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深圳實體書店銷售額增長明顯

2021-03-01 深圳文體通

今年春節期間,全市實體書店接待讀者人數達55萬人次,在濃濃書香中度過文化新年。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文 齊潔爽/圖

金牛迎春,深圳市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和中國「書店之都」,依託於全市實體書店,舉辦了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與留深市民共度文化新年,全市實體書店接待讀者人數達55萬人次,多家書店銷售額有明顯增長,在濃濃年味中喜迎辛丑新春。

新春期間實體書店接待讀者55萬人次

今年是深圳歷史上留深過年人數最多的一年。春節前,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聯合市書刊發行業協會及市區疫情防控力量,開展了實體書店春節特別防護期疫情防控檢查督導工作,從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以及出版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檢查和督導,現場指導書店進行整改,切實為讀者營造一個放心安全、氛圍良好的閱讀環境。

同時,全市實體書店不但策劃了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還在空間規劃和選品陳列上下足功夫,並開展形式多樣的惠民舉措,讓深圳瀰漫濃厚書香。據統計,在春節長假期間,深圳書城、友誼書城、言幾又、覓書店、簡閱書吧、本來書店及弘文藝術空間圖書銷售總額達730萬元(不含文創和咖啡等非書業務),與2019年春節相比增長13.58%,掃淨疫情陰霾,振奮實體書業。

全新閱讀空間亮相鵬城

今年春節期間,一批公共閱讀空間在鵬城全新亮相。中心書城南區在春節前如期完成改造、盛大開業。全新升級的中心書城繼續深化「書城+展覽」「書城+博物館」的功能延伸,在空間布局和業態形式上進一步凸顯公共閱讀空間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南區藝術設計店以書法、美術、設計類圖書為核心,總面積874.1平方米,精選圖書1.5萬種。精選圖書搭配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為讀者精心打造極具美感的、時尚前衛的藝文空間。

坐落於南山腳下的求是書屋,歷時6個月的改造,於1月28日重新開業,場地由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大為現在的435平方米,書屋內燈光柔和,穹頂明亮,充滿了現代感。目前書屋藏書以黨建讀物為主,兼顧文學、歷史、經濟管理、心理勵志等,數量約1.5萬冊,5000多品類,真正打造出一個富有生命力、能夠在這裡分享時光點滴、品味藝術生活以及傳遞文化的精神空間。南山區委組織部(區直機關工委)主辦的「迎接建黨百年、牢記初心使命」求是書屋啟用儀式暨「行·南山」品牌讀書會活動舉行,一群愛好閱讀、愛好詩文的讀者聚集於此,分享了一場以讀書和文化為主題的思想盛宴。

春節期間,全市書城、書店、書吧上新各類圖書,並推出豐富的惠民活動,讓讀者盡享閱讀狂歡。

中心書城推出「年度十大好書」「年度十大童書」三本及三本以上立享68折優惠;龍華書城推出「寒假行 書香伴」社科文學圖書促銷;龍崗書城則聯合各大出版社推出名社出版物促銷;寶安書城也推出了「新年閱讀套」限時6.8折優惠活動;友誼書城、深圳各社區簡閱書吧、西西弗深圳各門店、言幾又書店、益文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益文書局)、吾非書店等都針對春節假期推出購書優惠,吸引了不少讀者。

豐厚人文活動營造濃鬱年味

據了解,深圳出版集團以「此心安處是吾鄉——留深過年書香迎春」為主題,舉辦新春文化活動149項、180餘場。全市各書店也呈上了精心籌備的各項展覽與活動,點亮牛年的城市人文版圖。

春節期間,中心書城推出「2021閱春」主題美陳,利用圖書、文創、新年掛飾、鮮花等裝飾品在南北兩區打造美感、文學感與藝術感相融合的春節主題陳列,營造了年味十足的新春氛圍。來自五湖四海的書城員工通過「方言趣味拜年」為讀者送上真摯的新年祝福。讀者可手持寫有家鄉方言的KT板拍照留念,雖在他鄉過年,年味只增不減。

羅湖書城布置了喜氣洋洋的「多彩歲閱『我』最牛」特色打卡區,讀者在春節期間紛紛領取心形小卡片,「『牛』轉乾坤,我的新年寄語」牆上掛滿了新年祝福。同時,市民憑藉購書小票在「牛年『包』好運幸福馬上來」的紅包牆抽取包括圖書代金券、書香校園卡、書籤等在內的幸運禮物。

南山書城推出「書香壓歲,牛年忘煩」系列活動,重磅打造「留深過大年 書城七天樂」系列主題活動,連續7天組合各類文化活動,既有新年願景和年節吉祥、「新春音樂會」,又有吉祥戲表演、「新年親子漢服秀」等,讓他鄉的春節同樣熱鬧精彩。

寶安書城打造「新春市集」,邀請讀者現場製作新春裝飾,逛年貨、賞民俗;龍崗書城推出「詩香雅韻朗誦會春節專場活動」,為市民送上尋春詩誦;龍華書城發起「故鄉年味」線上徵文及「年味瞬間」線下合照打卡活動。

同時,益文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益文書局)舉辦小朋友體驗書店店長「小店長-陪你過新年」活動;熙婭書店春節不打烊,在春節期間舉辦「熙婭年貨節」,開展邀請名家現場揮毫送春聯等活動;深圳市朗朗貿易有限公司(福田區八卦嶺圖批市場)舉辦「春節讀書好地方」活動,為深圳學生家長提供學習輔導和課外讀物及假期必讀書;荃園藝術空間舉辦一場全國創新的新春品酒會,用歌劇、演繹和對白3種形式展示了3個不同國家的紅酒文化;本來書店人文館、親子館分別舉辦「花體字藝文工坊」、「mini talk英語角」繪本課堂與恐龍挖掘、親子插花工坊活動,與50餘組家庭共同度過溫馨的新年閱讀之旅。

此外,各書店舉辦多種多樣的民俗文化展覽,讓市民在逛書店之際享受著豐饒的精神盛宴。

在羅湖書城二樓,「博閱新春——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展」展出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貼在紅彤彤的牆上,用生動的文字講述「祭灶神」「掃房子」「割年肉」「趕大集」等民俗節日,並現場為讀者精心準備知識盲盒,自製新春大禮包。

中心書城舉辦我國首個博物館創新快閃店「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春節不打烊,從「穿越」「體驗」「賞玩」三個層次,多角度展現明代服飾的文化內涵與魅力。此外,觀瀾版畫——辛丑迎春版畫作品展、文化冬令營、新年音樂會等活動也在中心書城不同時段舉行。

本來書店藝美館開展「用影像閱讀城市——記錄美好生活」拍立得攝影主題展。本次展覽由福田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圖書館+書店」聯盟、福田區圖書館、本來書店共同舉辦,展出「城市天際線」「行走」「瞬間」三大攝影主題作品,並展出了六款經典寶麗來相機,期間吸引到場觀展人次約6000人,市民讀者通過參與展覽現場設置的「照片列印」互動,分享閱讀瞬間。

本文來源於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轉型「學習場」,實體書店未來可期
    自2020年春節以來,滬上多家售書企業暫停營業,但「書店們」並沒閒著。以思南書局為代表的多家書店變身直播間,戴著口罩的店長們紛紛舉起手機化身「主播」,帶讀者「雲打卡」逛店。 看書五分鐘,拍照兩小時。如今,「網紅」書店遍地,但人均紙質書閱讀量卻並未有明顯增長。那麼,實體書店如何進一步創新經營模式,給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帶來更多獲得感?
  • 誠品生活深圳店今年年底結束營業 業內:多元化發展將是實體書店的...
    這家廣受文藝青年歡迎的書店在深圳經營還不到兩年,其匆匆離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關於實體書店生存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還有媒體在社交網站發起討論:「你還會去實體書店買書嗎?你喜歡逛書店嗎?」實體書店面臨的壓力,究竟是來自電商的衝擊,還是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困境引發關注後,中國實體書店聯盟(書萌)發布了《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中宣部印刷發行局也下發通知,指導各地對今年前兩個月出版物發行單位特別是實體書店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除了個體的表達外,我們來看看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的調查數據怎麼說。據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
  • 深圳不缺誠品書店
    在實體書店尚未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時,圖書電商的風越刮越猛。2010年,京東圖書上線,並與當當網掀起了一場價格混戰。電子書的出現和網絡文學的興盛則進一步蠶食市場。除此之外,運營成本不斷增長,壓縮了實體書店的盈利空間。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曾在2011年時公開指出,人工和房租成本佔書店成本的50%。而隨著房地產的升溫,這一比例仍在不斷上漲。
  • 實體書店八成去開網店了
    深圳書城中心城人潮湧動。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 魏沛娜)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實體書店紛紛閉店停業,在這期間,不少書店興起「直播售書」「外賣售書」「短視頻售書」等,以此形式積極自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一時成為書業風景。然而到了後疫情時期,當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這些新的嘗試似乎也慢慢「退熱」,它們對於書店來講還能夠持續嗎?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深圳今年扶持實體書店名單出爐,民營小書店將如何面對這個最殘酷的冬天?
    有關國家出臺扶持實體書店政策的來由,時間,概況及具體內容連結網址:一,中央出臺政策的時間: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06-18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www.gov.cn
  • 深圳誠品書店宣布年底關閉 網友:烏託邦沒了
    深圳誠品書店宣布年底關閉 網友:烏託邦沒了  Emma Chou • 2020-07-06 11:40:15 來源:前瞻網
  • 誠品再見,江蘇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電子閱讀正蠶食實體書店饒是閱讀率喜人,卻仍然要面臨所有實體零售行業同樣的處境:網際網路正瘋狂蠶食著實體書店的消費市場。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破局 小微新勢力亮眼
    雖然疫情導致2、3月的客流減少90%,營業額減少70%,但一葦書店反而擴大了規模,「逆勢」發展。  8月13日,2020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銷售碼洋40.39億元,同比下降31.4%,新書動銷品種35021種,同比下降32.57%。中國實體書店聯盟發布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停業的書店佔比達90.7%,99%的實體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而實體書店的銷售金額佔出版社總營業額的比重卻很低,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上遊出版社對渠道的重視程度。「如果你還只是在最終端,前面已經發生各種裂變,你卻一直沒作改變,你是不會有出路的。」廖美立說道。而方所,也在努力進行當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轉變後,實體書店如何轉型跟上節奏的嘗試。
  •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書店外賣」來了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區各地實體書店受到一定衝擊……為了自救,很多實體書店開通了外賣配送,實行圖書消毒、打包、送書上門一站式服務。這些數據,給了實體書店很大的信心。單向街眾籌求助,許知遠合作薇婭,淘寶直播發起「保衛獨立書店」……疫情期間,書店紛紛尋求自救,外賣只是手段之一。
  • 深度 | 誠品再敗深圳之時的書店眾生相
    如誠品這樣以文化為武器的書店,在商業化的邊緣試探時,仍保有一點獨立書店的氣質。然而在深圳存活下來的書店卻大多更熱烈地擁抱商業,許多書店在進入深圳的經濟海洋時,也會不得不做一些妥協,「什麼東西好賣就賣什麼」。誠品生活雖然做了商業化轉型,卻恰恰扎入了深圳「商場+書店」的紅海,顯然在這一點上,誠品生活並沒有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也未能持續吸引市民的關注。
  • 書店改變城市:深圳書城的邏輯與啟示
    文丨徐威威(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副主任)當下提及實體書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認知:受網絡書店和電子書的影響,現在的實體書店應該是難以生存的
  • 杭州實體書店出路在哪裡? 進軍網絡學臺灣誠品發展綜合體
    不管怎樣,買書的人還是少了,實體書店市場銷售額呈下降趨勢。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今年1月發布了《2013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額達330億元,比去年減少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39%。這已經是以實體書店為渠道發行的紙質圖書市場第二年出現負增長。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
    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只能維持1到3個月。
  • 實體書店「復興」
    書店又復興了?這一點也許從資本市場能看出些端倪。複合式書店言幾又創始人但捷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言幾又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進行融資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擴張。發源於成都的言幾又目前在國內有近30家門店,而其他的書店,比如西西弗目前在全國的門店達到67家,中信書店則達到68家。這些都是近兩三年快速擴張的連鎖書店。 這在幾年前,是書店老闆們很難想像的局面。
  • 疫情中後期實體書店的「危」與「機」
    原創 曾鋒 北京開卷進入六月,實體書店的「死」與「生」在不斷上演。一方面,誠品生活深圳店曝出運營危機(雖然誠品生活不能完全稱之為書店),臺灣地區的誠品店面年內也將關閉多家,《出版人》雜誌列出了一份長長的2020實體書店「死亡」名單。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維密母公司假日期間同店銷售額增長5%
    1月7日,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Brands周四表示,截至1月2日的九周期間,淨銷售額為38.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9.1億美元下降了1.8%。   L Brands表示,假日期間的同店銷售額增長5%,而一年前下降了3%,原因是購物者在新年之前購買了更多的休閒裝,洗手液和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