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家長的眼中,我們希望孩子受教育以後,能擁有一項專業的技能!用句老話講,希望孩子有手藝,無論啥時候都「餓不死」!
但耶魯大學300多年建校歷史中,一位就任長達20年之久的校長理察·萊文的一番話,給人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曾表示:「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讓人不禁想要發問,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又說到: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這種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的能力又是什麼呢?這就要提到耶魯大學教育方向,重點培養4種軟實力!
一、通識
耶魯大學校長認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什麼是「通識」?是指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的人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耶魯大學的教育通識是指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所以真正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擁有自由精神,擁有社會責任和遠大志向的人。
二、獨立思考能力
耶魯大學提出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為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基礎!什麼是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謂批判性獨立思考可不是批評比人,而是指對於眼見的一切,進行系統的評判,然後做出最好的決策和判斷。尤其是對於所謂「眼見為實」的事,更要進行判斷。
如果沒有批判性獨立思考那我們還可能在「地心說」的思想下生活,這個時代就不會發展,也不會進步!那如何培養孩子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在美國,老師會教孩子提問,提問是獨立思考的開始。而且他們會用6個詞提問,誰、什麼、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怎麼,六個詞就提問去思考。
這樣就能過濾掉很多的謠言,這樣的孩子也不好哄騙。甚至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也有要求,每年至少要提400個問題!
三、終身學習能力
學而不已,闔棺而止。——孔子
為什麼要終身學習?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經濟飛速的變化,如今「鐵飯碗」這個詞越來越沒人提及。你會發現,你4年前因為熱門選擇的專業,大學畢業後變成了非常不吃香的行業。
因為時代變動的速度太快了,若不終身學習,終將喪失競爭力。正如那句:「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有可能是跨界」!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為孩子打造深深學習的能力,才有可能讓他們贏在未來。那具體怎麼培養呢?要讓孩子擁有開放的心態、好奇心、獨處能力、實踐能力和閱讀能力。
在這裡我尤其要強調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很難再看進去一本書,但是想要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讀得進去書很重要。
有多少成年人,真心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學習,每次翻兩頁書就困了。這就是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而自主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於小學一二年級。
這個階段如果培養出每天讀書的習慣,那麼未來這種習慣可能伴隨終身。建議這個階段給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建議以大字中篇、全拼、彩圖、名家為主,這樣更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
四、培養領導力
耶魯大學教育的目的第一點,就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而領袖人物的培養的關鍵在於領導力的培養。
不僅是理察·萊文的觀點,另一位耶魯大學的校長金曼·布魯斯也曾提出:「我們必須做出預判,在耶魯的幫助下,哪些學生最終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袖」。
當然不僅僅是耶魯大學,哈佛、塔夫斯、普林斯頓這些名校對於學生領導力的考察尤為重視。而這些名校看中的領導力中包括哪些重要因素呢?
首先是團隊意識,一個領袖人物必須是一個能帶著團隊一起跑的,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其次要有應對困境的能力,面對困境能否克服焦慮、樂觀地去解決也是領導力的重要因素。
最後一點是影響力,耶魯大學認為一個學生只會學習是不夠的,他必須擁有影響和改變他人的能力,這樣的人在未來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所以美國學校非常注重孩子領導力的培養,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致力於培養出孩子身上的這幾種特性。
一個公平,不愛抱怨的人,有超強情緒管理能力的人。思維敏捷,總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具有同理心,能夠感同身受的高情商人才。擁有競爭意識和毅力,在困境中也能擁有昂揚鬥志的高逆商人才。這不禁給我們一些啟發,我們的教育中太執著於成績、分數,往往對於孩子的領導力培養是忽略掉的。有些家長甚至把「聽話」定義為孩子好的品質,這樣的要求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領導力。
想要培養出有領導力的孩子,家長就要從情商的培養下手,通過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讓孩子具有同理心,能夠感受他人情緒。
通過培養逆商和抗挫折能力,增加孩子的毅力。同時在孩子的性格方面,要致力於培養孩子成為樂觀勇敢自信的孩子。
最後希望,耶魯大學校長的這番話,對於家長們能有所啟發,或許我們真的不應該只執著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