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2021-02-08 博遠傳播

所謂人生路上的「保險箱」,無非是指不出意外、不受挫折、不經病痛、不遇災難。但實際上這樣的好事、這樣的「保險箱」,真的存在嗎?

《道德經》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當我們心中迷惑於「我都修煉了」,或「我是不是念了經就能免災、就能一世無憂」時,仔細思考一下《道德經》中關於福禍的辯證,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福禍其實是相生相伴的;是相互轉換的;是有和無的對立統一;是萬事萬物的正反兩面,本來就是分不了彼此的一件事。

我們不可能只接受對我們有利的事情,而掩耳盜鈴地迴避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道德經》中告訴我們事物有兩面性,即「有和無」是「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是「有無相生」和「有無相對」;是「反者道動」;是「正言若反」。

任何修煉的方法和法門,都不可能讓我們不勞而獲或一勞永逸地只得到幸福,而不去承受災禍。在我們追尋「大道」的蹤跡時,也應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既要享受幸福,也要試著接受甚至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難和痛苦。「高意識思維」是我們解惑的不二法門。

天道、大道有一個很大的規律,就是「平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很多人其實對此是有異議的,真的「善惡有報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讓我們困惑和不解。有的人壞事做盡,可是惡報在哪裡?我們沒看到。也有的人一生造福他人,可卻孤苦一生。報應在哪裡?天道公平嗎?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之所以我們會產生這樣的困惑是因為我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可以是一個月,可以是一年,可以是一生一世,當然也可以是跨越我們想像的超越一生一世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僅僅是在一天內去評判一個人的報應,顯然是不全面的、不公平的。因為他今天所做的事可能明天,甚至明年才會得到相應的報應。同理,我們在人的一生一世中去評判一個人的善惡報應,是不是也存在相應的不全面呢?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所以,所謂修行,應該是讓我們更好地調整好我們的內心;更清醒地認知我們的生命;更全面地看清事物的本源;更好地做一個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只能遇到好事,不能遇到壞事;更不能認為自己修煉了什麼就不會遇到災禍了,這是不科學也是片面的認知。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好事,什麼時候會遇到壞事。但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去做好事,不去做壞事。我們也不要去計算做多少好事能得到多少回報,這種功利性的「有為」之心不能要。

我們只要抱著利益眾生的初心去積極地做就是了,不去計算和計較得失即是「無為」。當我們不為自己而「一心為公」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感受到大道的回饋,這種回饋不僅僅是什麼「保險」,而是「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而是「死而不亡者壽」;而是真正的天長地久。

相關焦點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秀秀老師究竟胸藏萬卷,所以分享時會有逐字逐句的解析,詳盡明了,叫人有醍醐灌頂之悟。歡歡、方方異口同聲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頗有會心。歡歡本來因為一些事情不大開心,然而當一門心思沉浸在辯經會裡面,暈紅雙頰的那時候,一定是心無旁騖,滿心歡喜的。祝福也相信這可愛的女孩子一定會順利度過難關。
  • 《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道德經》中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以其成功也。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
  •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即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是災難、壞事的意思,福是好事,依是依存,伏是潛伏。《文選·賈誼〈鵬鳥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優喜聚門兮,吉兇同域。」現在大家常用的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無為是老子的思想。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與逆向思維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得意之時往往早已埋下了日後禍患的種子,種因得果,世間之事,莫不如此。得也好,失也罷,富也好,禍也罷,既然註定不能躲過,那麼何苦整日擔驚受怕,反倒不如一笑而過,不埋怨,不抱怨,不自暴自棄。做到了心淡如水和虛懷若谷,自然也就沒了喜怒哀樂的糾結。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圖解古漢字當中的「辛」與「幸」
    「入」是木叉子,「一」就是你用這個木叉所插進去的那個東西,由此就表示一種幹犯、幹預、冒犯。   當然並不是所有帶「䇂」字的都與犯罪有關,還要看是否會意,因為只有會意字才會取其含義,如果只是取其聲音,是不會代表犯罪的,比如說「言」這個字,就是從口,以「䇂」為聲旁,表示從口中說出來的話、語言。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為何意?對應了《易經》中這兩卦
    這代表著:人的一生,有順境,也有逆境,順逆會相互轉換,變動無居。按照《易經》否卦的規律,我們可以用變動的思維看逆境:在你感到不順時,要忍一忍,堅持下去,會否極泰來。1、人處於逆境時,要忍耐,保全實力。儒家本來有六經,《易經》是群經之首。「窮則獨善其身」,人處於逆境時,需要獨善其身。這和《易經》否卦的說法,是同樣的。否卦說:「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當時運不利於自己,應當低調和收斂。有才不露,有德不顯,把自己隱藏起來,超然榮祿之外。避開不利,保全自身。
  • 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文|茶茶  主播|茶茶▽九  點  三  十  分  -  與  你  說  晚  安 《道德經》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福禍相倚,災禍與幸福緊密相連,幸福身邊又藏著災禍,誰又能知道幸福與災禍彼此變換循環的根本原因呢?它是超出人們理解力之外的,玄妙至極。
  • 教你如何用英文表達「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很好記!
    大家還記得上次分享的《一家之主》露西遭男友分手的那一篇吧,我們說到「甩了某人」可以用dump這個單詞,即:If you dump someone, you end y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m.那被人甩了之後呢?就有人露西究竟喜歡什麼類型的人了。
  • 福禍相依,處之泰然:生活遇到不順,默念這3句話,對自己有好處
    「福禍相依,處之泰然。」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入之迷,其曰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劌,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大意: 一國的政治寬容,其人民便純樸敦厚。
  • 捆綁TV土崩瓦解莫發爭輝再現江湖 馮提莫福兮禍所伏?
    一、西南馮提莫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就是馮提莫在捆綁TV期間的真實寫照。本來,一年一度的談合同對馮提莫是件好事,畢竟她肯定可以漲工資的,而且可以預判幅度還不小。誰知談合同期間,忽然出來個捆綁TV,人人都是一姐,家家都有肉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把馮提莫拉下馬,人人都可以做一姐!昔日穩穩的一姐被持續暴擊,甚至有段時間被小妹妹納豆穩穩的蓋住一頭。
  • 禍兮福所倚!三個月的至暗時刻對肖戰也許是另一種形式的禮物
    禍兮福所倚
  • 葉曼:為什麼「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個我們也常常講的。所以,我們應知道,禍福是無門的,唯人自招,不是從這個門進去我們就有福報,沒有,它沒有門,沒有徑,完全是在於我們自己要什麼東西。可是,世上的人以為我只要聰明,我機靈,我會巧辦事,就是外面裝得很機巧,很能幹的樣子,你這樣的話就可以求得福報,就可以免禍。
  • 《三十而已》真實印證了福禍相依
    好巧的是,最近熱播的兩部聯動都市劇《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正呼應我此刻的心境。隨著每天劇情的更新,朋友間閒聊的話題也隨之改變。站在30歲的分水嶺上,回望幾年前的二十歲,似乎簡單純粹了點,凝視前方的三十歲,又似乎多了一層迷霧,看不透,看不清。
  • 「福禍相依」:遇到這三件禍事,別緊張,是吉兆!
    用老子的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就是福禍相依。
  • 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福報不夠的時候就會有這三種徵兆出現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春秋》雲,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兩句古人的哲語,都深刻的揭示了「福」和「禍」之間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
  • 一切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一天,一位雲遊的道長路過此地,到樵夫家中討了碗了水喝,樵夫看到有客來到,便熱心接待了道長。
  • 老祖宗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經典深刻
    引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出自《老子》中的第五十八章的一句話。大略的意思是福禍相倚,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可能會出現轉換。即遇上禍端也許會是一種福分,而太過有福,禍也有可能會悄悄的來臨。經過上千年的口口相傳,這句出自道家經典的話語,早已變成民間熟識的諺語。
  • 鬼谷子:「 福不可徼」,這3個特徵越明顯的人,財富就會越多
    01.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天道無常,你永遠不知道你所經歷的磨難,是不是對你成功的一步考驗。天要降福給一個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禍事來使他引起警覺,主要是看他有無自救的本領。
  • 隨心生活,順其自然,上天自有安排
    因此,面對生活,我們不應再沉陷朝夕得失,更不該多愁善感,順其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道德經》中講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福相倚,得失相伴,對於生活中的得失,理應無需太過在意。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淡名利,順其自然,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