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大宗師

2021-02-19 長春市長樂宮


《莊子》 大宗師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áo]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壞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無事,胼𨇤(音xian1)而鑑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叱!避!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以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窮終!」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屍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𤴯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託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齎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所遊已!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相關焦點

  • 莊子 大宗師01
    本段屬 《莊子》· 大宗師【注釋】  (1)大宗師:即以大道為宗為師。莊子所讚美的「道」,是「天人合一」的實體,而這種哲學思想,顯然具有唯心主義色彩。(2) 「夫知」兩句:意為正確的認識必須依賴於一定的條件才能獲得,而這個條件卻是變化不定的。
  • 《莊子·大宗師》原文及譯文
    《莊子·大宗師》原文及譯文   (一)【題解】「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
  • 《莊子》大宗師
    誰知夜半海潮江洪悄悄冥冥一齊湧來,水有神力,背負著大船和小船,大的向遠海,小的向下遊,急漂去,如電閃。當時的變化沒有人看見,因為舟子正在做夢,漁翁正在安眠。藏大的藏小的藏得夠妥善,仍然漂失不回返,仍然要變。看來只有藏世界的萬物在世界,也就是說,交出去,不要藏,這樣不會丟失,保險安全。人若交出自己,化入萬物,無我無彼也就無得無失,不會像航船和舢版那樣漂走,好比二滴水珠交出自己,投入大海,永不丟失。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
  • 大宗師麥克斯韋
    大宗師大宗師,是莊子南華經裡面的一個詞,形容的是這樣一種人:
  • 《莊子.大宗師》:人生除生死無大事,莊子如何看待生死這件大事
    本文插圖來自藝術家彭斯先生作品主題:《大宗師》之生死大事(上)分享者:呂波分享地點:【呂波國學由於領悟逐漸深入,自然發現之前文章有很多的毛邊瑕疵,但是呢也有很多的閃光點。所以,我想,那個完美的語言表達,看來是永遠不會到來了。事實上,永遠只有當下——此刻的「完美」。關於生死的分享,我想放在莊子內七篇的《大宗師》裡分享。之前《大宗師》已經分享過兩篇了,上一次分享還是去年11月上旬,真是有夠久的了。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高可為:《莊子•大宗師》說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老師
    有人選擇以人為師,有人選擇以心為師,莊子說他要以道為師。《莊子•大宗師》說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老師文/高可為 【題解】《大宗師》,是《莊子》裡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一篇文章。這裡的大宗師專指道,不表示別的意思。
  • 莊子名言讓人看透人生
    《莊子·逍遙遊》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從大舟與水的關係看,我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求大學問,幹大事業,必須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4.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莊子。大宗師》相互結交在不結交之中,相互有為於無為之中。交友要達到相交出於無心,相助出於無為。這才是"莫逆之交"。5.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莊子諵譁》囈談—德充符第十一(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莊子的思想博遠宏大,奇思妙論,而莊子的好朋友惠子突然跳出來了,喜歡辯論的惠子抓住莊子的小辮子,說「人難道是沒有情感的嗎?」
  • 為什麼莊子會對「相濡以沫」的人生,嗤之以鼻
    這段話出自《莊子 大宗師》,是「相濡以沫」這個成語的出處。意思是:泉水乾涸,有兩條魚被擱淺到了陸地上,它們彼此大口呼出溼氣,靠唾沫來相互餵養,還不如在江湖中暢遊,忘了彼此。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道法自然,認為一切事情不應該與自然相背離。所以,用莊子的想法來推論:魚兒在陸地上吐唾沫互相餵養,同處困境,相互救助。得此難友,以後必定是情深意重的。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到底該怎麼解釋?
    但是,別忘了,這句話是莊子說的。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就要先了解莊子的思想。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的核心是逍遙。什麼是逍遙呢?莊子認為就是無所待。他舉例說,大魚和大鵬比較牛,一飛就是幾千裡高,那個翅膀覆蓋幾千裡,一下子就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是,要是沒有風,它飛不起來、列子御風而行,可以15天在天上飛不下來,但是沒有風,他還是要掉下來。
  • 莊子與「友誼共同體」
    學界通常認為,莊子(作為個體思想家與學派的統稱)是美學意義上的「自修」者,致力於自我之精神修煉,以達至「逍遙」之境。然而,我們不應誤解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形象,認為莊子專於修「己」而對他者有所忽略。事實上,莊子特別關注建立與他者的「友誼共同體」。通過「相忘」與「道術」,他將「己」與「人」之合作建立在真正道德的心智基礎上,以此成立頗具弔詭意味的「友誼共同體」。
  • 愛米姐~她讀莊子,從死神手上贖回自己:《正是時候讀莊子》
    她說,《莊子》不僅是現代人強化心靈的法則,更讓我從癌三救回自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莊子》,但能看得透徹真不容易。何況這作者的課堂場場爆滿,上課的還都是一般認為對老莊較沒興趣的大學生。她甚至將《莊子》從「學問」變成了一門「技術」,爬網出實用的道理,消滅自己的腫瘤。讀無為的莊子強身健體?
  • 莊子講無用而大用的道理
    莊子姓莊名周,是戰國時代的宋國蒙地人。曾作過蒙地的「漆園吏」。莊子與孟子是同時代的人,但他們沒有見過面,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從未提及過對方。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人推測莊子可能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
  • 海德格爾引莊子:白天看星星
    海德格爾曾經引用《莊子》中的「魚之樂」來解釋他的思想,這應當是《莊子》「秋水篇」中「濠上觀魚」的寓言。《莊子》「秋水篇」中「莊子與惠施濠上觀魚」對我們來說耳熟能詳。從字面上看,這個寓言的大意是,莊子與惠施遊於濠水的橋上,見水中魚兒悠然戲水,莊子說:「你看魚兒在水中是多麼快樂呀」。惠施反駁到:「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不快樂?」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 安常處順 《莊子 養生主》 莊子眼裡的養生就是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
  • 道教思想源遠流長,淺論宋代陳景元對莊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一是《莊子》中《大宗師》和《齊物論》等篇中對「道」的討論補充了道教理論的不足;二是《莊子》關於氣功、養生術等道功道術的論述,關於長生久世的追求,對道教產生了深遠影響;三是《莊子》關於人生應避俗棄世、消極無為的思想對道教有啟發;四是《莊子》中關於「聖人」、「真人」、「神人」、「仙人」的論述,關於生而悲苦,命定人生的理論,關於「心齋」、「坐忘」、「逍遙境界」、「無何有之鄉」的描述,被挪用改造發揮融入道教的理論中
  • 莊子的五句經典語錄,讀懂便是人生!
    莊子的想像力十分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信奉「無為」,行事灑脫,嚮往逍遙,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既浪漫又獨特。 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 下面,為大家梳理《莊子》中經典的五句話,讀懂便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