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文化交際角度談中國翻拍國外電影現狀

2021-01-09 人民網

摘要:近年來國產電影掀起翻拍熱潮,在眾多翻拍片中,不乏「本土化」失敗的案例。本文從跨文化角度淺談中國翻拍現狀,對熱度極高的典型翻拍作品進行解讀,並探討翻拍時如何根據跨文化差異對電影文本進行本土化的改寫與融合。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翻拍電影;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3-0000-02

「翻拍」是商業電影中一種快捷、安全、便利的手段。近幾年中國翻拍國外電影的數量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對於一個電影項目來說,原版故事的高度戲劇性、敘事情節緊湊,口碑優良,故翻拍風險較低[1]。但無論對國外電影類型、內容的借鑑或是翻拍,都要面臨對電影文本「本土化」的問題。電影文本的改寫和文化融合在跨文化交際層面需要考慮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觀眾能否接受並喜愛某種文本的演繹形式。

一、中國翻拍歐美電影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1.《十二公民》(中)&《十二怒漢》(美)

2015年引起轟動的《十二公民》翻拍自好萊塢1957的經典法庭電影《十二怒漢》。原版電影講的是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孩子被指控謀殺生父,以歐美法律中特有的陪審團制度來推動情節發展。陪審團中12人分別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和不同職業,他們為被告的孩子是否有罪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十二公民》中,討論主體變成了當下中國社會中引起熱議的「富二代」形象。考慮到中西法律體系的差異,片方將原版電影中的「法庭陪審團」改編成由12位政法大學的學生家長組成的「陪審團」,來幫助參加補考的學生模擬西方法庭。

國內觀眾觀影后對電影內容的改編評價不一。部分人認為劇情還是不符合中國國情,國內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校不會出現因為學生掛科補考而「捆綁」家長的情況。有人認為,把「家長陪審團」改編為,為了拿到學分,學生尋求社會人士幫助參加模擬「陪審團」則更貼合實際。

面對兩國法律體系的差異,中國電影人依舊能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翻拍法律體裁的電影的原因在於本世紀初,眾多學者精英為我國司法界引入並強化人民陪審制、預防司法腐敗一事展開激辯。此片翻拍也是中國社會的發聲,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2.《來電狂響》(中)&《完美陌生人》(意)

2019賀歲檔推出的喜劇片《來》的原版是16年義大利現象級電影《完》。電影講述七個好友在聚會上公開手機訊息而引發的一場信任危機的故事。原片時空高度統一、戲劇衝突極強,情節設置異常巧妙、人物關係足夠複雜,已被近十個國家買下改編權,至今已有四國翻拍。

然而原版影片的大獲成功,更對各國翻拍提出了新挑戰。不僅需要在保留原作故事的基礎上,更要依本國社會現實、文化語境、觀眾欣賞習慣等條件,對文本進行本土化的改寫。以期讓觀眾接納一個外來的故事在本國紮根。

《來》在保留原作戲劇衝突的同時,給觀眾呈現了中國式親密關係的幾種典型,以此表現中國人的婚姻觀、兩性觀。例如影片中已經離婚的一對夫妻,為了維持家人、朋友、父母、子女間的和諧關係,不敢坦露已經離婚的事實,還要在眾人面前偽裝和睦。再者,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下形成了丈夫外出工作,妻子當家庭主婦的典型中國式家庭,交際圈子不同讓夫妻二人缺乏基本的溝通等現象在國內並不少見。

此外,電影中還勾勒出了一副中國當代社會的眾生相:大齡單身青年、外賣小哥、直播女郎、深夜加班的白領等,都是中國當代文化和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符號。這些細節元素拉近了觀眾與電影之間的距離,消除了翻拍電影中文化與社會差異帶來的陌生感。不同國家的電影除了相同的爆發出的戲劇衝突外,都各自暗含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喜劇電影除了娛樂大眾以外,也揭示了更廣闊的社會現實。

二、中國翻拍韓國電影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除了翻拍西方電影外,中國電影經常翻拍韓國電影,是因為韓國和中國同屬東亞洲文化圈,文化上的親緣性和相似性讓兩國的社會文化有相通之處,也對電影的翻拍提供了便捷[2]。從以下幾部電影對比來看,實則不然。

1.《捉迷藏》(中)&《捉迷藏》(韓)

2016年11月在中國上映的國產社會驚悚電影《捉迷藏》由霍建華、秦海璐、萬茜領銜主演,演員陣容都是兩岸三地極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但上映期間豆瓣評分僅5.4分,口碑也一直走低。其原因除了韓國原版《捉迷藏》自身故事情節不合理、懸念設置先天不足、人物過度神經質外,主要原因還是電影文本「本土化」缺失。

劇本自身硬體不過關,但是原版的拍攝卻強於中國的翻拍。就電影本身來說,原版的音效、節奏、鏡頭的壓迫感和衝擊力夠強,作為懸疑、驚悚電影,符合觀眾的期待,並且主線推動的社會性問題——仇富現象更符合韓國的國情,所以上映首日創下了韓國驚悚片歷史最高票房。

而中國對於這部電影的翻拍基本上是全盤照搬的手法。從人物設定到故事情節、服裝配飾到語言臺詞,整部電影用「直譯」的手法把韓國反應社會現實的驚悚片。這是近年來翻拍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誤。

2.《重返20歲》(中)&《奇怪的她》(韓)

除了失敗的案例以外,比《捉迷藏》早兩年上映的國產電影《重》卻是成功的翻拍案例。《重》和《奇》屬於中韓兩國公司共同出資,採用「一本兩拍」的新合拍模式開發的一套劇本。電影講述了一位脾氣不好、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在得知家人要把她送到養老院之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竟然在一個神奇的照相館變回了20歲,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搞笑又溫情的故事。中韓兩國同屬東亞文化圈,又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家庭結構、人際關係類似,長輩較多地參與到晚輩的小家庭中,片中「強勢婆婆」的人物設定符合中韓許多家庭的現實。此外「老齡化」和生育率降低引發的老無所依、中年人既要贍養父母又要照顧兒女的重重壓力等社會問題——影片的衝突恰恰體現在這裡。

《奇》比《重》先上映,兩國的劇本都由韓公司操刀,但中國版的拍攝找了中國臺灣導演、編劇對文本也進行了細節修改。故中國在拍此片時很巧妙地處理了中韓兩國文化的異同之處,從時空背景、地理環境、生活細節等方面,對電影文本從眾多細節上做出了細膩地本土化改編[2]。以下羅列兩部電影中的本土化改編細節:

(1)韓式親情片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為更好表達情感引發共鳴,在感動之中更是加入了韓式幽默,如影片開場把不同階段的女性比作籃球、橄欖球、桌球、足球等,富有趣味性,奠定全片幽默詼諧的基調。而中式親情片特點是「平民化」,擅長以小人物勾起觀眾對親情的渴望。中國版用一張全家福照片開場,後又展現兒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奠定歌頌母親的基調。

(2)韓版中變回年輕時代的主人公喜歡去桑拿,這是韓國人生活的一個特點,而中國版的主人公則是去老年中心打麻將、唱鄧麗君的歌。

(3)韓版主人公年輕之後也改不了習慣,一直不說敬語、愛說方言,這也是受韓國獨有的敬語體系影響。中國版則加入了其他本土化的風俗習慣。如菜市場的討價還價、跳廣場舞、看《還珠格格》等符合中國觀眾熟悉的當代社會環境。

結語

從跨文化角度出發對比多部電影中體現的文化細節,不難看出電影翻拍看似簡單,實則要在很多細節上下功夫。只有解決了文化差異和社會現實差異帶來的陌生感與異質性,才能讓外來的好劇本好故事紮根中國文化土壤,從當下社會現實中生長出來,讓觀眾覺得真實可信、真誠親切。因此,在翻拍中如何處理電影文本中跨文化交際的轉化,解決文化差異,應該是創作者們應該重視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宋佳玲.影視敘事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2]徐曉笛.中韓電影文化差異性的分析與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 .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水滸傳》將被國外翻拍的電影?路見不平吼英文?
    沒錯我們那曾經熟知的人物將會變成這個樣子近日,美國一家公司Netflix在社交平臺宣布將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The Water Margin)拍成電影,並描述為:「中國文學名著的中國古典書籍封面的海報相信電影的定版海報絕對要比這大氣據說,影片將由Matt Sand擔任編劇,由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執導消息一出網友們便炸了鍋
  • 曲衛國 | 跨文化研究理論與個體思想的閉合
    儘管跨文化交際研究歷來批判文化研究中出現的本質特徵化 (essentialization) 傾向,但由於他們的出發點是差異,因此他們的理論基本陷入了本質特徵化的怪圈。由於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外介紹等對跨文化交際理論有高度的依賴,因此非常有必要對他們的一些假設提出討論。
  • 跨文化視角下的陳敘一電影翻譯作品
    二、電影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翻譯是近年來翻譯界的一個熱門話題。由於譯者在跨文化交際中處於中心位置,他要與兩種語言,兩種文化打交道,既是讀者,又是作者,同時翻譯作為一個能動因素,在促進文化交流,提高交際效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失敗,是中國翻拍電影的文化缺失
    近年來,國產電影在翻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似乎已經到達癲狂的狀態。據傳言,中國已經把日本的ip幾乎全部買斷。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真正做出一個屬於中國本土的ip。作為一部翻拍電影,本土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如果失去本土文化,導致文化缺失,即使電影拍得再精彩,也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前不久上映的《花木蘭》已經證實了這一論點。
  •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淺析《生活大爆炸》和《愛情公寓》
    近年來,美劇在中國的傳播非常流行,大量的美劇進入了中國市場,受到中國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們的追捧和喜愛。比如《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老友記》、《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等一系列情節緊湊、畫面生動的題材在中國都有著相當大的受眾群體。以下就以《生活大爆炸》為例,淺析其跨文化傳播成功的原因和跨文化傳播策略。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中國強起來的文化自信
    不少人聯想到今年上映的另一部好萊塢影片《花木蘭》,其所體現出的西方文本對於中國傳統的巨大誤解和影片本身的失利,至今仍在被討論。雖然這版《水滸傳》最終的樣貌還無從想像,但海外影視機構對中國題材的改編的確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水滸傳》的改編來自奈飛鮮明的產業邏輯,即不斷全球化的電影產業對於地方文化資源和IP的商業開發。
  • 如何翻拍國外電影IP?《誤殺》成功探秘,張涵予《追捕》失敗原因
    6月18日,《影視風向標》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胡建禮做客CCTV-6《中國電影報導行業新觀察》,與主持人巧筠就近年來國產片翻拍國外IP的話題展開探討。胡建禮認為,翻拍國外電影IP不能機械照搬,而是要在尊重原有故事框架和人物設定、保留其精髓的基礎上,做好本土化改編,使作品有自己的靈魂和生命力。
  • 中國大陸第一部被韓國翻拍的電影,可惜了......
    《沉默的目擊者》預告片中國翻拍的韓國電影有不少:《分手合約.》
  • 韓國日本紛紛翻拍中國劇,中國人的文化輸出終於到來了
    在電影方面諸如《十二公民》《證人》《瘋狂的石頭》等票房和口碑都大熱的電影,也都是翻自歐美等國的著名電影。可以說,在中國的影視文娛產業起步的階段,因為各種人才的短缺,華語影視行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受到其他國家優秀影視的作品影響,讓整個行業得以向上不斷的發展。
  • 《水滸傳》將被國外翻拍成電影?海報設計滿滿復古感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的《花木蘭》上映後備受爭議而近日,中國又一名著被外國官宣將要翻拍成電影,它就是撰寫了108位好漢故事的《水滸傳》。電影由佐藤信介擔任導演,由馬修·桑德(Matthew Sand)擔任編劇,目前演員尚未公布。
  • 那些翻拍國外電影的,是翻拍還是「翻車」
    近年我國翻拍的國外電影不少,不過翻拍出來的作品卻不盡人意,即便如此不少投資方還是前僕後繼,可見市場巨大。2017年——《解憂雜貨店》--豆瓣5分,即使有像迪麗熱巴、王俊凱這樣的人氣明星主演,最終也只是低口碑、低票房。
  • 《水滸傳》將被國外翻拍成電影,網友的腦洞笑Skr人!
    而且還是被國外翻拍!! 兩個小時的電影能介紹完108將嗎? 能夠更好地讓外國人接觸中國的文化
  •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粘貼到巧思改編差了哪一點?
    我今天主要是從《大贏家》來講講國內改編國外電影的現狀。《大贏家》上線當晚剛看完,讀者群裡就有人驚嘆:「這個編劇不錯呀,也不知道是誰。」大家就說,它是根據日本小說《遊戲永無完結時》改編的,2007年韓國就改編成了電影《率性而活》,再早日本1991年也拍過原著同名的電影。然後他就感慨,唉,又是國外改編的,本來想誇誇中國編劇呢,都根本就經不起誇呀!
  • 走出去,讓國外翻拍咱們的 IP
    不光是《西遊記》這樣的經典IP受到其他國家的歡迎,中國還有一些原創電影、電視劇作品也被國外翻拍過,甚至有些翻拍作品還非常優秀。
  • 國外翻拍的《夏洛特煩惱》,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秋雅」?
    國內有很多影視劇甚至會在國外流行,國外翻拍。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榮譽,但我們經常比較雙方,看看國外翻拍的質量如何。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被國外翻拍的《夏洛特煩惱》,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 《花木蘭》被翻拍:我們還在追逐西方時尚,他們卻青睞中國文化
    近日,美國好萊塢推出電影《花木蘭》。這是根據迪士尼1998年同名動畫片改編翻拍的真人版。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情有獨鍾早在上世紀末,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題材,就被借鑑翻拍成了西方版的「東方故事」,如《末代皇帝》、《花木蘭》等。
  • 跨文化視角下《黑豹》中文字幕翻譯分析
    作為漫威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黑豹引發了世界對好萊塢電影跨文化和多樣性的討論,可謂是跨文化傳播的典型案例。同時,由於中外文化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中文字幕翻譯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際的影響。本文簡單分析了《黑豹》中的跨文化因素並重點分析了跨文化視角下《黑豹》的字幕翻譯。
  • 又一部口碑撲街電影:翻拍自經典,主演又是他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曾有網友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國內的電影大多改編自小說或者漫畫等,」這個問題很深刻,而其實還有一些電影,翻拍自國外的經典,不過大多翻的「皮青臉腫」不忍直視,最近又有一部翻拍自經典的電影口碑撲街了。
  • 翻拍《花木蘭》動畫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
    迪士尼翻拍《花木蘭》動畫版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答案是肯定的。迪士尼在1998年就拍攝了動畫版《花木蘭》電影,在國外收視率票房取得不錯的成績。如今,迪士尼決定翻拍真人版《花木蘭》,邀請了中國演員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等大牌巨星都有參與。
  • MCR思想前沿 | 結晶化與現代化: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變遷
    本文認為:經典的中國文化元素日益結晶為一種穩定的文化構件,展現出較強的跨文化遷移潛力;「傳統-現代」的故事體系趨於平衡,並展現出多元變化態勢;西方流行電影仍然呈現出複雜的漢學東方主義傾向;海外華人能夠在生產實踐層面有力推動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本文的結論同時能夠為中國文化元素在應用層面提供具有跨文化實踐意義上的經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