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學院開設《內省》課 創新學生思政課教學模式

2020-12-28 大光谷新鮮事

「以前我對人生的價值一直是一個模糊的定義。有時候在深夜裡我常常會問自己,人活著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每天工作,吃飯休息,周而復始,一天又一天的混日子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沉睡了很多年......這次疫情發生後,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在於付出,在於奉獻,在於你能為這個世界社會做點什麼。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你人生的價值也會得到了體現。」武昌理工學院的楊俊涵同學在《內省》雲班課互動教學平臺上這樣寫道。

武昌理工學院的楊晴同學也寫道:「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他們都是勇敢的戰士,年近古稀卻依然奮鬥在抗疫戰前線,他們為中國奉獻了自己的人生。正是因為有像他們這樣默默無私奉獻的人,才能有我們現在的穩定生活。還有那些奮鬥在前線的00後們,他們用行動告訴人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快遞小哥的故事教會了我,沒有大家哪來的小家。影視傳媒學院的盛書記,勇挑重擔,義務為社區居民團購,為我們全體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讓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諦,只有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獻,才能體現出你人生的真正價值。」

上述內容,是武昌理工學院播音主持專業、影視製作專業的60名大二學生《內省》課的思考問答,思考題為「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在授課教師黃文姬的引導下,同學們均高質量撰寫完成了個人內省部分的思考作答。

「內省教育是武昌理工學院思政課教學的延伸和深化,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黃文姬老師介紹,為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品德素質,提升思政課的內化效果,引導大學生深入思考人生的重大問題,幫助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特設置《內省》課程。《內省》是學校通識素質教育的必修課程,早已納入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課堂、計學分。

據了解,該校《內省》課已經持續探索實施了11年,實行小班教學。內省教育在全校本科生中開展,涉及勵志、修身、內化、人生、協作、成功、就業七個主題,以《內省思考題》為內容,以主題教育為形式,在第一至七學期開展。每學期確定一個內省主題,每一主題設置二至六道思考題。在第一至第六學期活動中,每學期每名學生須參加演講一次。教學流程為:課前教師就主題思考題簡單剖析後,下發資源引導學生在雲班課教學平臺進行個人內省並回答相關問題;課中教師導入、討論、同學分享演講、點評互評、頭腦風暴;課後學生再次進行反思並撰寫心得。

黃文姬老師介紹,內省課的目的是通過思政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促進學生在內省中不斷改變自己完善自我,自律中養成,最後通過實踐中的錘鍊,達到學生的知行合一。在抗擊疫情期間,內省課如何深入學生的心靈,喚醒他們的內在,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如何在教學中,用抗擊疫情這一最大實際引導學生懂得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黃老師將抗擊疫情的案例融入到她的內省課中。

她在內省資源庫裡發布了鍾南山院士、快遞小哥、00後、武昌理工學院副教授盛蕾的故事,向學生們提問:「查閱完他們的故事,談談你認為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在這次疫情當中,你是否參與了抗疫相關工作?如果有,請談談你的所做和所感?通過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你覺得你能為抗疫做什麼?你覺得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

「老師設置的內省問題,會真的促使我們去反思自我,去逐漸改變踐行。」該校影視製作1803班的楊俊涵同學說。有了鮮活的案例以及發人深思的問題,同學們紛紛寫下了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感悟。播音1803班的艾寧宇同學談道:「通過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我去做了一名社區志願者。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職責叫志願。我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志願者服務,體現我們學生立足社會融入社會,提高我們學生自身道德修養。」他認為,「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擁有目標,為了目標而奮鬥,每天都有努力的理由,對未來充滿憧憬,自己的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樣子,這樣子的人生才有意義;對於家庭,做好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好好學習,照顧父母;對於社會,人的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所以想讓我們的人生活的更有意義,那麼一定要多做善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多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愛心傳遞正能量,做有意義的事!做讓自己和他人都快樂的事!」

該校校長助理、通識素質教育學院院長蔡賢浩教授說,內省課是思政課的延伸,通過社會熱點問題設置思考題,引發學生思考、覺醒和改變,教學既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又有思想的高度,培養學生反思自我,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並通過他們對自我的反思去改變、去踐行,從而真正地提升自己。他表示,「內省」教育對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內省品質的養成,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學生自我認知、社會責任感和不斷自我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陳宇飛 魯信)

相關焦點

  • 武昌理工學院開展內省教育 在線教學培訓效果好
    如何保證線上《內省》課程高質量開展?對於《內省》課,實現在線教學的最大難度是什麼環節?如何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品德素質,提升思政課的內化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投身抗疫一線的武昌理工學院校友奐歡:內省課教會我做人
    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學2013級校友、宜昌市中心醫院護士奐歡在談及自身的成長經歷時,不無感慨地說,「如果說我的大學有哪門課程對我最重要,那毫無疑問是專業課,但是要是問我大學時哪門課對我的影響最大,那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內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近年來,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堅持思政課是第一課、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第一學院、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政治素質是教師考核第一標準,深刻把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時代要求,紮實推進以「教師團隊結構化、授課內容融合化、教學環節模塊化、教學實踐體驗化」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 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活起來
    中央財經大學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教學研究團隊,探索出問題鏈教學法,努力讓思政課活起來,為各高校進一步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有益借鑑。問題鏈教學法的主要特點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 南京師範大學運用網絡平臺創新思政課教學紀實
    「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考前突擊」,這樣的思政課教育困境在南京師範大學早已成為歷史。該校探索運用網絡平臺改革本科生思政課教學,讓思政教育入耳入腦入心,讓學生終身受益。  「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考前突擊」,這樣的思政課教育困境在南京師範大學早已成為歷史。自2009年該校探索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政課以來,學生們越來越看重這門課。
  • 創新思政課形式 用兒童能懂的話講述思政課
    好的思政課與好的思政教育應該像鹽,校長鬚帶領教師一道,把思政課上得有滋有味,讓思政教育如鹽在水,使學生自然而然吸收。在小學階段,站在兒童化立場實施思政課,用兒童能懂的話講述思政課,是讓思政課入腦入心的關鍵路徑。
  •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各級各類學校都要遵循《意見》要求,在思政課教學目標設計與過程落實中努力做到「六個要」,即學段要有區別、站位要高遠、目標要可行、措施要實在、評價要科學、考核要到位。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模式,構建「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拓展與創新「集中+自學、授課+講座、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專業+公益、學分+綜合評價」等豐富多彩的多種課程樣態形式。
  • 春風化雨育新人——市實驗小學思政課教學改革紀實_都市新聞_新聞...
    市實驗小學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鑄魂育人的使命擔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不斷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教學有聲有色,營造了學校晴朗向上良好育人環境,在全市辦出思政課特色品牌。2019年底,該校率先被認定為懷化市思政課教學改革示範學校。
  • 網絡思政課「在線」更「走心」
    創新思政「雲」教學在全校吹響「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角下,思政課教師們也在開闢著自己的戰場,他們調整教學計劃、拓展工作平臺、創新工作方法,吹響戰「疫」與思政統籌推進的「集結號」。記者了解到,網絡思政課除了利用已建在線開放課程以及國內重點高校優秀在線課程資源,老師們還「各顯神通」,有的開直播當起了「網紅」,有的開啟視頻「面對面」教學,有的利用QQ、微信平臺交流……思政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和課程特點,選擇「定製」了個性化的平臺教學模式。
  •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濟南推8大類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記者獲悉,推出8大類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濟南「雲課堂」開放數字教育資源3729.3萬個,課程下載量2.78億次。「五年來,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
  • 北京高校:第一時間推動全國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今天,「推動2020年全國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活動邀請知名專家和思政課青年教師共同圍繞2020年全國兩會精神進行闡釋解讀,指導全市高校思政課教師及時將全國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
  • 更好踐行「五育」並舉 西安舉辦思政課創新論壇
    2020新時期思政課教學與實踐創新論壇舉行。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11月26日,2020新時期思政課教學與實踐創新論壇在西安市滻灞第一中學舉辦,來自西安市各區縣300多名中小學校長、思政課教師、學者圍繞如何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了探討。
  • 周蘇婭:站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第一線的「鼓手」
    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從教25年,周蘇婭從思政課教研室的一名普通教師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院長,始終站在思政課教學第一線,像一枚不知疲倦的「陀螺」,像一個樂此不疲的「鼓手」,以堅定的信仰、真情的講授,讓每一節課如涓涓細流,每一次宣講如春風化雨,浸潤著每一名學生、每一個聽者,是老師,是領隊,
  • 兩會熱詞「進」課堂 情景劇式「代入」思政課教學
    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 兩會熱詞「進」課堂 情景劇式「代入」思政課教學5月29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如何將兩會精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與學生分享?5月29日,一場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的思政課在「雲端」開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以學生為出發點做思政課教學設計「思政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僅是講知識,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注入價值觀。」
  • 泰山學院2門課程入選山東省思政課「金課」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公布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建設名單的通知》,泰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兩門課程入選山東省思政課「金課」建設名單。山東省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評選工作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經高校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網絡公示等環節,共評選出121門省級思政課「金課」,其中高校69門。據悉,省教育廳將把「金課」納入省級一流課程給予政策支持,加強動態管理、跟蹤監測課程實際應用、教學效果和資源共享等情況。
  • 聚焦思政課育人工作「同心圓」,構建「三全十育人」網絡大格局
    」教學模式,積極打造「香、活、亮、強」思政課。在教學組織工作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開展「福信小記者」、「新聞播評」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專業理論知識與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2018年5月7日國家教材委員會調研組一行到我校聽課調研,認為我校思政課教師上課對教材內容和課程要求把握較好,與學生互動、與實際結合也比較到位,是一堂「不低頭」(不僅課堂「不低頭」,而且內心也「不低頭」)的課。
  • 阜陽師範大學:「同備一堂課」助推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
    【摘要】 為了進一步深化廣大思政課教師對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兩會精神的學習領會,及時將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
  • 思政課作業的新變化
    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學而時習工作室特邀請一線思政課教師談談對辦好新時代思政課的體會。  「我家所在的海澱區,近幾年來,政府大力綠化造林,改善環境,我家周圍修了不少綠地公園,每周末我們一家人都可以漫步在綠色大自然中。努力保護環境,實現綠色發展。
  • 思政課受追捧 「十三五」期間大學生滿意度大幅提升
    這也作為「十三五」時期,檢驗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風向標和試金石。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十三五」收官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透露,「十三五」時期,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在一項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20年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0%,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 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
    我們要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好體現思政課教學的時代色彩。中央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正在推進,廣大思政課教師正積極探索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現在宜以迎接黨的百歲誕辰為契機,精心搜集折射歷史意蘊、彰顯信仰力量的優秀音樂作品,以樂為橋,在「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的深度學習中達成思政理論的入腦入心,引導學生不忘初心走正路,予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和境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