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我成長

2021-03-01 香襲書卷

自我成長

文/香襲書卷

一棵樹的綠芽,悄悄地在春天發出。它沒有聲勢浩大地聲張,而是默默汲取著泥土中春的氣息,然後吐出了第一片綠芽。當我們發現它時,會驚呼:「春天來了。」

這是生長的力量,它用自我成長,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春天。我們在不斷尋找,尋找一種力量,用它來支撐我們的生命,這種力量就是自我成長。

學會獨處,是自我成長的途徑。給自己一段空白的時間,用來與自己相處,去探知內心世界的秘境。一個心靈豐富的人,是會享受獨處的。他們能夠從生活的任何一個環節,去發現美與樂。

從來樹木都是獨立生長的,每一棵樹木都有著自己的根須,它們用自己的根須去汲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然後把自己從一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不喧囂,不隨眾,不沮喪,不放棄。

一個時時都在熱鬧中周旋的人,是很難成長的。因為把所有精力用來應付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需求。這樣周而復始,越來越沉重,生活好像除了應酬與應付,再無其它。有一天,當我們坐下來面對自己時,發現是那麼的蒼白與無力。過於把快樂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我們要有獨處的能力,學會在自己的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樂。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讓我們在獨處時,去思考,去學習,去充實自己的內在。

把生命中的發生化解與接納。我們的痛苦大多來源於與自己過不去,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從而產生出痛苦。

能夠把痛苦化解並轉化,這個過程就是自我成長。無論發生了什麼,都選擇向陽而活。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說:「歡樂並不能教會我們什麼,然而,痛楚,苦難和障礙卻能轉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同時讓我們認識到生活於當下時刻的至關重要。」

像樹木一樣,向陽生長。林間的樹木,高矮不齊。那些長得高大的樹木,都是吸收陽光多的,同一個環境下,能夠多汲取陽光的養分,就會長得更快。

自我成長也是同理,一個心懷陽光的人,會時時擁有好的心情。心情好了,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即便是偶有不順,也會很快走出逆境,他們有自己內在力量的支撐,生命力比較旺盛。

我時常站在樹木下聆聽,想要聽見它的抱怨。但是從來沒有,大樹用它的沉默,接受著暴風雨,並在其中吸收著養分。它並沒有抱怨過烈日的烘烤,而是讓它成為自己強身健體的條件。

接納並轉化,是自我成長。沒有人能夠一生不受挫折與磨難,當我們把這些轉化成自己生命的能量,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如樹木一樣,枝繁葉茂。

不忘美好。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的目的是陶冶性情,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素養。」

勇敢追求美的事物,與美同在。不錯過遇見的每一份美好,與之同行。在美好的事物中,培養自己的心性,品性,與素養。

一個人擁有了對美好事物發現與相處的能力,那麼他的日常也會溫柔。剔除嫉妒,猜疑,抱怨,然後把時間用在與美的事物相處上,以此為鏡,修正自己。

審美,也是自我成長。那天與朋友出去拍片,發現她現在的構圖與用光,都有不少提高,拍出的照片有了內在的美。與之交談,她說:「最近都是在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她在獨處時,把自己放置在音樂,藝術,文學,色彩,大自然中,時時保持著內心對美的審視與發現。時日久了,那些美感融入自己的內在,就構成了自己的審美觀。

在健康的生活中自我成長。近些年,生活條件比起以前要好許多,但是不快樂的人卻越來越多。深夜,會有很多人在朋友圈留下失眠,焦慮的情緒。

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我們一生。在夜晚身體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就沒有精神去工作,循環往復,工作生活一團糟。

合理安排時間,是自我成長的先決條件。按時吃飯,早睡早起,堅持運動。把這些與自己身體息息相關的事情,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身體在健康的狀態下運轉。

我是深有感受的,只要是身體有一點不舒服,整日裡就在與那點不舒服糾纏。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只想要減少不舒服。如果每天醒來,神清氣爽,心情自然就好了。再多的工作,再忙碌的生活,都有精力應對。

自我成長,從方方面面。只要是我們向好而生,那麼就會好起來。小樹苗有一天長成了參天大樹,再大的風雨都不能把它動搖。兀自生根,站立於天地之間。然後長出一片片綠葉,送個人們一個美麗的春天。

一個人的氣象,來自於內外兼修,自我成長。願你溫暖如春,生機勃勃。

文章原創,感謝分享!

相關焦點

  • 搏擊俱樂部:自我毀滅,自我成長,自我拯救
    男主和他的信徒們陰翳瘋狂、破壞秩序、重建自我,痛成了活著的證明。這部影片充斥著晦暗的色澤,破敗的場景,片中的一些情節似乎都能聞到血腥的氣息,觀眾會被血腥,暴力,搏殺的種種場面所震撼。有朋友留言說這個電影荒誕難懂,其實荒誕的不是電影而是我們真正的現實生活。在影片最後20分鐘之前,我真的是還沒明白這部電影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
  • 在孤獨的生活中尋找自我,解放自我《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
    一本由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匯成的關於孤獨、寂寞的散文、詩的合集。匯集了諸如梁實秋、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叔本華等19位當代文學大家的33篇經典文章。他們的文字,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你的孤獨以及你所畏懼的,都將被時光鍛造成鋼。
  • 專訪|簡媜:散文豈是一本起居注而已?
    環境讓他們欠缺憂患意識與刻苦精神,如果把他們「丟」到我的童年環境,交給他們我的命運,我相信生存本能也會鞭策他們自我改造的。我一直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取得知識實力方能打造更寬廣的未來。澎湃新聞:你出版了幾十部散文集,大家最好奇的可能還是你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在散文這個題材,以及你認為好的散文應具備哪些素質?簡媜:我自稱是「不可救藥的散文工作者」。
  • 心理學:認識自我是成長的第一步
    如果他們學會認識自我,結果往往是不同的。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 臺灣女性散文的審美創造
    這不但表現在50多年來湧現出的蘇雪林、張秀亞、琦君、林海音、胡品清、羅蘭、三毛、張曉風、龍應臺、簡媜、席慕蓉、方娥真和楊小雲等代代相繼的、富有個性特徵的女性散文作家身上,而且表現在她們對於現代散文懷鄉與性別主題的開拓上;不僅表現在鄉愁散文、浪漫抒情散文、遊記散文、哲理散文、雜文等散文「型類」的創作以及「知性」等新的散文品格的創新與探索上,而且表現在她們多樣化的散文風格及其審美創造上。
  • 彭程:真實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漂泊的屋頂》、《急管繁弦》、《在母語的屋簷下》、《第七隻眼睛》等數種。曾獲中國新聞獎、冰心散文獎、報人散文獎等。彭程 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發的事物,應該是客觀存在的  散文寫作能否虛構,是一個近年來被反覆提及並引發爭論的話題,莫衷一是。
  • 鄭麗霞 | 京派散文與「魏晉風度」
    那麼在大致相似的社會環境下,京派散文作家選擇怎樣的人生態度呢?1926年,朱光潛在《談美》中以王羲之的「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3] 為卷首語,這是京派散文繼承魏晉風度的總旨。如何在有限的事物中感受到「新」?就是用自我新的心靈、新的精神,重新看待世間萬物一切。京派散文為世間現象而傾心,反對道德禮教約束思想,用「適我」的「藝術家的感情」進行審美觀照,追求無功利人生的審美態度。
  • 被解救的姜戈:一個人的自我與精神成長
    在自由之外,我還看到了姜戈作為一個人,一個自由的人,他的自我與精神的成長。他在反對奴隸制度的德國人舒爾茨的引領下,獲得人身自由、殺掉壞蛋,成為賞金獵人,到最後舒爾茨死後,他保持鎮靜,深陷囹圄仍然能冷靜地想出辦法脫離困境,最終救出了自己的妻子。
  • 散文 | 張玖玲:鄉愁
    這是我跟她同住時沒有聽過的語調,我這才知道,爹娘跟著我同住,他倆都收縮了自己,可我在他倆面前卻張開著翅膀,放大了自我,瞬間心裡掠過一絲悔意。三嫂止住腳步,看清了是我娘,臉上立刻開出一朵花來,「搬來了,嬸子。我想都沒想,這輩子還能住樓,過上戲裡的好日子。」娘跟著聞訊而來的鄉鄰們說話的時候,我踏進新宅院的門,我的心情突然變得很激動,哪有什麼寒冷?這是我的家,我可以回來的家。
  • 薦笈 | 嘉莉妹妹:自我成長之路
    當你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每一個章節的開頭,德萊賽對嘉莉妹妹行為的解釋辯白,以及一些被電影的故事性而略去的細節,最終恍然大悟:這是一條嘉莉妹妹的自我成長之路。在嘉莉妹妹的靈魂深處,有一場理性和激情、欲望的角鬥,最終理性獲得了勝利。在這場漫長的撕扯鬥爭中,激情和欲望時常是處於上風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這一時的錯誤而將嘉莉妹妹扁平化。
  • 中國散文界3位泰鬥,至今無人能比,他們究竟是誰、又高在何處?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其實在青年的成長中,文學也是他們最好的化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林清玄散文高峰,成就傳奇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成就了各種各樣的文學形式,這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以及國民素質修養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二分之一的魔法》: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
    《二分之一的魔法》: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首先影片以「魔法」與「尋找寶石」作為載體,實際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親情」和「成長」一直是皮克斯工作室最喜歡探索的主題,相較於先前的作品《尋夢環遊記》、《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二分之一的魔法》雖然反響平平,票房撲街,但不乏過人之處。尤其在對「父親」這一家庭角色的思考上。由於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弟弟伊恩從未見過父親,大哥巴利也僅有三段與父親有關的回憶。
  • 自我成長,自我提升,可以讓你愛而不得的人愛上你嗎
    自我成長,自我提升,可以讓你愛而不得的人愛上你嗎?我認為這要分兩種情況的,第一種情況是他一開始就對你有好感,就算當時你還不夠優秀的,最後也會愛上你的。第二情況是他一開始就對你沒有好感,就算你怎麼努力也不會讓他愛上你。
  • 我國現代散文名家有哪些?
    我國現代散文成就很大,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為數不多還未超越的文體。主要原因在於:第一,現代文學作家古文功底深厚,我國是詩文大國,散文成就特別大。現代文學作家通過古文學習,掌握了比較豐富的散文技巧與寫作能力。第二,現代散文接受西方散文,比如說英國散文傳統的影響,構建了美文的概念。
  • 推薦丨8 部自我探索的成長電影
    ,自我選擇與被迫改變的無奈,Hype Sphere 狂熱球選出了 10 部關於自我探索的成長優秀電影作品,一起來看看。《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導演:喬納森·戴頓、維萊莉·法瑞斯主演:艾倫·阿金,阿比吉爾·布萊斯林,史蒂夫·卡瑞爾上映時間:2006年7月26日(美國)不僅僅是十年內最棒的小成本奧斯卡競爭者、公路電影,也是一個可以讓不同年齡層、性別、個性的觀眾好好思考的成長作品,這個成長的契機不需要多偉大的志向
  • 【三秦文學】 蔣念盈 :【在逆境中磨礪前行】(散文)
    沒有逆境就沒有奮起立志,就沒有磨礪成長。 2020,千家萬戶期待已久,滿懷團聚、喜悅和遊玩的春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傾刻間打的粉碎,然後深深地淹沒,令人猝不及防。 在這場國家和民族處於危難的逆境之時,磨礪鍛鍊了我們幾代的年輕人,我們的娃娃們,使他們在逆境中立志,在逆境中磨礪,在逆境中成長,成為了祖國和人民放心的,真正有用的年輕人,誰不為之稱讚,為之感動,為之釋懷! 通過這一事情,我便想到了我小的時候的那些歲月。
  • 散文怎麼寫?
    忽然有一天,他想弄明白自己有40隻腳,應該怎樣才能依次向前爬行呢?他左思右想,總不得要領,結果竟然連已經學會的爬行方法也忘記了。  既然如此,那麼人到底需不需要思考哪?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比如寫散文,―――很多人都喜歡,有的人寫的精緻典雅一些,有的人寫的幼稚粗糙一些,儘管如此,只要結構體式不致太離譜,不妨礙交流思想,能夠抒發和宣洩獨到的情感,大致都可以稱為散文。
  • 在自我質疑中不斷前進,在歷經磨難後自我成長,你相信自己嗎!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離開家之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每天面對陌生的人和一堆讓自己感覺陌生的事情,比如說如何生存和適應陌生的環境,一個人獨自成長。沒有熟悉的好友和家人的陪伴,這都可能讓我們不知所措,大檸相信很多小夥伴們估計都或多或少有過這種經歷。
  • 2017年,你該擁有怎樣的自我成長?
    張輝:我是這樣定義自我成長的你是如何定義自己的自我成長的?請在文末「評論」中和我們分享。2017年,你該擁有怎樣的自我成長?by Susan Kuang最近,在學習Neurobioloby課程的時候,我了解到了大腦的4項重要功能,其中有一項叫做Homeostasis(動態平衡)。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而就在重看這部經典電影的同時,我又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整個故事其實就是辛巴的成長史,在他從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長成真正的草原之主的過程,其實是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從育兒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顧《獅子王》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