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風•(十一)冊封使的季節(四)

2021-02-13 臨高啟明

 

正當吳象賢一大早奮筆疾書的時候,趙彥昊便安排徐良帶著一眾水手回船上卸貨,交由琉球的評價司進行發賣。而紫金大夫蔡堅和中議大夫程秉憲二人也帶著若干差役抬著涼轎在天使館門口等候,按照以往的冊封使的慣例前往天妃宮上香。

 

趙彥昊雖然對給媽祖娘娘上香這件事興趣不是很大,但是畢竟是打著「冊封使」的旗號,加上想到那霸港附近四處轉一轉,便半推半就的同意了,坐上涼轎朝天妃宮進發。

 

天使館前的街道大都是沙地,因此即便是陰雨天,也不會太過泥濘。街道的兩側則是低矮的木製房子,不少琉球人都聚在街道的兩側,好奇的向這邊 張望。琉球的平民看起來身高比較矮小,不過皮膚稍稍比臨高的歸化民們稍微白皙一些。平民男子大多穿著白色或者黑色的芭蕉布、葛布衾衣,形制上有些類似和服,而衣服上沒有系帶,向右斜梳著髮髻;琉球的平民男性很少有人戴帽,多數僅僅是頭戴木製或者玳瑁的髮簪,少數看起來像是漁民的琉球人則戴著鬥笠,有的打 著赤腳,有的則穿著木屐。平民女子的服飾和男子有些相似,不過衣襟和袖子稍微長一些,有些像道袍,也梳著髮髻,出門在外用白色的帷幔遮住臉頰,偷偷地往趙彥昊一行人這邊張望。

 

趙彥昊看到婦女的手背上貌似有什麼深色的圖案,就問道:「我看到本島女子手背上好像有什麼東西?」

 

「首長,那是刺青。琉球女子以手上刺青為美,自幼起便在手上刺青,多是花草鳥獸圖案,也有刺圓形之類的圖案的。」鄭玶連忙回答道。

 

「哦,」趙彥昊點點頭,心想看見這雙手,可能就會讓眾多對琉球少女產生過綺念的元老們夢想破滅。「糾正惡習要從娃娃抓起啊!」他痛心疾首地想到。

 

一行人沿著街道向前走了一段距離,便看到了一處顯然是剛剛翻新過的廟宇,廟門口有一大塊空地,空地前是個數十畝的大池子,鄭玶說這叫做「方 沼池」,迂迴曲折,不過池水似乎並不深,有些琉球人直接撩起衣服下擺就趟了過去。湖中巖石重重疊疊,湖畔古柏雜樹成蔭,倒映在清波之中,看起來倒是令人心曠神怡。

 

蔡堅連忙介紹道:「使者大人,此乃是下天妃宮,又名靈應普濟神祠,已經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乃是由久米村的居民所建。」

 

趙彥昊看了一下,這個下天妃宮很小,走過門口的兩個石神,走進去不到三十步,便是孤零零的正堂,上書「慈航普度」四個大字,內部供奉著媽祖 神像。趙彥昊心想觀世音菩薩看了著題字肯定鬱悶的很,不過也沒說什麼,點了炷香,衝著媽祖像鞠了三躬,接著插到香爐裡,接著就出了正堂。

 

天妃宮的廟祝跑出來,在一旁不停地用福州話恭維大宋富有四海,國泰民安,又說媽祖最是靈驗,能保佑冊封使平安返航,封妻蔭子,加官進爵之類。

 

鄭玶趕緊提示小聲道:「這位想要香火錢……」

 

趙彥昊也是無語,吩咐趙葵拿出一百元的流通券交給廟祝。廟祝拿著一沓花花綠綠的流通券,頓時一臉茫然。

 

琉球國一直沒有自己的官方貨幣,曾經一度以海巴(貨貝)作為通貨。直到明成祖冊封琉球中山國王、南山國王的時候,才賜給他們一些寶鈔和永樂 通寶,琉球才開始使用銅錢作為貨幣。後來琉球國發生志魯布裡之亂,明朝所賜的銅錢大多被毀,尚泰久王、尚圓王等曾經試圖用廢銅錢重鑄貨幣,但是發行效果均不明顯。琉球現在又在使用薩摩藩的藩士帶來的日本錢——至少趙彥昊就看到不少琉球人在使用最近發行的「寬永通寶」。執委會打算把流通券打入琉球市場——無 論紙質還是顏色,都是這個時空裡的造紙作坊仿造不了的,而在琉球,寶鈔也沒有像是在明朝那樣臭名昭著,於是決定培養琉球居民使用流通券。元老院發的禮品一律都是流通券,要是琉球人換想要的澳洲貨,都要到評價司那裡去,把琉球的貨物換成流通券,再使用流通券兌換澳洲貨。

 

離開下天妃宮,蔡堅指著遠處岷山腳下、方沼池對面的一大片住宅說道:「此乃寒舍,倘若大人不嫌棄,請到寒舍奉茶。」

 

「哦?那有勞喜友名親方帶路了。」

 

蔡堅曾經做過琉球太學生在南京國子監學習過。前兩年隨明朝的冊封使杜三策、三司官向鶴齡,一同前往北京進貢,年初才剛剛回來。加上本身又是 華人,因此住所完全是中國式的幾進幾出的大豪宅。鄭玶小聲說蔡堅十分好色,有幾十房妻妾,但是始終沒有兒子,因此尚豐王打算讓王族成員過繼給他一個兒子。

 

蔡堅領著一行人在他家裡轉了轉,接著在家中的涼亭中坐著休息。不一會兒,一個年輕的琉裝侍女便端著一碗看起來滿是泡沫的茶湯呈了上來。

 

「大人,這是敝國自古流傳下來的膨脹茶,有滋陰補腎之功效。」

 

趙彥昊接過來喝了一口,感覺味道很是怪異。茶湯裡還有煎米和花生,仔細一喝還有紅豆和綠豆,這簡直不是喝茶,簡直是煮成粥了麼?

 

蔡堅因為當過太學生,在前往南京的途中多次路過福建。對福建的情況很是關心,問了不少鄭芝龍和劉香的事情。趙彥昊倒是一五一十的把鄭芝龍集團的覆滅,劉香的投降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下。蔡堅親眼見過這些大海主們的囂張氣焰,如今他們卻灰飛煙滅,不由聽得很是震驚。

 

吃過茶,蔡堅又引著趙彥昊一行離開他的住宅,前往附近的上天妃宮。上天妃宮入口在久米村的曲巷之中,門旁也有兩個石神像,不過要走過長長的 甬道,才能走到處於半山腰的天妃宮。上天妃宮是明使郭汝霖所建,倒是看起來比下天妃宮新一些。正殿右側是關帝廟,左側是僧寮。正殿上高懸著夏子陽所題「靈 應普濟神祠」的匾額。蔡堅解釋說,以往的使者一般往返之際都會在此祈禱五天五夜,趙彥昊心想自己可沒這個閒心,也是燒香鞠躬便草草了事。

 

回天使館的路上,又途徑下天妃宮,趙彥昊看到門口有不少婦女,陸陸續續頂著貨物,在廟前的大道上擺地攤買賣,蔡堅解釋說琉球沒有專門的集 市,與大陸來的人進行買賣,多半如此。趙彥昊倒是很有興趣的讓幾個伏波軍官兵拿一些臨高出產的各式各樣的小玩意換了些琉球特產,然後他便在一眾人的陪同下,返回了天使館。

 

談論的人太少了,馬上進入高潮的冊封階段了

 

談論的人太少了,馬上進入高潮的冊封階段了

低級士族和平民的打扮

 

琉球低級士族和平民的打扮

 

琉球平民的打扮

 

琉球平民的打扮

 

(右起)首裡、宮古島、八重山的婦女手背刺青圖案

來源:wiki

上下天妃宮

 

上天妃宮(僅存大門)

 

下天妃宮

相關焦點

  • 琉球之風•(十四)冊封使的季節(七)
    蓋歷世中山國王,皆傾心向宋,始終不忘為王之使命與責任,為琉球國民眾望之所歸,受世人之所崇敬。今琉球中山國王繼承已獲法定,特依歷史定製,為琉球中山國王舉行冊封大典,並授予國王王妃漢琉兩體文書、各色國禮,用示榮褒,以期繼續發揚愛中華愛大宋愛元老院之歷史傳統,以利琉球發展進步,人 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
  • 江蘇出使琉球的冊封副使——盱眙劉遜
    劉遜成了行人司行人,便更加認真學習禮儀,熟悉禮節,效仿長者行人之風,按照規範嚴於自律。平日裡他注重儀表,舉止莊重,衣著得體,言語謙和;如執公務,更是儀表堂堂、凜然正氣,以顯皇家風範,朝廷威嚴。且辦事果練,緘言謹慎,老成持重,深謀遠慮,故而劉遜不僅在捧檄所達之處深得官員敬重,在行人司也得到大家的尊敬,在朝堂上也得到眾人的認可。
  • 吳門人家嘔心瀝血研究飲食文化揭秘之十一:冊封宴
    作為蘇州籍探花,在被冊封副使後,徐葆光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奉康熙皇帝之命,攜帶家人十五名,偕同測量官平安、豐盛兩名,還有廚子四名、糕點匠一名等抵達琉球,代表中國皇帝主持冊封大典,在完成冊封大典後,設冊封宴以示祝賀。他著有《奉使琉球詩》《中山傳信錄》等,是研究琉球國歷史的重要著作。
  • 杜三策冊封琉球王
    《元史》中寫作「求」,至明洪武初,改稱琉球,時國分為三:察度王中山、承察度王山南、帕尼芝王山北。自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與琉球建立封貢關係以來,冊封新國王一直就是琉球國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冊封是世子繼位受到中國認可,獲得國際聲威的重要手段,已經是琉球王國百年來的傳統和定律。明朝於洪武二十五年派出閩人三十六姓到琉球,他們「知書者授大夫、長史,以為貢謝之司?
  • 琉球之風•(二十八)在番奉行
    川上忠通一見到元老一行,便將雙手放在膝蓋上,微微一鞠躬,向坐在灑露堂正中的四名元老示意。一旁的平啟祥則做長揖表示敬意。 平啟祥見除了趙彥昊稍稍微笑點頭,向他們示意外,剩下的幾名澳宋的「高官」,都是一臉平靜,不由得滿腹狐疑:這澳洲人是要來下馬威麼? 周國盛見一眾元老也不說話,便連忙叫來差役,把方凳搬出來,擺在正堂中間。
  • 琉球國已失掉百年,為何每年仍舉行大清冊封,只是為了吸引遊客嗎
    《清史》記載:琉球國王尚穆的兒子都是短命鬼,他去世後,他的孫子尚溫派遣使者來到中原拜見嘉慶,請求即位。在紀曉嵐的提議下,嘉慶頒發聖旨,並命令兩名官員前往琉球代表自己參與冊封典禮。被無情侵佔,後慘遭亡國''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 琉球,一個淹沒在歷史之中的國度
    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地靈人物,遠扇和夏仁風」。「萬國津梁」展示出琉球國人的抱負與自豪,在實行海禁制度的明代,琉球卻承擔起中國溝通海外的重要任務,《明史》中記載的琉球朝貢次數幾乎是其他各國的總和。
  • 琉球被清朝放棄已過百年,為何琉球人還每年舉行大清冊封?
    話說當時的琉球國,被攻打時也請人前去大清國尋找救援,希望能得到大清的援助。可當時的大清自己已經如同一塊「肥肉」任人宰割,自身難保,也就無暇顧及。最終琉球國被日本侵佔了,被日本化名為衝繩縣。而事後大清也一度想要把琉球國重新要回來,李鴻章也曾前去找日本人商量,但是幾次都沒有結果,在發現談判不行之後便想著用武力解決。因此還進行了多次的交戰,但是卻沒有打贏。
  • 學術論文 | 從明航海侯張赫與靖海侯吳禎的琉球大洋之戰看明清與琉球王國的海上分界 ——我國東海專屬經濟區東界的歷史依據
    此外,吳禎此戰所統領的水師,其神道碑中記為「沿海各衛兵」,而《明史》本傳則記其與「都督僉事於顯總江陰四衛舟師」,可知神道碑中之「沿海各衛」,即本傳之「江陰四衛」。「江陰四衛」,見於《明實錄》洪武六年元月己酉條德慶侯廖永忠向明太祖的奏章,在提及明軍在北方擊敗元殘餘力量之後,云:  獨東南倭夷,負其鳥獸之性,時岀剽竊,以擾瀕海之民。
  • 明朝進士杜三策冊封琉球國王,證明釣魚島是中國的
    明朝於洪武二十五年派出閩人三十六姓到琉球,他們「知書者授大夫、長史,以為貢謝之司;習海者授通事、總管,為指南之備」,琉球國王把他們安置在一處叫久米村的地方居住,稱為「唐營」,後因顯榮者多,改稱「唐榮」。  所謂對琉球的「冊封」,指的是「修外藩禮,王薨則世子嗣位,遣使請命,朝廷遣文臣二為正、副使,持節航海冊為中山王」。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此後日本將事實上的侵略、訛詐視為上貢,並以此證明琉球是日本的「藩屬」,掩蓋了日本恃強凌弱壓榨琉球百姓的歷史,也開啟了日本罔顧事實,強行把他國領土納入日本版圖的序幕。三年後,日本又借慶賀明治維新之名,誘騙琉球王子尚健至東京,擅自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的「藩王」,並將其列入日本華族序列,廢除了清朝皇帝冊封給琉球國王尚泰的王號。
  • 琉球之風•(三十)吳象賢的婚禮(下)
    走進一之間,真鶴金掃視了一下在場的賓客,當目光落到一之間最內側的時候,四目相對,頓時真鶴金的臉上便悄然浮起一抹紅暈,腳步也慌亂了起來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自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太祖朱元璋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王察度對明朝稱臣,開始向中國朝貢,歷受中國皇帝的冊封,稱為屬邦。琉球定期向中國朝貢,進獻方物,中國朝廷賞賜以相應的物品,類似換貨貿易,中國對琉球並未進行過政治統治。琉球在地理上距離日本較近,自然也有歷史關係。日本古史謂,「推古天皇二十四年(公元六一六年),有掖玖人三名歸化。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出版
    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國與琉球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長達500餘年之久。因琉球的貢使、留學生與明清兩朝的冊封使臣、閩人三十六姓及後裔的密切交流,改變了琉球社會發展遲緩的狀態,使其生發出「文明之花」。琉球得以繁榮的根本原因在於琉球大量吸收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中華文化,並以儒家文化為榜樣進行國家治理。
  • 琉球之風•(二十二)觀舟之宴(下)
    接下來的「二之膳」則是填飽肚子——白米飯和配合米飯食用的兩葷兩素四道小菜:擺在託盤中心的是煮出膠質的去骨帶皮豬蹄肉,肥而不膩,入口 即化,特別下飯;一道是上了糖色的角煮肉,肥瘦相宜、香氣撲鼻,肉質甚至可堪比牛肉,是精選琉球本土出產的阿古豬肉製成;還有一碗蘿蔔青菜煮湯;最後是一道被稱為「五盛」的蔬菜拼盤——胡蘿蔔、黃瓜菜、豆芽、黑木耳、鹿角菜,山珍海味一應俱全。
  • 平史 是時候再談談琉球了,琉球回歸中國應提上議事日程
    日本有個教授叫松島泰勝,發起一個叫「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的組織,他通過媒體稱:「琉球被日本吞併不過百餘年時間,日本政府罔顧琉球當地民意,未來琉球將可能以如美國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的方式成立為一個國家。
  • 琉球之風• (二十一)觀舟之宴(上)
    在趙彥昊到北山後沒兩天,琉球就到了入梅的季節。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 人民日報:不僅釣魚島要回歸 琉球也可以再議了(3)
    衝繩本是琉球王國所在地。琉球王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明初即接受明朝皇帝冊封,是明清時期中國的藩屬國。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派出冊封使到琉球,此後歷代冊封使不絕於途。日本幕府末期,日本與琉球相鄰的島津藩主強迫琉球向自己進貢,但琉球王國照舊向清政府納貢稱臣。明治維新後廢藩置縣,明治政府開始顯現軍國主義傾向,矛頭指向朝鮮、琉球和中國。此後,日本利用各種藉口侵略琉球、朝鮮和中國的事件時有發生。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琉球篇)
    《皇明祖訓》將大琉球國列為「不徵之國」,除了確立華夷秩序之外還有有雙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大琉球國其實包含了琉球三國:朱元璋切切實實地分別賜給了三國國王金印,由此可以得知「不徵之國」也並不止十五之數;第二重含義也是為大琉球國正名,因為「琉球」這一國號也正如朝鮮王朝的國號一樣,是通過朱元璋的冊封確立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