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看到#嚮往的生活#又播出了,熟悉的蘑菇屋,嚮往的慢生活。
一屋、幾友、你洗菜、我做飯,時光懶散的剛好,生活簡單不單調。
這幾年的綜藝節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需要絢麗的舞臺,不需要精美的著裝。
我們從快到慢,我們化繁為簡。
越來越多的節目都在給觀眾表達著「慢」節奏。
#親愛的客棧#、 #野生廚房#、#朋友請聽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談天論地,撫今追昔。
毛不易在歌裡唱:
每個早晨七點半就自然醒 ,風鈴響起又是一天雲很輕 ,曬好的衣服味道很安心 一切都是柔軟又寧靜。
譚維維在歌裡唱: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娃娃。
波瀾不驚的聲線,通過緩緩的旋律講述生活的美好。
以前我們把這種生活叫農村,現在我們把這種生活叫田園牧歌。
我們流過血流過汗,卻不再渴望偉大而是喜歡平凡。
我們醉過酒失過戀,開始逃離複雜走向簡單。
生活其實可以不那麼複雜,就這樣虛度著年華,沒牽掛,只有晚風輕撫著臉頰。
回成都一年半,從未蹦過迪也從未逛過街。
在這個不算太大的大城市,我從未去給它添過任何堵。
早高峰多擁堵與我無關,春熙路多擁擠我從沒去看。
那裡又多了哪些奢侈品店,這裡又多了哪些網紅打卡點。
我像個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遊客,什麼都不了解,什麼都沒看見。
出門靠導航,吃飯問百度。
早在疫情還未出現的時候,我就獨自上演著居家隔離的生活。
起床寫稿,到點吃飯,偶爾看書,時常忙碌。
城市再大與我無關,我的精彩只在方寸之間。
唯一步行的地方是家的停車場和單位的停車場。
每天精心打扮,不知道給誰看。
除了工作就是吃飯,不覺孤單,不知疲倦。
你問我枯不枯燥、無不無聊、孤不孤單?
我想說: 獨處真好,不被打擾。
一封信給老友
老朋友你好見信如晤,不知道你有沒有那種,看到一本書然後從心裡發出感嘆,最近在看《瓦爾登湖》,讓我覺得相見恨晚。
書我沒看完。但是故事大概是講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自己搭建的木屋裡,靠著雙手勞動,養活自己,兩年多的生活引發的一些立意和思考。
這篇文章的很多話語都給了我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三觀正的很,而且很多觀點我都極其贊同。我起初以為他是想宣揚他這種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但當我看到他的那句:"我希望這世上的人,有許多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願意每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並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
而不是要採用他父親,母親或者鄰居的方式」時,
我忽然覺得他所表達的只是來告訴我們,
如何簡單而安寧的「做一棵四季常青的柏樹」。幾乎每一頁我都圈圈畫畫,因為真的有好多好多話很是喜歡。推薦給你,一起看吧!
我們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副理想生活的藍圖。
有的出現在夢裡,有的飄散在風裡。
也有的一直在為之不停的努力,今天不行,還有明天,明天不行還有來年。
沒有一種成功來的輕而易舉,輕易實現的願望會不夠驚喜。
餘生願我們能去星級酒店吃飯,也能去那片田園種菜。
可以坐飛機,也可以坐地鐵,生活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有一個愛人,兩個孩子,一個房子,一個院子。
伴著晨鳴,一起吃飯,一起甦醒。
今日的複雜是為了明日的簡單。
可以跟愛人擁抱親吻,可以與好友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