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日益受到國際的認可與重視,許多中醫藥專家應邀赴海外講學。青島就有一位這樣的中醫名家。
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這條輝煌悠長的和平友誼之路,凝聚著中華文化精髓的中醫藥,成為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溝通融合的獨特紐帶。國務院頒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中醫藥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影響力。在這個背景下,許多中醫藥名醫走出國門,傳播中醫藥文化。2017年,青島市中醫藥名家劉紅石被聘為澳大利亞中醫藥學會理事,2018年,她應邀赴澳進行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文化講座。
劉紅石,中醫針灸主任醫師,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治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5餘年,先後就職於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按摩康復醫院。曾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外治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委員, 山東省針灸學會理事,青島市針灸學會副理事長。她還是青島市中醫藥優秀人才,青島市中醫藥名家,青島市著名好醫生。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張麗玲
西方人認可中醫的針灸
中醫名家劉紅石在澳大利亞講授中醫理論。
在澳大利亞講學中醫藥傳統文化期間,劉紅石發現,澳大利亞人已經非常認可中醫的針灸。澳大利亞中醫藥學會有2000多會員,其中有半數以上開設了自己的中醫診所。當地的華人,生病了一般都會去中醫診所治療,澳大利亞當地人則對中醫的針灸情有獨鍾,中醫診所患者有一半是西方人,前來針灸。
劉紅石告訴記者,其實澳大利亞頸椎、腰椎、膝關節病發病率較高,失眠人群也很多,很多人患有焦慮症。在雪梨的西醫診所,對頸肩腰腿疼患者一般進行的是理療,藥物治療,比如超短波等。但中醫診所可以有多種選擇,口服中藥、針灸、推拿,拔罐等。因此,中醫診所備受歡迎。
在雪梨的一家中醫診所,劉紅石見到一位面癱患者。病了兩個多月了,說話時,嘴角明顯歪向一側,去西醫診所治療,醫生只給開了維生素B1和B12,告之回家等著慢慢自行恢復。但是,並沒有恢復好。於是,找到中醫診所,針灸了四五次效果已經非常明顯。診所的華人針灸醫生說,這種情況在澳大利亞並不少見,劉紅石見到,很多澳大利亞的中醫診所,和國內一樣,也有顆粒裝的中藥,醫生開具中藥處方後,患者拿回家配成湯劑服用。還有一些中藥飲片,和國內的醫院一樣,也是給患者用機器熬成袋裝湯劑服用。作為澳大利亞中醫藥學會理事,劉紅石在澳大利亞中醫診所時,給他們講課,現場指導。
潛心黃帝內經十二針刺法
劉紅石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治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5餘年,在中醫學科領域,她的知名度頗高,深受患者的歡迎和好評。幾十年來,她一直潛心研究黃帝內經十二針刺法,用於臨床治療。在澳大利亞傳授中醫文化時,她也反覆講解黃帝內經的治療精髓及針灸的十二針刺法。劉紅石在中風偏癱、面癱、頭暈、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胃腸功能失調以及各種痛症有很好的療效。她在國外進行中醫講座時,很多外國人都會感到中醫真的很神奇,用一根小小的銀針、罐等物品,就能解除病痛。每每看到中國傳統中醫得到國際友人的高度評價,劉紅石都會感到很自豪和欣慰。
據記者了解,我國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已與86個國家籤訂了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認;除中國外,世界上中醫醫療結構已達8萬多家。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傳統醫學的發展。
中醫養生保健是防病的有效方法
隨著各種疾病的高發,預防醫學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劉紅石說,中醫的養生保健是預防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把中醫發揚光大,這是中醫人的使命!劉紅石希望自己未來能把中國的中醫傳統技術和文化傳播到更多國家和地區,讓我們優秀的中醫治療技術惠及全世界,幫助更多人減少病痛,使更多人受益!中醫有簡、便、驗、廉的優勢,比如說足浴藥方、艾灸、中醫藥的貼敷、燻蒸、茶療等,是一種簡單可行的保健方法,能降低醫療成本,為社會減輕負擔,同時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中醫的非藥物療法能很好地激發人體自愈力,比如針灸,推拿,音樂療法,中醫的傳統體育療法等能很好地增強體質,比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等。
劉紅石強調,弘揚祖國的傳統中醫,並不等於否定西醫。醫學發展到今天 ,中西醫各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只有兩者兼具,方能如虎添翼。
名醫檔案
劉紅石,主任醫師,1985年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先後就職於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按摩康復醫院。曾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外治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委員;山東省針灸學會理事;青島市針灸學會副理事長;澳大利亞中醫藥學會理事;青島市中醫藥優秀人才;青島市中醫藥名家;青島市著名好醫生。
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治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5餘年,臨床精於四診辨證論治,擅長運用《黃帝內經》十二針刺法結合中藥治療腦血管疾病、骨傷科疾病、婦科疾病。專注治療:面癱、偏癱、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頭痛、偏頭痛、眩暈、震顫麻痺等;各種痛症(頸、肩、腰、膝、腿痛,網球肘等);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小葉增生;慢性胃炎、慢性腹瀉、肥胖症等以及各種體質偏頗的身體調理。
獲得榮譽:青島市第三屆優秀中醫藥人才,青島市第四屆著名好醫生,青島市第五屆「島城巾幗十傑」,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青島市中醫藥名家,青島市中醫工作先進個人。
學術及科研:發表國際、國家級及省市級論文22篇,著書5部(主編3部,副主編2部),並參與了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修訂本的編寫工作。主編:《實用針灸臨床辨證論治精要》、《穴位注射療法》、《中醫體表療法妙治百病》副主編:《中風腦病診療全書》、《針灸醫學寶典》。科研課題《利水逐瘀合劑治療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臨床研究》榮獲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作者簡介
張麗玲,曾任青島晚報健康部主任、《健康青島》主編、健康工作室負責人,全搜索網健康頻道總監,現在青島晚報開設「麗玲名醫面對面」及文學隨筆專欄。被聘為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第七屆委員會新聞學組專家委員暨健康傳播大使,在青島乃至全國醫療新聞報導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