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獵蜜、貴州西南甘蔗製糖、揚州雙絕翡翠燒賣和千層油糕……甜,發端於唇齒,在口舌處攪得風生水起,卻在人心頭落得百轉千回,《風味人間》第2季第一集《甜蜜縹緲錄》昨甜蜜首播。
據該紀錄片攝製組介紹,他們跨越廣闊地域,帶觀眾品味東西方甜點的滋味碰撞,捕捉自然界稍縱即逝的清甜,看烹飪江湖中糖的幻化萬千,在微妙的回甘中體會甜在世間的縹緲。
「近30年功力傍身,王猛最了解在面點中糖的妙用……」揚州雙絕的亮相從翡翠燒賣的餡心製作開始,介紹麵點師傅王猛將白糖運用其中,「撒入大量白糖,鋪墊第二層底味,最後加入鹽和豬油為餡料增香,餡料放入麵皮團成鬥狀,鹹鮮的火腿末裝點其中,甜中帶鹹,鹹不壓甜,翡翠燒賣的甜似隱若現。」
「擀麵皮,王猛輕易不願假手他人,麵團充分發酵,鬆軟不易成形,只有功力深厚的內家高手才能駕馭自如。」揚州千層油糕的製作過程亮相氣勢恢宏,「2公斤麵粉、1公斤糖,再堆滿糖漬數日的豬板油丁,糖和油被層層包裹,密實封存,高溫下,水蒸氣的包圍中,油糕不斷膨脹,變得愈發蓬鬆,它的糖已經消弭於無形,蹤跡縹緲,油糕呈半透明的芙蓉色,綿軟甜潤,可達驚人的64層,這就是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並稱揚州雙絕。」
揚州雙絕作為經典點心,引出了紀錄片對早茶的介紹,「有了早茶,一天的閒適便有了安放的去處,因為糖的精妙運用,低調平和的兩道點心贏得了雙絕的稱號,溫婉細膩,暗合揚州人的口味,糖無處找尋,而甜卻無處不在。」
該紀錄片引用了詩人李白的《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來形容糖在揚州點心中的運用。
昨天,記者了解到,《風味人間》第2季攝製組是去年8月來揚拍攝的,為這兩個點心連拍4天,每天至少拍攝15個小時。
「拍攝千層油糕的製作是在趣園茶社的四橋煙雨,一個點心拍兩天,發酵過程攝製組都是現場等待,蒸的時候都是把籠挖個洞,把鏡頭伸進去拍攝。」王猛介紹,攝製組每天拍15-16個小時,一個鏡頭要拍一個上午,「攝製組在拍攝前期專門來勘景,了解揚州面點的製作技藝,我當時做了棗泥拉糕、千層油糕、翡翠燒賣、如意鎖片四種點心,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因為並稱揚州雙絕最具代表性而被選中。」
1978年出生的王猛不僅手藝精湛,還擅長點心研發,在揚州煙花三月美食節開幕式中亮相的鹽商五丁包就出自他的手。「我們的五丁比較有特色,筍講究用時令鮮筍、肉選用黑豬肉、老雞是二年生老母雞土雞、海參用大連遼參刺參、蝦仁選用現剝高郵湖河蝦仁。」
據了解,早期的揚州雙絕是甜口的,隨著飲食習慣的變化,目前已經是減油減糖版。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你早晚得來!
長按下面二維碼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微信號:yzs_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