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戰敗後遭受經濟重創的日本變成了什麼樣子?

2021-01-07 歷史達摩堂

引言

日本在廣島(1945年8月5日)和長崎(8月8日)遭受原子彈轟炸後宣布投降,接踵而來的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崩潰。這個國家剛剛徵服了東南亞許多地區,現在它把這一切都失去了。雪上加霜的是,它失去了它自明治維新(1868年)以來建造的一切;這場維新在20世紀前半期把日本變成了遠東一個非常奇特的例外。

1945年後日本的奇蹟(其歷史上和第二次),就像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奇蹟一樣,為其繁榮重新奠定了基礎,並賦予它一種過去從未達到的發展水平。現在日本不再像1942年以前一樣是一個軍事強國,它是一個經濟強國。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61~1970年的計劃要求日本的國民收入到計劃結束之年翻一番,並在一些經濟領域有突出的增長。按照1955年基數為100計算,到了「目標年」,工業和礦產產量要達到648,鋼產量296,工具機448,化工為344······當然,這些目標都不是確定的,但也並非不負責任的空想,近年的發展證實了這一點。19世紀末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的平均年增長率是4%;1946到1956年,是10.6%(法國同期為4.3%);1957到1959年,9.2%;1959到1962年仍保持了很高的增長率。這些都是些創記錄的數字,如果有別的國家曾經達到過的話,那只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蘇聯可以與它媲美。日本確定的1961到1970年的年增長率為8.3%。

出現這種進步的原因並不神秘。最為重要的無疑是這一事實,即美國佔領當局最終允許託拉斯多多少少像從前那樣重新建立起來。他們把舊的父家長制的財閥永遠解散了,儘管少數後來重新出現。不過許多新的大型公司出現了,一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勝利地取得了這種史無前例的成功的日本資本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一樣,也建立在巨型單位上,能夠比小型藝匠作坊更有效地利用勞動力和資本;這些小作坊僅僅由於家庭勞動和非常廉價的勞動力才得以繼續存在下來,而且不無困難。

▲日本投降後世界各地勝利大狂歡

與此同時,由於日本大型公司不再像1945年之前那樣自籌資金,工業的成功就包括在日本銀行的保護下,建立一整套大銀行和信託投資體系,它們比在法國享有更大的自由。藉助於美國式的宣傳鼓動的一切手段,這些銀行和信託投資公司吸引了小儲蓄者的資金。結果是出現了購買股票的狂潮,就連天生謹慎的農民也加入到搶購的行列,東京交易市場在其盛期提供的神話般的回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交易額是戰前的400倍。然而,自1961年6月起,股票價格的下跌抑制了這種過分的賭博,並使個人投資重新回到定期存款或儲蓄銀行上來。

大量小儲蓄者的存在說明了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投資水平(1962年,佔國民支出的20%),外國尤其是美國資本家為什麼對日本公司表現出如此的興趣。他們的興趣迄今仍然停留在理論上,因為1960年日本尚未充分對其外匯控制實行自由化,在那裡投資所獲得的利潤很難外流出去。一家瑞士報紙在1961年4月在分析實現完全自由化的可能性後宣稱:「不管怎樣,相對於南非,在那裡大量歐洲資本正陷入停滯狀態,我們更傾向於日本。該國無疑正處在全面發展時期,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著罕見的技術,而其領導人不僅對其成功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而且有著令人吃驚的能力。」假如外國資本真正介入,日本的增長率會變得更加引人。

▲日本街頭

我們有可能找出隱藏在這種成功背後的驅動力嗎?對一個快速流動的經濟進行分析總是件難事。統計數字很快變得陳舊而脫離了現實。但可以肯定,直到最近幾個月,一個強有力的刺激是勞動力過於充足。1961年,日本的經濟計劃估計其人口為9400萬,1970年將達到1.04億-也就是說年增加100萬,大年、小年都是如此。

這種增長並沒有阻礙經濟增長:上述經濟計劃估計到1970年日本的國民收增加一倍;同時,人口控制有望使出生率的增長幅度低於人口增長速度。此外,在1962年,戰時出生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較少,導致出現了供不應求(尤其是技術工人)的現象。因此,近年來工程師和教師的工資有了增長。

毋庸置疑,日本的工資和生活水平現在仍遠低於西方和美國的水平。然而,鑑於日本不同的習慣和需求,局勢遠非災難性。當然,大阪和東京(在後一城市,人口每年增加40萬,30萬是移民)附近出現了貧民窟。但人們每天平均食物消耗量是2100卡路裡,年均收入為200到300美元(為印度的四倍)。捕魚業有了飛速增長,日本每年從遠至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域捕魚600萬噸,高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農業產量有所提高(在這方面美國當局堅持個人特有的凡超過6英畝的田地都要出售),在冬天實行塑料大棚種植,使一年兩季和水稻早熟成為可能,避免了夏季颱風的破壞;最後是慢慢開始開發北方寒冷的島嶼蝦夷(北海道):所有這些都對穩定的高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車間裡的日本工人

國內市場同樣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要購買新的東西:洗衣機、縫紉機、電視機和照相機(日本的大型工業首先湧向國內市場)。新的品位帶來了消費需求的變化,人們要吃更多的豬肉和魚,要吃西式糕點、罐裝和速凍食品,服用藥品(尤其是鎮定劑),喝啤酒(日漸取代米酒)和錫蘭茶(取代了日本自己年產7.7萬噸的綠茶)。服裝和室內裝飾也開始追隨西方樣式。應當承認,普通日本人仍然是記者羅貝爾·吉蘭(RobertGuillain)所說的「雙重文明人」,在街上穿西裝,晚上則重新穿上日本的服裝,遵守日本的習慣。但日本人顯然越來越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這種方式的吸引,並屈從於它們。

儘管如此,仍然存在著各種障礙。並非所有事物都預示著日本經濟良好。儘管這是通過努力、耐心和聰明的工作造成的奇蹟,但這是有限度的,有其弱點和危險。我們還不應該忘記,農業改革產生了無數小地產主,其中最貧窮的依賴那些情況比他們略好的,而且所有人都無力組織起來,採取真正現代和科學的方法。因此在1961年出現了貿易平衡受到破壞的令人不安的信號,儘管池田(Ikeda)政府持樂觀態度。根據一種有根據的估計,沒有美國佔領軍在日本的適時的消費,看來有利的平衡是不可能實現的。

▲藝伎回憶錄劇照

由此可見,日本的這一成功是何等地脆弱···...對日本這樣一個嚴重依賴其工業繁榮的國家來說,問題主要不在於生產,而在於銷售。在這方面,處境更加不牢靠,因為它仍要依賴「自由世界」各貿易夥伴的繁榮和善意。這種善意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西方,尤其是法國(它在這些事務上總是猶豫不決)仍記得日本在1939年之前不斷進行的貿易傾銷,對現在日本通過低工資而形成的強有力的價格競爭感到擔心。西方遲遲不願籤訂哪怕不完美的貿易協定,不斷地對它們提出疑問,其保留態度由此可見一斑。所有這些都令日本滿腹煩惱,誘使它成為一個「尼赫魯那樣的中立主義者」,並完全涉足中國和東南亞的經濟。

與此同時,日本的社會黨人和共產黨人不可避免地擔心,美國一旦撤離日本,許多社會成果就會受到威脅,尤其是年的議會法;更擔心的還有工會組織,它在一個如此馴順的國家發展得非常緩慢,而大型資本主義在接受它時表現得非常勉強,這進一步加大了它的困難。這些相互矛盾的掛慮說明了1960年大選為何會出現那種結果;大選中「溫和自由主義者」-也就是說大企業,據消息靈通的觀察家說,它們拿出了50億日元(100日元大致等於1法郎)來「拯救這一最後的機會」和擊敗社會黨-僅僅取得了「例行公事的勝利」。

▲日本街頭

但問題並不能永遠擱置下去,因為日本的繁榮強加了超人的任務,包括持續不斷的緊張。東京連同郊區在內共有1000萬居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發展得過快,已經感到有些窒息,正在考慮填平其部分海灣進行建造。大阪已經樹立了榜樣,通過龐大的勞動力儲備為吸引到那裡的重工業提供空間。這些事實非常清楚地證明,在日本神奇般的成功中雄偉壯觀與如履薄冰嚴重並存。但是,正是在政治領域和在更寬廣的文明領域,產生了最大的不確定性。日本沒有根據美國的法令在一夜之間變成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

我們也不能期望它做到這一點,眾多小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細節證實了這一事實。日本的工業家一直具有父家長制性質,而且小心翼翼。昔日民族主義者的侵略性絕沒有被清除。日本有暴烈而狂熱的右翼政黨,乞靈於該國一直非常強烈的傳統主義。天皇家族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勝利者的羞辱,但仍坐著天皇寶座;任何人膽敢公開反對天皇或其家族仍有可能遭私刑處死。過去的永恆的日本遠沒有死去或被遺忘。

1960年11月12日,日本社會黨領導人、有「日本的米拉波」之稱的淺沼稻次郎(InegiroAsanuma)發表了電視講話。他譴責了「所謂日美安全條約的不忠」,說它是「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工具」。成百上千萬人應能聽到他的講話並從屏幕上看到他的形象。隨後他們看到一個中學生,一個尚不滿17歲的中學生,跑上前去刺傷了他;中學生雙手交叉握著匕首,採用的是柔道運動員(judoka)推薦的握法以保證筆直地刺過去。

▲日本中學生

三個星期後,這個學生在牢裡自殺身亡。這一犯罪和自殺事件在人們心中激起了巨大波瀾。日本禁不住地對為自己的思想獻身的人表示羨慕,哪怕他犯的罪非常不足取,讓人生厭。把這種態度和其他態度視為宗教信仰的一種反映是不對的。

結語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人的宗教意識並不是特別強,並不特別關注來世。在這方面,它與印度截然相反。主宰日本的是社會和教育中的某種法典,是某種禮儀規則,我們何不這麼說:是它的文明。

相關焦點

  • 一組戰敗後的日本老照片:日本成為美國大兵的「歡樂天堂」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一直不斷,而席捲全世界的第二次世界二戰帶給人類的是慘痛的教訓:據統計:二戰有20億左右的人參戰,傷亡9000多萬人,經濟損失多達5萬多億美元。在這一慘重代價下,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笑不起來。
  • 日本戰敗投降後,為何裕仁天皇還是沒有退位?其實原因沒那麼複雜
    二戰期間的很多國家都遭受到了重創,來自於日本、德國等法西斯國家帶來的一系列傷害都讓人感到非常痛恨。他們製造的這一系列慘案讓人感到震驚,也正是因為出現了這種情況,所以才讓更多人對這些法西斯國家感到痛恨。不過,最終的結局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日本成為了戰敗國、德國也一直都在道歉。
  • 1945-1947年,日本帝國最後兩年都在做些什麼?
    雖然「大日本帝國」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而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更是要在1936年後,在這之前,「日本」、「日本國」、「大日本」、「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名稱都曾被日本政府使用過。不過,現在通常是以1868年明治維新成功、江戶時代結束後來作為「大日本帝國」時間段的起點。
  • 日本戰敗後有多慘?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糧食減產30%,瘟疫肆虐全國
    二戰戰敗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打擊和摧毀幾乎是全方面的,不論是對日本國民的肉體還是心靈,都產生了巨大的毀滅性打擊。 先從戰敗後日本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看,經常被引用的軍隊死亡人數,截至投降時大約是174萬之多,這一數字可能相對準確。
  • 《彼岸1945》| 一部被禁播的電視劇該是什麼樣子的?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投降歸還我國臺灣島,國民黨著手進島主持接收事宜。抗日戰爭結束前,日本殖民臺灣長達50年之久,也對臺灣地區群眾教育『奴化』,強迫當地民眾學習使用日本國文字,甚至於抗戰期間強徵臺灣當地中國人加入日軍作戰,當面迎擊中國人。當時臺灣剛經歷50年日本統治,四處皆可見日文,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甫歷經日本侵華戰爭時期來臺的大陸人對於臺灣文化感到適應不良。
  • 日本戰敗後,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做法令人不齒,不把女性當人看
    ▲侵華日軍劇照經濟發展需要以人口作為保障。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內總人口數為7199萬人,截止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26億。那麼日本在戰爭時期損失那麼多人,在戰敗後是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事實上,這個辦法說出來讓人非常不齒,堪比禽獸,因為它讓日本的婦女幾乎淪為了生育工具,簡直不把女性當人看。02日本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較低,時至今日日本很多女性都還奉行著以夫為天的原則。
  • 1945年日本天皇幾句話,不但強行洗白自己更洗腦1.27億日本人75年
    但是當時的日本並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支撐這樣的戰爭,然後日本政府就開始給國民進行洗腦。 另一名名叫木村崇的女孩回憶道,在1940年左右時,她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而日本的對外戰爭已持續多年,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對美國發起了進攻。因為戰爭,國內民不聊生,經濟陷入負增長,人民甚至沒有足夠的物資來進行生活。
  • 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二戰中的日本有多瘋狂?相信很多人看了他們在作戰中的萬歲衝鋒,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怕之處,而且日本人發瘋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從戰爭開始後在太平洋島嶼的爭奪,以及到 1945年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鬥來看,日本人都抱著「玉碎」的決心要和盟軍決戰到底。
  • 小豬攝團 | 日本寫真史1945-2017
    我們都知道,攝影的歷史不過短短200多年,當時攝影是作為繪畫藝術的替代品來到世界上,照相機是工業文明與機械文明的產物,世界攝影的大師大多在歐美國家,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街拍大師布列松、風光攝影的開山鼻祖安塞爾·亞當斯、紀實攝影大師威廉·克萊因、安德烈·柯特茲、彩色攝影之父威廉·艾格爾斯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法國攝影師歐仁·阿特熱、藝術攝影家曼·雷等等。
  • 日本有個吹了三千年的謊言,裕仁天皇在戰敗後親口揭穿
    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年,1946年1月1日,也就是日本的新年,裕仁天皇突然發表了一個震驚全國的皇室詔書,鄭重宣布:朕不是神,而是人。▲日本戰敗後麥克阿瑟雙手叉腰與裕仁天皇合影,哪還有神的樣子?裕仁說這話的時候,日本戰敗投降不久,挨過兩顆原子彈和無數炸彈,遍地廢墟,產業停頓,糧食不足,大量失業——多麼痛的領悟!
  • 1945年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看看這個英國人的故事吧
    1937年到1945年之間,我國經歷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難過的一段歲月。在此之前,世界列強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爭相開始搶奪我國這一塊大肥肉。他們通過炮火打開了我國的大門,我國不僅被列強掠走了大量的財富,還被列強瓜分了我國大片的土地。
  • 日本戰敗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自盡?天皇冷笑回了4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遞交了投降書,自此之後,籠罩在世界人民頭上的最後一層戰爭恐慌終於消失,同盟國內,到處都是人們在慶祝這一場偉大勝利的歡悅景象。不過,與這一景象格格不入的,則是那些尚未撤走的日本軍人,在中國內,便是有大量的日本軍人在得知戰敗事實後,選擇了切腹自盡。
  • 《擁抱戰敗》:霓虹國的絕望和希望
    好比說,對於日本而言,二戰漫長,它開始於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結束於1952美國從日本本土撤軍;而對於美國而言,二戰短促,它開始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結束於1945年日本投降。《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這部力作獲得了包括普立茲獎在內的多項大獎。它以詳實史料和生動筆觸,重現了1945年至1952年的日本——絕望和希望並存的複雜社會圖景。
  •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裕仁天皇最終沒有退位?
    1945年,對日本領導人的戰爭罪行進行審判的機構正在緩慢形成,起訴和逮捕在難以預料的時間一波波到來。9月11日,宣布了對第一批戰犯嫌疑人的逮捕,接著是不祥的平靜,直到11月19日第二批逮捕令發布。12月的第一周,許多軍部高官和官僚們被添加到了「甲級」戰犯嫌疑人的行列,包括前首相近衛文和天皇身邊最親近的內大臣木戶幸一等人。
  • 日本戰敗後,數萬韓國人選擇切腹自殺!
    自日本宣布戰敗的消息以後,曾經被日本侵略過、殖民過的國家無不歡欣鼓舞、喜極而泣。但是在眾多被侵略的國家之中,有一個國家表現的不同尋常,那就是韓國(大韓帝國),數萬韓國人聽聞日本戰敗消息後,在街上痛苦甚至自殺!
  • 日本對三星實施制裁,半導體和OLED將遭受重創
    日本媒體消息六月三十日多家日本媒體曝出由於在多項問題上存在分歧,日本決定對於韓國進行經濟制裁,從7月1日開始進行相關立法並於8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氟化聚醯亞胺日本佔世界產量的90%,高純度氟化氫日本佔世界產量的70%。(フッ化ポリイミドとレジストは世界の全生産量の約9割、エッチングガスは約7割を日本が佔めます。)可以說這兩項材料日本基本處於世界壟斷地位。而三星目前最為重要的子公司毫無疑問是三星電子,而三星電子最為重要的業務毫無疑問是OLED以及半導體業務。
  • 奇特的投降儀式,日本戰敗三十年後一個士兵的受降
    1974年初,一位日本青年旅行者來到菲律賓境內旅遊,在一個偏僻的荒野裡,這位青年偶然發現了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的幸運者,他就是三十年前日本帝國陸軍第十四地區集團軍參謀長司令部特別中隊中尉廣己田。1945年,廣己田所在的日軍陣地被美國軍隊攻佔後,他和其他被打敗的日本官兵一起退避荒野,過著東躲西藏的隱居生活。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 二戰後,日本為討好美國大兵做了什麼?6萬日本女性被摧毀
    日本在亞洲各地修建起一座座慰安所,俘虜無數女性供士兵享樂。這些女性遭受了慘絕人寰的暴行,其中大部分都沒能挺過黑暗,含恨而終。更可怕的是,這個殘忍至極的制度,竟然並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被摧毀。反而被日本統治者包裹上華麗的外衣,施加在了自己國民身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 1945年日本戰敗,主政雲南18年的龍雲卻因此事被蔣介石拉下馬
    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抗戰局勢越來越好,龍雲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因為一旦趕走了日本人,蔣介石為了重整國內格局、加強中央權利,就會著手打擊各地方實力派,而蔣介石第一個下手的,很有可能就是他雲南省主席龍雲,想到這裡他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