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最可愛的人」:90歲老兵尋戰友家屬,只為得知她埋葬地點

2020-12-22 送歷史個救生圈

導語

1951年4月11日,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並迅速在祖國大地火了起來,之後,這篇作品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當眾,影響了數代中國人。至此,那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被人們親切的稱為「最可愛的人」。

尋找戰友家屬

在抗美援朝中,共有240萬志願軍入朝參戰,其中有19萬人永遠的留在了那裡,這其中就包括一位叫李霽的革命烈士。李霽在一次空襲中犧牲,遺骸埋在朝鮮靠近三八線的地方,而衣冠則安葬在嘉善的烈士陵園。

如今,距離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已經過去了整整70年。為了能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李霽的戰友姚靜希望能找到她的家人,了卻自己也了卻李霽的心願。

在得知李霽的妹妹李霖還在世時,姚靜立即決定去找她。2020年10月20日,姚靜鄭重的穿上綠色舊軍裝,胸前戴上自己在抗美援朝中獲得的紀念獎章,從蘇州出發,開車2個多小時,行百餘公裡,抵達上海。

在敲門之前,姚靜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自己激動的心情。但在敲門到開門的瞬間,姚靜還是無法克制自己的感情,她緊緊的握住了戰友李霽的妹妹李霖,仿佛握緊了李霽的雙手。在等待了67年的漫長時光後,姚靜終於見到了戰友的家人。

一個白色布包的故事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姚靜送給李霖一個白色布袋,上面繡著一隻白色和平鴿。這個禮物是姚靜在朝鮮時收到的,它跟隨著李霽到了朝鮮,被送給姚靜後,又被姚靜從朝鮮被帶回中國,它見證了這段特殊的歷史,想必這是送給李霖的最好的禮物。

李霖看著這個白色布袋,這才親耳聽到了姐姐李霽在朝鮮經歷的一切。姚靜是浙江人,解放之後選擇了報名參軍進入了23軍67師文工隊。之後,姚靜擔任班長,李霽是副班長,兩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抗美援朝打響後,兩人一塊報名,於1952年9月7日,一同投身抗美援朝。但兩人並沒有分在一起,分開之前,李霽送給了姚靜一個白色布袋。但這個布袋竟然成了李霽留給姚靜的最後一個紀念品。兩人分別不久,李霽就壯烈犧牲了。

戰友壯烈犧牲,布包被歸還家人

如今,已經過去了67年,姚靜終於見到了李霽的家人,並親手將這個白色布袋還給李霽的妹妹,想必她比姚靜更需要這個紀念品。此外,姚靜得知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一個事情,便是戰友李霽犧牲的地點究竟在哪裡。李霖告訴姚靜,姐姐被埋在朝鮮靠近三八線的地方,衣冠則被葬在嘉善的烈士陵園。

姚靜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她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再去一次朝鮮,去祭拜自己的老戰友。說這些話時,已經90歲的姚靜並沒有感到沮喪,雖然年事已高,但她對自己和老戰友的「重逢」充滿希望。

相關焦點

  •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 銘記「最可愛的人」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67年  姚靜1952年入朝,與戰友生死分別67年,尋找其家屬成為一生心願  蘇州到上海,百餘公裡,開車兩個小時。敲開一扇門,握住門後那雙手,不過一瞬間。  從朝鮮戰場到回到祖國,從23歲到90歲,為了這一瞬間,姚靜惦念了67年,等待了67年。  2020年10月20日,姚靜終於找到了她在朝鮮戰場上犧牲戰友李霽的妹妹李霖。相見的瞬間,兩雙布滿皺紋的手緊緊相握。  姚靜穿著綠色的舊軍裝,胸前戴滿了抗美援朝紀念獎章,微微低著頭,凝視著手裡的照片。照片中的李霽一頭短髮,繫著一條白色的圍巾,微微笑著,年輕而美好。
  • 抗戰老兵,今天您最帥!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9月6日,來自玉林城區、福綿區、興業縣及北流市的8名抗戰老兵相聚玉城,參加由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援助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北流市中力志願者協會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暨向抗戰老兵致敬公益活動。這些老兵,年齡最小的93歲,最大的99歲,他們一同緬懷為國、為民族犧牲的戰友,追憶往昔抗戰的崢嶸歲月。您就是英雄。
  • 【壹點頭條】魚臺縣91歲老兵劉傳義: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都是戰友們...
    【壹點頭條】魚臺縣91歲老兵劉傳義: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都是戰友們拿命換來的 2020-10-27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抗美援朝老兵劉育仁尋戰友
    劉育仁,安徽省蕭縣龍城鎮劉行村人,1927年11月出生。現居杜集區段園鎮孟莊社區河東村19棟104號。
  • 張家界97歲抗戰老兵紀念抗戰犧牲戰友:榮譽屬於千千萬萬戰士
    【摘要】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
  • 抗美援朝老兵專訪 | 致敬最可愛的人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廣西新聞網獨家策劃推出抗美援朝老兵系列專訪,真實還原在不同崗位視角下,那場氣壯山河的戰爭,讓我們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不知過了多久,紅爐火邊,賴錫球恍恍惚惚的醒來,正巧碰上走訪到此的同事,也未言明,只稱自己掉彈坑裡了,被當地鄉親所救,便狼狽地回了隊裡。本以為事便至此,可在1958年回國前金日成主席為志願軍送行舉行的朝鮮送行宴上,賴錫球還是被朝鮮人民的溫情感動得哭成了淚人。
  • 【尋找戰友 160期】 戰友,一別多年可曾想念?
    我是98年入伍的,54軍放空旅57炮2營的,尋湖北籍戰友趙偉、秦剛、張中建、山東籍戰友王天峰。兵粉:愛。。。只為你存在 尋找 海軍東海艦隊溫州龍灣狀元91765部隊25分隊的牟小文 四川嘉陵江畔人氏,約1996年復員。
  • 雷鋒生前戰友趙明才捐出重要雷鋒紀念物件
    雷鋒生前戰友、南京市溧水區軍休幹部趙明才遠赴遼寧省營口市,向雷鋒文化博物館捐出目前惟一發現的紀念雷鋒犧牲一周年大會珍貴入場證,並參加紀念大會和報告會。組織安排趙明才作為雷鋒生前戰友代表,參加了軍區舉行的「公祭雷鋒同志大會」,他在雷鋒墓前立下誓言:活著就要像雷鋒那樣做人,一輩子學習、宣傳、實踐雷鋒精神!60年來趙明才一直堅持學雷鋒做雷鋒,特別是退休後,他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作報告4000多場,聽眾達200萬多人次,成為背著雷鋒紀念館的雷鋒傳人。營口是雷鋒軍旅人生的第一站,是雷鋒在軍營成長的第二故鄉和雷鋒精神的發源地之一。
  • 88歲抗美援朝老兵:已不認數字卻仍記部隊番號
    他們尋找的不僅是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不僅是那段無法磨滅的記憶,還是他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理想之光。我們關注這些「最可愛的人」,聽這些也許不常記得眼前事的老兵精確地敘述當年的經歷,不僅是為了重溫志願軍戰士當年的英勇頑強與無上榮耀,更是為了不讓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蒙塵,以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和祖國邊陲的安寧。
  • 冰城90歲老兵講述:「我曾打下一架 B29 轟炸機」
    " 喝水 ……"90 歲的老兵朱文財只要一著急,無論幹什麼事,都要不自禁地說出這兩個字
  • 【尋找戰友 196期】親愛的戰友,春風十裡你在哪裡?
    湖南常德鼎城,胡昌年,八九年入伍,在福建晉江32525部隊高炮旅當兵,湖南瀏陽溪江茅坪,周邦華,50歲,八九年在廣州員村54492部隊雷訓隊當教員。希望知情的戰友也儘早與我聯繫。>尋羅浮山下532O5部隊89分隊戰友。
  • 臺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
    李榮華跟大妹最親,相處得也最久,1949年離開大陸時,大妹12歲。每年的春節、中秋、端午,李榮華的父母都會趴在門邊哭。吃飯的時候,桌上始終留一副給李榮華的空碗筷,子女為照顧她的情緒,餐前都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問奶奶為什麼。因為戰爭與政治敵對關係,來臺外省人不得與家鄉親人有任何聯繫。
  • 最可愛的人 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禮讚抗美援朝精神
    在1951年發表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作家魏巍,寫下如上磅礴字句。這篇傳揚近70年的作品,在10月22日全網獻映的電影頻道「紅星閃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融媒體直播中,被包括抗美援朝老兵、英雄後人及中國電影人在內的70餘名見證者及致敬人接力重讀。
  • 這家影城邀請抗戰老兵觀看電影《八佰》
    8月21日19點"與抗日老兵一起看《八佰》」 --暨《八佰》星沙首演式活動在星沙名聯影院舉行。影院現場迎來了長沙縣健在的5名抗戰老兵,他們分別是:98歲的遠徵軍第50集團軍警衛營盛金雲老兵、92歲的軍醫署第29衛生大隊王先愷老兵、95歲的金井鄉公所自衛隊柳元青老兵、90歲的第九戰區學生教導總隊羅華松老兵、95歲的國民航空軍事委會員廣西都安戰備機場楊懷亮老兵,還有一位特殊的代表,他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4旅527團迫擊炮連陳德興老兵家屬。
  • 今天 這群老兵因為一本畫冊歡聚一堂
    「向前 向前 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在悠揚的手風琴聲伴奏下一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唱得格外嘹亮和雄壯這是近百位老兵及他們的家屬共同激情高歌的場面令人瞬間感覺熱血沸騰 激情蕩漾今天(12月19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汽車第五十團《英雄的汽車兵》紀念畫冊發行儀式在文山天怡酒店舉行,來自廣南、麻慄坡、文山以及全國各地的部分戰友及家屬共130多人歡聚一堂,深情回憶在部隊的難忘歲月,見證《英雄的汽車兵》紀念畫冊的發行。
  • 中國遠徵軍遺骸歸國擱淺 近九旬老兵嚎啕大哭
    京華時報記者 潘之望 攝  89歲老兵繆焜得知不能接到遺骸後嚎啕大哭。組織方供圖  近日,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和多家機構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已收殮347具遠徵軍將士遺骸。昨天下午,龍越慈善基金會發布消息稱,赴緬甸迎遠徵軍遺骸活動受阻,雲南同鄉會表示不願意將遺骸運送回國。
  • 關注 遠徵軍遺骸歸國擱淺 老兵代表聞訊墓前痛哭昏厥
    據了解,此前原定的遺骸入殮活動,未能於4日按期舉行,現場只進行了超度儀式。據龍越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車隊在4日凌晨抵達密支那時,發現存放遺骸的房間被雲南同鄉會加鎖,並在門口堵上了兩臺車輛,致使遺骸入殮儀式無法進行。隨後立即與雲南同鄉會溝通,對方表示不願意將遺骸運送回國,核心理由是計劃在密支那修建相關紀念設施,需要將遺骸安放在密支那。
  • 接力朗讀,致敬最可愛的人!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禮讚抗美援朝精神
    在1951年發表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作家魏巍,寫下如上磅礴字句。這篇傳揚近70年的作品,在10月22日全網獻映的電影頻道「紅星閃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融媒體直播中,被包括抗美援朝老兵、英雄後人及中國電影人在內的70餘名見證者及致敬人接力重讀。
  • 【聽抗美援朝老兵講故事】趙振南:戰友犧牲 娶他妹妹為妻 給他父母...
    趙振南:戰友犧牲 娶他妹妹做妻 為他父母盡孝聽抗美援朝老兵講故事抗美援朝老兵趙振南在桃花江鎮退役軍人事務站站長孫志強和村幹部吳啟方的帶領下,我們在資江下遊南岸的川門灣村見到了趙振南老人。老人和他的老伴吳月英在家門前的柿子樹下擺起了茶桌,接待我們。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離世 家人:他生前最愛講抗戰經歷,愛敬軍禮
    「爺爺的心態很好,一直都不挑食,最喜歡粗糧,但最近的食量比以前小了很多,昨(1)日晚上,爺爺的精神突然變得很好,他說餓了,吃了兩個半碗的米飯,飯後說要去睡覺休息了,哪知道爺爺再也沒起來。」在張忠的印象中,水青山爺爺幾十年來,他最愛講自己的抗戰經歷,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一兩個小時。「這些年很多人來看望爺爺,他每次都會敬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