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浮絕不是女性的標籤,而是一種覺醒

2021-02-10 新京報書評周刊


撰文  |  馬凌

「我以輕浮為生,它為壽者帶來解脫。」法國女作家科萊特如是說。隔著遙遠的歷史,科萊特是否「輕浮」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她在紅磨坊舞臺與子爵夫人米茜情意纏綿地熱吻,尺度出位,驚動了警察;年屆三十五,她還在以「流浪女伶」的身份巡演於布魯塞爾、裡昂和法國南方;她一生結婚三次,不僅喜歡男人,也喜歡女人,尤其喜歡年輕人,哪怕年齡落差三十歲,前夫的兒子16歲時,她親自進行情感教育和性啟蒙。面對他人的責難,她傲慢地回答:「年齡的差別我不在乎,蠢人的意見我也不在乎。」鑑於科萊特後來當選龔古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獲得法國二級榮譽勳位,逝世後還有國葬待遇,也許可以推斷出法國人對待「輕浮」的態度非常獨特。

  

薩比娜·梅爾基奧爾-博內是17世紀法國史專家,對於路易十四時代最有心得。身為女性,她的研究又常從感官和性別出發,別開生面。《輕浮的歷史》使我們可以一睹「輕浮」的各種形態,以及「輕浮」為何被稱作「法蘭西民族的一個遺傳特徵」。

  

《輕浮的歷史》
作者:(法)薩比娜·梅爾基奧爾-博內
譯者:趙一凡
版本: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7年4月

人性與生俱來的組成部分

輕浮還須寬容以對

  

「Frivolite」一詞,中文譯為「輕浮」,它的詞義因時賦形、隨世敷彩,具有流變性。時而指「微不足道的物件」、「無關緊要之事」,時而指「任性輕率、不解憂患之人」,時而又指「及時享樂、浪蕩閒遊的心態」。同時,這個詞幾乎總是具有雙重屬性,既與「瞬間的狂喜」勾連密切,又與空虛、遺忘、無常、善變難捨難離。薩比娜指出,在輕浮的問題上,教會、道德家、哲學家絮叨了幾個世紀,前兩者譴責輕浮,而哲學家卻要為輕浮正名,伏爾泰說:「為使我們在數不盡的苦難中有所慰藉,上帝令我們輕浮!」在道德與哲學的戰場上,作為史學家的薩比娜顯然偏向後者,《輕浮的歷史》全書實則強調:「這一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人性與生俱來的組成部分,還須在某種程度上寬容以對。」

  

歷史上,女人是輕浮的化身,夏娃的原罪一直不被原諒,對鏡自憐的女性形象曾被當作輕浮的象徵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無論是《玫瑰傳奇》還是《教女金書》,中世紀對女性的貶抑是僧侶和作家們操練嫻熟的題目,儘管有少數宮廷詩人捍衛「弱女子」和「美麗的貴婦人」。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在新柏拉圖主義和彼得拉克十四行詩的影響下,女性的美貌才具有正當性。17、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女作家,她們捍衛著審慎的女性主義。1769年出版的五卷本《法蘭西文學史》收錄了約110名女性作者的名字。

但可以肯定的是,世俗的陳詞濫調並未扭轉:「最糟不過女學究」,「自負的才女最是禍患」。在法國大革命中,瑪麗安娜——那裸露前胸的法蘭西共和國象徵隨處可見,海報上聲稱「共和的法蘭西向全體法國人敞開胸懷」,然而激進的女公民們在現實政治中卻不受歡迎,意氣風發的羅蘭女士就遭到馬拉指控——想在香閨中遙控執政!

當時頒布的許多重要法令都無視女性,1804年拿破崙主持制定的《民法典》更是確立了女性低等的原則。簡言之,在大男子主義根深蒂固的社會裡,輕浮必須是女性的標籤,只因不如此不能把男性加諸女性的支配關係正當化。

  

《輕浮的歷史》插圖。

世俗主義的一種表達方式  

沒了熱情與欲望,靈魂將陷於板滯

在《輕浮的歷史》中,作者所做的工作,一是將「女性專屬」的輕浮標籤撕去,二是在基督教和古希臘哲學中,尋覓始終存在的另類觀點。《聖經·傳道書》說,虛空的虛空,萬事都是虛空。我們插手一切,抓到的只有風,既然如此,「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行樂」。古希臘哲學中的伊比鳩魯學派,主張在節制欲望的前提下自由享受一切。

在16世紀法國哲學家蒙田那裡,兩種另類觀點合流,他為輕浮找到了正當性:既然一切都倏忽即逝,僅有相對的意義,智者就該從形而上的玄想中抽身而去。在人生苦難的迷宮中,沒了熱情、激蕩與欲望,靈魂將陷於板滯。如風似飆,輕浮是使人稍稍透氣的拔風井,是重振生命的清流。

雖然宗教一直用最後的審判來震懾世人,但是及時行樂的觀念從來不乏擁躉。特別是隨著17、18世紀醫學的進步、科學思維的覺醒、經濟的日漸繁榮,宗教漸漸失去對社會的實質控制,世俗主義大行其道,在某種意義上,輕浮就是世俗主義的一種表達方式。

  

薩比娜做的第三個工作,是回顧輕浮的文化史。就像自由一樣,輕浮原本是上層階級的權利,逐漸向較低的階層普及,而輕浮的母親是閒逸。凡勃倫在他有名的《有閒階級論》中做過精深的研究。在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廷中,穿著輕浮的紅色高跟鞋的貴族們深諳「虛擲生命之道」,行圍射獵、騎術競技、御河泛舟、芭蕾表演、宮廷舞會,一場接一場的消遣、盛宴或縱歡。

《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作者: [美]凡勃倫 

譯者: 李華夏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年1月

凡勃倫通過研究制度的起源,觀察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尤其是上層階級的有閒特權與消費特徵,來探討制度與經濟現象之間微妙的關係。

在啟蒙時代,輕浮成為一種生活藝術,這種藝術與「天生活潑、淺薄、善良」的法國人的脾性極為相合。在沙龍聚會、調笑揶揄、智力遊戲、愛情遊戲中,人人都擺出一副遊戲人生的輕浮做派,雖然《百科全書》的副主編達蘭貝爾指責說,輕浮「腐蝕了大部分法國貴族」,但是這種輕浮之風愈刮愈烈,至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登峰造極,一個王朝就此傾覆。

可嘆的是,雖然法國大革命寄希望於古羅馬式的理性、節制、健朗的民風,但隨著督政府時期的到來,沒有人再談革命與反革命,巴黎每天都有新舞場開張,多達644家,跳舞的有新政權的王侯顯貴,有幹完活的女工,有奇裝異服的時髦浪蕩子,也有普通的販夫商賈。舞會之外,最受歡迎的就是看戲,輕喜劇、誇張或放蕩的戲碼最是熱門。巴黎的每場演出都一座難求,上流貴婦與平頭百姓共處一堂。換言之,法國大革命的後果本該是政治上的人人平等,卻不幸體現為輕浮上的萬眾一心。

  

《輕浮的歷史》插圖。

步入19世紀,隨著資產階級主宰歷史舞臺,特別是19世紀中期的巴黎城市大改造,時尚之都更加熱鬧,戲院、林蔭路、世界博覽會、巴黎狂歡節、郊遊、康康舞、新型百貨大樓,到處人山人海,到處鶯歌燕舞。消費主義為享樂主義助力,在消費並浪費的個人主義民主社會,連工人階級也加入娛樂的大軍——因工作安排與工種分類變得日益區塊化的時代,休閒是一個寶貴的忘憂時刻。

  

另一種形式的勇敢  

不論處境順逆,拒絕乏味無聊的清醒

  

當大眾都在追逐歡愉,如何才能爭得輕浮的桂冠?齊奧朗在《解體概要》中說:「沒人天生就能做到輕浮,這是一門特長、一種修煉。」在一種以「時尚與否」實施社會區隔的時代,新式優雅至關重要,chic(潮),當時的詞形還是chique,具有無朋的影響力。

蕩弟(dandy)昔日也譯為「花花公子」或「紈絝子弟」,可惜與任何標籤一樣,蕩弟族內也有複雜性,的確有隻重外表、金玉其外的公子哥們;也不乏將唯美主義、頹廢主義的美學旨趣熔為一爐的先鋒藝術家;甚至還有同性戀、雙性戀、崇尚雌雄同體的亞文化群體,真是難以概括。

《輕浮的歷史》插圖。

蕩弟們的祖先可以追溯至英國的喬治·布魯梅爾,出身不夠上等,卻以特立獨行的姿態縱橫上流社會,他每天花五小時拾掇自己,襯衫折領的高度於他而言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據說他的偉大在於「一事無成並因此名垂不朽」。此後,蕩弟們踐行一種穿著和生活的藝術,追求一種態度和趣味的獨立,孤芳自賞,標新立異。拜倫、波德萊爾、王爾德、比亞茲萊、普魯斯特、惠斯勒、羅貝爾·孟德斯鳩伯爵、讓-科克託,都可併入這耽美的蕩弟隊伍。 

作者薩比娜指出:

  

「這樣一種姿態竟有幾分英雄主義色彩:不論處境的順逆,蕩弟堅持自己的方向,優雅、隨意、浪費、輕浮,他們樂享一切,玩笑一切,拒絕乏味無聊的清醒,在誰無一死的悲劇與膚淺存在的喜劇間跳舞。這種迴避某些恐怖念頭的力量,不啻另一種形式的勇敢。」

  

二戰後,消費與玩樂成為時代風氣,法國哲學家鮑德裡亞在1970年的《消費社會》中將之比作「欣快異化」。器物的泛濫、經濟的虛浮、幽默和反諷為王、展示和表演當道,當各路學者提醒大眾警惕「娛樂致死」,大眾卻寧肯「娛樂至死」,21世紀在網際網路的作用下,我們步入了一個小、微、輕、碎的時代。在《輕浮的歷史》結尾,薩比娜安慰我們說,

  

「輕浮是麻醉藥,是令人欣快的消遣;它是對墨守成規、對全能思想、對鉗制或不妥協的一種復仇;它帶來的小小愉悅抗擊著日常生活的疲於奔命,化衝突於無形。輕浮可以憑藉其靈活輕巧與吸引力潤滑社會關係;與多變的生活相適應,它與刻板和成癮作鬥爭,主張榜樣的多樣化和活潑的他律,而不是自我封閉,陷入僵化的自戀。輕浮是一种放松的生活,一種小調的幸福生活,一種淺淺的幸福。」

相關焦點

  • 《雪莉》女性覺醒有什麼用,本片給出了一種肯定
    美國的自由思潮和女性覺醒是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個時候因為越戰導致了大量的男性去參戰,而這個時候,美國社會上就空出來了很多的崗位,這些崗位開始逐漸的接納女性。當然這並不是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是開始將自己之前失去的平等地位一點點的奪回。
  • 女性覺醒,不是墮落,就是回家?
    主角娜拉女性意識覺醒,意識到自己看似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之下,自己不過是丈夫的提線木偶,而孩子又是自己的提線木偶,於是選擇離開家庭。 但劇作到這裡便停止了,魯迅要討論的就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娜拉走後是否能尋找到自由並很好地活下去。 當時的人們給了娜拉兩種結局,一種是淪落風塵,另一種則是又回歸家庭。
  • 女性意識的覺醒,《都挺好》再現現代女性的人設
    姚晨演繹的《都挺好》,讓我們聯想到了現代女性角色的人設。不得不說姚晨演繹的這部電視劇確實有很大的看點,充分的展現了女性角色的人設。這是我們在之前《我的前半生》熱播時,討論過這樣一個話題,也不過現在的話題又重回到這裡。那麼本期小編就開篇點題,談一談現代女性的人設到底是怎樣的?
  • 謝廣坤與女性互動,親密搖頭和舞蹈,被網友質疑舉止輕浮
    謝廣坤與女性互動,親密搖頭和舞蹈,被網友質疑舉止輕浮8月2日,一個短視頻在某平臺上被大量傳播,視頻中,那個在《鄉村愛情故事》中扮演&34;的實力派演員唐鑑軍與兩名女性親密唱歌在視頻的開頭,&34;站在兩名女子的身後,不斷地搖頭,像在蹦迪一樣地舞蹈,身體很貼近前面那位女性,不斷地向前擺動。
  • 女性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而是成為她自己?這句話是錯的
    女性問題的解決絕不是歐美疊buff模式在更加廣大的視野裡,可能我們需要更多爭取資源平等,破除社會審美的偏見等,但是在中國,這類爭取不在政治家手中,因為中國的女性情況和西方不一樣,西方女性主義的最終道路是女性參政,中國的社會體制中,實際上不存在參政的女性主義活動家
  • 《八佰》最感人的不是小人物的犧牲,而是活在魯迅筆下的人性覺醒
    在淞滬會戰大敗背景下,謝晉元親率400多戰士,固守上海四行倉庫抵禦日軍掩護主力撤退,在隔岸英租界萬眾目睹之下,以一種絞肉機般的死戰方式血戰4天4夜,堅守著淞滬會戰真正的勇者不是因為命運使然而悲壯的死去,而是為一種信仰而卑微的抗爭,這種信仰,叫做覺醒。四行倉庫外子彈瘋狂傾瀉,日軍頂鋼板近戰爆破倉庫牆壁意圖攻入,陳樹生渾身纏滿手榴彈以血肉之軀跳入敵陣……那一刻,南岸的賭場黑幫、陽臺上的大學教授、倚在河岸上的風塵女、圍坐酒桌的外國人,內心便埋下覺醒的火種。
  • 以9.3分美劇《致命女人》為依據,分析女性思想中的自我覺醒
    讓身處中國的現代女性們紛紛圈粉上頭,都不想活成歐陽娜娜,轉眼間想活成劉玉玲了。然而,回到如今我們所處現實社會中,劇中劉玉玲飾演的Simone雖然讓人心之嚮往,但真像那樣硬氣灑脫,活出真我,絕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一、作為新時代的女性,當其遭遇婚姻中的不忠,拿出零容忍的基本態度馬上離婚,理應是唯一選擇。
  • 「輕浮無比」之不二
    「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讚不絕。」「輕浮」者,言茶味不凡。宋吳淑《茶賦》有「輕飆浮雲之美」,惟知己者可賞可鑑。然妙玉忙忙地劃清界限:「你這遭吃的茶是託他兩個福,獨你來,我是不給你吃的。」如此正色,如此欲蓋彌彰。又道:「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看似天性怪僻,責黛玉之寡聞,實則檻外人再次強調三玉間的親密無私,讀者豈可被字面所誘導?
  • 風雲中絕無神最害怕的人不是無名,也不是雄霸,而是他
    風雲雄霸天下裡面有兩位反派,一個是雄霸,一個是絕無神,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絕無神最害怕的人到底是誰。絕無神作為雄霸之後的第二位反派,若說實力那肯定是很強的。絕無神剛出場的時候,聶風和步驚雲以及一成功力的無名完全打不過。
  • 女性最好的武器不是單身,而是隨時能活得像單身
    我也細品了一下,我發現這應該不是有道理,而是胡扯得很巧妙。女性還容易遭遇職場PUA呢,所以女人最大的武器就是不要上班?女性走在馬路上被撞死的概率比不出門高50%,所以女人最大的武器就是別出門?女性面對可能會遭遇的創傷時,最大的武器應該是自我強大及成長的能力,而不是因為怕離婚就一定要單身,那你怕死為什麼還要活著,早點擺個優雅的姿勢直接去世多好。
  • 我們正活在一個越來越輕浮的時代嗎?
    輕浮經濟的巔峰可能要數網際網路的奇蹟與信息技術的魔法,它們的成就間接影響了人們的行為。一種全新的存在於世的形式改變了人們與時間與行動的關係,並產生一整套標準態度 :娛樂,刺激,好奇心,人們期待新模式能帶來這些改變。世界是一個內容無限的巨大櫥窗,通過鍵盤,一切都觸手可及,有消費品,還有社會關係、友誼、愛情。
  • 盛可以:一部女性意識覺醒的見證報告
    圖書簡介《息壤》《息壤》是一部探討中國女性問題的長篇小說。這一次,盛可以敏感地從生育角度切入女性身體自主的抗爭歷程,並繼續深入關照了女性自我意識的漸次覺醒。作者在以女性生育作為創作切入口的同時,小說中的小人物敘事並非局限在某一家族某一村莊,而是放在整個時代變遷的宏大背景之下,不露痕跡地與整個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相勾連,呈現了作者非凡的敘述把控能力。
  • 「輕浮之人,一看便知」:輕浮的人,往往自帶這三個特徵,要遠離
    倘若遇上輕浮狂妄之徒,我們將遺憾滿滿。那麼,到底如何識別輕浮之人呢?其實,他們身上往往自帶這三個特徵,且聽我慢慢道來。第一個特徵:無穩定職業。子曰,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人活一世,當有歸可守,有業可操。倘若做渾渾噩噩的糊塗蛋,只會自討苦吃。
  • 《延禧宮略》:小人物逆襲+女性意識覺醒的傑作
    小人物逆襲成功,滿滿的正能量 以往的影視劇或者小說中也有小人物逆襲的,但這些小人物並不是真的「小人物」,而是有大人物背書,要麼是皇上王爺流落民間的子女,要麼祖上是純正的貴族血統只是家道中落等等。而魏瓔珞從頭到底都是徹徹底底的小人物,包衣奴才出身,從普通宮女做起,最終做到皇貴妃位同副後。
  • 《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對生活失望的背後,是女性的自我覺醒
    在舊社會女性從不要求成長,只在家裡做為男人完美人生的一個陪襯即可,但在那麼痛的領悟之下,女性終於覺醒了,雖然那是一個那麼痛苦那麼漫長的過程。他本可以有純真的初戀可以相伴到老,也可以有愛戀的紅顏知己相濡以沫,還可以與純潔美麗的白蓮花相愛一生,但就是在他最好的絕不是當前的這個的思想下,弄丟了一切,使自己最後只剩下了個空架子,搖搖欲墜。佟振保最初是生活的主宰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把握住生活,但是命運卻從來就不是由他說了算。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看的不是情節而是情結
    影片評分:7分(10分最高)適合人群:星戰迷、科幻片觀眾 「原力,絕地,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糊弄小孩的。」 上一部星戰電影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這些數字,是想提醒時間魔力的存在,它對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作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 青蛇-----壓抑已久的女性慾望的釋放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都可圈可點,好的電影往往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解讀性,並啟發觀眾進行審美再創造,所以其實並不存在「過度解讀」,「過度解讀」甚至是一個偽概念,因為我們解讀的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只有優秀的作品值得被解讀,而解讀又有深淺優劣之分。
  • 青蛇——壓抑已久的女性慾望的釋放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都可圈可點,好的電影往往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解讀性,並啟發觀眾進行審美再創造,所以其實並不存在「過度解讀」,「過度解讀」甚至是一個偽概念,因為我們解讀的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只有優秀的作品值得被解讀,而解讀又有深淺優劣之分。
  • 健忘村是女性主義的覺醒
    按理說一幫為了錢財才肯蹚鵝城這渾水的一幫土匪,根本不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正義使者。一開始生性霸道的張麻子,或許只是不甘被黃四郎搶了風頭屈從操控,比起錢,他的臉面更重要。但是隨著自己假戲真做當了縣太爺,見識了鵝城百姓的苦厄,在跟黃四郎博弈對峙的過程中,身邊的老六、老二、師爺、夫人接二連三失去性命,張麻子不得不認真了。
  • 書單:女性攝影師的覺醒/自拍和裸體是潮流嗎
    覺醒這個詞很特別,它乍一看似乎是一瞬間發生的事,但事實上它的性質又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是一種持續的過程。多蘿西婭·蘭格 日期不詳 佚名攝影師在我對攝影史粗淺的認識中,女性攝影師的覺醒分為兩個階段。在攝影術剛剛發明的130年時間裡(這裡的時間節點大約是1970年代),女性攝影師的數量相比現在是鳳毛菱角,這和當時全世界女性的社會地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