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偉道來話燕趙 》第三十六回 孫毅(上)】

2021-02-08 樂聽


孫毅,孫鬍子。高爾基式的鬍子是他的標誌,也是他相伴多年的老朋友。當年,孫毅還是馮玉祥手下的西北軍,已經蓄起了小鬍子。後來,孫毅加入紅軍,遇見了策馬上路的朱德總司令,還有軍委參謀長劉伯承。朱德指著他的鬍子打趣說:「你可曉得,紅軍的條令規定不能留須。你為啥子要留鬍子?」孫毅答得也挺妙,他說:「人遇著危難的時候,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鬍子不跑,還一個勁兒往上長。這鬍子義氣,像是人的精氣神兒,剃不得!」朱德聽了哈哈大笑,囑咐他好好留著鬍鬚。有了朱老總特批,孫毅的鬍子就一直留了下來。

再往後,孫鬍子的小鬍子還派上了特殊的用場。有一回,紅軍學校排了一齣劇目《活捉敵師長》,敵人的師長就是留著鬍子的陳時驥。因為大多數將士不留鬍子,這個角兒可就難找了。這時候,特批蓄鬍子的孫毅頂上事了,他親自上場,飾演敵師長。打從那起,孫毅就有了這個伴隨終生的綽號——「孫鬍子」。鬍子裡面的故事有好幾處,孫毅這個大名裡面又有什麼深意呢?

孫毅出身貧苦,這個大名也不是家裡起的,而是他自己的主意。按照他的說法:「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為了殺敵人,保家國,孫毅先是在1923年加入了河南陸軍開封補充營。他在舊軍隊裡認識了一個重要的朋友——趙博生,這位老大哥跟他談心,談人生,談得最多的就是一支光榮的隊伍——工農紅軍。

埋在兄弟們心底的火種,終於在1931年的12月14日點燃了。趙博生、董振堂等人率領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發起暴動,加入紅軍隊伍。

當時,孫毅所在的二十五師師長拒不參加起義,整個部隊亂成一鍋粥,有的往南,有的往北,好多人都不知道該往哪去。孫毅看見總指揮部樓上的一桿紅旗,他的心裡有了底,他催著部隊參謀處長說:「部隊集合了,我們也趕快出發吧!」就這樣,孫毅同師部和警衛排的人一起加入了紅軍南進的隊伍。

孫毅一路往南走,瞧見前面一個熟悉的神影,哎!這不是趙博生嗎!這時候,他才知道,趙大哥已經在兩個月前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主力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長徵起步之時,本來在紅軍學校做教員的孫毅被葉劍英叫到跟前,下達指示:「為了應付更複雜、更困難的局面,中央決定組建一支新的部隊——教導師,直屬軍委領導,主要任務是保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軍委確定由張經武出任教導師師長,何長工任政治委員,你任參謀長。今天請你來,一是正式通知你,二是想聽聽你有什麼意見。」

孫毅深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何況軍委對自己如此信任,他立即表示服從決定。緊接著,他又接到一項任務:快馬加鞭,協同其他幾位同志一起籌備教導組。很快,隊伍建起來了,孫毅手下3個團共有6000多人。

作為師參謀長,騎馬行軍,理所當然,可是,在討論領導幹部乘騎分配的時候,軍事顧問李德搬出一個說法——孫毅是從「白軍」過來的人。一個理由就劃掉了他名下的那匹馬。孫毅聽說這事,一笑了之,他說:「沒了四條腿,還有兩條腿嘛,我絕不會掉隊的。」

漫漫長徵路上,孫毅的部隊領到一項任務:臨時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博古決定將印刷鈔票和宣傳品的機器以及修理槍械的兵工機器統統搬走,具體工作就由教導師承擔。數以千計的機器,大大小小的鐵箱子、木箱子,十來個人才能抬起來的機器部件,全由教導師戰士肩挑槓抬,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為了趕上大部隊,教導師將士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部隊通過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後,進入江西、廣東交界的大庾山,這裡到處是懸崖陡壁,加之天不作美,不時飄一陣小雨,戰士們抬著笨重的物資行走在山間小路上,這一路,簡直比登天還難。遇著特別難走的地方,難免有人掉下懸崖,就此犧牲。

很多基層幹部和戰士都對「負重轉移」的做法提出質疑。孫毅將情況匯報給 教導師 師長 張經武、政治委員 何長工,並談了自己的看法。經過認真討論,由孫毅起草電文,向軍委總部請示:今後再遇到危險路段,將多人抬的機械部件丟下山澗,減免部隊傷亡。第二天,總部復電,劉伯承親筆籤字,批准了這一請求。

長徵,何其偉大,何其艱難。1935年6月,紅軍來到夾金山下。夾金山主峰海拔四千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別說路了,就連人影也見不到一個。那天氣,就跟小孩兒的臉一樣,一會兒陰一會兒晴,一會兒下起了雨,一會兒飄起了雪。再加上紅軍部隊長途跋涉,沒吃沒喝的苦日子過得已經太久了,將士們身上連一件擋風的衣裳也沒有,要想翻山越嶺,真是難上加難。

葉劍英派孫毅帶隊前去偵查。孫毅領了命令,帶上兩個參謀來到了磽磧村。到了老鄉家裡,他了解到這樣幾點關鍵信息:一是確定行動時間,要想翻山過去,必須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行動;二是拿到了一個暖身子的訣竅,上山之前多喝上點薑湯、辣椒水;第三,就是鄉親們囑咐說——山陡路滑,戰士們得各自備上一條棍子當手杖。情況摸清楚了,孫毅就此匯報給葉劍英,有效減少戰士過山的傷亡。

10月19日,孫毅所在的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他用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裡的徵途。

在人民解放軍的軍史上有這樣一行記錄:孫毅被專家們冠以「我軍傑出的軍事教育家」的美譽。他這一輩子做了很多年的軍事教育工作,為我黨我軍培養了大批優秀幹部。早在中央蘇區工作期間,孫毅就曾擔任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員、連長、營長,後來又擔任紅一方面軍教導師參謀長。長徵一路,到達陝北,他又任紅一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一一五師隨營學校改編為師屬教導大隊,孫毅接任師教導大隊大隊長。不久之後,孫毅率部深入河北阜平、行唐、靈壽、平山一帶,宣傳抗日,發動群眾,籌糧籌款。11月,晉察冀軍區正式成立,師部命令教導大隊歸隊。這時候,孫毅遞上一個請求,他要求留下來,辦軍校,帶學生,擴軍隊。培育桃李,是隊伍發展的長久之計,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同意了孫毅的辦學請求。

這年年底,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就在阜平縣普佑寺正式成立。學校掛牌招生,20天就來了五百多個學員。學生有了,課程定了,這幾樣是齊了,可還差著好多的事呢!經費短缺,教室沒有,懂教育的幹部更是特別難找。面對著這一攤子麻煩事,孫毅又該怎麼辦呢?

面對一連串的困難,孫毅帶領工作人員耐心去做群眾工作,借農舍,借寺院,用來給學生們當教室;他親自到阜平縣教育局借來油印機和紙張,自製教材;又命令各隊隊長兼任政治指導員,兼職教員,並聘請黨政領導來校授課。

學校成立一年多,孫毅主持三期學員培訓,為部隊培養基層軍政幹部1600多人,大部分畢業生進了晉察冀軍區所屬部隊,成為晉察冀抗日武裝和根據地建設的骨幹力量。

孫毅一邊辦學,一邊搞軍政,還要應付日偽軍的殘酷「掃蕩」,沉甸甸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加上長期營養不良,隔三差五就要鬧場病。聶榮臻聽說孫毅的情況,特別委託 諾爾曼·白求恩 為他做了一次全面檢查。白求恩大夫對聶榮臻講:「孫毅校長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過度勞累,患有嚴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因為白求恩的鑑定報告,聶榮臻強令孫毅休假一個月。

1940年8月,孫毅受命擔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長。為做好這項工作,孫毅殫精竭慮,他曾說過:「我一生中有很多頭銜,這些頭銜都可以不要,唯一希望保留的是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校長。」為貫徹落實毛澤東為抗大制定的教學方針,孫毅在全校幹部大會上倡導「苦、嚴、行、正」精神。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孫毅十分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在全校組織的野外大演習中,把即將畢業的學員全部帶出去,輪流擔任班、排、連長,指揮部隊在敵佔區活動,武裝襲擊、擾亂日偽軍,收到了良好效果。孫毅擔任校長的五年間,抗大二分校為我軍培養了兩萬多有用人才,先後有三百多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血灑疆場,66人成為共和國的將領,更多的抗大學員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梁之才。

1949年以後,孫毅擔任華北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951年,華北高級步兵學校改稱第六高級步兵學校,根據上級指示,孫毅親自帶領師生方陣參加了當年的國慶閱兵式。1953年,孫毅擔任軍委軍校部副部長。1978年,時年74歲的孫毅被中央軍委為總參謀部顧問,老將軍在各個工作崗位貫徹實事求是,實踐加調研的工作作風,將我軍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

孫毅脾氣直,愛較真,跟誰也是這個樣兒,就算對面是聶榮臻,孫鬍子也改不了他的暴脾氣。抗戰期間,孫毅與聶榮臻做搭檔,在一場作戰討論過程中,倆人誰也不服誰,孫毅脾氣一上來,當場拍了桌子。

事後,聶榮臻的夫人說:「這個孫大鬍子,脾氣倔得像頭牛,得找個人管管!」誰能管得了孫鬍子?聶榮臻想到一個人,就是以英勇抗日聞名的「田氏三姐妹」大姐田秀涓。聶榮臻跟夫人商量說:「秀涓相貌出眾,性情溫柔,她同孫毅一個內向,一個外露,二人結合,正好剛柔相濟,真是天生的一對。」聶夫人也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就私下裡找田秀涓聊了聊,兩個女人聊了一場,田秀涓說:「讓我想一想。」

沒過多久,田秀涓收到孫毅寫給她的情書,其中既沒有甜言蜜語,也不見海誓山盟,孫毅只是對他的個人身世作出「坦白交代」:「我家很窮,很小就結了婚,並有一個孩子,後來離家參加了舊軍隊。1931年寧都起義,棄暗投明,從此走向光明大道。因戰爭頻繁,長期沒給家裡寫信、捎錢,前妻以為我戰死了,就帶女兒改嫁,如果你願意嫁給我,就回句話。」田秀涓被孫毅的真誠打動,毅然嫁給這個年長她十三歲的老大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孫毅的夫人田秀涓曾擔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在夫人的幫助下,孫毅也改掉了自己的暴脾氣,成了一員著名的儒將。有人說,聶榮臻真是好眼光,給孫校長找了一位良師益友好妻子。二位歷經風雨的伉儷情深如許,1989年重陽節,孫毅、田秀涓被評為全國「金婚佳侶」。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樂聽

添加朋友→搜號碼:FM1003HBLYPD (點擊複製)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掃描、長按二維碼:

河北廣播電視臺旅遊文化廣播播出頻率:

石家莊:FM100.3、AM603、AM1521

北京、天津、承德、廊坊、唐山:FM88.1

衡水:FM103.8

保定:FM97.8、AM603

邢臺:AM603

相關焦點

  • 【偉偉道來話燕趙 第六十七回 「日本八路」田中實 願用生命換和平】
    八路軍戰士把他從戰地帶回醫院救治,當時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柯棣華親自主刀,為他進行了5次大手術,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在八路軍的駐地,田中實原本以為會遭到百般侮辱和迫害,可是讓他意外的是,八路軍不但不殺俘虜,還全力救治日本傷兵,這讓他十分感動。後來,在和八路軍敵工部同志的交談中,田中實漸漸意識到,軍國主義思想是建立在中國人民痛苦之上,戰爭只會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 【偉偉道來話燕趙 第四十三回 爆炸英雄李混子 地雷威震平漢線】
    看到李混子安然無恙,大夥這才放下心來。有了炸藥,李混子顧不上休息,帶著爆炸組連夜研製出了3顆拉火雷去炸火車,他們一個個都信心十足,然而,李混子冒著生命危險取來的炸藥卻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背水為陣、智者千慮】
    最終,陳餘旗開得勝,把趙王歇請回邯鄲重新當趙王,自己也當上了國相,還掌握了趙國的兵權,成了趙國的實際掌權者。張耳吃了敗仗,不知道自己的將來何去何從,經過手下一番勸說,他帶著殘兵敗將投奔了劉邦。這時候,劉邦也跟項羽展開了新一輪的較量,楚漢之爭拉開帷幕。老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堵牆。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白骨露野】
    據說,漢獻帝在東遷洛陽途中,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隨從官員只能找來野棗、野菜讓漢獻帝充飢。這個皇帝當得毫無尊嚴,連飽飯都吃不上。有時候,漢獻帝越想越心酸,跟手下的大臣們抱頭痛哭。等他們到了洛陽以後,總算是安頓下來了,可當時哪兒都缺少糧食,沒東西可吃,尚書以下的官員還得跑到野地裡去挖野菜吃,有的連野菜也吃不上,只能餓死在斷壁殘垣之中。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膠柱鼓瑟、紙上談兵、趙母深識】
    趙國兵臨城下,廉頗卻堅守不出,在戰場上部署了幾道堅固的防線。懂軍事的人一看就懂了,廉頗採取的策略是築壘固守、以逸待勞。長平之戰的第一個階段,秦軍採取強攻戰略,拿下了趙軍幾個前沿陣地。雖說趙軍損失了一些人馬,但是廉頗布置的主要防線還是很頂事。不管秦軍怎麼叫陣挑戰,趙軍都當沒聽見,秦軍沒招了,只好繼續僵持著。有一天,趙軍在營壘上發現附近有秦軍的偵察兵。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銅雀分香】
    在當時,銀器很是難得,屬於奢侈品系列,曹操怕影響不好,後來乾脆換了木盆來盛水。 曹操自己勤儉節約,對家人也是一樣嚴格要求。他在《內戒令》中要求家人、宮女不能穿帶有刺繡的衣服,宮裡做的鞋子不能用絳紫、金黃這些象徵尊貴的顏色。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穿了件錦繡的衣服從銅雀臺前經過,正好讓曹操看見了,他一怒之下,當場下令讓崔氏回家自殺。
  • 說說孫毅中將
    孫毅將軍又名孫俊明,出生於1904年,是河北廊坊大城縣人,父親孫緒臣是個讀過幾年書的農民,由於家貧,孫毅12歲才開始讀書,16歲那年因為鬧饑荒,高小還沒畢業的孫毅告別家鄉來到福建廈門,先後在吳佩孚和馮玉祥等舊軍閥的部隊服役,1924年曾就讀於河南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馮玉祥部擔任團副,後任26路軍的中校參謀。
  • 燕趙傳奇|民俗 張角太平道 道樂逾庚年
    來源:燕趙傳奇上一回我們來到了保定淶水縣,在南高洛村聽了一場上古時期傳下來的古典音樂會。今天,咱們繼續行走河北大地,跟隨1800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去感受道教音樂的魅力。咱們把月份牌往前倒,倒回唐朝。有人說了,李唐王朝推崇道教,唐太宗李世民還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自稱是道教祖師爺老子的後代。雖說他們老李家的祖陵在河北,可是他們的主要活動範圍卻不在這兒。咱們繼續往前倒,倒回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年。那個時候,燕趙大地上曾經發生過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那就是黃巾軍起義。他們跟道教有什麼關係呢?咱們慢慢說來。
  • 「曉彬帶貨,偉偉道來」,女縣長率「助農帶貨天團」,推介黃河口特色...
    6月5日上午10:00,「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愛心助農」直播將走進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與您相約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利津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曉彬當起主播,與東營廣播電視臺《偉偉道來》欄目主持人趙偉默契配合,組成「曉彬帶貨,偉偉道來」組合,縣長張曉彬與鳳凰城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廣普、
  • 國電電力舟山海上風電開發有限公司:偉偉的「執拗」
    偉偉和其他小夥子們赤手空拳開始鋪床板,搬柜子,姑娘們則輪番上陣洗菜做飯。  很快,洗衣房、卡拉ok、籃球場、悅讀角等一一建成,六橫家園變得生機勃勃。  2014年12月,隨著項目海上試樁工作開始,偉偉第一次穿上救生衣,踏上前往項目海域的交通船。上船後偉偉只感覺搖得厲害,十分鐘後便頭暈目眩,肚內翻滾,只能閉目強忍。
  • 孫毅有約,古陶瓷研討直播之宋汝瓷篇(上),梁亞權館長
    主講:梁亞權,民營博物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主持人:孫毅。二、主持人孫毅簡介1.孫毅概況n孫毅,男,1973年江西贛州出生,收藏家,祖籍廣東中山南朗左步村人,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宗親;1994年江西贛南師範學院畢業。
  • 武漢大熊貓偉偉遭虐待,手腳磨損身體狀況堪憂,心疼
    武漢大熊貓偉偉遭虐待,手腳磨損身體狀況堪憂 ,心疼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既是和平的使者,也是友誼的象徵,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小國寶,熊貓是我們重點保護對象。但是有一隻大熊貓名字叫偉偉,在武漢動物園疑似遭受虐待,飼養員抽菸、洗頭,餵食帶螞蟻的蘋果,帶遊客進內舍餵食等情況。還有人在籠舍外用棍子戳偉偉。熊貓本身就是比較脆弱的動物,他們很可愛的同事,也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偉偉現在的體表出現手掌、腳掌磨損嚴重,近幾年鼻頭出現白點直至全部變白,生殖器脫毛、牙結石等情況。
  • 相約北京 牽手一生 11月12日 燕趙晚報首場北京「燕趙精英相親會」,上百位精英參與,一場精神、物質上的「門當戶對」的相親會!
    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一向以「為讀者服務」為中心的燕趙晚報,在2014年正月初五,舉辦了首場北上廣燕趙精英相親會,當年便有超過200位京津冀精英以及四百多位家長積極參與。此後每年正月初五,燕趙晚報都會舉辦北上廣燕趙精英相親會,三年來,上千位燕趙精英參與了北上廣相親會,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人氣。
  • 區委書記孫毅一行深入轄區現場察看文明創建工作情況
    7月26日上午,區委書記孫毅,區委副書記陶國強,區政府副區長李萬汲到黃溪村農民公寓、城市溪地、石馬村農民公寓、瑤池公寓和江東小區,現場察看文明創建工作情況。區創建辦、區街道社區創建工作部、區市容環境創建工作部、岱山街道、京山街道、青雲譜鎮、新經濟產業集聚區主要負責同志陪同。
  • 燕趙銀幕人(48)
    影壇處處春,百花綻乾坤            銀幕燕趙事,燕趙銀幕人
  • 威海初村鎮於偉偉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高寧9月27日,山東省婦聯揭曉了山東省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結果,威海青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偉偉作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領軍人才,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並受到表彰。
  • 燕趙慷慨 情牽荊楚
    來時披風迎雪,臨別春暖花開。臨行前,許靜再三叮囑「袁爸爸」,要配合治療、多鍛鍊。老人熱淚盈眶:「如果不是你們的照顧,我真挺不過這一關。」同一航班回到家的河北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戴卓,也正與自己的武漢「婆婆」視頻告別。這位「婆婆」是戴卓治療照顧的患者馬阿姨。馬阿姨一再對戴卓說,日後要帶家人來武漢看我;戴卓則不斷囑咐馬阿姨「要照顧好自己,早日康復」。
  • 陰間神探前傳《提刑官宋慈》第三十六回:幽靈馬車
    趙立抹了一把臉,守衛明顯不信,嚴肅的道:「哪裡來的宵小之輩,竟然敢冒充郡府的人,還不快滾!」  趙立眉毛一豎就要發火,宋慈伸手攔住了他,無奈的道:「如今我們這幅灰頭土臉的樣子,他們是不會信的,你們將手書還有腰牌拿出來。」  趙立收了怒氣,只能掏了腰牌,守衛這才信了,忙躬身請他們進去。  「宋大人,你可來了。」
  • 《紅樓夢》讀書會 第三十六回總結與書友作業
    好了,奇了怪了,既然寶玉在睡覺,知趣點的,有分寸的,各回各屋,偏偏都有理由往寶玉處來。黛玉說好的洗澡好似並沒有洗,只是擺脫寶釵的由頭而已。我們知道,寶釵是素來以知書達禮而著稱的,這是腫莫了?她繞來繞去,要找的人一個沒找著,卻和襲人聊上了。這裡,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 6.齡官對寶玉的不待見是不是厭惡,或者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好。
  • 紅縞瑪瑙中的燕趙文化
    而燕國更接近北方遊牧區,處於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會處,兩種文化既有衝突,又有融合,兩種文化對燕文化都有影響 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戰國秦漢時期,燕趙區域內的先民居住點和人口聚居的城邑,都是沿著太行山東麓一線和燕山南麓一線排列的。在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顯地看出燕趙文化所夾雜的草原遊牧文化色彩。在民族上,它是一種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