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1951年4月11日,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並迅速在祖國大地火了起來,之後,這篇作品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當眾,影響了數代中國人。至此,那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被人們親切的稱為「最可愛的人」。
尋找戰友家屬
在抗美援朝中,共有240萬志願軍入朝參戰,其中有19萬人永遠的留在了那裡,這其中就包括一位叫李霽的革命烈士。李霽在一次空襲中犧牲,遺骸埋在朝鮮靠近三八線的地方,而衣冠則安葬在嘉善的烈士陵園。
如今,距離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已經過去了整整70年。為了能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李霽的戰友姚靜希望能找到她的家人,了卻自己也了卻李霽的心願。
在得知李霽的妹妹李霖還在世時,姚靜立即決定去找她。2020年10月20日,姚靜鄭重的穿上綠色舊軍裝,胸前戴上自己在抗美援朝中獲得的紀念獎章,從蘇州出發,開車2個多小時,行百餘公裡,抵達上海。
在敲門之前,姚靜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自己激動的心情。但在敲門到開門的瞬間,姚靜還是無法克制自己的感情,她緊緊的握住了戰友李霽的妹妹李霖,仿佛握緊了李霽的雙手。在等待了67年的漫長時光後,姚靜終於見到了戰友的家人。
一個白色布包的故事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姚靜送給李霖一個白色布袋,上面繡著一隻白色和平鴿。這個禮物是姚靜在朝鮮時收到的,它跟隨著李霽到了朝鮮,被送給姚靜後,又被姚靜從朝鮮被帶回中國,它見證了這段特殊的歷史,想必這是送給李霖的最好的禮物。
李霖看著這個白色布袋,這才親耳聽到了姐姐李霽在朝鮮經歷的一切。姚靜是浙江人,解放之後選擇了報名參軍進入了23軍67師文工隊。之後,姚靜擔任班長,李霽是副班長,兩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抗美援朝打響後,兩人一塊報名,於1952年9月7日,一同投身抗美援朝。但兩人並沒有分在一起,分開之前,李霽送給了姚靜一個白色布袋。但這個布袋竟然成了李霽留給姚靜的最後一個紀念品。兩人分別不久,李霽就壯烈犧牲了。
戰友壯烈犧牲,布包被歸還家人
如今,已經過去了67年,姚靜終於見到了李霽的家人,並親手將這個白色布袋還給李霽的妹妹,想必她比姚靜更需要這個紀念品。此外,姚靜得知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一個事情,便是戰友李霽犧牲的地點究竟在哪裡。李霖告訴姚靜,姐姐被埋在朝鮮靠近三八線的地方,衣冠則被葬在嘉善的烈士陵園。
姚靜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她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再去一次朝鮮,去祭拜自己的老戰友。說這些話時,已經90歲的姚靜並沒有感到沮喪,雖然年事已高,但她對自己和老戰友的「重逢」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