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恐懼(Primal Fear)》:被驗證過的絕望是最深層的恐懼

2021-03-02 四眼格格的江湖

文/四眼格格

愛德華·諾頓的成名作。

他在裡面扮演一個多重人格的殺人犯,Aron人格低眉順目人畜無害,而Roy人格眼神邪佞乖戾。諾頓在瞬間切換兩種人格的演技封神,被載入教科書。

看到Aron和Roy的人格切換時,我並沒有「一級恐懼(Primal fear)」之感,但到電影最後,跟律師Martin一起發現這多重人格竟然是兇手精心裝出來的,那個瞬間帶給我的恐懼是伴隨強烈的生理反應的:耳鳴,手麻,和噁心。

恐懼和絕望哪個先來,我不知道。


諾頓雖然出色,但這部電影的主角依然是Richard Gere飾演的律師Martin。

Martin並不是個好律師,追名逐利為虎作倀,雖然沒有交代女主之前為什麼跟他分手,但可以從他者(州檢察官)評價看出些端倪:「你是比壞人還壞的壞人」。

他開篇就跟採訪他的記者說過,「想要公義就去妓院,想要F***就去法庭」

這是個深諳法律遊戲規則的老油條,以前就是檢察官,至於為什麼要辭去公職,他說「能上場的球員,何必當裁判」

Aron殘殺(挖眼斷手刻字)當地極具聲望的大主教之後被捕,Martin在電視上看見新聞,敏銳的嗅到了名利的味道:他要幫Aron免費做無罪辯護,藉此成名。最後他也成功了,Aron以精神病為由脫罪。

Aron有沒有人格分裂,Martin在最初的時候並不關心,他甚至慫恿Aron利用自己天真無邪的微笑,結結巴巴的說話方式裝無辜。

所以Martin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打心底裡相信Aron無辜,以及自己在做一件伸張正義的事呢?

在接Aron案子之前,他為州檢察官和黑幫「嫌犯」做中間人,勸說黑幫「嫌犯」(檢方沒有切實證據)拿錢離開本州,結果在處理Aron案子過程中發現黑幫「嫌犯」被滅口(州檢察官指使人幹的),Martin當庭在眾人面前藉機讓州檢察官坐上證人席,戳穿他和大主教的利益勾連,讓他難堪,並跟他說「我就是在替**(黑幫大哥的名字)報仇」。此時的Martin,以自己的專業為武器,像個正義的戰士。

是看似無辜的Aron改變了他嗎?

我認為是Martin自己欺騙了自己,精神自嗨了,很多人都這樣,一旦被自欺衝昏頭腦,良心和情感就開始容易錯付。

最開始,當他聽到Aron結結巴巴的說自己沒有殺人記憶,說當時有第三人在場的時候,他就預設了一個立場,他要去找到這個「第三人」。從這開始,他就從律師變身偵探,去調查兇殺現場,去抓捕他以為的「嫌犯」Ali。

繼而他發現了佐證Aron殺人動機的錄像帶:Aron從小就被大主教性侵性虐。而且證據已經顯示,沒有第三人的存在,大主教是Aron殺的無疑。

但他已經走上了無罪辯護的道路積重難返怎麼辦?就在這時,Aron配合著亮出了自己的第二人格:暴戾的Roy。這讓Martin得以繼續:只要能證明Aron的另一個人格Roy的存在,就能證明Aron無罪。


Martin抓住這根稻草,給Aron找心理醫生。設計利用自己的檢方前女友通過庭審的交叉問詢,「激發」出Roy人格,讓所有出席庭審的人都相信:Aron是個人格分裂的受害者。

費曼(Feynman)曾經說過: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since you are the easiest to fool. (自欺欺人最容易,因此決不能自欺)。

Martin自欺了。

他從開始堅持Aron是真無辜之後,所有行為都開始立場先於理性,方向錯了,越努力越錯。



這部電影看到最後,很容易聯想到阿加莎短篇改編的《控方證人》(1957年的經典電影)。看過小說,原著跟電影不同的處理是,勝訴脫罪後,兇手跟大律師坦陳實情,小說便戛然而止。大律師的心理狀態如何,全憑讀者聯想。

如果說失望尚可醫治,那麼絕望就是無望和放棄。

《一級恐懼》的電影最後,Martin得知真相,從來就沒有人格分裂,Aron和Roy都是Aron自導自演,Aron邪佞的嘲笑Martin:得了吧,Love hurts,你難道不知道嗎!?

Martin目光呆滯,臉色慘白,跌跌撞撞的繞開前門記者(那個他為之蓄力已久的鎂光燈時刻),從法庭後門落寞的逃走了。

他初心為了成名,過程中良心覺醒,結局發現,以為初見人性一點曙光,結局竟還是要被人性利用,而這人性的spark,是他投入感情之前早就被自己看破和唾棄的。

片尾,鏡頭上拉,整齊的豆腐塊街道上,Martin拎著文件包的身影凝成一個點。

我十分確信,這個最開始看破紅塵對人性不抱希望的律界混混,經此一役,像個拋物線一樣,徹底跌回人性惡的精神地獄。

這種被驗證過的絕望,才是primal fear,是最深層的恐懼。


恐怖片裡,香港鬼最有人情味兒,泰國鬼講因果報應但不講交情,日本鬼最不講邏輯,經常搞無差別殺人,因而最嚇人。歐美系裡凡涉及驅魔的其實並不可怕,尤其當魔鬼不講衛生到處吐黑血的時候,既搞笑又欠揍。但涉及人性幽深變態心理的,就嚇人了,比日本鬼還嚇人。

讓我心理陰影面積最大的恐怖片是《伊甸湖》。

《伊甸湖》讓人絕望到窒息,因為這對被殺死的度假夫婦是真的無辜,恐怖的點在於,觀眾和主角自始至終都嚴重低估了人性的惡,沒有設防。誰能料到孩童的惡會到那種程度,誰又會想到九死一生以為逃出生天的女主,最後還是要被孩子們的父母滅口呢?

《一級恐懼》裡,Aron對著Martin逃跑的方向喊,我不是要故意傷害你的自尊,但你以後會感激我,因為你會變得心狠手辣。

自尊就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Martin自稱信奉「性惡論」,但仍對「性善」抱有僥倖,如果Aron真的是個人格分裂患者,或者最後憋住沒有自爆實情,那麼按照Martin自己的劇本,他很有可能會接著上演一出「浪子回頭」的戲碼,從此化身正義律師,挽回前女友,名利色三連。

遺憾的是,殺人誅心,Aron徹底殺死了Martin的這一部分,Martin慘白的臉和閃躲的眼神說明了一切。

這就跟經歷過情傷的人一樣,懷疑人生質疑愛情。某個時間點突然遇到「真愛」,內心餘燼又死灰復燃。結局如果是happy ending那便是僥倖上岸,變成真善美的信徒。若是不幸再被澆上一盆冷水,別說什麼被澆滅了,灰都給衝的乾乾淨淨。



相關焦點

  • Our Deepest Fear 我們最深的恐懼
    Our deepest fearBy Marianne Williamson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我們最深的恐懼並非是我們力不能及。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 我最深層的恐懼...(22)
    之類的話,這種事我雖然知道不可能,但內心還是十分害怕,就那拋棄後的感受,心中的無力感,無助,感覺全世界都是那麼冷漠,沒有一絲溫暖、溫情,然後就希望自己可以再重新從頭來過這次人生。021:039:我不同階段時都有不同的恐懼和害怕,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之前的恐懼與害怕都會消除,會被歷史長河所掩埋,最終沒有恐懼感,所以我並任何害怕與恐懼的。058:
  • 【影評】哪裡恐懼?為什麼是「一級恐懼」? ——解讀美國電影《一級恐懼》(上)
    【影評】哪裡恐懼?為什麼是「一級恐懼」?
  • #4 Empathy: How to Understand Anger and Fear | 同理心訓練: 怎樣理解憤怒與恐懼
    當你很努力地想說服一個人,去做一件你看來非常正確的動作時,對方不動,不是道理他不懂,而是他內心有恐懼,但他不願意告訴你。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經常幾小時幾小時地勸別人幹這幹那。我勸過別人辭職,勸過人分手,勸過人轉行,勸過人創業。我一直覺得自己道理講的可對了,對方也全聽明白了,但之後大家多半還是會選擇在原地受苦。後來,我明白了,勸人就5分鐘。
  • Deep Dark Fear深度恐懼(3)【畫家】
    最後一期深度恐懼,可能是最恐怖的一期【高能提醒】天氣寒冷請小心寒戰* 序號銜接深度恐懼
  • 名人名言學英語: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
    在大蕭條最嚴重時期,24%的美國勞動力失業在家。半數銀行倒閉,國民生產總值(gdp)下降近一半,自殺率創歷史新高。美國各地騷亂頻發。1932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時任總統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原始恐懼 Primal (2019)
    類型: 動作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11-08(美國)片長: 97分鐘原始恐懼的劇情簡介 · · · · · ·  一位大型動物禁獵區的管理人Frank Walsh,他押運一艘載滿了來自亞馬遜、奇異又致命的大型動物的希臘運輸船,其中包括一隻極其罕見的白色美洲虎。
  • Epic周免遊戲2/2《層層恐懼2(Layers of Fear 2)》
    《層層恐懼2(Layers of Fear 2)》發售於2019年05月28日,由Bloober Team SA製作、Gun Media發行。
  • 恐懼還是絕望?探尋人臨死前的心理狀態
    人死之前是恐懼還是絕望?先表達我的觀點,人在臨死時一般不會感到絕望,因為生老病死誰都抗拒不了,真到那一步大多數人會釋然,反而對死亡的恐懼程度會降得越來越低。人之將死不會絕望活著的人沒有經歷過死亡,死亡的人無法和生者交流溝通,所以問臨死前的人會不會感到絕望是一個沒有多大意義的假設。但是,我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告訴大家答案。我奶奶今年已經90多歲了,有時候糊塗有時候清楚,但是身體很好,她也知道自己太老了,終有一天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
  • 第883期:人類的十大恐懼-top 10 human Phobias
    這種害怕一旦在內心成型,大多成為一種終生難以逾越的恐懼。 英語中有個詞專門形容這種恐懼心理——phobia. Phobia就是fear, 極端的fear. 恐懼發展到了病態的地步,fear就成了phobia.
  • 直面恐懼,才能最終克服恐懼
    最近在讀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裡面有一章是寫關於克服恐懼的話題。「恐懼」 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我自己仍然清楚的記得,在過去的這幾年中我也曾無數次深陷在焦慮和恐懼的漩渦中抽不了身,那種狀態真的可以用煎熬來形容。
  • 人格分裂主題的鼻祖,《一級恐懼》帶你走進經典懸疑片!
    所謂人格分裂主題電影的起源,而且度用的比較好的應該是《一級恐懼》這部影片。儘管很多人只聽說過《致命id》沒有聽說過《一級恐懼》,但是實際上,人格分裂主題電影的開山鼻祖應該是《一級恐懼》!在《一級恐懼》中,導演的力度拿捏的非常好,沒有因為人格分裂這個因素而刻意從頭到尾都提到這個東西,反而是影片的後半部分才提到。這樣的效果自然和諧,讓該部影片自然而然地成為經典懸疑片。
  • 我的快樂比我的恐懼更可怕
    性,夜又一次,某個人墜入無止無息的墜落中,兩個肉體,兩隻眼睛,或者四隻綠色的眼睛,或者八隻綠色的眼睛,如果算上那些鏡中的影子,(在午夜,在最純粹的恐懼和喪失中我們嚎叫,我們呻吟,我們恐懼,我的快樂比我的恐懼還要可怕,我撕心裂肺的言語,是把我鎖在鏡中的鑰匙,和你一起,但又永遠孤獨。我很了解夜的構成。如此徹底,如此意外,我們陷入這祭壇的利齒中,而我看到的一切又證明我們的判罪理所應當。我說出一個發現:感受性中的我,我中的性。我說要埋葬日常的恐懼以讓此刻的恐懼成真。最純粹的喪失。但誰能說:你將不會在夜裡嚎叫?因為「瘋狂」也只是謊言。就像夜。就像死。
  • 當所有人都相信的時候,事情就成真了《一級恐懼》
    電影用《一級恐懼》名字,是在對恐怖劃分等級。平時人們所畏懼的鬼怪實際上在恐懼等級的末端,鬼怪主要依靠想像來達到讓人害怕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對未知的恐懼。真正可以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往往是現實中的恐怖。不要說劇中的殺人犯了,就是告訴你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有個人會衝過來打你一頓,都會讓你提心弔膽。馬丁是一名律師,特點與很多電影中的優秀律師一樣,專門幫助「壞人」逃脫法律的制裁。
  • 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 | 為你讀英語美文
    有一些話要和你們分享,這段話出自美國作家 Marianne Williamson 的書 A Return to Love《發現真愛》  ▽Our deepest fear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作者:Marianne Williamson
  • 克服恐懼是你必須要過的關
    我在Google上搜索「fear of networking」(社交恐懼),有5600萬條信息跳出來。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對社交感到恐懼,有的人因為性格內向,不習慣主動社交,更喜歡宅在家裡;有的人因為社交陷入過窘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人總覺得低人一等,根本不敢去主動社交;還有的雖然有心社交,但是擔心自己笨嘴拙舌,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因為對社交場合不熟悉,所以產生焦慮;有的因為沒有事前做好充分準備,見了該見的人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有的人不喜歡也不擅長和陌生人搭話,所以寧可獨處。
  • 《我們最深的恐懼Our deepest fear 》詩歌分享
    ■ 點擊上面藍字一鍵關注 ▲她日誌OUR DEEPEST FEAR 我們最深的恐懼
  • 《絕望的主婦》Day4:世界上有很多可怕的東西,但最讓我們恐懼的其實是...
    But whatwe fea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ruesome masks, or plastic spiders, or lifelike monsters. 都不是,最讓我們恐懼的是我們內心的想法。  -  口 語 重 點 -
  • 《小丑回魂》:恐懼之後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影片最後七個人進入了小丑的秘密基地,因為堅定的阻止悲劇繼續發生的信念,他們不再恐懼,不再顧慮重重,小丑品嘗不到恐懼的味道,失敗成了他生命的必然。相比血淋淋的恐懼,我更喜歡細膩的恐懼,這種恐懼可能乍一看不那麼直觀明了,甚至後知後覺,但是這正好給了觀看者一些思考的時間。如果把恐怖當做這類電影成功的標準的話,那它算是成功的。因為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鏡頭不停地切換,情節一直在發生變化,小丑的每一次出現都會把電影推向一個小高潮,當然如果你足夠害怕的話,也算是大高潮。
  • 《一級恐懼》:天網恢恢,不可撕毀法網踐踏法律
    一如影片《一級恐懼》的警示:無人能長期以假面目示人。影片講述了芝加哥的一樁震驚全城的主教被害案,主教收養的輔祭艾倫被警方指控殘忍殺害了主教羅森,控方舉證了大量對艾倫不利的證據,律師馬丁在辯護過程中發現艾倫的人格分裂,他的體內附著一個殺死主教名叫「洛伊」的人,法庭上艾倫與洛伊人格切換,馬丁藉口阿倫患精神病使其成功脫罪,法官宣判艾倫入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