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90歲老人過生日,親人跪下給他磕頭,兒孫滿堂太幸福了!

2021-01-18 人人都是攝影師

河南農村90歲老人過生日,親人跪下給他磕頭,兒孫滿堂太幸福了!

#農村#來自河南安陽的路帥帥,給攝影師發來了一些照片,照片是前段時間拍的,當時是他的爺爺過生日,他和親戚拍攝的照片。路帥帥說,他的老家在河南省安陽的一個農村,他的爺爺今年已經90歲了,生日當天,很多親戚朋友都來給爺爺過生日,祝福爺爺身體健康。(圖片提供/路帥帥)

「我爺爺雖然已經90歲了,身體特別的好,平常還自己在家裡做飯。」路帥帥說,老人身體好,他們和親戚朋友特別的開心,一直盼著爺爺90歲生日這一天,大家能夠湊到一起,熱熱鬧鬧給爺爺辦一下。照片中間帶著生日帽子,繫著紅圍巾的老人,就是老爺爺。最左邊的小夥子,就是路帥帥。

路帥帥說,他們在當地算是一個大戶人家了,親戚也很多。「我大伯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兩個孫女,一個外甥。我二伯家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三個外甥女,一個外甥。我自己家是弟兄倆,我哥有兩個女兒,我家生了一個男孩一個女。我叔叔家裡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一個外甥。」路帥帥說,生日當天,親人們都圍著爺爺,要和他拍攝合影照片。

「我爺爺看到我們這麼多人都來給他過生日,特別的激動,我們看爺爺開心,這些晚輩們還跪下來給爺爺磕頭,也馬上就到春節了,先提前磕頭了。」路帥帥笑著對攝影師說。從照片畫面上看,爺爺坐在凳子上,手裡還拿著一根拐杖,表情很開心。

兩個小朋友也過來,要和老壽星拍攝合影照片。

這是生日當天,他們給老人訂的生日蛋糕,加上後面擺放的很多水果,儀式感十足啊。

相關焦點

  •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河南古稀村醫堅守20餘年,供養600餘位農村老人
    新華社鄭州12月15日電(記者韓朝陽)「比親人還親。」這是王竹梅20多年來經常聽到的話。王竹梅今年75歲,長期在河南省滑縣留固鎮程新莊村當鄉村醫生,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20餘年間,她還義務或補貼供養了600餘位農村老人,是當地的「敬老模範」。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所以對於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卻是母親的苦難日。
  • 90歲老人過大壽 四世同堂好家風
    這一天是馬教範老人90歲大壽,7個兒女和眾多親朋好友都趕回來為老人祝壽。客廳裡巨幅的壽字、誘人的壽桃蛋糕烘託著喜慶的氣氛。馬教範與前來為自己祝福的子孫們聊著家常,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看著兒孫滿堂,歡聲笑語不斷,馬教範感嘆:「這麼多年來,我看著我們家從小到大,從貧窮到富裕,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光享福了。」
  • 在城裡生活的姑婆,20年沒下過樓,我慶幸自已生在農村
    老人坐在家門口後來姑婆婆年紀大了,精神越來越差,腿腳也跑不動了,就很少來農村了,從過70歲後,姑婆就沒來過了。後來我們有時候就去看她,她家住在5樓,沒有電梯,全靠一雙腿爬上爬下。姑婆婆活到90多歲才過世,從她70歲開始,她就沒有下過樓了。最後幾年我們去看她,她看見我們就哭,說有20多年沒見過泥巴了,要我們下次去時,給她帶一捧土去。
  • 天津百歲老人做壽,4個滿頭白髮兒子磕頭瞬間淚目,玄孫出場成亮點
    對於做壽,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我國只要是超過60歲的老人,基本上都會每年做一次,每十年做一次大壽,此時無論兒孫離得多遠,都要全部為老人送上祝福!1月3日,在天津,一百歲老人的做壽引發了社會網友的熱議,百歲老人家院子裡站滿了兒子兒孫和鄰居,場面十分的熱鬧。
  • 春節拜年磕頭的規矩
    老賀出生在冀中平原的辛集市,到現在,這裡許多地方仍然保留了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的風俗。雖然經過這麼多年人們的「偷工減料」,但拜年時磕頭的一些規矩還是傳承了下來。首先,過年給長輩磕頭拜年是男人(男孩)的「特權」。女孩子出嫁前是不給任何人磕頭拜年的。出嫁後,也只是給婆家親戚圈裡的長輩磕頭。即使是兒孫滿堂的耄耋老太,在娘家親戚的眼裡永遠是「閨女」,絕沒有給娘家長輩磕頭拜年的道理。現在好多人在年三十兒晚上就給朋友發簡訊拜年。新時代新事物,無可厚非。
  • 外國姑娘嫁大12歲河南農村小夥,裸婚農村生活幸福爆棚
    在河南濮陽的一個貧困村裡,舉行了這樣一場婚禮,新郎是本地人,叫海濤(化名),今年四十歲了。而他的妻子,是比他小12歲,來自烏克蘭的女孩安娜(化名)。當時婚禮非常轟動,因為村裡跨國婚姻很罕見。甚至有村裡的人誤以為海濤是花錢買的「洋媳婦」,但實際上海濤和安娜的相遇,的確非常奇妙。
  • 磕頭禮儀集錦,這才是正確的磕頭禮儀,可惜大家磕了一輩子都錯了
    磕頭這個儀式,最早是出現在古代祭祀上,慢慢隨著文化的發展,慢慢演化了給長輩拜年磕頭,白事給逝者磕頭行禮,紅事新人給長輩,親友磕頭,桃園三結義拜把子磕頭等等儀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有講究的,神三鬼四,先跪左腿還是右腿,真的不能亂磕頭,還有磕頭之前的作揖,不要白事當紅事磕頭,紅事當百事磕頭
  • 幸福!五世同堂 兒孫繞膝 世紀老人鄭世聰喜過101歲生日
    五世同堂 兒孫繞膝 世紀老人鄭世聰喜過101歲生日 2020-12-09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牛群太慘了!曾給馮鞏磕頭,58歲被妻子拋棄,64歲為撈金暈倒
    牛群插隊結束後,他又跑去當兵,而在部隊一次文藝匯演中,牛群表演了一段快板。牛群從小就耳濡目染曲藝藝術再加上在農村老人那裡學到的一點快板技巧,當時牛群在這場演出中博得了陣陣喝彩。同時,領導也相中了牛群的藝術天賦,隨後牛群就被調入了文工團,牛群從此踏上了曲藝表演之路。
  • 這位90歲老人的回憶,值得每個人知道!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90歲的劉興詩是一位地質學家、科普作家,《少年徐霞客遊記》的作者。近日,一段老人回憶83年前撤離南京時的視頻,看哭無數人。老人講述過程中多次落淚,很多網友留言「邊看邊哭,心都在痛」。
  • 農村老人,晚年幸福嗎?靠什麼養老?
    幸福不幸福要看怎麼比較,如果和過去飢餓年代相比,是幸福的,如果和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比較,在生活水平上還差很遠。飢餓年代,城裡人雖然也是不夠吃,但至少還有國家供應糧保障,而農村農民交完公糧,留下種子、飼料、儲備糧,就所剩無幾了,很多家庭一過了年就沒有糧食吃了。那時候的農村老人,為了孩子不挨餓,自己餓著肚子幹活,為了孩子不受凍,自己凍著。為什麼很多老人熬不過冬天就去世了,就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
  • 80歲老人過生日收到特殊禮物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  「今天是你80歲生日,給你送上口罩和消毒洗手液,祝你全家健康長壽!」今天一大早,奉賢區南橋鎮江海一居的居委幹部就來到了江海新村140號202室的傅海龍家裡,為他送上了生日蛋糕和生日禮物。老人拉長了一晚上的臉一下子笑開了花:「你們這麼忙,還給我來過生日,太感謝了!
  • 特殊時期特殊的愛 福利院護理員陪伴90歲老人過大壽
    雲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 朱學徽)「祝您生日快樂!祝您生日快樂……」2月29日,隨著一曲《生日歌》從雲陽縣城鄉福利院的302房間飄出,連日來安靜的房間傳出了歡樂的笑聲,90歲老人韓家珍度過了一個特殊而又難忘的生日。
  • 我們羨慕地長命百歲,對這位146歲的老人來說是一種苦惱
    世界萬物都有他的規律,生命也是一樣,生生死死,迭代更新。從古至今,我們都嚮往著可以長久地活下去,也不乏有尋找長生不死之人。如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派徐福去往蓬萊尋藥,漢武帝煉製長生不老之丹等故事。、在我們生活中100歲的老人已經是非常的高壽了,100歲以上的就少之更少了,但真的長命百歲就一定幸福嗎。印尼一位146歲高齡的老人,一生結婚4次,說起來應該是兒孫滿堂,美滿幸福。但由於他年齡太高的原因,妻子先後離他而去,大多數的兒孫也都不在了。如今,只能由曾孫贍養著老人。
  • 農村60-70歲的農村老人,無力種地後,他們該去向何方?
    如今,回到農村,田間勞作的農村老人五六十歲的,在地裡幹活是很普遍的,甚至70歲的仍有不少堅持種那幾畝薄田。雖然國家有每月100左右的農村養老金,但他們仍然閒不住。
  • 汝州市臨汝鎮新任村幹部為80歲老人過生日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崔蓓蓓)為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營造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的良好氛圍。12月20日,汝州市臨汝鎮北李莊村新任村幹部走訪了當天過生日80歲以上老人。在走訪過程中,村兩委成員為他們送上生日蛋糕,親切的與老人們拉家常,通過聊天詳細了解他們家庭、生活和健康狀況,傾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為村兩委今後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思路、打下了基礎。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 坪上村老人的「幸福樂園」
    近年來,萬年縣抓住農村養老這個基層群眾最大的「痛點」,以「黨建+」引領破解農村養老問題,創新性地建起「集體建所、自我保障、互助服務」模式的農村託老所,全面破解村(居)「養老難」問題,積極打造託老樣板工程,為廣大老年人開啟了幸福之門。
  • 和珅見了他也得跪下磕頭
    金大菸袋對和珅說:「我就是有一天在街上討飯,和珅看到我也要跪下磕頭。」和珅聽了,表情很是尷尬,但也只能磕頭說是。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卻反映出一個史實:八旗旗主的身份高於所有的旗人。和珅雖然貴為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深受乾隆皇帝寵信,在朝廷裡面隻手遮天,但他遇上本旗的旗主時,仍然不過是一個旗奴,必須磕頭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