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上市的翠華和太興等茶餐廳能否成為中國高檔快餐的最佳形式?

2021-02-17 筷玩思維

溫馨提示:本文約4200字,燒腦時間16分鐘,筷玩思維記者趙娜發於香港。

翠華餐廳上市後,茶餐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餐飲業中一個常見業態。然而多少年後,又一家主打茶餐廳業態的太興餐廳同樣也上市了。

上市所指向的背後意義最基本的就是:開店數達到一定量級,經營數據值得期待。上述提到的這兩家茶餐廳品牌都是香港血統,內地餐飲業中能夠做到這樣規模和盈利水平的茶餐廳鮮有,但是單店茶餐廳、小型連鎖茶餐廳卻並不少見。

在地域上,由於和本源地香港地緣上的接近,茶餐廳更多分布在華南地區,但每個城市幾乎都會有茶餐廳的業態分布,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可以說是處在火不起來也不可或缺的地位尷尬中。

和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相比,茶餐廳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環境舒適、餐品豐富、口味標準、價格適中、服務高效、非本地傳統餐飲的異域風格.這些都讓茶餐廳成為洋快餐的最佳替代、年輕人願意真正去吃一頓飯並且享受放鬆時光的場所。

因此,茶餐廳具備連鎖化的基因,但是,茶餐廳來到內地後的發展並不是很順利,無論是翠華餐廳還是太興餐廳,在經歷過幾年的利好之後,都面臨各自的問題。定位決定發展,茶餐廳適應不同的市場就要有不同定位,才可以將這個業態品類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來內地發展的連鎖茶餐廳的共性:定位中高端,失去快捷屬性

茶餐廳是一個近幾十年才逐漸固定下來的詞彙,且基本上可以成為「港式茶餐廳」的代名詞。而其實,內地也有茶肆的業態,臺灣也有休閒茶餐廳的經營模式。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所有茶餐廳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能夠提供口味精緻、環境清爽、服務快捷的大眾化餐飲服務。

其中,大眾化是一個關鍵點,港式茶餐廳則是典型。

港式茶餐廳的起源頗有些妥協的味道。由於當時的香港人受西方文化影響,開設了一些高級的西餐廳,但是昂貴的價位並沒有受到香港市民的歡迎。為了能滿足普通的市民也可以享受西餐的需求,市面便出現了以經營西式簡餐為主的冰室、茶餐廳等。

這些以冰室和茶餐廳業態存在的西式餐飲不僅是大眾化價位,且還提供嶺南飲食,非常受香港普通市民的歡迎,從而港式茶餐廳也漸漸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獨具特色的模式也讓其開始向內地延展。

現在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幾家港式茶餐廳,做得好的甚至可以持續經營十多年,且多由港人做老闆保證出品品質。但是基本上,茶餐廳都是作為特色餐飲,多以少量單店、幾家連鎖的形式經營,像太興餐廳這樣的中大型連鎖很少見。

歸其原因,品類特點是關鍵。茶餐廳供應的食物飲品雖然是簡餐,但卻是將西式、粵式、港式飲食三者相結合,對「精緻」的要求標準較高,對廚房管理水平和廚師技藝要求自然也不低,能夠做到出品優秀的餐廳並不多,經營上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然而對於普通的中式快餐廳,能做到這些的商家很少,對穩定度要求更高的連鎖模式就更難了。

不過,即使是具有管理能力的連鎖茶餐廳,在內地市場的發展也不盡相同。幾年前就開進內地的翠華餐廳,就因為定位脫離了「大眾化」而發展不順,盈利欠佳並出現關店。

翠華在香港開遍大小街道,可以說是香港人的后街食堂,定位都是接地氣的大眾消費,而開到內地後,為了迎合內地消費者對「寬敞大氣」的餐飲消費需求,定位不再大眾,變成「知名精緻港式茶餐廳」的中高檔餐廳,餐廳面積擴大到幾百平,餐品沒有明顯變化但客單價增加,這讓翠華在性價比方面立刻失去優勢。

相比之下,在香港經營表現較好的太興餐廳,來到內地後也有相似的情況。截至2019年5月21日,太興集團共有191間餐廳,其中126間位於香港、63間在中國內地、1間位於澳門、1間在臺灣。據公司上市前的披露,在中國內地,太興餐廳顧客在2018財年人均消費為84.4港元,而在香港這個數值則為65.4港元。

太興雖然仍在堅持「款式多樣、出品上乘、價格親民的美食,再搭配雅致舒適的用餐環境」,可是成本的急劇上升和消費環境、商業環境的變化,仍讓其在內地發展不順。雖然試探內地市場14年,門店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但太興整體上的擴張步伐仍是舉步維艱。根據其財報,太興集團在2018年中國內地的利潤率有所下滑,比港澳地區要低;按2018財年的公開數據,太興約有77%的收入來自香港市場,其主要市場仍在香港本土。

依託茶餐廳有更加豐富的就餐場景以及對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的全時段覆蓋,茶餐廳應該有較長的營業時間和極高的翻臺率,但包括太興在內的連鎖茶餐廳大多開在商場,經營時間受限,只能靠午市和晚市兩個時段支撐全天的運營。

即使在茶餐廳接受度更高的廣東,消費者在同樣客單價下,寧可去選擇能夠提供更地道粵菜的酒樓。

茶餐廳出品品類的屬性是快捷不失精緻的大眾化中西餐,一旦定位過高,和正餐餐廳去競爭,就難免失去原本的市場。

✔茶餐廳突破口:是變身中西式融合菜餐廳,還是販賣港式茶餐廳體驗?

港式茶餐廳在最初進入內地時也並非都是「升級版」,如曾十分紅火的避風塘提供的就是非常平價的餐食。

而且在彼時,香港影視文化、流行音樂文化的風潮還依然未減。港式茶餐廳之所以曾經風靡全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香港文化的影響。港味小資很受年輕人歡迎,所以在當時的小本創業、連鎖加盟熱潮中,開一家茶餐廳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不過,隨著香港經濟整體實力的變化,文化的輻射力和當年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加上內地近年來餐飲業的大發展,品類已經非常多元化,港式餐飲吸引力下降,沒有那麼容易賺錢了,茶餐廳也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和其它特色餐飲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爭客源,在產品、服務和供應鏈上深度打磨。

筷玩思維注意到,有一部分港式茶餐廳走起了輕正餐的路線。如2005年開在上海的港麗餐廳,就將升級版茶餐廳的模式拓展成港式、西式融合菜的輕正餐餐廳,並已經在上海、北京、杭州、蘇州、南京、廣州、深圳穩定開拓出市場。

客單價的提高只有伴隨著環境的升級和菜品的升級,才能持續吸引顧客,特別是在港式文化影響力已經並非強勢的社會環境下。

內地另一種茶餐廳的形式則是極力複製港式茶餐廳的風格,在茶餐廳用餐不再是對潮流和時尚的追逐,而是對復古港風的一種追憶和緬懷。

在這種經營思路下,茶餐廳成為了帶有「異域風情」的特色餐飲,而「特色」必須要建立在「剛需」的基礎上才會有更多市場空間,這就要求茶餐廳的產品服務有吸引力。而一般來看,過分重視外在「港風」的餐廳,反而在出品上並不能達標。

所以,茶餐廳如果僅僅是為了懷舊而懷舊、為了情懷而情懷,失去了產品本身帶來的顧客體驗,就很難長久了。這也是三四年前一波茶餐廳小本創業者紛紛折戟的原因。

✔茶餐廳有沒有可能回歸本源,並成為西式快餐的最佳替代?

幾個美式快餐連鎖品牌能夠在中國持續多年發展,產品和運營的標準化、效率高、價格中等口味過關、環境輕鬆愜意.這些基本要素其實茶餐廳都具備。更重要的是,茶餐廳能夠提供的食物遠比炸雞、漢堡、薯條、可樂更適合中國人的胃。

兩大茶餐廳在香港的不斷開店擴張並先後上市,也從側面印證了:在亞太市場,茶餐廳可以和麥肯爭奪快餐市場。

那麼,茶餐廳究竟能否在內地續寫傳奇,成為西式快餐所畏懼的競爭者?

首先當然不能照搬香港的經營方式,但也不能失去原本的根基。這就需要從兩個角度來轉型:一是在產品優良的基礎上突出便利性和平價;二是簡化和聚焦。

成立於1998年的避風塘是內地港式茶餐廳升級轉型的一個標杆。避風塘在成立時就明確把品牌定位於「休閒」、「大眾化」的時尚餐飲,環境有濃濃的港味但並不奢侈,菜品是港風但也有很多創新。如今耳熟能詳的避風塘炒蟹就是從這裡而來,其還有多項菜點被評為「中國名菜」、「中國名點」和「中華名小吃」,到目前避風塘全國已有120多家直營連鎖門店,僅在上海就有60多家店面,並且已經建立了標準化的食品加工廠、冷鏈和物流配送系統。

避風塘所定位的「精緻美食,觸手可及」,正是符合了港式茶餐廳保持大眾化、專業化的立身之本,即使在內地,這樣的模式也仍然會受到歡迎。現在的避風塘也面臨品牌老化以及大店模式拓店不易的問題,其現在已經推出了新店型「避風塘小廚」,更輕更小的店型更接近於香港茶餐廳的樣貌,菜單結構也更加精簡,選址多位於商場內,品牌形象更加年輕化。

更多的例子比如位於廣東地區的一批「表」字頭茶餐廳——表哥茶餐廳、表妹茶餐廳、表叔茶餐廳……其模式已經非常接近快餐,雖然也需要重新梳理,但這正也是眼下茶餐廳重整旗鼓的正確思路。

茶餐廳更初始的形式「冰室」就是一種簡化版的茶餐廳。「冰室」就是甜品小吃店,只賣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及多士、三明治等小食,後期才開始賣粥粉面、燒臘煲仔、碟頭飯、牛排豬扒等中西式主食,最終演變為「港式茶餐廳」。目前餐飲市場也有了一些以「冰室」為名的品牌,「冰室」似乎更有港式街頭風情,比「茶餐廳」的概念新穎,形式上也可以做出簡化,減少菜品數量,專注某幾個受歡迎的菜品,以此提升整體的出品品質。

如在北上廣深都有開店的「九龍冰室」,就是名為冰室實則是簡化改良版的茶餐廳,並且品牌把產品聚焦在「奶茶」和「炒蛋」上,簡化了茶餐廳原本複雜的菜單,而其最新版的店型更是精確定位快餐屬性,面向周邊白領提供午餐主食的多樣菜品。

總之,無論是茶餐廳還是冰室,對於消費市場來說,都是具備濃濃港式風情的快捷一餐之選,回歸了這個本源,再在新的內地餐飲市場上因地制宜做出調整,做到快捷便利、貼近大眾又不失精緻美味,才真正具備長久的生存能力,甚至可以跟麥肯等西式快餐同臺較量。

✔結語

房地產業有一種觀點:未來一線城市會香港化,即高房價、高租金、戶型趨小,同時民眾的消費壓力大,商業上那些店型緊湊靈活、效率高的平價商戶才可以應對各方面的擠壓。這也和目前餐飲業的「三高一低」呼應。而茶餐廳這種在香港始終發展不錯的業態,應當會在內地越來越如魚得水。

眼下的茶餐廳還有很多品牌、業態和變種。最接近香港本土的傳統店模式,固守本初相對沒有創新但穩紮穩打,如北京的日昌餐廳,經營20年已有10家門店;香港大公司過來的連鎖品牌茶餐廳如翠華、太興,走中高端大店模式,業態變革沒有跟上內地市場環境的變化在發展上有些力不從心,但卻是行業領軍者;輕正餐時尚感更強的茶餐廳以及平民快餐化茶餐廳,則在「前輩」、「老大」們品類教育後的市場上積極變革創新,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最終,我們希望也期待能有這麼一天:如果消費者不想吃麥當勞,他會首選一家茶餐廳。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廣大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積極留言和互動哈。

繼6月10日成都峰會、6月26日昆明峰會後,筷玩思維將在7月份集結全國近20位餐飲產業鏈大咖聚首重慶,一場以「刷新·重新認知餐飲」為主題的連鎖餐企轉型升級的乾貨盛宴正蓄勢待發,相關贊助合作事宜全面約談中。

官宣:筷玩思維啟用「筷幫」品牌,正式推出會員成長體系。筷幫是什麼?筷幫是筷玩思維面向全平臺累計200餘萬粉絲推出的以資源導入為核心的會員服務品牌,旨在藉助一系列的專屬組合特權與您建立更長期的雙贏關係,全方位提升和豐富您在筷玩思維全體系內可享受到的陪伴式成長體驗。

喜大普奔、限時特惠!現在成為筷玩思維會員僅需298元/年,太划算啦!!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購買「筷玩思維成長會員」吧,無筷幫、不老鐵!

相關焦點

  • 「太興」上市在即,新港式茶餐廳還受歡迎嗎?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日漸式微,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太興和它旗下的茶餐廳能成功攪動市場,以另一種形式讓「港式茶餐廳文化」再度引起外界的關注嗎? 休閒餐飲行業龍頭 主打「親民」牌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太興已經從當初地處西灣河一家簡單的茶餐廳發展成為多元品牌的休閒餐飲餐廳。現時,公司旗下除旗艦品牌「太興」外,還有「茶木」、「靠得住」、「敏華冰廳」、「錦麗」、「東京築地食堂」、「漁牧」、「飯規」及「夫妻沸片」等餐飲品牌。截至2019年5月21日,太興集團餐廳網絡共有191間餐廳,其中126間位於香港、63間在中國內地、1間位於澳門及1間在臺灣。
  • 香港茶餐廳老字號內地盈利停滯,快餐巨頭撤出華東,香港餐飲為何在內地玩不轉?
    定位尷尬:主打快餐卻以高檔餐廳標榜身份相比於永和大王、吉野家這些外來連鎖餐飲品牌,翠華在大陸的營收增長能力和拓店速度並不亮眼,而這恐怕要與它的定位關係很大。在香港定位大眾的翠華餐廳,因為帶著香港「城市名片」的光環,在內地是以「知名精緻港式茶餐廳」的定位來經營的,並非快餐和大眾餐,而餐品卻仍以粉面、燒味、甜品為主,這種定位與實際內容的差距讓翠華在內地顯得不具備性價比的優勢,自然也就沒有重演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同時,定位較高是許多香港餐飲品牌在內地掘金時的共同姿態。
  • 太興集團去年淨利下跌逾10%,港式茶餐廳怎麼了?
    3月26日晚間,太興集團(06811.HK)發布了上市以來首份年報,財報顯示,2019年太興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5.52億港元,同比增長4.0%;股東應佔淨利潤7686.4萬港元,同比下滑74.78%;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1.35億港元,同比下滑11.9%。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太興集團的整體發展似乎不被看好。
  • 翠華餐廳接連關店,市值蒸發77億
    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至今近22年歷史。由於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必去的打卡地標之一。根據公司中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翠華在香港、內地分別有41家、38家分店,另外在澳門、新加坡則分別有3家、2家分店。
  • 【餐飲案例】翠華餐廳李遠康:從外賣仔到上市公司老闆
    一個脆譁奶油豬、一碗鹿兒島豬軟骨撈公仔麵、一杯香滑奶茶,上班族們還在埋頭品嘗這份經典早餐時,出品方翠華餐廳已經在港交所敲鐘。這就是今天《廚道快報》與各位餐飲人分享的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在港上市掛牌的「茶餐廳」。到茶餐廳嘆杯奶茶,一直是很多香港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 旺角冰室奶茶起家到首間上市茶餐廳 翠華闖進新加坡!
    翠華茶餐廳將會到新加坡開業,大家如果到了當地會想吃嗎?(圖片來源:大粵網•香港提供)【大粵網.香港】說起中國香港有名的茶餐廳,不得不提翠華茶餐廳。雖然近年來因價格昂貴,分店多而食物水平參差等等問題為人詬病。
  • 《翠華餐廳》22年的香港旗艦店宣布倒閉
    由於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必去的打卡地標之一。然而,翠華集團宣布,因控制成本,自3月23日起,位於中環威靈頓街近22年歷史的翠華旗艦店暫停營業。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至今。
  • 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市值蒸發77億港元,港式餐飲的好日子過去了
    由於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必去的打卡地標之一。然而,翠華集團宣布,因控制成本,自3月23日起,位於中環威靈頓街近22年歷史的翠華旗艦店將暫停營業。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至今。
  • 現實中主打「黯然銷魂飯」的太興餐廳赴港上市,進軍資本市場
    最近,主打這碗黯然銷魂飯的香港連鎖餐廳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擬登陸港交所,進軍資本市場。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中國餐飲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並不少見,太興此次上市,會走出怎樣的走勢?
  • 股價大跌、撤離、業績下降……茶餐廳還能老樹發新芽嗎?
    在記者看來,一個業態的快速發展必然會隨之帶來一系列痛點問題,如2012年上市的茶餐廳第一股「翠華」,至今其股價已經跌到0.5港幣以下。又如大家樂股價下跌繼而撤離華東、大快活也同樣不景氣等。相比之下,今年上市的太興集團,股價卻長時間維持在4.3港幣左右;深圳新發燒臘茶餐廳也在變革中逐漸成為年輕人用餐的聚集地。
  • 失落的香港茶餐廳
    1990年代茶餐廳隨著來到中國內地經商的港人,來到廣東省及周邊,這種帶有深刻地方特色的業態展開了北上的徵程。到了2008年前後,茶餐廳越過長江,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遍地開花,在香港隨處可見的翠華餐廳也在2009年來到上海,開出第一家位於中國內地的分店。
  • 你肯定不知道,翠華要來南京惹~
    如果茶餐廳也有所謂的傳奇的話,那麼翠華絕對是香港茶餐廳的不老傳奇。從1967年創立至今,翠華已經融入了許多香港人的生活中,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回憶香港的老照片裡,也會看到翠華老店熟悉身影。這塊香港的金字招牌,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後,正煥發著新的光彩。
  • 「茶餐廳第一股」股價跌超八成 翠華旗艦店停業 港式餐飲如何回到...
    還因為TVB連續劇常常出現翠華,林青霞、周星馳、溫碧霞等明星常常光顧翠華等,它也被稱為「最能偶遇明星的香港茶餐廳」。   2012年,翠華控股(01314.HK)在香港上市,更是被業內稱為「茶餐廳第一股」。
  • 香港著名茶餐廳翠華即將登陸新加坡啦!
    珍寶集團9日透露,將同翠華集團合作,將翠華品牌下的港式茶餐廳,引進新加坡。這將是翠華餐廳首次在東南亞地區設立門店。珍寶集團?恩 沒錯 就是每天爆滿 吃海鮮的那家。 翠華餐廳?翠華餐廳集團(Tsui Wah Restaurant Group)是香港著名的連鎖茶餐廳集團,在中環、銅鑼灣和佐敦等地設有多家分店。作為香港老字號,翠華茶餐廳幾乎是港式飲食文化的代表。
  • 從火爆內地到虧損4500萬,香港茶餐廳為什麼不行了?
    這也意味著,自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翠華首次虧損。翠華的窘境,折射出香港茶餐廳的困境:從排隊如潮,到風光不再。很多人不知道,茶餐廳是一個「混血兒」。茶餐廳,可以視為香港風味的快餐。既供應早中晚三餐,又提供廣東人愛喝的早茶、英國人愛喝的下午茶,這或許就是「茶餐廳」一名的由來。茶餐廳供應產品豐富、價格便宜、營業時間長,契合香港消費水平和工作生活習慣,因此大受歡迎,逐漸成為香港美食的代表。
  • 火爆內地的香港茶餐廳文化怎麼說崩就崩了呢?
    就在這兩天,香港茶餐廳的龍頭企業翠華公布的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38億港元,同比減少6.4%,虧損4450.2萬港元。這也意味著,自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翠華首次虧損。翠華的窘境,折射出香港茶餐廳的困境:從排隊如潮,到風光不再。你有多久沒有去過茶餐廳了?
  • 茶餐廳走向沒落?九龍冰室靠新概念開出60多家店
    黃小舟夫婦正是受其影響,對電影中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普通小市民都愛幫襯的冰室和茶餐廳文化情有獨鍾。2013年,因為對港式茶餐廳和冰室文化的喜愛,黃小舟和丈夫在廣州共同創立了九龍冰室。她介紹,九龍指香港九龍半島,相比於香港半島而言,九龍更接地氣、平民化;而冰室是茶餐廳的前身,兩者在餐點和服務形式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冰室比茶餐廳形式更為簡單,在廣州也有深厚的歷史。
  • 【香港美食】街市小吃裡的上市公司——翠華餐廳
    好多前年剛來香港時,老是擔心這些靠近商業街門面極小進門還得走樓梯或乘電梯轉幾個彎進去的小店有入黑店的感覺,但大膽子嘗試了幾次後,香港這些店最大的優點就是童叟無欺,而且偶爾還會有名家廚師鎮店,品嘗美味的意外。第一次豔遇以魚蛋和魚湯聞名的翠華餐廳,倒不是尋街的結果,那天與我們合作的公司談事,過了午餐時間,對方意思就在附近簡單用點餐。於是就進了大門口的翠華餐廳。
  • 香港茶餐廳第一股翠華22年旗艦店停業 市值僅4.59億港元
    曹西京  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停業了。這是電影《春嬌與志明》的拍攝地,《志明與春嬌》中有句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
  • 【餐館】港式茶餐廳遍地開
    早幾年茶餐廳在武漢並不多見,近2年來,香港的翠華、稻香、太興等品牌陸續進入武漢,食客們有了越來越多豐富的選擇,也可以在本地方便地感受TVB港劇、港影裡那些美味了。除了香港品牌的茶餐廳,一些新興自創品牌茶餐廳也越開越多。這些茶餐廳在菜單設計上有更多的變化,與翠華比較偏快餐類餐品不同的是,不少新開的茶餐廳多將菜品比重加大,可以點到豐富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