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父母苦匆匆,你我皆是老書僮

2021-02-13 蓮媽讀書

以前看小說、影視劇什麼的,各種書生,無論貧富,身邊都會有個把書僮。比如賈寶玉的茗煙,梁山伯的四九……戲份都很足。

那時沒有意識到,如果小主人要讀書,這書僮得承擔多少工作。畢竟我們小時候學習都是自己的事兒,家長即使參與,也是考不好揍一頓,哪有給你當書僮的?

也許時代不同了吧,我這一天天除了上班,回家還得給兩個小主子當書僮。

今天就來隨便盤點下,一個四年級家長的書僮任務:

A.加各種班級群

1、首先校內肯定就得有一堆群,發通知的,家長們自由交流的,語文朗讀的,英語朗讀的,都很必要,你都得加吧?

2、其次各種機構群,報一個課,就會有一個課的群,也是各種收發通知,十分有必要。

3、再次是各種報名考試後拉的群,初試群、複試群……一個也不敢漏。

4、除了這些必要的「班級群」外,這兒一個那兒一個的,還得加不少的雞娃群,聊天是一回事,主要是怕漏掉什麼有價值的資訊。

3、民間打卡群的任務提交。

以上種種,首先你得錄視頻、拍照片吧?然後還得用各種各樣的APP來上傳提交。1如果忘了,孩子會被批評;2如果忘了,機構助教就會奪命連環地發微信問你;3如果忘了,過兩天就有可能發現自己被踢出群了。

像我們家這種雙胞胎,人人說羨煞旁人,可錄雙份視頻、拍雙份作業並分別上傳的煩躁心情,誰能知誰能知!

2、數學機構的補充材料、課前測答案、作業解析、老師筆記等等;

3、英語機構發的音頻、補充材料、要背單詞列表等等;

4、天南地北渠道來的各種百度網盤,各機構測試卷子,都想要過來,存了就算學了,列印了就算做了。

所有的資料,看到了就得馬上存,否則轉眼網盤就過期了,三天那些PDF文件就打不開了。就這樣,我們每天被淹沒在海量資料裡。

本來以為三年級以上就不用家長管作業了,現在看是太樂觀了。

1、課內的話,我們家的話要幫著看一遍作文裡的錯字,抽查老師批改情況,各種籤字。一些作業錯誤率比較高的孩子,家長就痛苦了,如果學校留了作文,那且折騰吧。

2、數學機構的作業,我們家反正我也不會爸爸也沒時間,都自己負責。幸好數學機構的作業通常都會有帶詳細解析的答案,會不會,錯不錯的,自己看去唄。家長負責給找答案就行了。

但很多家庭的父母是能輔導數學的,會跟著聽課,然後不會的一道題一道題摳,看孩子的思路、步驟,會給孩子指點迷津、找出薄弱項,以及更多超出我想像的高級書僮輔導職責。當然,這樣輔導出來的孩子奧數水平也遠高於我們這種不管的。

3、英語機構的作業是最費媽的,也是我最煩的。背誦課文或者單詞吧還行,反正耐心點熬唄。但各種題的作業,要麼沒答案,要麼有答案也是沒詳解。

你說像數學一樣完全不會也就算了,英語好歹還會,一點兒招都沒有,只能跟著從頭讀一遍文章,然後看看孩子這題做沒做對,為啥沒做對,怎麼給孩子講明白了。

古代書僮是不是跟著書生全部學一遍四書五經我不知道,反正這個英語進度,家長只好跟著走,每道題都相當於自己也做了一遍!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家在這件事上教育得不好,以至於就特別費媽。啥啥自己也找不著,全得靠我這個老書僮來收拾。所以大寶在作文裡寫著:「媽媽每天很早就起來,東翻西翻,給我們準備學習的東西。」

各種機構的書、練習冊、課堂隨材、補充材料,一周不到,就堆得哪兒哪兒都是。然後不同培訓班要換一批不同的書,就得來回倒騰書包,這也都是書僮的活兒。

所以聽說有報班特別多的家庭,弄七個書包、七個筆袋(我們家的話就得十四個),一天一個專用包,周一到周日,拿了就走,倒也簡單明了。平時在家裡門廳處掛一排,別人一進來嚇一跳,以為不小心走到七個小矮人家裡了呢。

這個職能,古代書僮肯定沒有,大公司老闆的秘書倒是常幹。

怎麼報課,時間是否衝突,課與課之間趕場是否來得及,寒假班暑假班怎麼穿插安排最合理,中間怎麼吃飯,音頻什麼時間聽,怎麼安排戶外時間,用什麼時間寫作業,用什麼時間跟朋友社交,用什麼時間配眼鏡……跟父母自己的工作時間怎麼協調。

每一位雞娃父母都是時間管理大師,大到整個升學規劃、全年規劃,小到每周、每天的任務單,只要你算不到,孩子寶貴的時間就可能被浪費掉了。

除了上述我能想到的,伺候書生們,當然還有吃喝拉撒,舟車勞頓,這些近似於嬤嬤、車夫的工作暫時就不列入書僮業務範疇!

然而還是會有許多不好歸類的雜項。比如孩子上各種網課的用戶名密碼呀,各種加入會議的房間號啊,網上填調查問卷啊,各種報名搶考位啊,下周各種瀏覽器調試鷹眼啊,陪課陪考啊,機構續費啊,退班退費啊,請假銷假啊,跟校內老師機構老師溝通啊,給戴OK鏡,聽寫聽背啊……

有時候事情趕一塊兒,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要展開批判了:「需要被書僮這樣服務的書生,想來也讀不好書」「啥都要靠父母,沒有自驅力,遲早競爭不過別人」「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爹媽能管一輩子?」

我嘆口氣,難道我們願意這麼累?這個問題很複雜,要分別討論。

客觀上說

確實,我們小時候不是這麼搞的,學習就是自己的事兒,家長一年到頭,就是開開家長會,成績好回來誇兩句,不好回來打兩頓,也管不了幾次學習。所以我們這代人,只要考出來的,自學能力普遍都比較強,自己懂得列計劃,懂得搜集、整理資料,懂得安排時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現在如此密集的信息數量、如此多元的培養目標,如此繁雜的要求指令、如此激烈的內卷競爭,說給過去的父母聽,誰敢信?

特別是絕大部分的雞娃任務要通過網絡完成,難道真的給孩子一個手機,自己加所有的群,下載所有的資料,完成所有的打卡,進行所有的溝通和報名?也許有的孩子可以,但我們家肯定是不行,我認為孩子的自制力做不到有效控制。一是很難避免沉迷,二是網上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三是網上騙子壞人還是不少的,少年兒童缺乏鑑別防禦能力。所以我是不會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而給她們手機的。

如此一來,A.B.C這三項,孩子客觀上就沒法自己弄。網際網路時代,F.G裡面很多項也都是在網上進行,家長不去做,孩子自己怎麼搞?

再來說輔導功課,三年級以上,對自己的課內作業負責,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了。但課外的奧數、英語,有能力的家長,真的就能袖手旁觀嗎?別人都家庭一對一,就你為了培養能力讓孩子不會就空著錯了也不給改?

客觀上說,時代不同了,家長不給孩子當書僮,孩子要麼被這個網絡社會染色,要麼被這個網絡社會隔絕。

除了必須用網絡的任務外,確實還有些任務,是孩子可以自己承擔,也應該逐步學著自己承擔的。不是咱們這些老書僮想偷懶,確實是越早培養相關能力,對孩子的未來越有好處。

1、自己給自己列計劃行程。這一周都有什麼課,有什麼必做的作業,有什麼選做的作業,怎麼安排時間。要逐步訓練鼓勵孩子,能夠自己妥善計劃執行,這個不光是對學習,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也都會有巨大的正面作用。

咳咳,這裡順手推一下大腿家印的2021年雞娃本,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列日程,自己執行,養個好習慣。

2、學著收納整理資料。各個科目的教材、練習冊、隨材、資料,學校的教材、本子、教輔,自己的文具、書包。雖然有一個說法是桌子越亂的人越有創造力,但總得有人收拾啊,孩子自己能收拾,對未來生活也是有幫助的。

3、自己檢查核對作業,研究錯題整理筆記。絕大部分作業,是不是儘量就別讓家長參與了。自己檢查核對,批下來如果錯了,按老師要求改錯就是了。課外有不會的或錯的,要學會對照答案自己研究,實在不會的下節課去問老師,必要的整理筆記或者錯題本。

我們這輩兒人已經學得夠夠兒的了!自己苦讀了那麼多年,現在還得跟著孩子再來一遍義務教育嗎?除了比較高級別的指點,所有知識都得爹媽嚼碎了再餵孩子一遍,說到底對孩子自學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4、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自己做。雞娃圈的父母都能理解,孩子的時間太珍貴了。日子每天都是緊鑼密鼓,而不是慢慢悠悠過去的。所以我們儘量給孩子代勞了許多許多的事,讓孩子省下時間,能早點完成作業,從而多睡一會兒,多戶外一會兒,多閱讀一會兒。

可孩子漸漸大了,他們遲早要自己面對社會、走入社會的。一些基本的能力,該鍛鍊還是得鍛鍊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漸漸讓孩子獲得更全面的生活能力。從長遠看,這是為了孩子好。

為人父母,其實就是這麼煩的啦。我們自己的父母,雖然沒有在學習上參與那麼多,可一輩子給兒女也是一樣的操各種心,永遠沒有消停時候。

當書僮就當書僮吧!誰讓我們最擅長幹這個呢?如果真有一天完全不需要我們輔助學習了,不知道到時候會有多失落呢!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總覺得日子過得有一些極端

我想我還是不習慣

從默默自雞到報好多班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眼看著日程一天比一天更滿

朋友常常有意無意調侃

我這樣才配生活在海澱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我看那前方怎麼也看不到岸

那個後面還有一堆幼崽追趕

哎唷寫一篇皆大歡喜的文是越來越難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陌生的機構何處有我的期盼

揮別了舊時的夥伴

現在的我更覺得孤單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班越加越多作業做也做不完

我問安爸說怎麼辦

他說基本上這個很難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呀比較煩

我夢見在學而思吃了晚餐

夢中的教室燈光太昏暗

手中的課前測讓我很羞慚

人生總有遠的近的麻煩

姥姥嫌我每天雞娃太晚

高端班型嫌我成績寒酸

雖然娃已每天苦幹實幹

管它什麼天大麻煩

久而久之我會習慣

天下沒有不要錢的午餐

剛剛發下這個月的工錢

趕緊報了八千塊的新班

大寶太胖二寶不肯吃飯

奧數太爛英語進度太慢

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我很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我比較煩

我的頭髮已經白掉了一半

每天的工作排得太滿

黃莊的班型仍然高不可攀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

我只是心煩卻還沒有混亂

你們的關心讓我溫暖

娃是我最甘心的負擔

不煩 我不煩 我真的不煩

我不煩 不煩

人生很燦爛 燦爛

我一點不煩

我不~~~煩

相關焦點

  • 天才的必經之路:牛娃父母不會告訴你的雞娃真相
    「你家孩子這次考試又是第一,你平時在家都怎麼教的?」在曹原三歲那年,父母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舉家遷入了深圳。這可比買學區房的家長們成本更高,面對的不僅僅是高房價,還有父母的職業人脈重新積累。天牛娃的父母不是不雞娃,而是「凡爾賽」式雞娃。雞得驚天動地,說得輕描淡寫。
  • 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為了防止暑假滑坡的負面影響,身邊的很多家長都在討論,暑假期間要怎麼好好「雞娃」。剛好我最近看到一部2020年最新出品的教育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其中的一集,就講了「中國特色」的虎爸虎媽,是如何雞娃的,又是怎樣避免孩子們成為考試機器……相信每位家長看了一定都有所感悟。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其中最突出的身影是海澱媽媽,也許沒有人比她們更懂雞娃。於是乎,「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在這種潮流下,選拔標準水漲船高,優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針對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升學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了,得從小學編程,簡單如python是基本的,難點的,學學C++。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首先,我不反對雞娃,因為就目前的形勢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回報率比較高的事情。具體的理由在常爸之前寫的這篇《為什麼現在中國父母拼命「雞娃」?我們還能回到過去的「散養」模式嗎?》裡,常爸就不贅述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雞娃行為確實是「大勢所趨」,而希望孩子將來「比我們過得好、至少不比我們差」的期待,也是人之常情,是為人父母共同的心願。
  • 雞娃必敗,牛娃必輸
    我可以大膽地預測,今天所謂的牛娃將來都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事業和人生成就最多只能是中等水平。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跟著牛爸牛媽在雞娃的家長,將來孩子就更差了,大多數連中等水平都達不到。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 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隨大流心有不甘、「做自己」又沒膽,雞娃的尺度怎麼把握,比雞娃本身更讓人焦慮和糾結。做了7年的父親,對這個話題,我現在的想法越發清晰:我不反對雞娃,但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全情投入」式雞娃並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留一半精力用以自雞、自我提升,反而會比全情雞娃收穫更大。
  • 雞娃這條路最難走,其他路上遍地「黃金」
    也許你早就發現自己和身邊的父母很焦慮,不用擔心,有很多人陪你焦慮,我身邊的父母同意如此,焦慮和無力都寫在臉上。我的娃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就感覺到了,大家對孩子的成績超級關心,誰也不比誰心態好,都有焦慮發狂的時候。
  • 跟風雞娃只會讓你人財兩失!為什麼你的焦慮毫無意義?
    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給孩子瘋狂安排學習和活動,這種行為就叫做雞娃。 雞娃家長的世界中,孩子被分成了牛娃、素雞、普娃。 牛娃,指得是那些能力超群的「別人家孩子」,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就能讀好書、學好習。他們是雞娃父母最想培養出的一類孩子。
  • 東方快評丨分析「雞娃」現象有助於科學施教
    同時,海澱媽媽也熱愛學習,熱衷交流「雞娃」秘籍,甚至,在她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不甘落後或不敢落後的家長正在走進「雞娃」的隊伍。臨近期末,「雞娃」家長們這種焦慮的心情也達到峰值。(1月12日《光明日報》)「雞娃」媽媽扎堆出現,看上去是教育在新時代體現了很大的作用,影響了家長們的思維,誘導著家長在共同的教育焦慮下促使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實際上,是一部分不懂教育的家長發揮「鯰魚效應」,他們不惜時間和代價,為了改變自己命運,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形成了所有家長都忙於超前培養孩子的「雞娃」現象。現實中,有不少父母的學歷很高。
  • 看了《三十而已》後的擔憂,就怕你雞娃過了火……
    一切為了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競爭太激烈,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這件事情,就成了每一位父母雞娃的頭等大事。 雞娃,目的是孩子能往上流動,過更好的日子。
  • 一個孩子成功的關鍵:找到自驅力,「雞娃」不如「雞」自己!
    文/阿呆爸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很認真地想過一個問題:如何「雞娃」才能成功?這個問題的答案,最關鍵的其實就是兩句話:找到孩子的「自驅力」,「雞娃」不如「雞」自己。一聊到孩子,頭頭是道,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些事情做多了,還經常會流露出一種自我感動:我為你做了這麼多,犧牲這麼大,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坦率地說,我對此相當不以為然。有那個雞娃的勁頭,你還不如用來「雞」自己。
  • 苦不堪言的「雞娃」時代,好學童如何用「AI黑科技」讓媽媽放心?
    ,雞娃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於是他們堅定的相信——孩子成績靠學區,孩子學習靠補習,孩子自覺靠媽媽。但是,雞娃下成長的孩子真的大有作為了嗎?因為,雞娃父母往往忽略了一件事——世間萬物皆有時節,孩子成長亦有其個性與規律。他們過多的幹涉,只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為自己未來思考的責任感和勝任感。
  • 有種「雞娃媽」叫易烊千璽媽媽,培養兩個優秀娃,網友卻有褒有貶
    尤其近些年,易烊千璽可謂是「星途璀璨」,先是以中戲藝考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進入高等學府,又憑藉《長安十二時辰》《少年的你》等優秀作品受到廣泛的認可,斬獲了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獎有種「雞娃媽」叫易烊千璽媽媽,培養兩個優秀娃,網友卻有褒有貶「雞娃父母」,是泛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狼爸」、「虎媽」,他們為了孩子能有出息,不停地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把時間佔得滿滿的,讓孩子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拼搏。
  • 聽說過聯合雞娃的孟母群嗎?入群申請5000字起,還可能不讓進
    「養孩子好累」,經歷了又一個周末,兩天都要接送孩子去興趣班的閨蜜向我抱怨。沒轍,自打計劃生育實施後,孩子是越生越少,投入卻越來越多。在有限的娃身上投入了無限的資源,這大概就是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了:教育性價比太低,雞娃單價太高。
  • 家教警鐘:多數的「雞娃」終將還會是普通人
    非也,不是娃娃變成了「雞」,而是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跑得快些、快些、再快些,不停地給孩子們打「雞血」——讓孩子上各種補課班、興趣班、培訓班、輔導班……「葷雞」,就是讓孩子「主攻」語數外等重點課程;「素雞」,就是通過體育、音樂、美術等素質教育,提升孩子的藝術「品位」,豐富孩子的履歷,以便為孩子升學加分;「耐雞」,就是指娃能經受住父母安排的高強度學習任務而不被累趴下
  • 論給孩子爹布置雞娃任務的正確姿勢
    布丁媽:你爸爸檢查的? 布丁:我自己檢查的。 布丁媽:那你爸呢? 布丁:爸爸在沙發上,睡著了…… 看來,布丁媽的擔心還是有一點道理的。布丁媽對我吐槽了兩句,我對她說:你就當給小布丁一個鍛鍊機會好了,你看,沒有你管,他表現得多好!
  • 噹噹大數據:三線城市「雞娃」熱情高於一線城市
    父母每天不僅要工作、收拾家務,還需要為孩子讀書,正因如此0-2歲的童書消費也在逐步遞增。"雞娃"不僅存在於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三線城市也未能倖免。根據《噹噹2020閱讀趨勢報告》報告顯示,三線城市"雞娃"熱情高於一線城市。家長們都知道"苦誰不能苦孩子,窮啥不能窮教育",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低線級城市的家長們省吃儉用為孩子報各種班,買各種教輔書籍。
  • 看完電影《你好,李煥英》,我們來聊聊雞娃媽媽應該怎麼做
    我是個媽媽,我不希望孩子將來因歉疚而哭泣。我能做什麼?想做很多,不及李煥英。當下能做的,唯有更努力、更堅定的雞娃。先雞性格。要自信。賈玲是個自信的人,曉玲是個不太自信的人。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曉玲讀書成績不好,經常挨訓,甚至連累媽媽挨訓。媽媽那句「你啥時候能給媽長回臉」像刺一樣深深扎在她心裡。
  • 我們都在經歷一場處心積慮合謀的雞娃騙局
    (據說只有優秀才有含金量)即便在傳說中「宇宙最雞娃高地」的北京海澱區,瘋狂備戰KET 、PET的,也只是極少數的一個雞娃小圈子罷了。但是,作為一個生娃生得晚的80後老母親,我雖無緣見證奧數的瘋狂,卻親眼目睹了KET、PET的高調出圈之路。2016年,全國只有2萬人報名KET\PET考試,主要是那些有出國或者就讀國際學校意向的孩子。
  • 很多時候,「雞娃」這事真由不得自己來選擇
    前幾天抽空看了一眼《天天向上》,裡面有我大愛的一對神仙眷侶:麥子和黃覺。在全世界的爹媽都被網課逼瘋的時候,這對夫妻不走尋常路地停掉了倆孩子的網課。黃覺說,難得的這段特殊時期,一家人相依為命,應該好好享受,對於孩子的學習是否退步或者進步就沒那麼計較了。許多網友一邊對夫婦二人的超脫自嘆不如,默默羨慕,另一邊,雞娃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