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鏡之都的中場戰事

2021-02-25 銳公司

銳評:若沒有眼鏡,丹陽只是長三角地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鎮。近四十年來,這裡形成了眼鏡行業從設計、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眼鏡之都」。

作者/ 崔小花

編輯/ 周春林

3月15日,在暫停營業近兩個月後,張揚(化名)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攤位,清理完櫃檯上厚厚的一層浮灰,準備開始營業。

張揚是丹陽國際眼鏡城的一個商戶,受疫情影響整個市場休市了近兩個月,對於這一次重新營業他本來抱了極大的期望,不過卻很快發現,不論是客流量還是成交量,都大不如前。

「世界上每兩個人戴的眼鏡,就有一個人的鏡片產自丹陽。」眼鏡一直是丹陽人的驕傲。

丹陽市位於上海和南京之間,這裡常駐人口不足百萬,卻坐擁1600餘家眼鏡相關企業,從業人員超5萬人。丹陽年產鏡架2億副,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年產光學鏡片和玻璃鏡片近3億副,佔全國總量的75%,世界總量的50%,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眼鏡之都」。

疫情之前,丹陽國際眼鏡城的日客流量至少在七八千人以上,每逢周末甚至可以達到萬人以上。因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流聚集,市場進行了嚴格的人流管控,這讓許多像張揚這樣的眼鏡經營戶處境十分艱難。

而且,眼鏡行業的銷售旺季集中在上半年,尤其是春節期間和學生開學之前,這一波高峰的銷售額可以佔到全年銷售額的五分之一。此次疫情,令這一波的銷售幾乎為零。

雖然3月15日之後,丹陽的眼鏡企業及店家開始艱難地復工,但一方面,國內市場恢復艱難;另一方面,受國際疫情蔓延的影響,海外訂單量斷崖式下跌。

伴隨著一些客戶取消訂單,當地經濟主管部門估算,今年5、6月份的鏡片訂單可能只有2019年同期的15%左右。

張揚的企業目前面臨著幾十萬的資金缺口,市場內許多商戶也都面臨著與他相同的窘境,但他們都表現出了相當的信心。

事實上,張揚家的眼鏡事業面臨困境不止這一次,丹陽的眼鏡行業在四十年的發展中,經歷的重大考驗也絕不止這一次。


丹陽,同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一樣,喧鬧雜亂的街道、電動摩託車和拉客的三輪車是這裡最常態的生活場景。

從丹陽火車站出來,抬眼就能看見相鄰而立的新舊兩棟眼鏡城,眼鏡城的周邊則是一些老舊低矮的門市,多數打著眼鏡產品批發的招牌,店內鏡片、鏡架等相關產品看似毫無章法的一層層疊放在一起,標牌上則寫著只有內行人才看得懂的數字和標識。

張揚在眼鏡城內有自己的店面,在鎮上還有一家中型的眼鏡加工廠,眼鏡城內的商戶多數和張揚一樣屬於自產自銷模式。

張揚的眼鏡生意是從父親那一輩接手過來的,父子兩輩人也算是見證了丹陽眼鏡行業的滄桑變遷。

丹陽與眼鏡的故事還要從幾十年前說起。

丹陽的眼鏡產業最早是由「上山下鄉」的上海知識青年帶來。這些人不會幹農活,就提議辦眼鏡片廠,沒想到銷路還不錯,這才逐漸有了後來的眼鏡產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鐵路是主要的交通路線,當時已經略成規模的溫州商人看上了位於南北交通樞紐上的丹陽市,將當地的眼鏡大量地銷往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甚至是遠銷海外。

「那時交通極不方便,全國各地的批發商坐火車來到丹陽,還要再坐汽車到社辦去拿貨,極不方便!」張揚常聽父親回憶起創業時期的故事。

當時,有一部分腦袋活絡的人就在火車站附近的旅館住下來,從工廠把鏡架、鏡片搬運過來,白天就在旅館外面放一張小桌子,擺上一些樣品等著批發商來拿貨。久而久之,火車站附近自發形成了一個眼鏡批發市場。

之後,丹陽各鄉鎮開始大規模的修建眼鏡工廠,貨源越來越多,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來丹陽進貨。「買眼鏡,去丹陽」,丹陽在國內眼鏡產業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

1986年,丹陽市政府看到了機會,決定扶持眼鏡行業。丹陽火車站附近的車站、雙廟兩個村被選定,建立起了全國最早的專門用於眼鏡交易的「華陽眼鏡市場」和「雲陽眼鏡市場」,也就是今天丹陽國際眼鏡城的雛形。

「那個年代,白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到眼鏡市場進貨,就像過年在菜市場買菜一樣,人擠人,人挨人,擠都擠不動。而到了晚上,眼鏡市場打烊,周邊的旅館、飯店生意也特別火爆。」張揚家的眼鏡事業也就是起步於那個年代。



丹陽眼鏡紅火了沒幾年,就遭遇了第一次衝擊。

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價廉物美的外國眼鏡大量湧入中國市場,而丹陽的眼鏡製作工藝粗糙,連金屬鏡架都很難看到,鏡片都是玻璃片,直接手工打磨,人們常戲稱那些眼鏡片就像個啤酒瓶的底子,既厚且重。裝鏡片也完全沒有什麼技術講究,簡單粗暴地往鏡架上一摁就是,完全不考慮什麼瞳距、瞳高之類的參數。

反觀國外品牌的鏡片卻製作精良,工藝考究,於是國外眼鏡很快便大幅蠶食了丹陽眼鏡的市場份額。

那個時期的丹陽眼鏡行業本就自發生長,缺乏市場規範,在外國眼鏡的強勢重壓之下,丹陽眼鏡業重創在所難免。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丹陽很多眼鏡廠被迫關停,張揚父親的那個小眼鏡廠頗為艱難地挺了過來。

丹陽最大的眼鏡生產企業是湯龍保創辦的萬新光學,1985年他的廠裡還有800多名員工,到1992年就只剩下100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湯龍保開始積極地向國外眼鏡企業學習。他高薪聘請外國專家駐廠指導,開始攻關樹脂鏡片相關的前沿科技。

與此同時,丹陽各大眼鏡廠也開始注重自身的技術研發,大量沿用至今的專利產品就誕生在那個時期。

此後,丹陽的眼鏡企業開始頻繁地參加國際眼鏡展會,派出銷售人員前往世界各地開拓市場。丹陽眼鏡行業協會也主動牽頭,每年在國內組織兩屆國際眼鏡博覽會,吸引全世界的客商來中國採購眼鏡及周邊產品。

經過兩代、甚至是三代眼鏡人近四十年的積累,才有了今天號稱「世界眼鏡之都」的丹陽。

在張揚看來,這幾年丹陽眼鏡的生產能力與銷售能力都大幅提升,「工廠天天加班都還不夠」,市場的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眼鏡行業仍然還是一篇藍海。

中國商業研究院2018年發布《2018--2023年中國眼鏡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眼鏡市場銷售規模達到了73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逐步擴大到850億元。2017年,丹陽的眼鏡行業銷售收入86.86億元,預計之後的3到5年可能達到500億元,丹陽的眼鏡行業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今年,疫情的突然和迅猛超出每一個人的意料,整個丹陽眼鏡行業承受的壓力與國內疫情走勢基本同步。

國內市場2月份幾乎全軍覆沒,例如丹陽眼鏡的龍頭企業萬新光學在全國的3萬多家門店銷售也幾乎為零。3月,隨著各地逐漸復產復工,銷售逐漸恢復,到了3月底銷量勉強恢復到了之前70%左右的水平。

不過海外市場卻不容樂觀。以疫情的重災區歐洲為例,大部分眼鏡零售店都停業關閉,德國、奧地利等國家近一個月的零售端銷售幾乎為零。與萬新光學在德國合作的某銷售額排名前列的眼鏡連鎖店,3月份第一周銷售下降10%,第二周下降50%,第三周開始,鏡片業務下降90%,損失100%鏡架業務。

歐洲市場在萬新光學外銷數量佔比超過40%,已是凍結之勢。南美約20%,此前的訂單沒有受影響,但零售端銷售大幅下降,新訂單處於停滯。此外,因沒有銷售額,加拿大的客戶也暫時關閉了門店。

其他眼鏡企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世界眼鏡之都」丹陽,只能暫時將目光收回到國內市場。

4月8號,張揚在自家的淘寶店開啟了第一場直播,首次當了一回主播。沒想到這一場直播的銷售量,比復工20多天來店面線下銷售的總額還多。

事實上,近幾年丹陽的眼鏡商家一直在探索新的銷售途徑。「雲端」銷售在丹陽早已經起步,此次突發疫情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在外行人眼中,眼鏡可能是一個暴利行業。一線城市的很多眼鏡店,800元以下的眼鏡已經難覓蹤跡,幾千甚至上萬的眼鏡是尋常物,而在二三線城市到手一副幾乎一模一樣的眼鏡可能只需要300、400元,但是在丹陽當地,200元以下的眼鏡佔絕大多數。

「這個現象非常正常,眼鏡店的主要成本就是店面租金和品牌,大牌的眼鏡店加盟費、一線城市的店面租金都高得驚人,而這些都是要分攤到消費者頭上的,店家並沒有賺很多。」張揚對《商界》記者說。

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新零售等概念的興起,丹陽的眼鏡產業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據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丹陽眼鏡行業開設經營性網站和網店就達1000多家,丹陽的眼鏡廠家已經悄悄地將店鋪搬到了網上,這不僅減少了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也大大節省了經營成本。

雲端銷售,淘寶和微店是主要的渠道,張揚也在淘寶開設了一家網店,但他的實體店鋪位於丹陽眼鏡城比較黃金的位置,線下銷路一直都很好,所以網店對他而言只是一個補充,並未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打理。

與張揚不同,馬曉東(化名)的店面位置就不太理想,店裡的眼鏡銷售就主要靠線上。疫情之前,兩家總的銷售額都差不多,但是疫情之後,馬曉東店鋪的銷售額卻大幅領先張揚的店,其訂單90%以上都來自線上。

除了電商銷售逆勢增長,也有一些功能性的眼鏡在疫情期間銷量暴增。

由於疫情期間全國人民都宅在家中,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防藍光眼鏡的市場需求迅速膨脹,丹陽的眼鏡廠商也迅速抓住這一契機。

比如,萬新光學在全國最早實現了「防藍光新國標」生產,滿足了居家數碼生活下的藍光防護需求,到目前為止銷量同比增長了130%。

同時,逆勢增長的還有青少年近視管理鏡片產品、防霧鏡片產品等,這些因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也幫助丹陽的眼鏡從業者找到了新的市場增長點。

一些行業專家認為,這次疫情對全球眼鏡行業上下遊的衝擊較大,會加速行業洗牌,鏡片供應商開始趨於集中、強者更強。這對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來說,可能會在本輪危機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雜誌購買↓↓↓

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銳公司」是《商界》雜誌旗下重點打造的優質內容平臺。致力於記錄時代企業、傳播經營智慧、探究商業本質、透視商界人生。你憧憬中的成功在這裡將演繹得千滋百味。

BUSINESS

《商界雜誌編輯部出品

公司報導 | 品牌傳播 | 投稿合作

   請添加微信  gaigaiorsky  

   或撥打電話 18696634667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信心之戰」系列直播課詳情

相關焦點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場有戰事
    要知道,讚美李安是一種有品位的政治正確,畢竟那是位歐洲電影節和美國奧斯卡都認可的華人導演;至於這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用看也知道是謳歌人性的滿分電影——李安作品,這就夠了 …… 對嗎?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改編自本方登的同名小說作品。書名在臺灣初譯為「半場無戰事」,概因作者意在借美國大兵、「戰地英雄」的獨特視角,開啟對伊拉克戰爭及彼時美國社會政治的重審與反思,故而譯名套用反戰經典《西線無戰事》:滿滿諷意,溢於字間(事實上,這也正是全書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如果上文的語調聽起來尖酸刻薄又憤世嫉俗,那或許也是拜其所賜)。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觀後
    一開始,之所以一定要去看120幀的《中場無戰事》,無外乎是為了體驗這最新的電影新技術,抑或參與這場可能是正在發生的電影革命,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沒法從專業角度去說120幀的《中場無戰事》究竟有什麼不同,我只能以我的最直接觀感來談談,當我看完整部電影後開始回味,我幾乎意識不到新技術的存在,我所能夠想到的對電影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清晰,是的,電影的畫面無比清晰,所有的故事就像在眼前發生一樣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全城熱議
    厲害了word上海影城  作為國內唯一兩家能夠觀看到4K/3D/120幀最高放映格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李安的新片讓上海上影城接連刷新了國內影院單廳票房的各項記錄。這一次,曾拍攝出《少年派》《斷背山》《臥虎藏龍》的大師級導演,因採用了全球最先鋒的電影攝製格式4K/3D/120幀製作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而震驚好萊塢。  那麼,觀看一場4K/3D/120幀版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與看一場普通3D電影有什麼不同呢?  4K/3D/120幀格式的電影讓銀幕上的畫面前顯出所未有的清晰、明亮、真實。
  • 中場戰事,人生中場都得自己捍衛危機的四面八方
    比如,抵抗、自我、夢——在進入四十歲的前幾天,我看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當時並沒有刻意,看它只是因為李安,因為它上映時我非常想去看,但是沒時間,幾個月過去的今天,剛好看到有下載資源,便下了來看,就是自然而然地看一部自己喜歡的導演的電影而已。
  • 佔總量50%的世界眼鏡之都:中國丹陽的中場戰事
    若沒有眼鏡,丹陽只是長三角地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鎮。近四十年來,這裡形成了眼鏡行業從設計、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眼鏡之都」。張揚是丹陽國際眼鏡城的一個商戶,受疫情影響整個市場休市了近兩個月,對於這一次重新營業他本來抱了極大的期望,不過卻很快發現,不論是客流量還是成交量,都大不如前。「世界上每兩個人戴的眼鏡,就有一個人的鏡片產自丹陽。」眼鏡一直是丹陽人的驕傲。
  • 郭松民觀影筆記之六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美國的傷痕文學
    和小說原著旗幟鮮明反戰立場相比,李安改編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下簡稱《中場戰事》)「反戰」色彩弱化了許多,但《中場戰事》仍然是反戰的。我們從李安的鏡頭裡,看不到伊拉克戰爭的任何意義。都沒有。在伊拉克人眼裡,美軍是闖入者、壓迫者,在家裡翻出一本有薩達姆照片的舊雜誌就是抓人的理由;反過來,在美軍眼裡,每個伊拉克人都是潛在的襲擊者,無論是路邊從口袋裡掏出打火機點菸的大叔,還是在屋頂上放鴿子的少年,都讓他們草木皆兵,有舉槍射擊的衝動。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2016-11-17 10:17 作者:宋詩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第47期
  • 郭松民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美國的傷痕文學——觀影筆記之六
    和小說原著旗幟鮮明反戰立場相比,李安改編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下簡稱《中場戰事》)「反戰」色彩弱化了許多,但《中場戰事》仍然是反戰的。經濟繁榮?都沒有。 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場戰事》堪稱美國的傷痕文學,或傷痕電影——它沒有了美國英雄拯救世界的虛妄,也沒有了美國生活方式的極度炫耀,只有美國大兵和普通老百姓的痛苦、傷痕與迷茫。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評
    乍一看片名,會以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戰爭片,看完電影後,又覺得,叫劇情片更好些。戰爭畫面是有的,以回憶方式來呈現,只為讓我們了解情節發展的來龍去脈,影片真正主題,是前線殘酷戰事與後方虛偽人性交織而來的矛盾衝突。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電影海報這部電影有個拗口的名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看了好多遍我仍然記不住。我在跟同事聊起這部電影的時候:「誒,你知道李安新拍了一個逆天的神作叫做比利什麼來著.」啊,名字不重要。先來聊聊這部電影有多牛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三個數字,3D、4K、120幀/秒的全新技術的規格,刷新電影技術的記錄。3D大家都明白,4K就是解析度。
  • 【票房】周五報收1.08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645萬,《航海王之黃金城》2400萬,《外公芳齡38》1110萬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日收入2645萬,在今日上映的新片中排名第一;海賊王劇場版《航海王之黃金城》報收2400萬,為今年日本電影首日最好成績。在北京,4K/3D/120幀版本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只有在博納影城朝陽門旗艦店2號廳才能觀看到,這吸引了眾多影迷的關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120幀的神奇之處在哪裡?這麼多版本,觀眾應該如何選擇?記者將為您詳細解讀。
  • 影視評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兩種斷裂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偏偏要劍走偏鋒,繞過戰爭敘事的慣用有效程式,放棄動人的道德力量和明確清晰的價值立場,在蜻蜓點水的戰爭場面之外,經由斷裂的敘事,在景觀與真實的斷裂處,不依不饒地剝去英雄光環和愛國情懷的外衣,暴露出環繞其間的虛偽駁雜之荒誕面目。
  • ➷11.11|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唉,可是技術革命從來都是一場冒險。當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1895年第一次在巴黎公開放映之時,觀眾被嚇得驚慌失措,人們尖叫著跑到放映室後面。《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預告片揭秘李安為什麼堅持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真相在這裡!作者:Sun微信公眾號ID:ikaiping作為華人之光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擁有一個萬眾矚目的出身,備受爭議的120幀/4K/3D攝製格式讓它持續佔領輿論熱點長達半月之久。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關懷卻孤獨·殘酷卻溫暖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博納公布120幀票價
    身為北京唯一可以以120幀/4K/3D格式放映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博納國際影城朝陽門店對影票的最終定價一直都備受關注
  • 宋家泰:李安的中場戰事
    拍片時,李安從攝影機的觀影窗望出去,他就知道他應該有天分,因為那個世界跟他平常經驗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那個世界他可以盡情揮灑。爸爸曾經希望李安復讀,再考大學,李安拒絕,說自己屬於戲劇,爸爸說那就不重考了,但是有個條件,畢業後留學,希望李安能拿到學位,將來當個戲劇系教授也不賴。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引領未來電影
    此次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李安導演自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後暌違四年的回歸之作,巧合的是,四年前的《少年派》也是在11月上映。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挖掘軍人真實情感在影片公映之前,李安將攜喬·阿爾文、李淳(李安之子)等主創為影片造勢。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超越真實的真實!
    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即將要上映他的全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此次最吸引人注意的特色就是超越現代的攝影
  • 觀影指南|在西安如何高bigger觀看李安神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早在幾個月前,媒體就已經發布消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最高放映規格( 3D/4K/120幀)只能在全球的 5 家影廳中放映,其中亞洲有 3 家,分別是北京的博納影院、上海影城、以及臺灣的京站威秀影院。目前中國觀眾能在9家影院欣賞到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亮點不僅只有技術
    這是知著君觀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的場景。媒體,商人以「120幀3D,4k」為噱頭引發話題,美國本土兩極化的評分讓人疑問,帶著「海量」的好奇心和對李安導演電影必刷的衝動,中國觀眾不惜重金踏入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