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句老話:貨中主人意,必是好東西 | 白丁&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 朱承餾/20141

2021-02-23 最憶是金陵

【  】點擊來自專輯  可閱相關圖文

點擊最憶是金陵  加關注可自動接收本號

南京老門西文化守望者協會主辦


貨中主人意,必是好東西

文:白丁  播:柴曉明

南京有句老話叫「貨中主人意,必是好東西」。這是流傳在各種工匠口中的老話,後來慢慢變成了一句口頭禪。

過去沒有什麼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評判產品(服務)質量的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主家滿意」。所以,必須把主家伺候好。一百個主家就有一百個標準,這種環境逼迫工匠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術,以對應各種不同的需求。

過去手藝人都是上門服務的,比如木匠上門打家具,漆匠上門做油漆,瓦匠上門拾漏,箍桶匠上門修理水桶澡盆等等。他們總是不斷和主家韶,了解主家的要求,在做活的時候主家也隨時會提出修改意見,工匠們都是儘量按照主家的意見修改。有時候徒弟不耐煩,師傅就會開導他:「貨中主人意,必是好東西。我們做的活,主人滿意了,下次人家還會找你。你做的再好,主人不滿意一點兒用也沒得,一回頭生意,下次就沒得人找你了。」

在那個時代沒有回頭客,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沒有了生意,就沒有生活來源。所以工匠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一是手藝,二是服務態度,也就是口碑。

過去三山街有一家《三聚鞋店》,店堂裡有一把斧子。據老人回憶,如果你在他家買的鞋子,回家穿的擠腳,找到店裡。店小二二話不說用斧子把鞋子一剁兩半,扔掉,換雙新的給你。

現代的營銷學有句名言:「顧客就是上帝!」,其實這個理念一直存在於我們這些老手藝人老工匠們的心中。

校對:草民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朱承騮

南京有句老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過去南京多數人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收入低,人口多,全靠持家人勤儉持家,計劃著花錢。

算計就是盤算、計劃的意思。有錢不買半年閒,不急需的東西不買。家裡就那麼點兒收入,一家人的穿衣吃飯,孩子讀書,親朋好友的面子往來都得花錢,不計劃不行。不該吃的不能吃,不該花的不能花,精打細算,再苦再難的日子也要過得有滋有味。家裡的孩子一個一個都培養成人,娶媳婦,嫁女兒,一樁樁大事都辦了,靠著這句老話,把日子熬出了頭。

今天的觀念變了,特別是年輕人,花錢很任性,不是算著過而是過了算,很高興當月光族。

今年的疫情給大家上了一課,尤其是個體,幾個月不開張沒收入,多少人犯了難,面對災情束手無策。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這句老話今天仍有一定的道理。過日子還得多算計,天晴防著天陰。

附:辦好 「南京有句老話」欄目 座談會

 

徵稿啟事

《最憶是金陵》| 在時光、碎影中,等你!(徵稿啟事)【19091】

相關焦點

  •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用好農家這句經典,保你一生無虞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用好農家這句經典,保你一生無虞「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這句農村俗語,是被農民們奉為經典的生活準則,千百年來一直框範著農民的生活行為。這句話有道理嗎?只要你略微留意,就不難發現,兩個同樣的家庭,生活狀況卻迥然不同。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
  • 老話:「窮莫信命,富莫信鬼」,老祖宗的三句俗語,揭露人性
    一個人的一生雖然很長,但是與歷史相比卻是遙不可及的,所以先人留下的許多話都是值得探究的,從中道理或許可以讓你走很多彎路,今天給你介紹三句老話,說透人生,看透人性。「馬上銅鈴破,親戚無半個」。在古代,青銅鈴鐺被綁在馬身上。起初,這些鈴鐺被商隊用來在長途貨運中嚇跑一些野生動物。
  • 三十而已:王漫妮的精緻窮,其實你也有
    事實上,王漫妮的精緻窮並非個例,在微博話題中,甚至有不少網友說,在王漫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試想一下,如果每天如此,156萬最多夠揮霍一個月,真的是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蘇格拉底說,不自我檢討的生活,不值得一提。這世界上並不是每件事都能有時間了再說,並不是所有的光鮮都能永不褪去,也並不是有錢了就能忘乎所以。
  • 農村老話「男長二十六,女長二十足」到底說的什麼意思
    其中老祖宗流傳下來老話,總是讓人津津樂道。在農村時不時就會聽到人們說出一些通俗易懂,還蘊含道理老話。這些老話能夠口口相傳流傳幾千年。其中必有他的存在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享幾句。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河邊的地就算再肥沃,也不能買。因為一般河邊的地勢比較低。一但發大水就會遭到災荒。在過去由於科技不發達。遭受旱澇之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們對水系的控制不如現在。
  •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新年也就幾天的時間了。很碰巧的是2018年就是狗年,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豬年了。有些人可能就聯想到了「豬來窮,狗來富」這句俗語了,那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老祖宗智慧值得受用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講究的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而古人在吃飯時,要求右手把筷子拿穩,左手把碗扶好,嘴伸到碗邊吃飯——以食就口,不以口就食。「手不扶碗窮一生」,就是對違反者的一種警告。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老話有理,相由心生,看相識人,由表及裡,相定乾坤。別小看你身上的一個個相,內藏奧秘,它們可能決定了你這輩子的整個運勢和運程。
  • 俗語「五不娶、六不嫁」,哪五種人不能娶,老話在理嗎?答案來了
    由於以前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父母在為子女選擇結婚對象時,會根據「五不娶、六不嫁」來判斷,那麼哪五種人不能娶、哪六種人不能嫁呢?現在還有這個說法嗎?五不娶1、不娶不孝的女人。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在百善之中為第一位,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
  • 男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還不上進,窮還理直氣壯
    但是,生活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可以窮一時,不能窮一輩子,尤其是男人,很多時候作為一家的頂梁柱,一旦有了窮一輩子的打算,可能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就別指望別人瞧得起自己了。富蘭克林說過: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這種理直氣壯的窮,會讓男人一直永遠陷在漩渦裡面,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希望,還要被自己的老婆嫌棄,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 農村老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各種各樣的老化,雖然看起來都很通俗易懂,但是背後卻是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放在當今社會,也不為過時,當然,我們能夠理解的也不多,被遺忘了的倒是大多數、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來呢?就比如下面這句「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老話:「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有啥說法
    現在農村,依然流傳著許多經典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裡,有些很有道理,甚至富含一定的哲理,雖然有時候聽起來話有些糙,但是理一點不糙。也有部分俗語在現在看來不僅沒有道理,甚至偏向迷信了,不過現在,聽到人們說這些老話俗語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其中的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的是啥意思?現實嗎
    首先咱們先說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句老話是村裡老人最常說的老話,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其原話也說出了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也非常實用。更多的是體現了現在人們嫌貧愛富的心理和人情的冷暖。這句老話從字面來理解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窮的時候儘可能不要走親戚,富裕了也不要回家鄉。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一兩句類似順口溜的短話,其中卻涵蓋著至深的人生道理。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
  • 「窮且益堅」的「窮」,真的是「貧困」之意嗎?
    本文系作者看見過你這樣好看的人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傳誦千古的文學名作《滕王閣序》是一篇名言警句累累不絕的駢文,但或許因為駢文在形式、用典上過於考究,千百年來,人們對這篇許多人能通篇背誦的文字頗多爭議,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落霞」究竟是什麼,有說「晚霞」
  • 感悟:人窮不可怕,若缺少這五樣東西,難有出頭之日
    雖然於生活而言金錢很重要,但更現實的是缺錢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這五樣東西,錢可以賺,這五樣東西若沒有,則難有出頭之日,亦難賺到錢。想法說到想法,生活中有兩類人,一類人的想法貼合實際,另一類人的想法卻接近於妄想,比如說,有的人每天躺在家裡不動,想著有一天能中五百萬。
  •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窮有兩種,窮得消沉,或窮得開朗
    流著淚看完日本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感動之餘,有一句臺詞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人要永遠懷抱夢想,即使沒有實現也沒關係,畢竟是夢想」。這句話仿佛一語驚醒夢中人,它的重點在後半段,誰都知道人該有夢想,但是我們如何評價和對待那些努力過,甚至努力了一生也沒有實現的夢想呢?
  •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說的有道理嗎?
    有一些行為,可能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但實際上對自己還有對他人都不是太好,農村老人經常說的俗語就包含有這方面,叫做:「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這句話包含有什麼道理?現在還有什麼意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手不扶碗窮一世」從字面理解來說很簡單,就是吃飯的時候手不扶碗會一輩子都窮。那麼這句話還有其他含義嗎?
  • 老話說:「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否則會被看不起!
    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念叨各種俗語和老話,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覺得不以為然,但有時候細細一琢磨,才會發現這些話真是有道理,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諺,看看你們聽沒聽過!「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說起在農村帶毛的東西,那就是指雞鴨鵝、豬牛羊這些家畜了,而說樣的家畜多不算有錢,是因為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如果碰上瘟疫、禽流感之類傳染極廣的疾病,就算有再多家畜也會一夜死光,分文都不給主人留下,所以以前人們常說,蓄養的家畜多不能算有錢人。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這樣說道:「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如同字面意思人再窮不能把自己的看門狗賣掉換錢,再餓也不要殺死家裡下蛋的母雞。那麼看似簡單的語句之外,有什麼道理嗎?下面我就來細細的說一下。前半句「再窮不賣看門狗」和時下不提倡人們吃狗肉的觀點有所類似。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古話中有一類講的是做人要孝順,當然了,這類古話中,多是教人要孝順的。個人認為,孝這個字其實也是要分什麼情況,有些愚孝並不應該提倡,啥叫愚孝?就是不由分說,完全聽長輩的,長輩明明錯了也要聽,這就是愚孝,現代有不少媽寶男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