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時民美術館在綿陽三臺開館,李伯清以藝術家身份到場致辭

2020-12-27 騰訊網

7月2日上午,四川省美協主席梁時民的個人美術館,在他的老家綿陽三臺縣正式開館。與開館儀式一同啟幕的,是主題為「清風掠過」的梁時民藝術作品展。展出的百餘幅作品中,除了梁時民本人的以外,還有數位省內知名書畫家的作品,包括近年來一直在研習書法的李伯清,也有書法作品在館內展出。

李伯清本人也出席了開幕式,並上臺致辭,以他一貫的「散打」風格與觀眾們輕鬆互動。

展覽現場

今年61歲的梁時民,1984年於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三臺文化館工作,後來來到成都工作,繼而下海經商,從事廣告裝飾等業務。同時,他從未放下過畫筆,在廣州舉辦過個展,作品很受歡迎,他本人也一直與繪畫界交往甚密。其中,著名國畫家孫竹籬(1909-1989)對梁時民的影響很深,是他心目中一生難忘的恩師。

2002年,梁時民進入四川省美協工作;2018年,他當選第七屆四川省美協主席。身為四川美術館的館長,梁時民此次回到家鄉,開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術館,並將自己過往創作的精品國畫在館內悉數呈現,其中,還包括那幅有故事的《暖冬》。

《暖冬》181cm×179cm 紙本 2009

這件作品創作於2009年,那年是汶川大地震後的第二年。梁時民選擇以大雁這種極富集體意識的鳥類來表達人們抱團取暖、守望相助的溫情。而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也正值他母親患癌病重期間,他除了在醫院陪伴母親,便是在畫室埋頭創作。就在他艱難畫完最後一隻大雁的時候,母親永遠離開了他。這幅畫從此在他的生命中也有了不可替代的意義。

美術館內

梁時民美術館的具體位置在潼川古城,此地除了美術館之外,還啟動了非遺館和家譜館的建設。三館毗鄰而居,致力為公眾提供多種類型的文化及美育活動。

在開幕式現場,梁時民表示,這間美術館在家鄉開館,感覺像是按下了自己人生的新開關。他希望能創作更多和家鄉相關的作品,「三臺將成為我下一階段的創作主題之一,我想把自己小時候在這片熱土生活的美好記憶再現,也把這些年故鄉的變化發展展現出來。」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攝影報導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溫州首個以個人藝術家命名的美術館 -- 溫肯陳天龍美術館今日開館
    12月12日下午,溫州肯恩大學陳天龍美術館舉行開館儀式。這是溫州首個以個人藝術家命名的高校美術館,標誌著溫肯校園又新添一處重要的文化陣地,溫州再添一個藝術高地。出席開館儀式的還有各地遠道而來的藝術界嘉賓。 校園裡「藏著」的美術館 陳天龍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油畫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國當代最具特點的意象油畫藝術家之一。陳天龍美術館由溫肯籌備建造,是溫肯的下設機構,位於溫肯校內公共教學樓B號樓一樓,建築面積約為800平方米,對民眾免費開放。
  • 水墨寄情 留住那些記憶中的小幸福——綿陽畫家鮮小雲與他的民俗...
    2021年1月1日開始,鮮小雲民俗風情畫展在三臺縣潼川古城梁時民美術館舉行,70餘幅美術作品分疫情見聞、老街記憶、市井生活、民族風情、西北民風等幾大板塊,對人們身邊的生活記憶、市井圖像、老街古巷等民俗風情進行藝術呈現。
  • 【媒體聚焦】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聚焦東湖區梁書美術館開館開工
    9月30日,新華網客戶端、手機江西臺、江西日報、南昌日報、南昌新聞網等媒體紛紛將鏡頭對準我區,對我區梁書美術館正式開館活動進行報導,相關報導摘錄如下:新華網客戶端「民間私藏」走向「大眾共享」 梁書美術館正式開館
  •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 稀世藏品「借古•開今」
    這是劉益謙、王薇夫婦繼龍美術館•浦東館之後,興建的第二個私人美術館。開幕式現場來自全國的美術館長、藝術家、收藏家眾星雲集,音樂大師譚盾帶來了現代實驗性音樂的表演。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將龍美術館豐富的藏品以對比性結構進行呈現,分別為「古代•當下」、「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王璜生親自擔綱「古代•當下」部分,聯合策展人中央美院副教授曹慶暉和民生當代藝術中心郭曉彥分別策劃「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兩個部分。
  • 當園林遇上藝術 中國首家園林美術館澄元美術館揚州開館
    白牆黛瓦、亭臺水榭。澄元美術館坐落於私家園林揚州陳園中。  該美術館由收藏家陳建先生、陶偉龍先生與資深藝術管理專家,澄元藝術總經理裴今梅女士聯合出品,聘請著名藝術家韓冬先生擔任館長,青年文化學者裴滿意先生為學術總監,同時裴滿意先生也是本次開館展「從園林開始」的策展人。
  • 三年翻新,京都市京瓷美術館4月4日開館首展杉本博司
    開館同期將展出「京都美術 250年之夢」(4月4日—12月6日)以及「杉本博司 琉璃淨土」(4月4日—6月14日)作為開館紀念展。京都市京瓷美術館1933年,京都市美術館在京都最負盛名的文化要地岡崎建成,是日本最古老的公共美術館建築之一,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 開館通知|「真實與理想:藝術家的2020」即將線下開展!
    經過漫長時間的蟄伏,藍頂美術館終於迎來了開館的時刻,這也標誌著自3月31日上線的VR展覽——「真實與理想:藝術家的2020」即將線下展出
  • 開館通知|「真實與理想:藝術家的2020」即將線下開幕!
    經過漫長時間的蟄伏,藍頂美術館終於迎來了開館的時刻,這也標誌著自3月31日上線的VR展覽——「真實與理想:藝術家的2020」即將線下展出
  • 四川首家「膠囊美術館」開館 講述了一個極簡版的近代藝術史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攝影 陳羽嘯 11月21日,位於成都文殊坊的「老朱家」美術館舉行開館首展。作為四川本土第一家「膠囊美術館」,它的面積僅區區四米見方,但足以見微知著,以管窺豹。
  • 哪個才是真正的葉茂中 ——「葉茂中畫展」在龍美術館...
    哪個才是真正的葉茂中 ——「葉茂中畫展」在龍美術館盛大開幕) 2020年10月17日,由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策展的「葉茂中畫展」開幕式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正式舉辦。
  • 10月17日,中央美院美術館恢復開館
    開館公告根據上級關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結合工作實際,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決定從10月17日下午14:00起恢復正常開放,實行實名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流600
  • 木心美術館慶祝開館五周年,陳丹青透露木心遺稿即將出版
    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術館在烏鎮西柵正式開館。儘管一生追逐美、侍奉美、審視美、挑剔美的木心最終沒能親眼看到這座為他而建的藝術空間,但所有熱愛他的讀者卻從此有了一方追懷和嚮往之地,正如館長陳丹青所言:成千上萬的人越過這頂橋,走進美術館。2020年11月15號,木心美術館五周歲了。對於一向在意逢五逢十紀念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一定要好好過的生日。
  • 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 與時俱進李貝貝 心心念念接班人
    現在,隨便在街頭找個成都人,問:「曉得李伯清不?」對方十有八九會說:「李伯清,假打的嘛。」  上世紀90年代初,李伯清火遍大西南。火到啥子程度,有個聽似「俗氣」的段子,似乎最能說明問題。李伯清上收費公廁,遇到守廁所的小妹,小妹一看:「李老師的嘛,隨便屙。」  那時,他已經年近五旬。
  • 「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
    參展藝術家崔譯、亓夢婕、牛文博、費俊、耿雪、黃筱茜、張沐辰、江夏然與北京時代美術館工作人員的合影12月17日下午,「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了媒體專場,近30家媒體應邀參加了活動同時,我們還特別邀請到參展藝術家費俊、耿雪、黃筱茜、崔譯、張沐辰、亓夢婕、牛文博和江夏然,參與了導覽的環節、在自己的作品前與大家近距離講解創作靈感、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後疫情時代向社會傳遞的希望與價值。在輕鬆開放的交流氣氛中,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藝術家和作品,同時,也更好地從參展作品這樣一個個媒介當中,體會到此次展覽我們所想要傳遞的訊息。
  • 李伯清凌宗魁領銜 成渝笑星齊聚山城
    包括壓軸亮相的著名曲藝家李伯清在內,此次展演可謂星光熠熠——78歲著名曲藝家、首屆曲藝牡丹獎得主凌宗魁,中國曲協副主席、四川曲協主席叮噹,重慶曲協副主席、牡丹獎及三屆群星得主凌淋等川渝兩地第一流曲藝家雲集。
  • 民營美術館收藏(八)|餘德耀美術館:民營美術館邁向公共化
    餘德耀基金會致力於促進當代藝術家成長,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積極贊助當代藝術的出版,其中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出版的《中國當代藝術:原始文獻》,並參與一系列專業藝術機構的借展,如於法國迪納爾舉辦的展覽《大哥-藝術家與暴君》。
  • 藍頂美術館今日線上開展 VR實景觀展+藝術家「真人講解」
    受疫情影響,成都各大美術館與藝術空間此前都紛紛暫停了展覽計劃。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多數美術館與藝術空間的新展覽最早也是從四月中下旬開始。因此,今(31)日下午開幕的「真實與理想:藝術家的2020」展覽,也是成都本土最早「重啟」的藝術展覽之一。
  • 萬象在旁——暢世博書法作品展在榮寶齋美術館開幕
    來自北京、天津、山東、江蘇、甘肅等地的文化藝術界人士的到場,為這次畫展帶來了疫情過後應有的熱情與溫度,也見到了今日大文化大藝術的開合視野與時代氛圍。各界人士到場百餘人,主要領導與嘉賓有: 中國國家畫院院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曾來德先生、《榮寶齋》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 唐輝先生、《榮寶齋》期刊主編 徐鼎一先生、《榮寶齋》期刊副主編 李向陽先生、書畫家汪為新先生、本次書法展策展人李光先生、甘肅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原副主任,北京甘肅企業商會聯合黨委副書記 謝玉華女士、藝術市場雜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學偉先生、杏壇美術館館長黃和平先生,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展覽通過對藝術家創作背景、題材選取、筆墨技法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旨在對藝術家們的創作有一個宏觀的呈現和了解。武漢美術館疫後恢復開館已有5個多月,從「冰凍」走向「復甦」,為了推進這次展覽順利舉行,武漢美術館派出了兩個策展小分隊,分別拜訪藝術家和策展人,溝通展覽的細節。陳勇勁說,非常感謝策展人以及六位藝術家為疫情過後的武漢市民帶來藝術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