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喜歡喝茶配點心,茶食界的「槓把子」,你知道多少?

2021-02-11 行走潮汕

茶與食物的相遇,豈止好味丨

本文經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授權 轉載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創業品牌,立志  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與美食,富有激情人,他們通過腳踏實地的走訪,把地道的物產和美的手藝帶給更多人。


風物君語 -

小時候看古裝電視劇
最吸引我的不是劇情
而是放在桌上
沒人吃的精美茶食

來客上茶上點心
《甄嬛傳》裡齊妃娘娘做的慄子糕
是我的最愛(雖然是有毒的)
吃這方面,還得向古人學

春天將至,新茶將出
喝茶時來上一份精緻茶食

美滋滋




中國人愛喝茶,更講究喝茶:茶几鋪上織錦桌旗,漸次擺開茶具,一桌子琳琅滿目,挑選茶葉、水源,才得了一壺好茶來品。

但光喝茶實在是有些單調,自然也就得有些小食來佐。好比喝可樂得配薯片,喝茶也要配茶食。


▲ 宋人洪皓《松漠紀聞》曾有關於茶食的記

從生煮羹飲到茶宴,茶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


早先,人們「煮茶為食」。到了魏晉南北朝,喝茶和吃飯才分化開來。晉代的茶宴則開始有了佐茶食物。


▲ 南唐「夜宴茶」

唐宋時期,茶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飲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點心」一詞就出自唐代,茶食就此成型

唐代有茶果,白居易《謝恩賜茶果等狀》中記載:「今日高品杜文清奉宣進旨,以臣等在院進撰制問,賜茶果梨脯等」。佐茶點心則可以從日本飲食文化中去追溯,有「環餅」「油餅」「八種唐果子」等。


▲ 清明上河圖中的茶肆

宋代茶肆眾多,供應的佐茶點心也非常豐富,面點食品也開始成為了茶食的主要組成部分。宋時期還出現了點心與茶食的區分概念,「點心」本指點茶時杯中放置的食品,後來才逐漸混同

這一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也有討論——

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 《甄嬛傳》裡最貪嘴的就屬淳兒,每次甄嬛都備著不少茶食給她。圖/截取自電視劇《甄嬛傳》


元明清是茶食發展的成熟階段。


明代茶館供應各種茶點、茶果,且其茶點因季因時不同,品種繁多。《竹嶼山房雜部》中提到麵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糖纏制等茶點,也以佐茶食品為主。

▲ 寶玉、黛玉等人聯詩片段,桌上放著各式茶食。圖/《紅樓夢》影視劇照

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則收錄了更多精美的點心,如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蕭美人點心:「儀真南門外,蕭美人善制點心,凡饅頭、糕、餃之類,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紅樓夢》中更是記載了不少茶食,第三十七回裡,襲人端來的桂花糖蒸新慄粉糕,光聽名字就讓人心癢。

了解了古人的茶食,現在的我們又有哪些精緻的茶點可食呢?

雖說點心和茶食的概念早已混同,連許多點心師傅或許都不太清楚分別,但茶食大抵仍要遵循著「不喧賓奪主」的概念而存在。不可過於甜膩酸辣、鹹口濃重,方能成為茶的合格CP。

當然,也不要忘了「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的要訣。

▲ 圖/視覺中國

江南人把喝茶說成是「吃茶」,因為除了茶,還有茶食相配。

在湖州,玫瑰酥糖、椒鹽桃片、牛皮糖被稱為傳統的茶食「三珍」,加上今人創造的合桃糕,這就是現在著名的「茶食四珍」了。

▲ 玫瑰酥糖

玫瑰酥糖是個同心圓,最外圈是白色的麥芽糖漿裹以米麵粉,中間的灰色是黑芝麻粉,心子是玫瑰加粉,香甜潤滑酥於一身。

▲ 牛皮糖

牛皮糖則是以韌且晶亮的糖體裹著白芝麻,一個個盤成大銅錢似的。吃的時候可以解開扯斷,放一段在嘴裡可以嚼個半天。當地有安吉白茶,最是滋味清爽,與牛皮糖的滑潤香甜相得益彰。

▲ 椒鹽桃片

椒鹽桃片是黑芝麻粉鹽糖相混合成薄片狀。不僅特別薄脆,每片外面都有一圈白色米粉,起甜鹹調和作用,而且每片中央都有三四丁胡桃肉,金黃透亮,入口滿嘴生香,甜鹹相濟。

▲ 南棗合桃糕

合桃糕則分南棗、桂圓、阿膠的多種類別。口感偏硬,極有嚼勁。

▲ 圖/視覺中國

《吳門表隱》(蘇州地方志)有云:「或粉或面和糖製成糕、餅、餃、饊之屬形式,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統稱茶食、亦曰茶點」

蘇州茶點品類眾多,逢農曆四時八節,均有它的時令品種,有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產銷規律之稱。

春餅有酒釀餅、雪餅等,夏糕有薄荷糕、綠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餅等,冬糖有芝麻酥糖,葷油米花糖等。

▲ 綠豆糕

▲ 酒釀餅

酒釀餅每年只賣一季。春節一過,滿街都瀰漫著它的酸甜芬芳。

酒釀餅外形似小月餅,餡料有豆沙、芝麻等。許多人尤其偏愛玫瑰餡,白皮紅瓤,咬下去儘是脆嫩噴香、餡甜味糯,讓人沉醉。

此時應有一壺鮮雅清醇的碧螺春,酒釀的香、餡料的甜、茶的清,隨意兩口都是翩躚春色。

▲ 豬油年糕


蘇州茶食大多細膩,恰如江南女兒,色彩上也大多繽紛,都是極精巧的。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豬油年糕,有四味、四色


玫瑰豬油年糕,配玫瑰花,花香四溢,又增添了紅色;桂花豬油年糕,配用了桂花,在糕的表面增添了點點的金黃色;薄荷豬油年糕,配用了薄荷粉鮮綠清爽;棗泥豬油年糕,配用了黑棗肉,呈黑棕色。

▲ 《茶館》影視劇照

老北京們的生活,決繞不開喝茶。茶點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京式茶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最具代表的要數京八件,又分大八件、小八件、細八件

大八件包括福字餅、太師餅、壽桃餅、喜字餅、銀錠餅、卷酥餅、雞油餅、棗花餅。不僅味道上佳,更是有著特殊的內涵。有的是諧音,雞油餅喻意「吉慶有餘」,有的則直接帶著字。

八件各喻意福、祿、壽、喜、財、文等,既文雅又形象地把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八件」喜事展現出來。

老北京人愛喝花茶,這是長久以來的傳統。無論何種口味的茶點,都能在花茶的香氣裡綻放自己的風情。

▲ 圖/視覺中國

過去,揚州人走親訪友,總要拎上幾樣茶食。江淮之間的揚州,在南北的交流中逐漸產生了兼具南北特色的茶食。

揚州茶食選用上等細糧、優質油脂、精緻食糖和蛋品等作主料,以果仁、蜜餞、肉類、乳製品、芝麻、松子等作配料,輔以桂花、玫瑰等天然香料,製成了形態各異、風味不同的餅、糕、酥、片等品種。

揚州人不大喝紅茶,多為綠茶,有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等。茶點甜香,綠茶清爽,正是相宜。

▲ 水發糕

▲ 素棗糕

在揚州,古今茶食店門面常書有一副楹聯,上聯「維揚細點」,下聯即是「四時茶食」

春有春香糖、素棗糕、喬片、玉蘭片;夏有薄荷丁、水發糕、潮糕、綠豆糕;秋有月餅、重陽糕、五穀糕、巧果;冬有蜂糖糕、澆切片、寸金糖、董糖、牛皮糖等……劃分之細,令人嘆為觀止。

▲ 寸金糖。圖/視覺中國

▲ 圖/視覺中國

在香港,早上見面打招呼,通常的問候語都是「飲咗茶未」(喝茶了嗎),足可見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茶食則更是種類繁多。

小時候看港片,絕少不了茶餐廳的場景。人影浮動,隔著屏幕也看得到那些精美的小食。

早茶茶點分為乾濕兩種,幹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溼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從頭盤到甜品,一應俱全。

與之搭配的茶水以紅茶為主,暖胃去膩,利於消化,同時也與味道濃鬱的茶點形成絕佳組合。

最獨特的還得屬蝦餃

廣東人以及香港人飲茶,少不了來一籠蝦餃。上乘的蝦餃,皮白如雪,薄如紙,半透明,肉餡隱約可見,吃起來爽滑清鮮,美味誘人。蝦餃更是和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組成了港式點心文化裡赫赫有名的「四大天王」

茶食,早已成為中國人飲食文化裡絕繞不開的記憶。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早已將茶食的精髓道出: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過去喝茶,喝的就是個煙火氣,與如今許多人追求的「禪意」正好相反。茶食,也並非如正餐般精緻,是生活中的「無用之筆」恰是無用才有趣


你喜歡喝什麼茶?吃什麼點心?

來留言區和風物君一起愜(造)意(作)啊~

文丨不通

編輯丨醬子

圖編丨砰砰

本文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絡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關注我們

帶你行走潮汕 · 記住鄉愁

www.qqzmcq.com

相關焦點

  • 喝茶配點心 | 茶食界的「槓把子」,你知道多少?
    好比喝可樂得配薯片,喝茶也要配茶食。宋時期還出現了點心與茶食的區分概念,「點心」本指點茶時杯中放置的食品,後來才逐漸混同。這一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也有討論——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 茶食界的「槓把子」,你知道多少?
    好比喝可樂得配薯片,喝茶也要配茶食。宋時期還出現了點心與茶食的區分概念,「點心」本指點茶時杯中放置的食品,後來才逐漸混同。這一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也有討論——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 潮汕人喝茶有多野?
    後來被連續被餵了好幾天茶,才知道這是個大誤會。潮汕人無茶不生活。99%的潮汕人都無法想像一天不喝茶的自己,就像99%的人都無法想像自己衝進老闆的辦公室蹦迪的樣子。就算你去潮汕人家裡吵架也得先喝杯茶無數潮汕人現身證明:這話真不是段子!
  • 【手繪湖州】寒露-湖州人愛的茶食居然是源於盛唐皇家美食
    綠豆糕要配綠豆湯,桔紅糕要伴金桔湯。 十二月一年忙到頭,千張包子麼熱堂堂。雪餅表面麼雪雪白,合桃糕真當噴噴香。 一首四季的茶食歌,湖州城望你回家鄉! 一首茶食歌罷,開始今天的湖州味道故事。顏真卿又說到:「你們一邊吃,我一邊跟大家講個故事,安史之亂之前,我官居監察御史,負責督察百官,當年什麼樣諸公多少也知道,奢靡浮誇之風盛行,特別是楊國忠兄妹幾人因為跟楊貴妃的裙帶關係,平步青雲,尤其是虢國夫人,當時淫亂宮廷,每晚在家中置酒宴,她曾命人將鹿腸高懸於房梁,而後往梁上引美酒至鹿腸內,酒水自此流入賓客酒杯之中。她還特賜一個雅號——洞天聖酒將軍,又稱洞天瓶。」
  • 茶與茶食的搭配:富有童趣,可看,可賞,可吃
    唐宋以後,茶食迅速發展。到了明朝,士大夫階層中形成了專門用來配茶的茶食。而在民間,茶食儼然已經成了點心的代名詞。周作人在《南北的點心》中就提到,南方的茶食和北方的茶食也有不同,北方的是官禮茶食,而南方的是嘉湖細點。到底什麼是茶食呢?茶食指用於佐茶的一切食品,還可以指不用於佐茶的其他糕點和糖果類的總稱。
  •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喝茶」?當地人:你們喝的是茶,我們喝的是命
    之前發過一篇潮汕人愛喝茶的文章,我發現就有很多網友來"懟"漫仔,說我們潮汕肯定沒有他們那邊愛喝茶。我看了有點哭笑不得,因為喝茶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我知道有很多地方都很愛喝茶,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飲茶文化,像廣州有早茶文化,四川也有茶館,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去爭個高低啊。
  • 潮汕人的工夫茶
    潮汕人愛喝茶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基本上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是有茶具的,或者大或者小,形狀方圓不一,又是因為在喝茶的時候是用小杯所以得到很多業界人士的高度讚譽,因而得到工夫茶,也就是說需要時間慢慢喝了。
  • 潮汕過中秋,你知道多少?
    所以,無論多遠多忙,多苦多累,一至中秋,在外漂泊的潮汕人,都往趕著回家過節團圓。以至於中秋前後,往往潮汕地區的高鐵票、車票一票難求,大街小巷常常是車滿為患,到處塞車。中秋,既是潮汕人傳統習俗的美好體現,又有著潮汕人懷抱祖德、飲水思源的親情延續。所以,潮汕地區的中秋,似乎要比別的地方,來得較為熱鬧隆重一些。
  • 梅蘭芳為什麼稱潮汕糖餅為「茶食泰鬥」?潮汕糖餅糕點的前世今生
    廣式月餅於光緒年間由「連香樓」首創,而潮式清初即出現,1839年已有潮陽人在上海設立元利號餅家,1949年被京劇大師梅蘭芳題詞譽為「茶食泰鬥」的上海源誠號餅食店,也為潮陽人所開設。民間自製用於拜神的甜粿,每1斤糯米粉配1斤糖蒸1小時,這個大約10斤糯米起要蒸10小時才能熟透。4、湯丸
  • 潮汕人的味覺密碼:小小的一株香芹,是整桌美味的靈魂所在
    廣東人的飲食習慣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很多人對廣東的看法就是一切皆可煲湯,喜歡吃辣的人來到廣東地區都會覺得很難適應這裡的食物,總覺得比較寡味,但實際上對於廣東人而言,他們在吃的方面是十分講究和精緻的,就拿大家都聽過的早茶來說,早茶並非是單純的喝喝茶而已,一個普通人吃的早茶裡包含了很多點心
  • 【探尋 · 文化】梅蘭芳為什麼稱潮汕糖餅為「茶食泰鬥」?潮汕糖餅糕點的前世今生
    廣式月餅於光緒年間由「連香樓」首創,而潮式清初即出現,1839年已有潮陽人在上海設立元利號餅家,1949年被京劇大師梅蘭芳題詞譽為「茶食泰鬥」的上海源誠號餅食店,也為潮陽人所開設。民間自製用於拜神的甜粿,每1斤糯米粉配1斤糖蒸1小時,這個大約10斤糯米起要蒸10小時才能熟透。4、湯丸
  • 《潮汕人在廣州》有多酷,這群潮汕嘻哈元老這樣唱給你聽
    「我說,我們寫一首《潮汕人在廣州》吧。這首歌我們都知道它可以立足,幫我們在廣州站得住腳,就覺得它會火。」
  • 深圳人喝茶,到底有多「野」?
    最野最認真的當屬潮汕人。一個蓋碗、三個茶杯,就把潮汕人謙遜禮讓的美德展現得淋漓盡致。哪怕在吵架前,都得先來一壺茶,邊喝邊碼事。茶喝完了,就是「膠己人」。在潮汕人眼中,喝茶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生意和買賣只是附屬。隨便逛逛華強北、沙井電子城或者東門肉菜批發市場,一秒識別潮汕人的標識就是櫃檯上的茶具。
  • 飲啖茶食個包,聊聊地道的粵式早茶
    在舌尖2中,出現了大量粵菜美食的鏡頭,在《三餐》一集中,還專門講述了廣東人喝早茶的故事,可見喝茶這事對廣東人來說真的很重要,下面一起來聽聽廣東省城土著Zeu聊聊地道的粵式早茶文化。我們廣東人經常說「飲啖茶,吃個包」,意思是「喝口茶、吃個點心」,潛臺詞是「放輕鬆點兒吧」。粵菜文化博大精深,你為何願意聊喝早茶?
  • 和潮汕人談戀愛,我膨脹了.
    別看「膠己人(自己人)」平時默默無聞(埋頭掙錢),但談起戀愛來就讓你知道什麼叫高調!來來來,今天我們就聊聊#和潮汕人談戀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釋義:可能因為「吃」名遠揚,大多數非潮汕人學習的第一個詞都是「夾崩」,即吃飯!「 le jia bung liao buei 」延伸:「夾」也可以廣泛延伸,比如潮汕人之間每天互問八百遍的靈魂提問「夾咩該」(吃什麼?)和「夾茶」(喝茶)。
  • 入夏時光,茶食的小甜點花生醬瑪德琳
    花開的枝頭鳥兒在聲聲鳴唱,仿佛是一首唯美的交響曲,夏天的美麗,需要用心去體會,當你真正融入夏天時,才發現夏天是如此的爛漫,如此的美麗,如此的熱鬧,充滿活力!季節交換的時候,養生調理也是非常重要。夏天的特點是熱,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清」,人體需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入夏更要注意養心,做到神清氣和以防心火內生,就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了。
  • 潮汕功夫茶,我們泡的是一種文化情懷,此篇獻給喜歡喝茶的朋友們
    作為至高的待客禮儀流程之一,遇到每個潮汕人,不管談生意,串鄰居,訪親戚。第一件事就是:坐,食杯茶。首先說下大部分潮汕人喜愛的茶葉,那就是單樅。在潮汕一帶,有一片神奇的產茶基地——潮州鳳凰山。因單樅產於鳳凰山而得名鳳凰單樅。單樅同時也作為烏龍茶的頂級分支而聞名。
  • 閩南人習以為常,圈外人卻雲裡霧裡,這些喝茶暗語你知道多少?
    沒有圈內人幫忙點破,沒有行業人士明確告知,就像明明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但你始終就是無法明白其中的真正要義。今天,我們不妨擷取幾個有趣的茶界行話,來說一說茶界裡一些流行已久,但圈外人士並不一定會知道的茶道「暗語」。暗語一:吃茶去此「暗語」堪稱茶圈第一暗語,源於晚唐時期趙州禪師一段著名的禪茶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