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雅士的「冬趣」圖鑑:出遊、雅集、宋宴、茶事

2020-12-22 梨白愛歷史

#拍一拍宋朝#

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一打開朋友圈,北方的小夥伴紛紛在曬「飄雪照」,一時間北京成了北平,故宮成了紫禁城,西安秒回大唐長安,城牆飄雪,全國各地,「各朝各代」的格格、公主、俠客、俠女們在紅牆白雪間打卡拍照,爭先曬出冬日裡祖國的大好河山!

回到千年前的宋朝,車馬慢、書信遠,宋人們不能像我們如此幸福「朝遊滄海暮蒼梧」,他們的冬日時光漫漫且佛系,那些精緻又費力費時的事情就被拿出來打發時光,奉上「宋人的冬趣圖鑑」,走進宋人的冬天裡。

尋隱士、吊鍋子、聊夜天

2020在古代的文豪圈中最出圈的「slogan」就要數「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現在的科學知識早就告訴我們沒有仙人,所以也沒有仙草,仙丹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人對於隱居在山中的隱士都非常崇敬和嚮往,於是冬季踏雪、尋梅,訪山中的隱士、高人就成為了很多文人雅士爭相去做的事情。

「打架」不咋的的宋朝盛產名流、文人,而南宋的林洪就是此中佼佼者。據他自己說,他是北宋著名隱士林逋的第七世孫。林逋在宋朝的隱士圈非常除名,「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頗有世外高人,仙風道骨的意思。

林洪雖沒做成隱士,卻是喜歡到山中訪隱士,今天咱們大家愛吃的「火鍋」就是他去訪隱士記載下來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火鍋的文字記載,真可謂「尋隱士、吊鍋子、聊夜天」

福建和江西的交界處,武夷山六曲是止止師隱居的地方,不得不說止止師聽上去就是隱士高人的感覺。

某一年冬季,林洪去訪止止師,遇上了雪天,然後就逮了只傻兔子,可惜的是荒山老林無人烹飪。

止止師到底是隱士高人,野外生活經驗豐富,他說,「不用那麼麻煩,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料把兔肉醃一下即可」。完事風爐點起來,架上鍋子,水煮沸,然後就夾著肉片在熱湯中「擺熟」,最後蘸著醬料,大快朵頤,人間至味原來就是如此簡單!

大雪封門,兩人對飲,吊鍋子滿足口腹之慾,圍爐夜話,絕對的「團欒熱暖之樂」!這道雪夜山家的吊爐美食讓林洪非常難忘。幾年後在臨安吃到類似的美食時,他立馬想到了武夷山那一夜,恍如隔世,面對翻滾的風爐吊鍋作詩,「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這也是火鍋詩情畫意版名字「撥霞供」的來源。

林洪的雪天尋隱士算不是「貓冬」,卻是當時很多宋朝文人的生活寫照,他們可以在朝堂上暢談家國情懷,也能在山水之間縱情享樂。雪天孤身一人訪友,荒山野外獨寂寥,圍爐夜話嘆雪景,誰能說這不是嚮往的生活呢?!

雅集宋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一年好時節」,秋收冬藏,冬天,便是在古代最忙碌的農民都開始在家「貓冬」了,更不用說那些最愛春花雪夜的士大夫了。

雅集,源於漢末,興起於魏晉,指的是文人雅士們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歷史上有名的雅集有很多,比如王羲之組織的蘭亭雅集。

宋朝,對於它的前輩唐朝感覺一般,卻十分崇尚魏晉文化。魏晉有雅集,宋人也得有,宋朝最出名的雅集莫過於西園雅集。

西園雅集的發起人是宋神宗的「渣男」妹夫,宋朝著名畫家王詵,西園也是他的府邸。西園雅集匯集了當時的文豪、名流,蘇軾、黃庭堅、秦觀、李公麟、米芾等人赫然在列,吟詩作詞、撫琴吟唱、品茶賞花,總之,文人崇尚的雅士他們都做了一個遍。

西園雅集發生在盛夏,可很明顯,漫漫冬日才是舉辦「結詩社」「做雅集」最好的時間,無趣的冬日總得有事情消磨時間。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的北宋文壇領軍人物,他仕途很坎坷,人緣卻非常好。西山雅集,蘇軾便是京師名流圈中的領軍人物,外出做官後,在當地也是眾人都想要結交的雅士。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某年的暮冬初春,他和時任杭州知州的楊元素相約賞梅、詠梅,兩人相互唱和,留下《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一詞。

詞作上半闕從自己觀梅寫起,寒鴉、梅花,花下客;下半闕角度轉為對方賞梅,梅花的魅力和風韻從雅士們的流連和詩酒風流中流出。即便這樣,我還是佩服宋人們為了賞梅能在雪地上席地而坐,不過想想這大概就是冬日聚會的妙處。

「宋宴」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最出名的是同時期的韓熙載夜宴。近兩年的宋朝題材影視劇中也多有展現宋宴的魅力,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參加的「曲水流觴」宴會等等,可見宋宴是備受上層社會喜歡的社交方式。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們研究「宋宴」很好的切入點,「琵琶獨奏」、「六么獨舞」、「宴間小歇」、「管樂合奏」,這絕對是「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最佳享樂版本。

這要在家擺個宴會,邀個兩、三好友,屋外寒風飄雪,屋內載歌載舞,這樣的宋宴沒有人能拒絕吧。

宋朝宴會的明目有很多,比如科舉中狀元的聞喜宴,夫妻約會的開芳宴等等,冬日裡除了士族大家中會舉辦賞梅宴、賞雪宴,宮中也會舉辦「主題宴會」。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就有一條關於宮中舉辦冬至宴會的記載,「十一日,賜兩府、兩制宴於中書,喜雪也」,從「喜雪也」我們便能看出宋朝的風流、雅致的朝代個性絕對是自上而下的。

記載北宋都城汴梁百姓生活習慣、風物習俗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進入冬天之後,京師各家的宴會也多了起來。宋朝的冬至大如年,所以各家便都忙著宴請、聚會,這到是給我們心目中「禁慾系」的宋朝添了一絲煙火氣。

二、三茶事

宋人愛風雅,所以只要和「雅」沾邊的事物他們都願意嘗試,誰讓人家是文化人呢?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宋朝的文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卻也是最「燒錢」的事情,宋人吳自牧在其著作《夢梁錄》中就曾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可見風雅之事也需要有家底的。

冬季圍爐可以吃火鍋,更可以點茶、吃茶,相比較之下,後者更符合宋人的氣質。宋朝的皇帝們愛飲茶,宋徽宗更是愛茶如痴,還曾做《大觀茶論》,「茶」在宋朝算得上國飲。

茶在宋朝被「玩」成了藝術,茶粉置於茶盞,一手執壺注水,一手用茶筅不停攪動、敲擊茶湯,這裡就講手腕靈活,要「指繞腕旋」,叫作「打拂」。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點茶」可是難壞了盛家的三位姑娘,「點茶」是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藝,要想點好茶,需要「注湯擊拂」七次,且要選好「注水點」,如果偏了就會影響茶湯的味道。

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點茶」狀態呢?「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周回凝而不動」,茶盞內因為注湯擊打七次後,會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雲頭雨腳形狀的泡沫,這時的茶湯顏色由原來的黑色變成了白色。

很多小夥伴們不解,不就喝個茶嗎,這麼複雜幹嘛?有這功夫也渴死了。宋人點茶更多不為飲茶,更多為「鬥茶」,比如看看誰點茶點的好,誰用調製茶膏在茶湯上「拉花」拉的妙,都是鬥茶的項目,正是因為這些複雜的項目,才能打發了慢慢冬日不是嗎?!

北宋的國民男神蘇軾便對「茶事」十分喜好,講究,更是留下詩詞多篇。同時是在杭州任職期間的一個冬天,蘇軾到郊外遊玩,南屏謙師聽說之後,便趕來和蘇軾相見,趁此露了一手點茶的手藝。

蘇軾旁觀、飲茶之後,對南屏謙師的點茶技藝很是佩服,特別是「雲中丹青」的分茶手法更是讚嘆不已,於是便作詩《送南屏謙師》,贊其為「點茶三昧手」

至於南屏謙師的點茶技藝到底怎麼樣?「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鳳液今安有」,便能說明「點茶三昧手」名不虛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茶事不光是一門藝術,也是交流情感的一種橋梁。

除了點茶、鬥茶的,也有以茶會友的。宋朝關於煮茶待客的詩詞有很多,其中南宋詩人杜耒就有一首詩《寒夜》,寫的就是寒夜煮茶待客的情景。「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沒有繁複的點茶技藝,也沒有高超的「拉花」技術,只是一個燃燒正旺竹爐,一杯清茶,窗戶還是窗戶,月亮也是平時的模樣,卻因為窗外的梅花和遠道而來的朋友升華了這場茶事,有的快樂真的是因為平凡而快樂。

梨白叨叨叨

宋朝的雅士們過冬可以「玩」的項目還有很多,比如薰香、插花、掛畫、品酒等等,我們會在之後的小文中為大家介紹。期待大家的關注、點讚、評論和轉發!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閒來弄風雅:細品宋朝人精緻的生活範式
    宋朝瓷香爐以茶會友,點茶論道度時光茶,是宋朝文人雅士的靈魂伴侶,他們以茶會友,點茶論道,引茶入詩,以茶入畫,孕育出清曠閒雅和平淡自然的文人氣質由於茶質濃稠,聚而不散,茶沫停留在茶盞壁上膠著不幹,被稱為「咬盞」。記得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就有點茶的情節,盛家的姑娘們都得學會點茶法,如蘭姑娘就對這番操作很是頭疼,說這「點茶實在難學」「咬盞也咬不起來」,可見這等閒趣雅事也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對宋人來說茶道絕不是為填飽肚子,其中更有著品味時光的用心,看重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會意,或者說是文化禮節。
  • 專欄|宣和饕餮:宋宴作者心中的十件宋代食器 / the Recipe of Harmony and Elegance
    宣和饕餮宋宴與宋瓷「宋朝是一個多姿多彩,華麗與樸素共存的時代…」霎時間,一陣宋代美食引起的熱潮席捲而來,以宋宴為名的宴席、復興宋朝美食的雅事此起彼伏。MUJI、方所等機構紛紛邀約,一時間大家對宋代飲食燃起了激情,這都拜盧冉、徐鯉所賜…
  • 宋朝的文藝青年平時都幹啥,看完你還敢說自己是文青嗎?
    宋朝便是如此,在中國古代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宋朝的繁華景象就得到了經典還原。 汴京城內店鋪林立,各色人群熙熙攘攘,一派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 宋代流行點茶法,將茶壓輾成粉末後放入茶盞中以水注點,用力攪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狀再飲用,點茶是唐朝和宋朝時期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
  • 以「品茗圖」為視角,看宋朝從皇族到市井有多愛茶
    茶葉的發展進程,不僅填補了食物飲品的選擇,茶還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關於茶的禮儀、用具、工藝等,也在漫長的歷史進程逐漸成為體系,其中宋朝時期就是茶文化高度蓬勃發展的一個黃金階段。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諸多王朝中,宋朝安定繁榮,商業規模發達,文化事業得到重大發展。
  • 探店 | 隱匿在虎跑的最佳宴客餐廳:宋宴
    後來,幾乎沒有多少掙扎,就選擇了宋宴。因為確實很多杭州人也不知道這,這裡太隱蔽了,曾經也是作為會所而存在,所以並沒有太多的宣傳。但它的位置實在是無可挑剔,位於虎跑公園內,在工作日的時候去到虎跑公園,真的是一種享受,走在裡面,我覺得可能很多時候我們在這個城市生活太久,卻沒發現它那麼美。
  • 三聯編輯聯手資深學者,重磅推出《我們為什麼愛宋朝》,愛歷史的人有福了!
    南宋 龍泉窯青瓷鬥笠型茶盞宋人不論王公貴族還是街頭百姓,都愛鬥茶,人們把喝茶這件小事當作才藝展示的舞臺,似乎隨時都能開始一場比拼。點茶的流程之複雜、技藝之考究,一點也不亞於今天人們對於咖啡的研究。除了上面這些,宋朝的文學、建築、插畫等均有較高的造詣,難怪林語堂說:我最嚮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想要更多了解宋朝,三聯中讀的《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宋朝美學十講》是一套非常合適的音頻課。通過梳理宋朝的10個關鍵詞——總序、《清明上河圖》、理學、茶事、書法、宋畫、名物、宋瓷、宋詞、雅集,帶大家深入其中,體會到兩宋文明到達的高度。
  • 「聞馨走月」 四川自貢文藝界人士舉行中秋書畫雅集活動
    文人雅士吟秋月,翰墨古琴兩相和。9月24日晚,四川省自貢市文化館(美術館)「『聞馨走月』庚子中秋書畫雅集」活動在南湖體育中心舉行,自貢地區文藝界八十餘名知名人士齊聚在此,舉杯邀明月,吟詩舒胸臆。雅集活動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書畫琴優雅特色。蒙蒙夜色下,活動在陳宏卿低沉男聲帶來的《春江花月夜》朗誦中拉開序幕。
  • 宋宴、拜月、網紅帶貨大賽……今年中秋,西湖別樣精彩
    宋宴想體驗從宋朝流傳至今的中秋拜月習俗嗎?還想來點前所未有的新體驗嗎?那麼你千萬不能錯過「2020西湖中秋拜月活動」。此次2020西湖中秋拜月活動將於9月30日晚在西湖舉行。宋宴、拜月、許願、演藝、網紅帶貨大賽等一系列精彩活動等你來玩。
  • 蘇東坡鍾愛的這口茶,1000年後再現福州
    福建是茶之鄉,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 不論何時,總手持一盞茶 不僅是賞心悅事 更是閩地一種重要禮儀 而就在昨日 福州有幸際會了1000年前 令蘇東坡都驚豔不已的一盞茶
  • 宋朝人的四般閒事是如何玩的
    以前「燒香」確指佛堂供香,但宋人將其發展成為文人雅道,「煮茗燒香了歲時,靜中光景笑中嬉」,文人雅士的生活離不開焚香,不管是讀書、閒居,還是雅集、宴客之時,他們都會燒一爐香,氤氳一室。宋代的香品,一般都是合成的香料,叫做「合香」,並不是直接將沉香、檀香等拿去燒掉。許多宋朝士大夫都喜歡親手調香,並將調香當成文人生活的雅趣。
  • 肖凱中《花間新娘》開機 腹黑宋宴顛覆來襲
    肖凱中《花間新娘》開機 腹黑宋宴顛覆來襲這一次,肖凱中挑戰自我,顛覆飾演了劇中男二宋宴。他冷酷霸道、腹黑狠辣,卻又是一個不負深情、為愛痴狂的男子。他更是在玄王、宋宴雙重身份中切換,在前世今生的愛恨糾葛中逐漸揭開自己的神秘面紗。
  • 從「煎茶法」到「點茶法」,聊聊宋朝的「點茶」文化及後續發展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諸多王朝中,宋朝給人的感覺,總是像一位溫文爾雅的公子,這與宋朝頻出文人雅士,經學大師息息相關。但是宋代的「點茶法」的茶末放置在每位飲用者的茶盞中,而不是直接放在煮水的壺中。並且會用茶筅慢慢攪拌茶末,最後將煮沸的水導入茶中,完成一杯清香的茶飲,原理與今天的速溶咖啡有些許類似。「點茶法」是中國古代沏茶方法與茶文化發展的一次高峰,而「點茶法」的出現與宋朝的文化、經濟繁榮密不可分。
  • 品緣雅集(三十七)
    駐足期間,墨香四溢。前不久,他剛為《品緣雅集》第34期題詞,今又篆刻「品緣居」印章,那筆法精到,氣息儒雅,完全呈現出清峻尚法的風格,更寄託了他對品緣同仁美好生活的深深祝福。;老劉說茶,頓感當下不虛度,人生可無悔。
  • 劉敏濤 |宋朝小日子33【宋人出遊】導遊你好,附近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不過,宋朝比較缺馬,你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馬就比牛與驢少。所以,東京人出行,也會租毛驢,或者租牛車。成都的貴婦人出遊,也很喜歡乘坐牛車。你不要以為牛車很土,其實成都富貴人家的牛車,車廂非常華美,坐著也挺舒適,當地老百姓一看有豪華牛車出遊,都要跑去圍觀:「哇,郭家車子又出來了,好氣派啊。」我們今天出門旅行,有時候還會請導遊。導遊這門職業,其實在宋朝時已經出現了。
  • ——《宋宴》
    和平常意義上的菜譜不一樣,書是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介紹,當時宋朝人的時令菜譜和美食,有很強的季節性。像春天要吃野菜,冬天吃羊肉和魚,而且吃法也很多。在介紹各種美食之前,也會從當時宋朝人的飲食習慣、關於菜的故事和趣事引入,就像博物館有一個宋朝美食館,從當時人們的飲食來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畢竟民以食為天,吃,可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 焚香、抿茶,把玩前朝孤品,宋人教你休閒的正確打開方式
    就連武將嶽飛他都說過,自己曾經非常熱衷於燒香這種休閒娛樂,更別提那些文人雅士們,他們本身就有著這種閒情雅致。例如範大成說到「煮茗燒香了當時靜中光景笑中嬉」。辛棄疾也說到過「焚香度日盡從容,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小簾櫳。」
  • 文人雅士,品茶論道,茶室案頭置物小茶櫃
    寮國紅酸枝 置物櫃規格:38.5*15*42cm古時熟諳茶道者深知茶具之重要,古代「茶具」的範圍也很廣,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