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魯校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掌握這3種能力

2020-12-24 騰訊網

在我們家長眼中,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優秀的成績,將來能有一份好工作。

然而在諸多優秀教育者的眼中,真正的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簡單來說是注重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把孩子當做學習的機器。

就如北大校長蔡元培所說: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同樣的教育思想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的校長身上也有所體現。

細細觀察這些名校校長的觀點,他們很一致地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掌握以下這3種能力。

01:見世界的能力

擁有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在諸多世界頂尖名校中也是佼佼者。身為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在演講中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認真地指出:

「了解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在21世紀人才的素質要求中,有一定見識早已成為必備條件。

這位哈佛校長在演講中提到:孩子見識世界的時間應該早點、再早點。

只有孩子見過了世界,才能將學過的課本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也是這位女校長自己的教育經驗,每年不管多忙,她都會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帶孩子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知識。

只有孩子看過不一樣的世界,目光才會長遠,不會被眼前的東西所限制。

02:豐富的好奇心

2004年,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滿分的中國學生。

當時很多人不服,這些學生明明那麼優秀,為什麼會被拒絕。對於這樣質疑,哈佛大學只給了一句話:「您的孩子,除了滿分,什麼都沒有。」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中國孩子只知道死學知識,這與哈佛曆來的教學理念相悖。

在2010年的中外校長論壇上,哈佛校長說:

「我們需要知道,一個學了很多知道的學生是否還具有創造性,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動力去探索新的領域;除了本專業的領域,是否有廣泛的興趣去關心其他領域的東西。」

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現在的中國教育非常注重培養「好奇的孩子」。

在2019年中國兒童科學教育高峰論壇上,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與好奇心成為重要話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表示,教育應首要培養兒童的非常規思維,激發兒童的好奇心。

只有孩子始終對事物保持好奇心,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學習需要的是內在驅動力,而不是被父母逼迫。

03:靈活的思維能力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

「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育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觀點擁有清晰的判斷力和自覺自知能力,而不是單純地讓孩子找一份好工作。擁有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更為重要。

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校長的就職演說上說:

「大學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

如果孩子只是死學知識,面對龐大的知識量只知道死記硬背,要麼淪為學習的機器,要麼徹底對學習失去興趣。培養孩子靈活的思維能力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耶魯大學校長: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技能,是培養這4種軟實力
    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曾表示:「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讓人不禁想要發問,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又說到: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一:火車站可以說火車站作為中轉站,每天這裡來來往往,各個階級的人群都有,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看到一些書本裡看不到的景象。在火車站內可以看到有很多肩扛麻袋、渾身泥土的勞苦群眾。通過一些直觀的景象,更能夠讓孩子產生共鳴。
  • 耶魯大學校長:中國孩子很聰明,但我更喜歡印度的,這並不是歧視
    而我國很多其他的著名人才與研究者也在耶魯大學求學過,但是耶魯大學的校長卻直言:中國孩子很聰明,但是我更喜歡印度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在耶魯大學的校長看來,中國孩子很有硬實力,但是缺乏一項「軟實力」——情商。
  • 耶魯教授「虎媽」,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真相居然是這樣!
    現在,距離出版《虎媽戰歌》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兩個女兒都進入了大學,在如此嚴苛的教育下,她們真的長成「虎女」了嗎?虎媽的大女兒索菲亞18個月認字母表,3歲讀小婦人,14歲在卡內基音樂廳彈鋼琴,高中保持著功課全A的記錄;小女兒露露,12歲就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兩個人高中畢業時同時接到了耶魯和哈佛的錄取通知書。
  • 哈佛耶魯得拼爹,牛津劍橋全靠自己?不雞娃只自雞的「牛津媽媽」這樣說....
    關於這一問題,雷校長給出的答案是:英美的精英教育理念有非常大的差別。「進牛津劍橋,看的是這個孩子是否有優秀;進哈佛耶魯,看的是父親有多大能耐。」雷校長這樣形容兩國的教育。「美國的精英教育就是為精英階層所設計的,特別的吃『出身』。對中國孩子來說,也許進哈佛很難,但是對一部分人來說,非常容易。」
  • 哈佛第一,耶魯第二,第三是個文理學院?!
    但並非所有美國總統都上過藤校,根據uopeople的統計,44位美國總統中,有3/4接受過高等級教育。其中,16人畢業於常春藤,32人畢業於其他大學。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學校,於1636年創建於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事實上,這所大學的存在時間比總統辦公室還長。
  • 在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的Battle中,我為什麼選擇排名低的耶魯?
    僅次於第二名的哈佛大學,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疑惑,明明哈佛大學的排名更高,為什麼還選擇耶魯大學呢。Battle Round 1 地理位置:這兩所大學都位於美國東北海岸的新英格蘭州,該地區也是是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的所在地。哈佛大學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在波士頓北部。
  • 6個子女相繼畢業於哈佛耶魯,這位「神仙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哲學博士 三兒子——哈佛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後又返回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成為耶魯大學法學院首位韓裔客座教授。現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柯林頓執政期間曾出任美國助理國務卿,主管人權事務 二女兒——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客座教授,是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女性客座教授 小兒子——哈佛大學社會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美術學領域的最高學位——MFA(藝術碩士)
  • 鄧文迪崇拜的「虎媽」,把女兒送進哈佛耶魯,老公卻翻車了?
    她和老公傑德都是耶魯教授,父親蔡少棠更被譽為「非線性電路之父」,兩個妹妹也都是哈佛耶魯畢業,可以說是「滿門高知」。不過蔡美兒當年火出圈,還是因為《虎媽戰歌》這本書。此書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連鄧文迪都追著她見面請教育兒問題,甚至還上了《時代周刊》。
  • 潘石屹兩兒子上哈佛耶魯,美國私立大學培養統治者,招生看什麼?
    本專欄解決兩個問題:如何問鼎最好的美國大學?如何從留美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20多年的留美諮詢經驗、案例以及對申請趨勢的前瞻性研究,我傾囊相授,歡迎訂閱本專欄!2014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向耶魯大學捐款1000萬美元。
  • 你聽過通識教育嗎?為什麼說孩子學通識教育非常重要?
    近現代[通識教育],則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針對現代大學越來越專業化的教育在繼承西方古典傳統博雅教育的基礎上,由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提出並倡導的。廣泛運用應用於歐美大學中,旨在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優秀人才。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從少年班考入哈佛,拿到終身教職,他眼中最好的教育長什麼樣?
    真正的天才教育,離普通人太遠了,要不是真正的天才自己站出來說,天才教育長什麼樣,你根本沒法想像它有多好!物理學家尹希的人生,就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開了掛的人生。他從北京八中少年班,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後來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
  • 耶魯大學危險了!
    右二就是伊利胡·耶魯,旁邊被認為是他的黑人小奴隸。伊利胡·耶魯出生於美國波士頓,曾是臭名昭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馬德拉斯的總裁,作為英國殖民者,他在印度積累了大量財富,自然和種族主義和販賣奴隸脫不了干係。
  • 哈佛招生案判決沒有意外 布魯姆將是終結華人教育噩夢的那個人
    SNN:哈佛招生案件跟預測的一樣維持原判,這意味著布魯姆先生歷史性的時刻已經到來,這將是布魯姆第7次觸碰美國最高法院的大門,這在美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這個名字,希望華人能記住它,他是為亞裔學生錄取歧視一直在努力的保守派戰略家。
  • 他把小學文憑的兒子培養成CEO, 三代成功的教育是什麼?
    他坦言這堂課的聽眾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因為他認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在分享中,他直擊教育的本質,句句箴言。馬雲認為:「孩子要有榜樣,但最好的榜樣是二十年以後心目中的那個自己。」那麼,屬於未來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其實,當孩子有權力選擇做最好的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能為有個跟別人不一樣的孩子而感到驕傲時,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 中國孩子欠缺的3種能力,恰恰是德國娃掌握的,值得學習
    其實他們的成功不光是他們自己本身就有的天賦,還有他們從小的教育引導。德國教育下的孩子擁有的能力跟國內孩子相比,國內的孩子就正缺乏這三種能力。比如:德國的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獨立性,穿衣服,吃飯,不在話下。我們國內孩子就缺乏這種能力。
  • 虎媽蔡美兒一家三代哈佛的秘密
    蔡美兒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是哈佛大學文學學士,最終取得哈佛法學博士,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並繼續攻讀耶魯法學研究生。小女兒也上了哈佛大學,並即將以GPA3.9的成績榮譽畢業。畢業後她決定先去紐約工作一年,隨後再去研究生院深造。妥妥一家三代學霸啊!這裡且不談她嚴苛的家規和教養方式,單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力來說,父母的榜樣對於子女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的導向和指引。
  • 是什麼讓耶魯被「抄襲」也無可奈何?原來......
    如果賓·拉登也是耶魯校友,他們肯定知道他到底在哪一個山洞裡。」哈佛:耶魯「抄」的我耶魯:.我這可太難了故耶魯大學「追求光明和真理」校訓中的「光明」指「自由教育之光明」,「真理」指「舊新英格蘭宗教傳統之真理」,這充分反映了耶魯大學建校時的歷史背景,而校訓傳遞出的耶魯精神則和耶魯人文教育目標相契合。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花費自己一切的時間和金錢。可看到的效果並沒有家長預想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