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舉盤背歌,家長打卡發圈?莫讓形式主義帶歪「光碟」

2020-12-20 騰訊網

校園是倡導節約風尚的重要陣地,圍繞「光碟行動」,許多學校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但這裡頭,也有個別方案令人側目。比如,有小學設定21天的周期,要求學生在晚餐後,手持光碟背誦《用餐禮儀歌》,並拍攝15秒內的視頻,由家長每天發朋友圈打卡,在班級群提交截圖。

養成文明習慣要從娃娃抓起。敦促孩子光碟,呼籲家長監督,輔以適當儀式,當然是必要的。但上述方案引得許多家長吐槽,關鍵在於執行環節過於僵化。家長敦促孩子光碟還不夠,還有配套任務;一次兩次還不行,必須堅持21天。學生能不能養成習慣不得而知,家長們肯定要被折騰夠嗆。原本是好事一件,到頭來,卻散發著形式主義的味道。

仔細想來,不止校園,一些地方推進「光碟行動」的舉措也有譁眾取寵之嫌。比如,有餐館搞了個「稱體重點餐」,進店先上秤,再根據食物熱量配比點菜;有地方倡導「N-1」點餐,結果馬上便有人跟進提出「N-2」,大有向等差數列發展之勢;還有餐廳把食客的剩菜量跟服務員的業績掛鈎……

諸如此類的新政,雖說打著厲行節約的旗號,但無不遭到輿論差評。道理很簡單,點幾個菜、點什麼菜,跟餐廳的菜碼、個人的食量等密切相關,根本無法一刀切地予以規定。倡導節約適度是對的,但反過來盲目攀比「力度」,不惜出些奇招怪招,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純屬沒事找事、製造笑柄。

倡導節約,本質上是重塑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正因此,措施務必接地氣,一旦浮於「煙火氣」之上,執行起來都會讓人心生反感。這也正是形式主義的典型特徵——無視具體情況,不顧客觀規律,只在數字上求應景,在噱頭上玩花活兒。事實上,許多社會行動都會遭遇類似問題,拗造型、重留痕,卻失去了務實求實這個根本,反而成為行動的絆腳石。

人人心中有桿秤。隨著「光碟行動」推開,實踐中增設半份菜小份菜、鼓勵剩菜打包帶走等務實倡議備受好評,老老實實,真辦事、辦真事,形式上不那麼出奇,卻是涵養文明新風的根基。

相關焦點

  • 要求學生「手持光碟背誦用餐歌」:形式主義「誤人子弟」|新京報快評
    如果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學會了用形式主義的辦法應付老師和學校,這恐怕要比浪費一些飯菜更令人擔憂。▲圖/新京報網。圖文無關文 |李萬友近日,南昌某小學家長向媒體反映,稱此前收到學校通知,要求從9月11日起連續21天,每位同學在家中用完晚餐後,手持吃完的「光碟」,背誦《用餐禮儀歌》,並拍攝15秒內的視頻,由家長每天發朋友圈打卡,在班級群提交截圖。
  • 要求學生飯後「手持光碟背誦用餐歌」?別給「光碟行動」亂加戲
    無論是要求手持「光碟」拍照發朋友圈打卡,還是營養餐因口味不好而被傾倒,可以說,都折射出個別學校在深入推進校園光碟行動中的動作變形。今天(9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南昌市三店小學一名家長的來信,其稱近日收到學校通知,要求從9月11日起連續21天,每位同學在家中用完晚餐後,手持吃完的「光碟」,背誦《用餐禮儀歌》,並拍攝15秒內的視頻,由家長每天發朋友圈打卡,在班級群提交截圖。
  • 校內爭光碟 回家吃不完 專家支招:光碟出校要靠入心教育
    「剛在學校當上了光碟小標兵,回姥姥家立刻就現了原形。」小小的媽媽有些無奈,「光碟行動還沒有入她的心。」  北京市發布光碟行動指引已滿三個月。近日,記者採訪了近50位中小學生和家長,發現學校裡如火如荼的光碟行動走出校門卻遇到了坎兒。  小小今年上四年級,剛剛獲得了光碟小標兵。
  • 東方快評丨「代刷代學」風氣抬頭,莫讓學習培訓淪為形式主義
    近期,許多網友反映老師在家長群要求家長代做青年大學習。有的學校還要求完成後通過釘釘打卡,還有的會點名沒有完成的家長。記者檢索某電商平臺發現,已經出現了青年大學習代刷、代學的店鋪。記者諮詢其中一家店鋪,對方回應稱「代刷青年大學習,一個兩元,二十個起步」。
  • 「背誦餐歌打卡」引熱議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制止浪費別走偏
    【新民晚報·新民網】近日,有個別學校要求學生用餐後手持「光碟」背誦餐歌打卡,浪費一粒米罰做一道選擇題的做法引發熱議。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今天發布提示,力戒消極應付心態,狠剎形式主義歪風,確保制止校園餐飲浪費工作不走偏、不走樣。
  • 上班打卡籤到算不算形式主義?
    讓她感到非常沮喪的一件事是,之前熟悉了不用打卡籤到的工作,現在卻要每天上下班打卡。   在第一個月,由於她錯過了考勤表上的太多打卡,根據規定,被罰款500元作為警告。  但令人尷尬的是,小麗明明上班了,沒有遲到或早退。500元的扣除額確實是非常錯誤的。
  • 在校有怪招,在家靠助手,中小學生「光碟」如何入心?
    小小的媽媽有些無奈,「光碟行動還沒有入她的心。」本市發布「光碟行動」指引已滿三個月。近日,記者採訪了近50位中小學生和家長,發現學校裡如火如荼的光碟行動走出校門卻遇到了坎兒。有人說是家長拖了後腿,有人認為是教育重形式輕內容。對此,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麗穎認為,踐行光碟需要家校都往前一步,讓孩子真正理解「光碟行動」的意義,養成珍惜糧食,珍愛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 打卡、拍照的在線學習,是在培養孩子「假學習」習慣
    為保障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不少學校教師利用微信、釘釘、QQ等各種軟體讓學生籤到、打卡、傳照片,對學生學習進行督促管理,讓學生和家長通過「留痕」,以證明他們在學習!應當承認,學校教師如此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學生學習這件事,他人的督促僅是外因,關鍵還在於學生本人。
  • 伊家·活動 | 21天「全家光碟總動員」光碟打卡驗證開始啦
    伊家·活動 | 21天「全家光碟總動員」光碟打卡驗證開始啦 2020-09-23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家·活動 | 「全家光碟總動員」光碟打卡21天活動即將開始!
    伊家·活動 | 「全家光碟總動員」光碟打卡21天活動即將開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氛圍,倡導環保消費,培養節約習慣,區婦聯推出「全家光碟總動員」光碟打卡21天活動。
  •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 光碟打卡開始啦,今天你光碟了嗎?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 光碟打卡開始啦,今天你光碟了嗎?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號外號外 光碟打卡開始啦
  • 朋友圈裡打卡21天交作業 刷屏對孩子們真的有效嗎?
    無論是學校還是課外機構的老師們,為何都熱衷這種朋友圈「打卡」的方式?22日,記者分別採訪了家長和學校老師,有關發圈「打卡」的交作業模式,他們最有發言權。  家長:  點讚的多 「拍磚」的少  每天都要忙著各種打卡的家長們,對於發圈打卡記錄孩子學習瞬間這項作業,也是各有看法。有人覺得這就是對課輔機構的「軟廣告」,也有人覺得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有幫助。
  • 滴,「21天光碟打卡活動」來啦!
    滴,「21天光碟打卡活動」來啦! 12月24日,「北京亦莊」公眾號正式啟動「21天光碟打卡行動
  • 老師: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背書包,家長:40斤的書包,您背試試?
    每天清晨的上學路上,經常能看到家長送孩子們的身影。有的家長讓孩子自己背書包,有的家長則寧願自己替孩子背書包。 老師: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背書包,家長:40斤的書包,您背試試?
  • 孩子上學,家長背書包?專家:背書包不會背「傷」娃,溺愛才會
    不少家長表示:「這個書包可太重了,看著孩子被壓下去的肩膀可讓人心疼了,能幫背就多背會唄。」 但是最近因為這個背書包的問題,一位專家為此做出了回應,在一檔育兒節目中,教育觀察員張敏教授表示:幫助孩子背書包,其實才是真正的「傷害」孩子。
  • 幼兒園老師群裡點名家長,問為什麼不打卡?家長:以為我很閒嗎?
    幼兒園的家長還要陪孩子看視頻做手工讀故事背單詞錄視頻拍照片,最後把這些「成果」發在班級群裡籤到交作業,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後,才能做回自己真正好好放鬆一下。家長們也是盡力地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也知道幼兒園老師也不想這麼做的,她們也不容易,但是上面有安排就要執行。
  • 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出言極端引爭執,家長帶人撕內衣打老師
    培訓班的老師李某打電話找來了女孩的家長商談,結果一言不合,女孩的家長直接動了手。根據老師李某的描述,女孩的家長帶了幾個人一起動手,其中一名男子先動了手,往李老師頭上和臉上潑了紅色液體。見李老師要拿手機報警,男子便動手搶手機。
  • 對話光碟行動發起人徐志軍:要理性光碟、不要硬撐式光碟
    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史上今日#拉薩會客廳第106場集體#光碟挑戰#!」8月25日,@公民徐俠客發了一條微博,回憶兩年前的一場「光碟行動」。徐俠客真名徐志軍,就職於中國自然資源報社。2012年4月22日開始,他堅持在微博曬「光碟」照片,並於2013年1月倡導發起「光碟行動」。
  • 紹興:開學第一天 從「」光碟「」開始
    暑假期間,學校已經通過「光碟打卡」、書畫作品創作、宣傳語徵集與上牆等活動,向學生們宣傳「光碟」理念,開學後,學校還將通過「光碟」示範班建設、教師、學生和家長代表「驗菜」和「試吃」提高食堂飯菜可口程度等舉措把「光碟」落實到實處。
  • 老師迎檢沒空,功課還靠家長教
    家長自己萬一教錯了,會影響孩子的規範學習和成績,老師再重新糾正也很費時費力。」區女士說。 不僅僅是跳繩,採訪中,不少家長抱怨如今承擔的學校任務越來越多,家校分工的天平似乎正在傾斜:孩子做閱讀任務,家長負責錄像打卡;學校布置手工作業,經常變成對家長動手能力的考驗;學校組織秋遊,家長需要「承包」學生管理和出行事務…… 不少家長叫苦:為了輔導小孩作業,事情有時拖到凌晨才完成,家庭教育無形中成了另一項超負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