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私房菜,在馬臺街的小區裡毫不顯眼。
幾乎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被鋪天蓋地的安利了一波,卻又迫於小店難尋,遲遲也沒親身前往。
今日天氣燥熱,宜以毒攻毒,所以我們來吃了這家盛名已久的四川老陳私房菜,在紅彤彤的椒麻味兒裡,到底是為你們種草還是拔草,卻還要你們自己判斷。
四川老陳私房菜,隱蔽在馬臺街的舊小院中。
民居改造的店面年頭已久,鐵門、牆體的破敗程度產生的神秘感和門口顯眼的牌子,相互交疊。幾道招牌菜,就直晃晃地擺在在我們眼前。
五六張飯桌,海報紙和菜單鋪就的牆面,桌椅板凳好像是新換的,就餐區域不破不敗,整齊有序。
11點左右只有我們一桌客人,又不巧趕上了停水的窘境,直到12點陸續上了兩桌客人,都是預定來的,由於店內只有老陳一個人,所以來就餐基本需要提前預定。
點了三道葷菜和兩份小吃,菜單簡單明了,墊菜要加錢,盆菜50元上下,餐具同樣非常隨意,不鏽鋼盆瓷碟輪番上陣。有驚喜也有反響平平,我們一樣樣來吃。
看到蒜泥白肉端上桌,整盤都是暗紅的辣椒色,每片肉都裹滿了佐料,比起「白肉」,叫「紅肉」可能更加貼切。肉片切得偏薄,厚度和大小都很均勻,瘦肉佔比非常多,只綴了一點點肥肉。
看色澤本以為會很辣,但是第一口不管是辣味還是蒜味都不明顯,在冰箱裡冰鎮過,蒜泥白肉的溫度略低,在五月中旬的高溫裡份外討喜。蒜泥打得很細,在咀嚼過後,綿長柔和的辣味和蒜香一起衝出來,回味裡麻的比例更多。
肉質紮實緊緻,不幹不柴,經絡和纖維感有些類似於雞胸肉。肉皮彈性足,勁道有嚼勁,肥肉的存在感十分微弱,但咬到的時候,唇齒間的感受非常細膩。缺點是肥瘦比例過於失衡,少了想像中油脂的四溢香氣。
冷鍋魚需要提前預定,老闆會當天現買食材。上桌分量還是很可觀的,厚厚一層紅油下面,都是滿滿的魚片。
魚片形狀規整,極其厚實,碎肉很少,夾起來形也沒有散。在厚度的加持下,魚肉在嫩和嚼頭之間尋到了完美的平衡,嚼起來細嫩,肉感又很足。
冷鍋魚的辣和麻不嗆人不霸道,魚肉的存在感就被凸顯出來了,鮮和香都沒有被蓋過去。最值得稱讚的是,老闆在湯底裡加了適當的酸菜,提鮮開胃,柔軟的酸味沒有喧賓奪主,反而增加了口味的層次感。
口水雞就讓人有些失望。與冷鍋魚差不多的湯底,雞肉不大入味,大塊頭的雞肉,只有一層紅油的辣味浮在表面。
雞肉的口味有些難以接受,肉質也算嫩,但是有淡淡的腥氣遮掩不住。關於整體的味覺體驗,作為肉食愛好者的小資,只想表示一下心塞。
我們在口水雞裡另加了一份土豆,受到了一致好評。土豆也是豪氣的大片,橫截面快有巴掌大了,保留了一定的厚度。土豆並沒有煮得過面,是還有一點脆感的剛好熟爛的程度,湯汁浸潤到土豆的纖維裡,每一片都微辣鮮香,非常下飯。
不拘小節的一碗涼麵堆到冒尖,纏繞得非常緊,不得不說,夾面是有點困難的。
涼麵被老闆拌得十分到位,根根分明,全部均勻地裹滿了調味料。涼麵口感偏硬,嚼著嚼著,油香面香互相交織滲透,甜味辣味漸漸湧現,天熱的時候來一碗,很爽快!
冰粉是川菜的標配,原汁原味的紅糖冰粉,用來解辣再好不過。十元一碗,性價比只能扣下不提。
一塊正好是勺子的大小,送進嘴裡冰涼爽滑,紅糖的甜香衝擊力很強,嘗得出來是正宗的老紅糖,甜度雖然高,卻不會齁人或者粘嗓子,一點點焦糊感,更加激發了紅糖的醇厚。
老陳私房菜的米飯口感不錯,略微溼軟又粒粒分明。下飯的川菜,配上好下咽的白米飯,這就是和諧妥帖的一餐。
口味:老陳私房菜並不是正宗的川菜做法,調整後的菜色辣度整體降低,口感柔和,好吃並且下飯,不過口水雞的發揮有失水準。(辣度以小資個人口味為標準,僅供參考。)
需要一提的是,川菜本就屬於重口味一派,而且老陳私房菜葷菜佔比極高,素菜很少,不愛吃肉口味清淡的小夥伴可能會踩雷。(真的有不愛吃肉的人嗎?!)
性價比:人均50元,單看不算昂貴,但是結合菜品的分量,只能說一句:中規中矩!
此次點單內容及價格
冷鍋魚:65元
口水雞加土豆(半隻):50元
蒜泥白肉(小份):20元
涼麵:10元
冰粉:10元
餐具:3元
三人食,不算酒水總計158元
服務:我們去的時候,只有老闆一個人同時招待、做菜,雖然做不到熱情周到、賓至如歸,但是家常簡單,也不會讓人覺得生冷。
老陳私房菜的氣質很佛系,就像很久之前機緣巧合認識的老朋友,不用特意聯繫,見面也不需要儀式感,偶爾想起就一塊喝兩杯,也挺舒適安閒。
這裡本身就是家常小店,如果你抱著過高的期望來,或許會有些乏善可陳。
可是如果你帶著飢腸轆轆的身軀,麻辣下飯的簡單川菜,也能帶來不小的幸福感。
撰文 ✎ 一張小圓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商務合作 ☏ 17705163673(汪淼)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需 要 轉 載 請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
ABOUT US
自知、低調、善良、永遠不安分
尋求更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