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要確認一個人是否真的愛你,就放他離開。#原創作者專屬任務#
他若能回來找你,就說明他是真的愛你,永遠只屬於你一個人;#6月圖文MCN打榜賽#
可若是他不回來,那說明他不是真的愛你,自然不必強留。#6月百家成長團大V計劃#
1、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緣分是本奇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比如《思美人》中的屈原,夢裡總是會頻頻出現一女子,這時日久了,自然就越發的想要見到夢中的女子。
初次在市井與莫愁相見時,大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莫愁正是屈原夢裡頻頻出現的女子,只是現實中的女子性格內斂,不似夢裡女子那般豔麗脫俗。
剛開始看到這的時候,我也以為屈原只是因莫愁的模樣與自己夢裡的女子(山鬼)長得非常相似,故而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莫愁照顧有加。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多元變現訓練營 第二期#
毋庸置疑,起初的屈原面對莫愁時,對莫愁的舉動裡透露著男孩的小心翼翼,時不時的也會摸不著頭腦,瞧著有幾分卑微的模樣。
可越往後看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我太狹隘了。
有時候,我們自己總喜歡用自個的主觀臆斷去衡量我們所看到的事,這就導致我們做的決策有失偏頗。
如若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也就罷了。
可若是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如此臆斷,而作出決斷的話,無疑是為自己挖坑,只能將自己一步步的逼入深淵。
所以說,緣分是本奇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當你暗戀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發現,能夠看她一眼,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情。
2、眼前人是心上人,可未必能相守
真愛的第一個徵兆,在男孩身上是膽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膽。#百度爆單計劃01期
在《思美人》中,劇中的屈原遇見自己心儀的女子莫愁時,那種表情裡是既驚喜,又含有幾分膽怯的感覺,如若不是身邊的哥哥幫襯著,估摸著屈原很難與莫愁產生連結...
作為屈原的哥哥,對弟弟屈原一向是疼愛有加,但凡是屈原心中所想,哥哥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哄弟弟開心,旁人若傷害屈原,哥哥第一個衝上來保護弟弟屈原,就如同弟弟的守護天神。
伴隨著屈原任權縣縣令的公幹,屈原更是借著縣令的身份,堂而皇之的幫助莫愁,這一來二去的,兩人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
特別是面對疫情的時候,屈原更是為了早點治好莫愁弟弟的疫病,自己親身犯險試藥。
得知屈原命懸一線的莫愁,也終於壓抑不住自己對屈原的感情,四處奔走,尋訪名醫,只為屈原能夠平平安安的。
在這人世間,真正愛你的人,是眼睛為你下著雨,心裡為你撐著傘...
在屈原命懸一線的時候,莫愁對屈原的感情,無疑就是是這樣的,眼睛裡為屈原下著雨,心裡為屈原撐著傘...
好在,屈原的性命無憂,在最後一日醒來了。
原來莫愁的命格是火鳳凰,屈原的命格是人中龍,他們倆之間冥冥之中註定是要糾纏不休。
所以,在最後一日莫愁為照顧屈原衣不解帶,一刻也不曾離開屈原,這才引來火鳳凰在屈原的身邊徘徊了幾下,待火鳳凰離開,屈原便醒來了。
看到身邊的莫愁欣喜不已...
原來啊,哥哥此次來權縣,是因屈原的父母為屈原訂了昭家的女兒昭碧霞為妻,前來接屈原回家完婚。
屈原回家試圖說服父母為自己取消與昭碧霞的婚姻,屈原自己也掙扎了許久,都未能如願,最後,不得已與昭碧霞完婚。
大婚之日,莫愁刺殺自己的嶽父,屈原為救莫愁的性命,與昭碧霞一起在大婚之夜回門央求嶽父救莫愁的性命,在屈原與昭碧霞的百般央求下,莫愁被釋放了。
因屈原私下對嶽父起誓,此生不再見莫愁,定會好好待昭碧霞,這也意味屈原與莫愁的緣分漸行漸遠...
可惜了這對有情人,相戀相知,卻不能相守。
因為世俗的門第之見,身在這俗世中,難免會行違心之言、行違心之舉。
愛到深處,便只能藏住眼睛裡的雨,默默地在心裡為心愛之人撐起傘。
所以說,有時候眼前之人是心上人,可未必能相守到老...
情之一字,不知所起、不知所蹤、不知所終。
3、繁華落盡,與君老
人生有兩大幸事,一件事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見你;另一件事是繁華落盡,能夠靜靜地陪伴在你身邊,與君老。
在《思美人》中,劇中的屈原因命格上「勝文不勝武,宜野不宜朝」的緣故,屈原的父母一直反對屈原入朝為官,可屈原自己偏偏不甘心,非要入朝為官,與命格作抗爭。
結果呢?
伴隨著大君對屈原的器重,及屈原父母雙雙離世的緣故,屈原在處理朝政大事上逐漸凸顯出性格上的致命缺失,逐漸受到眾多大臣的排擠,為此賠上了自己妻子昭碧霞的性命,獨留下一兒一女無人照顧。
突聞噩耗的嶽父,面對喪女之痛,對屈原是恨鐵不成鋼啊,一氣之下,將自己的外孫接回昭家撫養成人。
只可惜,最終還是為保護楚國王宮而戰死,可謂是愚忠。
此時,身為大楚巫的莫愁,也逐漸發現屈原性格上的致命缺失,曾多次點撥屈原,希望屈原能夠多考慮下朝堂大臣的感受,只可惜,屈原未曾重視過莫愁的善意點撥。
性格上的致命缺失,猶如萬丈深淵,一步一步將屈原吞噬...
或許,這是屈原命中注定的劫數,即便別人有心善意的點撥,奈何屈原不解其意...
自從昭碧霞離世後,幸好,一直有莫愁陪伴在屈原身邊與屈原一起跨越重重困難、挽救危機重重的楚國。
可惜,無力回天,在秦國蕩平楚國的那天,秦王特意有心招撫屈原,奈何屈原的性格使然,拒絕秦王的美意,次日便投江自盡了。
可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屈原的一生中有四次重要的戰略轉折點足以改變屈原悲劇的發生。
只可惜,屈原一次也未曾察覺這四次轉折點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
最可悲的是他,一次也未曾把握住機會。
年少時的屈原,因自己的主觀臆斷擾亂父親的決策,將張儀拒之門外,為自己樹立了最強大政敵,而不自知。
長大後的屈原,不聽父母的勸阻,一心入了朝堂,放大了自己性格上的致命弱點,到處樹敵而不自知。
而立之年的屈原,因朝堂上的變法,觸及了旁人的利益,遭人嫌棄,配上了自己妻子昭碧霞的性命,弄得自己是家破人亡而不自知。
暮年的屈原,在楚國滅亡後,不願歸秦,拒絕親王的美意,次日凌晨投江自盡。
所以說,屈原的悲劇,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建議我們在與他人相處中,多多設身處地顧及他人的感受,多多種善因,方能化解我們命定的劫數。
惟有如此,方能避免到處樹敵,將未知的危險扼殺在搖籃中,至少可以在我們能夠預見的認知局限裡,保全自個的性命。
如若屈原當初,聽從父母的意願,不入朝做官,想必也能保全性命,安安穩穩的過完一生。
只可惜,年少輕狂的屈原,就因心中的不甘心,一步步走向深淵,這是任誰攔,也攔不住屈原!
幸好身邊有初戀情人陪伴在側,繁華落盡,與君老,或許對於莫愁來說,能夠靜靜地呆在心愛之人的身邊,就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因為愛就是愛,不解釋你一定懂,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是@科學經營情感,歡迎關注@科學經營情感,每天一個小故事,櫻櫻助你贏在@科學經營情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