除了每個孩子的個性、能力存在區別以外,不同經歷、不同職業、不同經濟基礎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也存在顯著差別。如果硬要找出這些家長的共同點,那超前培養、突出特長、擠進名校,往往代表著他們的內心願望。
  • 你聽說過德雲社嗎?進來看看不後悔
    你聽說過德雲社嗎?哦,聽說過,就是那說相聲的嗎?不,那是一個時代!你聽說過郭麒麟嗎?知道就是南京起死重生身上帶著108塊鋼板堅持說相聲的相聲演員本靠著自己努力大紅大紫卻被說成一跳成名的張雲雷嘛你不知道他們受了多少苦才走到今天你不知道他們承受了多少壓力你不知道你在黑他們的時候隨便一句話就讓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 稜鏡|為朱一龍肖戰氪金數十萬的中年人:一邊雞娃一邊追星
    除了立人設,人生閱歷更為豐富的陳薇還反感粉圈集資行為,例如集資為偶像慶生,集資應援等等,在她看來,這是一種「割韭菜」的方式。而朱一龍的工作室在他出道之初就公告,他的粉絲圈不集資。這一點深得陳薇的心,也是她「入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想想我們這種老阿姨,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能一直走下去的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人。」
  • 什麼是出韻、兼韻、孤雁出群、孤雁入群、葫蘆韻、轆轤韻?
    《四溟詩話》清朝人仇兆鰲 在《杜詩詳註》中提到了一個孤雁入群格:前投幕府詩,本用魚韻,而起借七虞無字,謂之孤雁入群格。前投幕府詩,就是前面引用的杜甫《投簡梓州幕府》,第一句押【虞】韻:無,2、4句押【魚韻】:書、疏。
  • 《公主連結》py群需要進嗎 py群作用介紹
    導 讀 公主連結py群千萬不能夠進,特別是那些收費的群,其實你進了也沒有多大的用,而且還有可能會被狙擊到了
  • 雞娃父母苦匆匆,你我皆是老書僮
    2、其次各種機構群,報一個課,就會有一個課的群,也是各種收發通知,十分有必要。3、再次是各種報名考試後拉的群,初試群、複試群……一個也不敢漏。4、除了這些必要的「班級群」外,這兒一個那兒一個的,還得加不少的雞娃群,聊天是一回事,主要是怕漏掉什麼有價值的資訊。3、民間打卡群的任務提交。以上種種,首先你得錄視頻、拍照片吧?
  • 深圳5000人的玩具廠,廠房看起來很舊,但想進工廠上班的人卻很多
    深圳5000人的玩具廠,廠房看起來很舊,為什麼每天會有這麼多臨時工來面試進廠?深圳這家看起來外表很破舊的玩具廠,生產部的員工有接近5000人,這裡是廠房的B門,也是招聘新員工的入口,每天都會有很多臨時工過來面試進廠,尤其是學生工。
  • 「小謝爾頓 1」海澱人還在嘔心瀝血培養雞娃嗎?
    他們有三個孩子,老大和爸爸起了相同的名字,15歲的小喬治.庫珀長著棕色的捲髮。米西和謝爾頓是一對姐弟龍鳳胎,出場時9歲。米西長著金色的微卷直發,謝爾頓的頭髮的棕色直發。西方人的發色遺傳真是奇妙!第1集恰逢新學期開學。儘管謝爾頓和米西同樣大,但9歲的謝爾頓已經要和15歲的哥哥一起去讀高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