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外,還有什麼其它風俗?告訴你不一樣的中秋!

2020-12-23 人文精神寄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小夥伴們估計早已經盼著連續八天的小長假啦,除了能放鬆一下身心,還有就是能在中秋佳節之際與家人團聚,在月光下賞月吃月餅。想一想,是不是對中秋更加嚮往了呢?

今天人文精神寄託君想告訴大家一個不一樣的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別樣的風俗呢?趕快進來看看吧!

喝桂花酒

你喝過桂花酒嗎?感覺還好吧。其實在我們中國民間,中秋節到來時還有喝桂花酒的習俗,尤其是廣西一帶。很多農村或者城市道路兩側種著不少的桂花樹,到了這個季節桂花盛開,香味隨風而來,使得經過道路的人紛紛打開車窗,不由得深吸兩口,好香啊。

人們將陰乾的桂花泡在酒瓶裡,瓶口密封嚴實,然後放置於避光通風處,靜置3個月的時間,桂花酒就釀造完成了。一般過1個月的時間,桂花酒就會慢慢變色,酒體呈現淡淡的乳黃色,時間越久顏色越黃亮,桂花酒味道越醇香,營養及養生價值越高。

中秋佳節之際,舀一瓢桂花酒出來,香味撲鼻,在月光下邊賞月邊飲酒,正所謂「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如此清香動人的桂花酒,真是別有一番風味。你是不是也想品嘗一下了呢?趁著現在佳節未到,趕緊去買一瓶桂花酒來吧,到時也好給家人一份驚喜。

手工剪紙

中秋佳節有剪紙的風俗?這還是你第一次聽說吧。其實這是真的,而且在我河北老家一帶還較為流行。至今,我仍然記得兒時在中秋節時看著母親將一張張大紅紙剪成嫦娥奔月、桂花樹、小兔子的模樣,感覺真是神奇。再加上電視裡時常播放的《西遊記》,想像著嫦娥姐姐的美麗,內心無端生出一些感嘆,她一個人在廣寒宮該是多麼寂寞啊。

剪紙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一門手藝活了,老一輩的人可能都會一點,但是走到我們這一輩卻不敢再如此斷言了。一百個人裡估計也找不出一個人會剪紙吧。我們每天都在緊緊張張的上班,上有老下有小,一點兒也不敢停歇,哪裡有閒情逸緻去學習母親的剪紙呢。

其實中秋節剪紙嫦娥奔月一類的也不是那麼難,最基本的方法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我們要準備好紙、筆和剪刀,在紙上寫好賀詞。然後把要剪掉的部分畫上陰影,順便再檢查一遍是否正確。接下來就是用小剪刀先把外圍的部分剪掉。最後就是慢慢剪掉裡面畫陰影的部分。全部剪完後,嫦娥奔月也就出來在你的面前了。

吃芋頭

中秋節時,廣東潮汕地區還有吃芋頭的習慣,這是你想不到的吧。在潮汕當地有個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在廣東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因此當地的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就有了八月十五吃芋頭的習俗。

芋頭成熟於秋季,它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蔬菜,蒸食、做湯,各種方式烹飪都很美味。秋天常吃芋頭能益脾胃、調中氣、化痰散結。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芋頭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防治腫瘤的常用藥膳主食。

對於廣東潮汕地區八月十五吃芋頭,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開始對我們漢人進行殘酷的統治壓迫。當時一個叫馬發的將領據守潮州,以此為根據地抗擊元朝,後來城池被攻破後,老百姓慘遭蒙古人的大屠殺。因為當地老百姓稱蒙古人為胡人,而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為了紀念被蒙古統治之苦,就以吃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擺塔

「擺塔」是福建的中秋傳統。相傳戚繼光赴閩平倭患大捷全勝,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節,福州百姓為歡迎凱旋之師,將家裡的貴重物品擺在門口以示慶賀。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擺設品也多為古塔的模型,故稱「擺塔」。長此以往,「擺塔」成了福州一種固定的中秋習俗,既有「顯擺」之意味,也有尊敬祖先的含義,還增添慶祝節日的氣氛。

在當地,因老福州有很多寺廟和寶塔,擺設品也多為古塔的模型,故稱「擺塔」。宋代詩人謝泌在《福州即景》中所描畫的繁華剪影:「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正是對這一景象的真實寫照。由此也可見在古代福建過中秋時的熱鬧。

據說,「擺塔」在明代嘉靖年間達到鼎盛時期。當時,富貴人家有的在廳堂搭架「擺塔」,少則三層桌,多則十層桌,最高層擺以泥塔或鐵塔,低層陳列一雙秧盆,青蔥吐綠,以示豐收。中間各層則排列歷代名人和戲曲人物,整個庭院燈燭輝煌,增添佳節氣氛。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如今「擺塔」在福州民間已很少能看到了,我們一般只有在一些大型活動、特定場合、有組織的情況下才能看到「擺塔」。

上面四種別樣的中秋風俗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拜月、走月、樹中秋、兔兒爺、花燈、舞龍和祭月,我都沒有一一介紹。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唯一一個文明沒被中斷過的文明古國,中秋的習俗流傳下來的有很多,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要想更多地了解中秋節,了解中國的傳統習俗,就關注我的百家號吧,讓我們一起學習,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感受我們的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中秋月餅種類大全,你喜歡吃哪一種
    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不僅能享受到月餅,還能長達八天的假期,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你是否已經備好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目前都有什麼類型的月餅,看看你喜歡吃哪一種?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中秋節的意義:團圓慶賀。挖掘和弘揚中秋節中的團圓文化,發揚敬老孝親、感恩父母的美德,也應該是中秋文化的範疇。
  • 中秋節,日本人不吃月餅吃什麼??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啦,對於中國人來說,吃月餅賞月亮是中秋必備,不過聽說日本人這天不吃月餅吃糰子,而且他們竟然不只一個中秋節?!現在,日本已不過舊曆,但賞月的習俗由來已久。哪怕對他們而言中秋不是一個節日,到了這天人們還是會自發舉行賞月活動。其實,日本真正的觀月日為九月十三。直到平安時代中國的中秋節傳入日本,才有八月十五賞月之說。而後,日本每年會有兩個觀月日,九月十三的月亮被稱為後月。但不論是十五夜還是十三夜,都不能少的就是那顆月見糰子。
  • 福利 | 中秋節=烤肉節?!你家過中秋吃什麼呢?
    一種讓你眷戀的家裡的味道。不管是爸爸下的素麵,媽媽煮的紅燒肉,奶奶包的餃子,或是爺爺燉的湯……所以今天我們請來幾位剛到香港留學的朋友,聊聊自己家鄉中秋節除了月餅以外,都會吃些什麼。火鍋?烤肉?回鍋肉?我們都是認真的!
  • 玩月觀潮,中秋節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玩法?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之一,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在這天,人們會一起賞月吃月餅,親朋好友團聚一堂,一起過節。那麼,中秋節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叫中秋節呢?「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固定節日,宋朝時期非常盛行,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和元旦一樣重要。到今天,中秋節已經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端午節、清明節和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現在中秋節有三天假期,大家一般都是看電影購物吃飯,節日的喜悅已經越來越淡,仿佛缺少一些東西。
  • 中秋不吃月餅指南
    歡迎再次來到:AnOther Possibility         中秋節在東亞各國中,都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怎麼過和吃什麼卻不盡相同。越南人也吃月餅,不過一般都是用糯米做麵皮,據說香港大班麵包西餅帶火的冰皮月餅,其實就是80年代由越南難民把糯米月餅傳到香港,再經過改良而成。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了。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團圓節」(中秋節賀卡寄語祝福語簡單大方 中秋節給長輩老師的溫馨祝福)。在我國,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而在閩南地區,過中秋也有著獨特的風俗。
  • 中秋節歷史以及風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解惑: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說起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節,大家都會首先想到了象徵美好團圓的月餅。中秋節在我國還有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團圓節。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佳節這天全家人其樂融融的聚集在一起,賞月亮、吃月餅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那麼提起中秋節吃月餅這麼個習俗,你會不會覺得有些好奇呢?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下面就跟隨第一星座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賞月拜月、吃月餅…你記憶裡的中秋節什麼樣?
    中秋,一個慶賀豐收,象徵著美好團圓的節日。忙碌的人們會儘可能在這一天團聚在一起,或者分吃一塊月餅,或者圍坐在一起賞月,其樂融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秋不只是一個假期,甚至也不只是一個節日那麼簡單。它所浸潤的,是中國人綿延許久的家庭倫理觀念和人文情懷。你記憶裡的中秋,是什麼樣的?
  • 2020年中秋節是哪一天?中秋啥意思?農村有哪些風俗呢
    導讀: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普及一下中秋的有關知識,比如什麼時候是中秋節?是陽曆還是農曆?中秋節的農村一些風俗等,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時間真快,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說明到中秋節的時候一年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還有三個半月就到春節了。而一個月的的時間就怕每個月的15號,過了15號一個月也要過去了。2020年中秋節是哪一天呢?
  • 在臺灣怎麼過中秋?吃月餅、拜土地公…還有一樣你絕對猜不到
    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你準備怎麼過呢?
  • 中秋節吃什麼?這些「月餅」你見過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很多人家團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過節了。 那麼,中秋吃什麼呢? . 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傳統消費者更偏向傳統口味的月餅,五仁、豆沙、蛋黃蓮蓉等傳統口味的月餅銷量更勝一籌。 又是一年中秋節,然而今年那些「爆款」月餅五仁很少見到了,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中秋節 | 吃月餅、賞明月,遇見幸福的模樣
    中秋節,我們中國人僅次於春節的最要節日。一家人整整齊齊,吃月餅、猜燈謎、賞明月……就是,幸福最美的模樣。關於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我們都不陌生。但是不妨礙,今天重溫一遍。中國人文化的根,就埋藏在這些傳統節假日的一點一滴裡。莫忘根本,才能遠行。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 中秋節竟然不是吃月餅的?而是吃肉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了!罕見的是,今年的中秋還學會「蹭別人的假」了,跟國慶撞上了,這在21世紀僅發生4次,還被我們遇到了。
  • 中秋節習俗,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必吃食物,最後一種你可能想不到
    今年的農曆中秋與國慶節不期而遇,正是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講究吃的節日,民間有」窮端陽,富中秋「的說法,大家都在同一天和親友團聚,但各地過中秋的習俗卻不盡相同,除月餅之外,各地還有許許多多的中秋節傳統美食,現在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各地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的食物。
  • 腐乳月餅、炒月餅、月餅罐頭……一言不合「黑暗月餅」就來陪你過中秋!還有……
    寧波老話「天下中秋皆十五,唯獨寧波在十六」,聽起來頗有些與眾不同的自豪。  中秋節來到,全家團員共度佳節當然少不了月餅君啊!吃月餅賞月亮,這是寧波人過中秋的習俗。除此之外寧波人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原來賽龍舟並不只是端午節的「特產」。特別是現在的雲龍、東錢湖一帶,每年到了中秋,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在唐代,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使之充滿浪漫色彩。
  • 中秋到!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月餅的由來
    【摘要】圓圓明月靜靜懸,照亮你思鄉的路。火火燈籠高高掛,映紅你快樂的臉。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吃月餅的來歷簡介,希望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中秋節。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