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歌劇沙龍」讓百姓與高雅藝術零距離接觸

2021-02-07 搜狐網
在歌劇公益培訓講座上,學員們正在認真地學習發聲技巧,當中以「阿姨級」的學員居多

在「廣府歌劇沙龍」活動上,國內首支民間歌劇表演團「鱒魚歌劇藝術團」的成員們為群眾獻上歌劇表演,每期的主題隨著季節變化也有所不同。


  聽歌劇,除了走進廣州大劇院,如今又多了個經濟又親民的去處——在東山湖邊上,一種聽著歌劇品茶、看畫,更能與演員互動交流的沙龍形式悄然誕生,並受到許多聲樂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由國內首支民間歌劇表演團——鱒魚歌劇藝術團與越秀區文化館合作開設的「廣府歌劇沙龍」,不僅設計了一年四季不同的主題活動,更通過建立「民間文藝團隊孵化基地」、舉辦公益培訓講座的方式幫助普通聲樂愛好者們提高演唱技巧。從聆聽歌劇到學會欣賞、學會演唱,讓高居於殿堂之上的歌劇真正走近尋常百姓。

  【熱情】 公益培訓課學員爆滿

  7月24日下午,天空陰雨不斷,但在位於東山湖邊的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小劇場內,卻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學員。原定100個名額的學位供不應求,望著臺下坐滿的一百多名學員,組織者當即宣布:學員已滿,再有新的學員想加入,也只能被「請回」了。

  這次課講授的是歌曲的節奏,授課老師常海是鱒魚歌劇藝術團的一名主要演員,他告訴大家,節奏是一首歌曲的骨架和靈魂,但往往被忽略。很多人喜歡按照自己對歌曲的慣常記憶去學唱一首歌,這樣出來的節奏通常是不準確的。因此,他從最基礎的打拍子教起。

  前來學習的有業餘的歌唱愛好者,也有基層合唱團隊成員、骨幹。越秀區文化館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樣的公益培訓講座,是今年成立的「民間文藝團隊孵化基地」活動之一,力求通過專業的培訓,提高這些文藝團體的水平。而鱒魚歌劇藝術團作為這個「孵化基地」的專家團隊,便發揮了他們的領頭羊作用。

  【緣起】 從社區講座到歌劇沙龍

  作為鱒魚歌劇藝術團藝術總監,著名歌唱家鄧韻留美歸來後,在廣州推廣歌劇已滿10年。鄧韻說,10年間,他們成立的歌劇學會做了很多普及歌劇的工作,光講座就不知開了多少場,走進大學、走進圖書館、走進社區,「積累下來這麼多年,其實觀眾對歌劇的認識、欣賞要求,已經跟以往大為不同。加上廣州也蓋起了大劇院,從一年演一部歌劇,到一年有兩部歌劇上演,觀眾也從原來一直不知道歌劇為何物,到有了一個對歌劇不那麼陌生的群體。」

  因此,鄧韻萌生了在廣州建立「歌劇沙龍」的想法,「除了表演歌劇,我們應該讓觀眾參與進來,那種感覺就不一樣了」。碰巧,有天鄧韻到越秀區的農林街舉辦歌劇講座,在街道的戶外廣場上,臨時搭起的舞臺下擠滿了觀眾,鄧韻從中國歌劇《江姐》講起,講座上有講解有表演,許多觀眾跟著唱起了《紅梅贊》。

  「其實歌劇離我們並不遙遠」,眼見觀眾的熱情,越秀區宣傳部的領導與鄧韻一拍即合,決定在越秀區文化館創建廣州首個歌劇沙龍——廣府歌劇沙龍。

  【活動】 聽歌劇外還能看攝影展

  今年3月,首場「廣府歌劇沙龍」在越秀區文化館拉開。觀眾購買120元一張的門票,可以欣賞一場歌劇表演集錦,可以欣賞現場的畫展和裝置藝術,還有免費的飲品和點心。第一季的沙龍以中國傳統古詩詞為主題,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李商隱的《別亦難》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唐宋詩詞名篇化作了悠揚曲折的旋律,以女聲獨唱、男聲獨唱或混聲合唱的形式進行演繹。

  現場特別選用了一批古色古香的中國畫裝點布置,而由專業茶藝師泡製的功夫茶更為演出增添了幾分韻致。觀眾三五成群,無需正襟危坐,演出結束後更可以自由跟演員交流心得。「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場所,這樣一種形式來聽歌劇,觀眾感覺新穎極了」,鄧韻表示,由於反應熱烈,第二季的沙龍也增加了場次,分兩期進行,「第二季以義大利民歌與藝術歌曲為主題,所以飲品就換成了卡布奇諾」。

  按照主辦方的構想,「廣府歌劇沙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出不同的主題活動,目前已經進行了春、夏兩季,秋季活動將在中秋節前後進行,屆時,這期以「頌月」為主題的沙龍將呈現古今中外的頌月作品,同時展出信息時報攝影俱樂部提供的優秀攝影作品。

  【願景】 不能總停留在「炒冷飯」

  歌劇沙龍策劃人表示,每一場的沙龍,都經過精心的策劃,隨著活動經驗的積累,他們對現場裝置藝術品的選用,對主題的策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鄧韻也坦言,「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那觀眾就會失去興趣。」

  說到這裡,鄧韻想起了前不久參加「廣府廟會」的一次經歷。「我們是在露天演出,前一天彩排的時候下著雨,但很多人冒雨站在那看著,就是不走。第二天正式演出,現場人山人海,演完有記者還問我,鄧老師,你覺得你唱的是西洋歌劇,觀眾能不能聽懂?」鄧韻一聽有點來氣,「如果你是在10年前,給我提出這個問題,那我會很細緻地回答你。但今天晚上我不用回答了,你去看看這些觀眾,你說他們懂不懂!」

  在鄧韻看來,觀眾在進步,媒體也要跟著進步,藝術家更是,不能總拿一樣的東西「炒冷飯」。她坦言,廣州歌劇學會做了10年,活動能夠一直受到歡迎,正是因為每場演出都從觀眾的需求和層面去考慮,做到有針對性地開講,有針對性地推廣。

  鄧韻還透露,不光是沙龍活動,這次舉辦的公益培訓講座也是為學員「量身定做」,4位授課老師組成的培訓小組為此開了好幾次會,每一節課的內容都經過精心設計。培訓課開始後,課程內容還會根據學員的總體水平不斷作出調整。

http://yule.sohu.com/20130731/n383016146.shtml yule.sohu.com true 大洋網-信息時報 謝奕娟 http://yule.sohu.com/20130731/n383016146.shtml report 3227 在歌劇公益培訓講座上,學員們正在認真地學習發聲技巧,當中以「阿姨級」的學員居多在「廣府歌劇沙龍」活動上,國內首支民間歌劇表演團「鱒魚歌劇藝術團」的成員們為群眾獻

相關焦點

  • 高雅藝術走進南山|雲頌南山·歌劇沙龍活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11月7日,「雲頌南山」系列音樂活動——歌劇沙龍活動在深圳灣1號71層雲頌音樂廳順利舉行。本次「雲頌南山」系列音樂活動——歌劇沙龍攜手「科學發聲音樂坊」項目由南山區委宣傳部、南山區文聯主辦,南山區音樂家協會承辦,桃園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深圳大學藝術學部、雲頌音樂廳協辦,特別感謝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項目、深圳大學
  • 青島大學生「零距離」接觸高雅音樂
    本報訊(記者 孫軍)日前,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高雅音樂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青島大學劇院舉行。「高雅音樂進校園」作為青島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加強高雅音樂普及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素養。活動期間,每所駐青島高校將至少舉辦一場交響音樂會,在演奏體現主題的代表性曲目的同時,樂隊指揮還將面向師生普及交響樂知識。《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31日第4版
  • 廣府廟會 廣府廟會第六天(2月27日)精選看點
    一、城隍廟廣場文藝展演1)「春鳴」歌劇音樂會
  • 市文化館「周末藝術沙龍」聲樂專場音樂會...
    演出還將平常在劇院中才能看到的經典中外歌劇搬到了舞臺上,《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塞維亞老城牆邊》、《讓我們攜手同行》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唱段或高亢熱烈,或婉轉悠揚,氣韻生動,盪氣迴腸,給現場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聽震撼感受。演出在全體大合唱《我愛你,中國》的激昂旋律中圓滿落下帷幕。
  • 重視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價值
    ■韓卉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多種形式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進軍營、進機關、進鄉村,將其融入人民的日常文化活動,既突出了以文化育人,又豐富了百姓文化生活。闡釋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僅有助於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推動高雅藝術的繁榮昌盛,也有助於我們增進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係系列重要論述的認識。
  • 36場線上演出 超10億次點擊量 國家大劇院令高雅藝術飛進尋常百姓家
    在導賞的過程中,從話題的設置上,既有趣味性又有故事性,其實是把我們的藝術普及、推廣、傳播在這個過程中都有所體現,可看性非常強。」導賞的過程不僅對於演出內容是一個藝術普及的過程,它還對國家大劇院咖啡廳、大師俱樂部、藝術沙龍、會客室、演員接待廳等各個空間進行了展示。
  • 【高雅藝術欣賞】廣州大劇院年度巨獻.歌劇《馬可波羅》
    根據院工會2018年「溫暖省醫」系列活動安排,為了不斷提升職工綜合文化素養,陶冶藝術情操,工會決定定期組織各種文化推廣活動,每月在星海音樂廳、廣州大劇院等演出場地精選部分高雅藝術演出
  • 河源這場高雅的藝術盛宴,千萬不要錯過
    河源這場高雅的藝術盛宴,千萬不要錯過 2020-12-25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雅藝術進校園 親子開心賞經典
    12月20日,宜興保利大劇院裡迴蕩起優美而經典的旋律,大型歌劇《星星之火》在這裡成功上演。實驗中學百名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劇院,走近高雅藝術,共享視聽盛宴。歌劇《星星之火》是經典民族歌劇,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作品,講述了在黨的領導下抗聯戰士不畏強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集中塑造了抗聯戰士李小鳳、老交通員老李頭和楊主任等英雄群像,謳歌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堅忍不拔
  • 鹽城師範學院舉辦三場2020年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11月29日、30日,12月1日,由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主辦,鹽城師範學院承辦的2020年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黃河大合唱》抗日救亡歌曲合唱音樂會分別走進南師大附中鹽城實驗學校、射陽縣港城實驗小學、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等三所學校近四千名師生滿懷熱情地觀看了演出
  • 歌曲《摺扇吟》《六羨歌》藝術沙龍亮相受歡迎
    上圖為蔡清琳演唱《六羨歌》5月8號下午,由廣州藍態幸福公益基金會舉辦了一場藝術沙龍,我應邀前往助興。活動中我介紹了四元綜合楽教體系的兩種主打樂器——中華阮它和中華三原調排簫。同時,在活動中著名歌唱家吳國玲、蔡清琳等大咖演唱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古詩詞歌曲和歌劇選曲。著名書法家公目(張炳輝)先生揮毫潑墨,即席進行書法展示。活動非常圓滿。活動由著名歌唱家、星海音樂學院吳國玲博士主持。
  • 你和歌劇藝術,只有一張電影票的距離!
    2017 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包括歌劇電影展開幕式和歌劇電影展映,共放映精選參展影片 14 部,10 座展映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廣州、武漢、大連、杭州、濟南。每部影片在每個城市放映2場,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放映8 場,放映場次共計288 場,無論在展映規模、展映影片、展映範圍上都更加廣泛,活動形式更豐富多彩。
  • 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以原創綜藝《聲入人心》為例
    摘 要:湖南衛視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以美聲這一垂直細分元素為題材,從內容的編排、環節的設置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路徑,打破了大眾對歌劇、音樂劇的刻板印象,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也為當下缺乏優質的原創綜藝節目的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
  • 讓靈魂與藝術相遇——市民文化節「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開講
    「藝術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有時顛倒乾坤,有時別有洞天。」丹麥藝術家埃利亞松將藝術本質一語道破——我們在親近藝術之時,正是在親近藝術寄存於生活的美感。去年,我們一起邂逅了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神性與輝煌、聆聽了經典歌劇裡的優雅與美豔、還欣賞到了嶺南古琴藝術的悠揚意境和深遠內涵。
  • 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上線 網絡讓藝術深入生活
    這是她第一次在專業的音樂網站上聽歌劇。以前,王女士想要聽到自己喜歡的古典音樂只有等到周末去劇院或者去新華書店等地方買CD。「辦公室裡沒有CD機,工作閒暇想聽聽古典音樂很不方便。況且現在工作越來越忙了,休息時間少,家離市中心又遠,去一趟劇院很不方便。我一直在想,要是網絡、手機還有QQ在線音樂等地方多一些高品質的古典音樂就好了。」王女士感慨地說。
  • 《聲入人心》堅守初心推廣高雅藝術 劇場質感贏得爆棚口碑
    《聲入人心》作為音樂綜藝中的「清流」,以更年輕更時尚的表達方式,將高雅藝術與流行文化相結合,成功搭建起高雅藝術與大眾之間的橋梁「『聲入人心』架起古典音樂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橋梁,實現專業性與娛樂性的跨界融合,它的成功為小眾藝術實現大眾化傳播提供了參考路徑,更是湖南衛視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一次積極嘗試。」
  • 《中外歌劇序曲音樂會》奏響金秋首都舞臺(圖)
    繼歌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和參加全國優秀劇目展演之後,由總政歌劇團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歌劇演出季系列演出之一——《中外歌劇序曲音樂會》將於9月15日、16日在解放軍歌劇院拉開帷幕。》、《太陽雪》、《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多部中外歌劇伴奏。
  • 來衡復「音樂街區」,跟著「歌劇大叔」聽懂女高音!
    今天,在上音歌劇院管弦樂排演廳有一場「走進女高音」的歌劇沙龍,在「歌劇大叔」施恆脫口秀式的引領下,輔以衡晚舟、於凇、朱志豪、劉可嘉等青年歌唱家唱演俱佳的展示,讓觀眾輕鬆走近「女高音」。這是上音歌劇院聯合湖南街道共同打造音樂普及系列活動之一,以惠及市民百姓。
  • 今年廣府廟會八大亮點個個有新意
    中山紀念堂特推出「一園一品•紀念堂之夜」系列活動,演出形式涵蓋歌劇、相聲小品、粵劇,同時大打福利牌,將票價統一定為30元,力求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感受廣府文化的風雅。最文藝:逛「東湖藝術長廊」 走進文藝的世界為了讓廣大市民享受更豐富的藝術大餐,廣府廟會以東湖路為主線打造了一條藝術長廊,把分散在周邊的藝術展館串聯成線,讓市民在逛廣府,賞越秀美景的同時,稍稍移步,便能觀賞到不同種類的高水平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