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寫反詩的皇帝,被殺前留下九個字,現在已經成了成語

2021-01-18 半壺老酒半支煙

歷史是一個輪迴,受禪而來的江山終將禪讓出去,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皇位,也會被後世孤兒寡母拱手送出。如果曹丕趙匡胤知道自己的後世子孫結局悽慘,不知道當年還會不會築壇受禪黃袍加身。

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就是一位三國時期比較有名的少年,此人有曹植的文才,也有曹操的武略,卻被三國後期名將鍾會用八個字斷送了性命,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的一個寫反詩的皇帝。鍾會這種殺人不用刀的方式,通俗一點的說法是誇死,書面語言可以稱之為捧殺。

這位被捧殺誇死的皇帝,一直沒有諡號,因為他被捧殺之後,連個諡號都沒得到,反而被侮辱性地稱為「高貴鄉公」,也就是這位皇帝登基之前的爵號。

為了對這位少年表示同情和尊重,咱們按照後世稱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清聖祖仁皇帝玄燁為康熙帝的習慣,可以稱被貶低為高貴鄉公的曹髦為正元皇帝或甘露皇帝——曹髦在位名為七年實為五年,先後定年號為正元和甘露。

正元皇帝曹髦雖然年僅二十九被司馬昭指使賈充與成濟殺害,但他被害前說的九個字,成了經常被用來罵人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這句話當然不會被陳壽寫進《三國志》,因為陳壽是要端司馬家的飯碗的。但是南宋的裴松之不用看司馬家臉色行事,他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引用了《漢晉春秋》中曹髦跟心腹大臣的對話:「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其實司馬昭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把小皇帝曹髦放在眼裡,之所以不選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曹衝的同母弟),而是選了曹丕的庶長孫曹髦,就是看中了當年只有虛歲十四的曹髦沒有威脅。

把曹髦立為傀儡之後,司馬昭一開始也沒把他當回事兒,直到有一天,那個後來坑死鄧艾和姜維的鐘會出現,才打破了司馬昭與曹髦相安無事的局面。

司馬昭是很多疑的,這一點可能是繼承了乃父司馬懿的特點。他把曹髦扶上皇帝寶座之後,經常向周圍的人打聽曹髦動態,並廣泛徵求大家對曹髦的評價。

當時的絕大多數曹魏臣子,還有點道德底線,給出的答案基本都是「文弱」「儒雅」「寬仁」,說白了,就是「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兒,不用在意。」

朝臣之所以給曹髦打分這麼低,實際也是對曹髦的一種保護——如果司馬昭放鬆了警惕,曹髦就有機會給予其致命一擊。

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鍾會雖然是三國末期名將,但人品確實相當低劣,王朗的孫女、司馬昭的妻子、司馬炎的生母王元姬,就很是看不慣鍾會。《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記載:時鐘會以才能見任,後每言於帝曰:「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會後果反。

鍾會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他最擅長的就是挑事兒。司馬昭讓他評價皇帝曹髦,正中鍾會下懷,他冷冷地道出八個字後揚長而去,留下司馬昭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後汗流浹背。從那一刻起,司馬昭就產生了除掉曹髦以絕後患的想法。

鍾會冷冷道出的那八個字,就是「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鍾會別有用心的這八個字,是需要解釋一下的:陳思,指的是諡號為「思」的陳王曹植,太祖當然就是曹操,看過三國正史的都知道,曹丕篡漢之後,追尊曹操為太祖(廟號)武(諡號)皇帝。

鍾會這八個字,看似是對正元皇帝曹髦的尊重,實際卻是提醒司馬昭加強防範,這就是捧殺,也是後來職場挖坑者慣用的伎倆。

司馬昭不能不被嚇出一身冷汗:千挑萬選,本以為選擇的是一隻綿羊,誰想到這是一頭故意裝傻的老虎!

鍾會一語驚醒夢中人,司馬昭開始了對曹髦的各種打壓欺凌,同時司馬昭也加強了自身的安保措施,換掉了曹髦的虎賁軍,並且上朝的時候還帶著大批鐵甲衛士。更為過分的,是司馬昭還在曹髦身邊安插了許多特務,於是曹髦有幸或者不幸地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的一個寫反詩的皇帝。

這首「反詩」的名字叫《潛龍詩》:「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皇帝作詩,小特務報告給大特務,大特務報告給賈充(賈南風之父),賈充又報告給司馬昭,氣得司馬昭當時就摔了酒杯:「我讓他當皇帝,他居然敢寫反詩罵我是泥鰍鱔魚!」

既然皇帝有了「謀反之心」,假斧鉞(未加九錫)、劍履上殿奏事不名的大都督、相國、高都公(後改封晉公,曹髦沒有封司馬昭為晉王)司馬昭自然要「平叛」——闖進皇宮,抓住小皇帝的胳膊(把臂)拔出寶劍質問:「你為什麼要寫反詩?誰是潛龍誰是泥鰍?」

曹髦在寶劍之下一通解釋,司馬昭收劍入鞘,帶著鐵甲衛士呼嘯而去,這才有了曹髦親自帶領一百多個近侍「討伐」司馬昭而兵敗被殺。

實事求是地說,曹髦也知道自己此舉不可能成功,他不過是要追求一種比較體面比較壯烈的死法而已,如果自己的死能夠喚醒曹魏文武群臣的良知,那也算死得其所。

但是很遺憾,曹髦高估了群臣的血性,也低估了司馬昭的狠辣,於是這個有曹植文才曹操武略的少年,就這樣匆匆謝幕了——如果他真正成長起來而不是被鍾會捧殺,再加上幾個忠臣良將,也是有可能改變三國形勢的。

如果沒有三馬食槽,也就沒有後來的混亂晉朝了——晉朝是史上最壞的王朝,沒有之一。

文章最後照例請問讀者諸君:如果不是鍾會八字評語捧殺曹髦,如果曹髦「反詩」不傳到司馬昭那裡,曹魏有沒有可能在曹髦的韜光養晦下鹹魚翻身?

相關焦點

  • 十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有天,「博士」到集市買驢,付錢後,他叫賣驢的人寫個憑據。賣驢的人不識字,就讓他代寫。「博士」洋洋灑灑寫了三大張紙,滿篇都是空話,甚至沒有提到「驢」字。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一段話:「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01博士買驢這個看起來很有畫面感的成語,出自《顏氏家訓 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博士在古代為官名。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
  • 華夏歷史上,跟這三人有關的成語最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最有氣場
    —— 莎士比亞 中華文化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莫過於成語了。古詩雖好,現代人日常交流很少用到,大家卻不可避免地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華夏歷史上,就有這麼三個人,根據他們的生平創作的成語最多,可其中創造成語最少的一個人,氣場卻最強大。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咋回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第一個皇后卻是劉邦老婆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啟就稱作夏啟後,後引申指「君主的妻妾」,這是一個位份、稱謂,而不僅僅是」皇帝後面的女人「。因為漢字被簡化的原因,我們習慣將」後「與」後「兩字均合併為」後「,取其」後面「的意思。這是誤解。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
  •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有天,「博士」到集市買驢,付錢後,他叫賣驢的人寫個憑據。賣驢的人不識字,就讓他代寫。「博士」洋洋灑灑寫了三大張紙,滿篇都是空話,甚至沒有提到「驢」字。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一段話:「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歷史上有個開國皇帝,因為不跳舞差點被殺
    這事件背後的因果是非,我也不清楚,不過我卻想到了一段歷史故事,一位英雄因為不願意跳舞差點被皇帝殺死,而皇帝一念之差放過了他,結果導致江山盡喪。這位皇帝就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這位英雄名叫完顏旻,他有個更響亮的大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朝的開國皇帝。
  • 你知道中華歷史上第一個最悲情的愛情故事嗎?現在是一個成語!
    "愛情"二個字,多麼美好的一個詞語,令人又是多麼的憧憬和嚮往,自古以來有關人類描寫愛情的文章、詩歌數不勝數。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南宋詩人筆下的「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 十個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文與可有天在山谷中遊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蘇軾寫給他的詩,禁不住大笑,把嘴裡的飯噴了滿桌子。噴飯滿案」自此成為蘇軾相關的成語。在後人的使用中,逐漸衍生「令人噴飯」,用來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這個看起來很有畫面感的成語,出自《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 驢字」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
  • 十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漲知識
    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有天,「博士」到集市買驢,付錢後,他叫賣驢的人寫個憑據。賣驢的人不識字,就讓他代寫。「博士」洋洋灑灑寫了三大張紙,滿篇都是空話,甚至沒有提到「驢」字。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一段話:「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才子在牆上寫詩,只寫7個字被房東發現,卻誕生個我們常用的成語
    以上這兩位一個是題在山壁上,一個是題在好友家中,在當時都不算什麼損人的事。但偏有才子明明是租的房子,也喜歡在牆上題詩。當年唐代才子張渭受了不少房東的閒氣,直接在房東家牆上寫了一首《題長安壁主人》,開篇的兩句「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還成了千古名句。無獨有偶,北宋有位名叫潘大臨的才子,也幹了這樣一件趣事。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此後,趙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二世不問朝政。趙高在朝野的權勢更是如日中天。久而久之,趙高變得叛逆起來,想自己當皇帝。
  • 歷史上最「大氣」的詩,全詩僅23個字,卻豪情萬丈,拍案叫絕!
    詩在唐朝開始興盛,詞在宋朝開始流行,詩詞其實本是一體,詩中常常有詞的成分,詞中也有詩的含義,彼此交融在一起,我國的文字魅力才愈發顯得動人心弦。歷史上喜歡詩詞歌賦的文人有很多,但是在我國唐朝以前,詩詞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呢?
  • 一天一個成語:偷梁換柱
    此時趙高特意找到李斯,他對李斯說:皇上的秘詔還扣在這裡,你跟我就可以決定立誰做太子,假若扶蘇繼位當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了那時候你我現在的位子可能都不能坐穩。 李斯聽了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兩人沆瀣一氣弄了一份假詔書,將扶蘇賜死並殺了蒙恬。
  • 我統計了中國歷史上223位皇帝死因,得出《中國皇帝死法大全》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到1912年清王朝覆滅,中國歷史上共產生了408個皇帝(含正統皇帝和自立皇帝)。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享用世上最好的衣食住行,有數不盡的嬪妃美女,手握無數人的生殺大權,以至於很多人幻想能穿越到古代當皇帝。
  • 歷史上只有兩個半「太原公子」,2個當了皇帝,半個是雙性戀瘸子
    但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尊貴的稱號——太原公子。這不是官職,但卻是很高的美譽。因為這個稱號只用來稱呼最有出息的皇子。歷史上的兩個太原公子最後都做了皇帝。第一個就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家族自稱為老子、飛將軍的後代,其實這很可能是冒認,很多學者認為李家是鮮卑人。616年,19歲的李世民跟隨父親來到太原,從此開始了開掛人生。
  • 中國古代史上的昏君49:歷史上第一個封宦官為王的皇帝
    歷史上真有拓跋餘,錦繡未央的故事是編的,但拓跋餘這個名字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這真是一個創造歷史的人。什麼叫創造歷史?就是以前沒有過,現在有了,這就是創造歷史。您比如波蘭足球運動員萊萬多夫斯基,9分鐘進5個球,這就是創造歷史,以前確實沒有足球選手能做到這一點。那今天講的這位拓跋餘創造了什麼歷史呢?這位北魏皇帝,是歷史上首位封宦官為王的皇帝,您說哏兒不哏兒?
  • 成語新解:成語的典故故事之大腹便便,大殺(煞)風景,小巫見大巫
    本號,用自己的想法解說成語大腹便便這句成語是由後漢書·邊傳中「邊孝先,腹便便(便讀pian篇)」一語引伸來的。東漢時,有一個教書先生叫邊部,字孝先,沒儀(今南開封附近)人。邊韶讀過不少孔孟之書,前後收過很多學生。據記載,邊韶肚子肥大,行動遲鈍又比較懶,經常在大白天躺著睡大覺。有幾個調皮的學生便編了首歌謠來嘲笑他。
  • 李莫愁為何會在陸家留下九個血掌印?看看她的遺言,原來如此
    比如說,李莫愁到陸立鼎家中留下了九個血掌印,陸立鼎本身也是武林中人,自己也身懷武藝,可是他居然根本不知道李莫愁何時到了自己家裡印上了血掌印,只此一點可以看出李莫愁的武功比陸立鼎是呈幾何級的碾壓。陸立鼎當然知道這是李莫愁的慣用手法,而且他也知道為什麼李莫愁會這麼做,因為當年他哥哥陸展元和李莫愁之間的恩怨,他是清楚的很。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