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大開發面臨工業汙染大難題

2021-12-31 企業家商會

多位院士學者齊聚上海探討綠色化工

本報訊 12月10日,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建議,在多位院士的大力支持下,浙江龍盛集團、甘肅中科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在上海舉辦「產、學、研、用」相結合的「2014年精細化工催化加氫生產技術應用交流會」,多位院士和長江學者蒞臨會議並做了主旨報告,國內多個城市的十餘位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和企業家參加研討。

本次活動緊跟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與新要求,切合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家提出的:「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近日「2014年精細化工催化加氫生產技術應用交流會」會議中,諸位專家以行業事實為論證,發布、展示行業新觀點,深刻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不僅探討了染料行業如何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同時眾專家也將「綠色化工」提高到了走進國家生態文明新時代,打造生態文明新常態的重要高度。

專家探討提高綠色化工工藝應用 制止工業汙染向西部轉移

這次在上海舉辦「產、學、研、用」相結合的「2014年精細化工催化加氫生產技術應用交流會」,多位院士和長江學者蒞臨會議並做主旨報告,國內多個城市的十餘位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和企業家參加研討,一起探討如何提高綠色化工工藝的應用水平,以此保護生態環境。

據悉,參加交流會的院士和專家有中國科學院何鳴元院士,中國科學院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吳雲東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楊震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鵬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李小年教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徐菁利教授,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馬建泰教授,浙江大學化工系,博士生導師陳新志教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錢超教授。

2012年9月16日,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了《中國300個省市綠色經濟不綠色GDP指數》,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汙染仍然相當嚴重,出現東西南北全面擴散的趨勢。隨著西部大開發,工業汙染已經從沿海轉向重慶等西部內地。在中國工業汙水排放從東向西、由南向北擴散的同時,工業煙塵汙染則由北向南擴散。因此改造落後生產工藝,提高綠色化工工藝的應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已成共識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此次各位專家齊聚到一起,在探討西部欠發達地區,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問題時,專家提到9月初新京報曾刊發的一篇名為《沙漠之殤》的文章,在海內外引起轟動,內蒙古與寧夏等政府部門開始聯手治理化工園區,希望能還通湖草原大漠浩瀚、沙丘環抱、林木繁茂,牛羊成群的草原景象,讓我們的後世兒孫享受到「晨觀沙海日出,暮賞大漠孤煙」的詩情畫意。

通湖風景區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與中衛市接壤的沙漠腹地,與寧夏5A級沙坡頭風景區隔沙相望,昔日藍天白雲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近年這些美景卻被騰格里化工工業園區所吞噬,國家早已明令淘汰的鐵粉還原等化工工藝汙染著美麗的草原。那麼,西部欠發達地區,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時候,該如何減少或避免工業汙染?在西部承接了東部轉移的產業的同時,汙染也隨之被轉移了過來,這將是今後西部大開發面臨的重大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吳雲東教授考察化工園區時非常感懷,其實,通湖景區的汙染只是工業汙染的一個縮影,由於園區選址為三省區交界執法交叉地區,因此建議區域有關部門聯手制止這種破壞行為,因為汙染地下水系及黃河水資源,將危機中衛這座塞上明珠城市及下遊地區百萬回、漢民眾的生存。

因此在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吳雲東院士說:通湖景區地處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交界,距黃河北岸「塞上明珠」國家5A級景區沙坡頭和中衛市均不到20公裡。2009年專程考察後,曾向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四條建議:1.化工生產必然伴隨汙染的產生,所以發展化工產業必須注注重環保問題。2.不能走西方「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當然東部發達地區的前車之鑑也應對我們有所啟示。3.引進項目時,不引進汙染環境的落後產能,落後工藝。4.要讓已被汙染的環境恢復健康。

會上專家齊建議 綠色化工大未來

吳院士指出:上述四條建議曾考慮上書國務院,從國家曾面上出臺相關法規,並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管措施。

中國科學院何鳴元院士說:這次交流會主題鮮明、及時,對於建設新型社會、新型國家,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GDP的做法,教訓是慘痛的!

何院士指出:西部開發必須要吸取東部的經驗、教訓,環境保護應提高到首位!尤其是化工項目必須採用綠色、環保新工藝。

中國科學院陳洪淵院士說:我國的化學工業貢獻了GDP的16—17%和工業生產總值的35%,是物質生產最多的學科,關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過去西方發達國家如英國、日本都是「先汙染,後治理」後果是極其慘痛的!為此,曾喊出了「保護地球」的口號,我們必須吸取經驗、教訓!

陳院士指出:我國在綠色化學和環保工藝方面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有多位國際著名「大師」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科研和技術研究。但是,一些50多年前的,早就應淘汰的落後生產工藝,如:鐵粉還原工藝、硫化鹼工藝居然還在生產和使用!所以,綠色化工的推廣、使用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考慮和推進。

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催化加氫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江學者李小年教授說:「邊發展、邊治理、邊進步」的西方模式必須改變!「沙漠之殤」的現象政府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應有責任感!科研院所要做好技術擔當!

李教授指出:技術創新是綠色化學的基礎,從技術層面上看,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外開始研究催化加氫工藝。目前我國與國外的技術水平差距不大,如:浙江龍盛集團和甘肅中科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催化加氫這一領域的典範,他們分別在染料化工生產和加氫催化劑的研發與規模化生產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值得向同行業推廣,尤其是應向中、小企業推廣!

「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楊震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鵬教授;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馬建泰教授等;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多學科的討論、分析了當前西部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的現狀,並提出必須採取的應對措施。

最後,吳雲東院士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代表與會專家、學者提出四點建議:

1.嚴格控制落後產能向西部轉移,西部新上裝置必須採用無汙染的新工藝。

2.儘快組織召開由催化加氫研究單位,催化劑生產單位和面臨淘汰(鐵粉工藝、硫化鹼工藝)還原裝置的中、小企業參加的研討會,使三方單位相互了解、溝通,促使研究成果迅速轉化,使汙染裝置的關停和淘汰工作儘快完成。

3.國家應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產業升級的資金扶持政策,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以調動中、小企業淘汰落後產能的積極性。

4.進一步加強催化加氫的基礎研究和工藝技術改進。

據悉,參加本次交流會報導的有:北京北青傳媒、中國化工報、中國環境報、央視網、香港文匯報浙江分社、中國產經新聞等多家媒體和多名記者。

-完-

相關焦點

  •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微黨課(40)|充分認識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
    《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明確提出對西部大開發進行政策支持,是基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縮小東中西部差距和實際解決西部地區面臨的困難的需要。在西部大開發進程中,政策支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要給予西部地區傾斜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廣大西部地區各省(區、市)黨委、政府也要出臺與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各項具體政策。要用足用好既有政策,讓既有政策發揮出更大作用的同時,爭取到黨中央、國務院更多的政策支持。
  • 解決工業廢石膏、廢硫酸處理難題 魯北集團董事長獲嘉獎
    入選項目即為「含硫類固液廢物協同處理新體系創建和清潔工業模式產業化」傳統產業創新類研發項目。工業副產石膏、廢酸處理難題已成為制約工業發展世界級難題工業副產石膏和廢硫酸均屬含硫類大宗廢棄物。目前,我國每年工業副產石膏排放總量約2億噸,廢硫酸產生總量約1億噸。
  • 雙良節能開發工業循環水冷卻新技術 節水消霧兩不誤
    冷卻系統堪稱「工業耗水第一大戶」,高達70%—80%的工業用水為冷卻用水,其中傳統的閉式冷卻塔和開式冷卻塔冷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資源消耗量巨大,同時也加劇了霧霾的形成。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雖然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面臨三重機遇與三大挑戰
    當前,在邁向製造強國之路上,我國正加速致力於智能製造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創新的基礎和關鍵,就包括工業軟體。所謂工業軟體,是指在工業領域中所應用到的軟體,涉及系統、應用、中間件及嵌入式。
  • 集團近千噸核電鋼建功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
    日前,我國西部地區首座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在該核電站的建設過程中,集團近千噸高端核電鋼用於3號機組和4號機組的常規島及核島設備製造。  集團深入推進「兩個結構」再優化,充分發揮全球技術研發平臺優勢,全力打造核電鋼等「單打冠軍」產品。
  • 【川普訪華特輯】一百多年前,那一場改變全世界的「西部大開發」
    這兩塊區域最大的區別,恐怕是中國的西部連接的是亞洲腹地,而北美的西部則直接面對海洋,擁有更加優越的海運交通以及氣候。中國的經濟重心和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為了發展經濟相對落後的西部,制訂了宏偉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西部地區大修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截止2014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240項,投資總規模4.84萬億元。
  • 發揮「三個作用」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 重慶主要在五個方面發揮...
    在第一場記者會上,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列席人員、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鄭向東圍繞重慶如何「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介紹情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石濤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3日9時20分訊(記者 周曉雪 劉豔)今(13)日上午,2020重慶兩會舉行如何發揮「三個作用」專題記者會,在第一場主題為重慶如何「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記者會上,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鄭向東介紹了相關情況,總結了2019年重慶的「成績單」。
  • 耕育田園發展模式,助推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五大應用是通過耕育農業方式和方法應用,最終解決現代社會面臨的五大問題:農業環境與生態保育問題,生態食材生產模式和供應鏈問題,中醫藥和耕育田園為人類康養文旅服務問題,青少年兒童的生態教育、體驗、科普問題,耕育文化傳承創新問題。
  • 新疆兩條鐵路即將全線通車 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疆鐵路環線將烏魯木齊、奎屯、克拉瑪依、北屯、阿勒泰、富蘊、準東等地連接起來,對推動旅遊資源開發,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鐵路新疆段將於12月9日開通運營,格庫鐵路即將迎來全線通車。
  • 中央放大招力挺西部大開發;商務部回應美對華為出口管制...
    西部大開發提速 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5月17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
  • 評|我國能源電力「十三五」成就與「十四五」展望
    一是火力發電和汙染控制技術世界領先。超超臨界機組實現自主開發並廣泛應用,大型IGCC、大型褐煤鍋爐已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煤電汙染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二是非化石能源發電技術具備較強競爭力。水電裝備製造、關鍵技術、建設能力全面領先世界;陸上風電形成了完整的大容量風電機組整機設計和裝備製造技術體系;三代核電技術與四代高溫氣冷堆研發和應用走在世界前列。
  • 荒野大鏢客2:藉助亞瑟摩根的眼睛,窺探美國真實的西部社會
    眾所周知,《荒野大鏢客:救贖2》是以美國西部大開發的後期為背景所展開的。隨著西進運動的不斷發展,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促使無數科技發明紛紛湧現,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片待開發的土地上尋找機會。
  • 乾冰清洗 | 最環保的清洗方式助推我國工業現代化
    乾冰清洗代替水/清洗劑方式在食品工業中應用最大的好處是減輕溼度,這樣就抑制了沙門氏菌等細菌滋生。由於乾冰清洗技術是無磨損性、無導電性、環保的清潔方法,無需擦洗、用水衝洗或使用可能汙染食品的有害化學品即可清潔食品加工設備。因為乾冰在衝擊後即升華,所以不會產生二次廢物,且大部分設備可原位清潔,無需費時拆解。
  • 北京今天已成寂靜嶺 工業汙染是元兇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北京市PM2.5有六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汙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其中,汽車尾氣及垃圾焚燒僅佔4%。
  • 梅河口市大數據開發與應用項目
    、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軟硬體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全球新一代信息產業處於加速變革期,大數據技術和應用處於創新突破期,國內市場需求處於爆發期,我國大數據產業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
  • 「西部開發新脈動」把小吉他做成大產業,正安縣脫貧攻堅顯成效
    9月24日,記者跟隨「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的一行採訪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的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內,看到擺列有序的一把把吉他,通過打磨、拋光、噴漆等一系列工序,由此「整裝待發」,從這裡銷往世界。(攝影:張天磊)近些年,正安縣立足「大園區、大產業、大就業、大帶動、大扶貧」產業扶貧思路,切實加強貧困人口就業引導、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各項工作,不斷增加吉他產業貧困人口就業率,助推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把小吉他做成大產業、大扶貧產業、精準扶貧示範產業。
  • 建設我國能源網際網路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上)(暢想能源)
    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且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存在天然不均衡性、隨機性、波動性,必須轉化為電能,依託互聯電力系統大範圍配置,才能實現高效開發利用。因此,能源網際網路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的現代新型能源體系,是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範圍配置、高效利用的基礎平臺,實質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我國能源網際網路是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是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根本途徑。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建議》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提出,特別強調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夏暉認為,綠色科技代表了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是最具潛力的發展領域之一。
  • DIA現場:我國創新藥發展駛入快車道 兩大難題亟待解決
    10月28日,在第12屆DIA中國年會現場,多位行業人士共同探討我國創新藥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新挑戰。國內創新藥市場逐年增大,研發管線數量佔據全球8%我國醫藥創新成果質和量在過去幾年有很大發展,研發管線數量佔據全球8%,僅次於美國的48%,高於傳統製藥強國英國、德國、日本。已進入第二梯隊,並且成為該梯隊的領先者。
  • 四大區域再定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現代化
    在此背景下,西部大開發被賦予新的重任: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這方面,相關國家戰略已經落地。今年5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再次賦予西部地區一系列政策利好: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西部貧困地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