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導演文德斯:柏林圍牆倒的那晚,我們喝光了全部的酒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德國導演文德斯:柏林圍牆倒的那晚,我們喝光了全部的酒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編譯

2019-11-08 14:12 來源:澎湃新聞

時值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德國乃至歐洲不少國家都舉行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英國《衛報》也採訪到了不少德國文化界人士,請他們回憶一下三十年前的那一刻,自己在哪裡,正在做什麼。其中,就包括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如今已74歲高齡的他,以《柏林蒼穹下》、《德州巴黎》等影片而蜚聲國際影壇。但三十年前的那一刻,他本人卻恰好身處海外。

年輕時的維姆·文德斯

「1989年的秋天,我是在澳大利亞一個名為火雞灣(Turkey Creek)的小地方度過的。我們住在附近沙漠的一個營地裡,我正在當地尋找適合拍攝我下一部電影的外景地。現在回想起來,那地方距離柏林可真是無比遙遠。鎮上連電話都沒有,卻有一臺傳真機,就在小鎮唯一的雜貨店裡。到那之後,我就設法把那臺傳真機的號碼告訴了我柏林辦公室的人——以防萬一有什麼事。」

「在河裡遊泳的時候,我不小心弄傷了腳,只能開車去火雞灣找大夫。包紮完傷口之後,我們又去了雜貨店買些吃的喝的。結果,店主拿給我一頁傳真紙,我注意到了他臉上滿滿的都是喜悅的神情。傳真是幾天前就過來了的,他告訴我說。」

「字印得很模糊,但有些圖形能勉強辯認得出。那些人,是站在一堵牆上在手舞足蹈嗎?牆?可是,文章的標題實在是看不清。我盯著那些黑乎乎的照片看著。是柏林圍牆被推倒了嗎?什麼時候的事情?蘇聯人沒有派坦克過來嗎?柏林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我還是設法找到了一臺電話,打給了柏林辦公室的同事。果然,柏林圍牆倒了,柏林人都興奮壞了——全世界都是。他告訴我,此時的西柏林,一根香蕉都不剩了(譯註:香蕉在當年的東德和西德具有極強的政治象徵意義,西德人愛吃香蕉,每年大量進口,經濟凋敝的東德視此為奢侈食品,十分羨慕一牆之隔的鄰居)。事實上,那一刻,西柏林已經成了過去時。說完這些,電話就斷了。」

「之前那些日子,我們在沙漠裡可以說是滴酒未沾。但那一天,我破了例。我買下了好幾瓶葡萄酒,還拿了幾箱啤酒和大把的冰塊。晚上,回到營地之後,我們把全部的酒都喝光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柏林圍牆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文德斯漂流到中國:我的電影永遠「未完待續」
    「這得看運氣,」他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幸運,能夠成為我們班20多個同學裡的那個作品真正能被人認識的電影導演生存下去。」事實證明,文德斯是「幸運「的。他的第一部長片是《城市裡的夏天》,講一個剛從監獄釋放的人在西德的街道和酒吧漫無目的浪蕩的故事。這部電影是由文德斯在慕尼黑電影電視學院的畢業作品,就是那部用別人拍短片的預算拍成的長片。
  • 《柏林蒼穹下》有如天使慈悲的眼,看見平凡人間的詩意
    晚上,回到營地之後,我們把全部的酒都喝光了。 1989年的秋天,文德斯(WimWenders)正在澳大利亞一個名為火雞灣的小地方,住在附近沙漠的一個營地,尋找下一部電影的拍攝外景地。小鎮上沒有電話,他與外界的聯繫,只有小鎮上唯一的雜貨店裡唯一的傳真機。此時,在三萬公裡以外的歐洲大陸,一個震蕩全世界的新聞,正通過一封傳真遞到他的眼前——柏林圍牆倒塌了。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最後,守衛柏林國會大廈的2000德軍全部戰死,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繼任的德軍最高統帥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軍把紅旗插到柏林國會大廈的屋頂上,戰爭結束。蘇軍為攻克柏林,戰死20萬年輕士兵。德國首都柏林,被轟炸得只剩斷壁殘垣,歷史上慶典勝利的布蘭登堡門,穿過的都是被俘德軍長長的隊伍。
  • Part1 | 《德州巴黎》文德斯導演映後交流整理
    此次文德斯專題涵蓋21部電影和40餘場放映,其中包括5場文德斯親臨現場的映後交流活動。此外,還舉辦了一場電影修復主題講座,文德斯親臨現場開講。我們特別整理了這5場文德斯映後交流活動以及電影修復主題講座的現場錄音和速記,形成文字版陸續通過公眾號發出。
  • 那一夜,我們喝光了所有的酒|百家故事
    說來距離上一次出國旅行已經過去了大半年,那次正好是在日本,有天夜裡大雪,跟朋友們吃完飯在街上閒逛的時候發現了一家賣酒的小店,店裡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酒,濃的淡的烈的柔的,對於致力於後半生當一個麼的感情的酒精容器的自己來說,那一天簡直不能更快樂。我們選了很多種酒,有梅乃宿,也有其他,然後拎著酒瓶子在大雪裡歡歡喜喜地回酒店。那天我們喝光了所有的酒。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本文轉自【中新網】;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動工修建。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次年,兩德完成統一。59年後的今天,德國柏林舉行活動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圖為當地時間8月13日,一位路人凝視著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內擺放的花籃。
  • Part1 | 《尋找小津》文德斯導演映後交流整理
    5月17日到6月30日,在文德斯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電影資料館和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共同主辦了「文德斯電影專題回顧」系列活動。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是1933年-1945年納粹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希特勒法新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大本營。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上臺以後在此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 柏林圍牆倒後,東德末代掌門人的尷尬「晚年」
    真實的史塔西的末代部長,曾經不可一世的米爾克,本人還算是條漢子,雖然手上也不乾淨,但卻並沒直接選擇「跑路」,而是在柏林圍牆倒後的不久被逮捕,獲刑20年,但僅僅關了不到十年就趕上了「大赦」,給放了出來。上網搜他的信息,最靠前的,居然那張著名的照片——1979年,在慶祝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的儀式上,昂納克和勃列日涅夫擁抱在一起,激情四射的「兄弟之吻」。這位擔任了東德總書記十幾年的老人家,最終竟以此種形式被後人銘記……真是旁人看了,都有點替他尷尬。
  • 柏林,牆
    東西德發展的極度不均衡,不是1:1兌換東德馬克就可以解決的,隨著時間推移,總有數量不少的中老年人還懷念過去在東部不愁福利和醫療的日子。也許,了解柏林,必須先從柏林圍牆開始。從1961年8月13日到1989年11月9日,這道高牆隔絕了東方和西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它的建起和倒下,也是冷戰漸入高潮和終於結束的標誌。
  • 那一年聖誕|柏林圍牆首次敞開背後的人間悲喜劇
    然而,面對蘇聯同志們對政權穩定性的擔憂,德國共產黨領導人烏布利希表示:「沒有關係,他的副手會是自己人。柏林的每個區都會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同志,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地方警察組織。」 蘇聯佔領區的所有納粹官員都被拉下馬,換上左翼的社會黨或者共產黨人士。
  • 印樣故事:Raymond Depardon鏡頭下的柏林圍牆
    19歲時,瑪格南攝影師雷蒙德·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曾拍攝建設中的柏林圍牆。到了1989年年底,受到《解放報》(Libération)的委託,他重回那座城市,記錄柏林圍牆的倒塌。文章開篇的這張作品攝於布蘭登堡門附近,曾登上《金融時報》和《世界報》的頭版。
  • 《柏林蒼穹下》:被遺忘的神作,寫出了人生幻滅孤寂
    《柏林蒼穹下》由德國著名電影大師維姆·文德斯執導,曾獲第4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電影全景式的展現了一副德國歷史畫卷,秉持著文德斯一貫的人道主義關懷。故事主線由兩個守護柏林的天使展開,他們在世間寂寞地遊蕩,默默觀察人間萬象,其中一個是世間疾苦的冷眼看客卡西爾,一個是常共情於眾生的丹密爾。電影的敘事層面幾近單薄,散文詩式的結構如同文德斯大多數電影一樣讓人感到沉悶與無聊。
  • 柏林, 德國電影37部合集(珍藏)
    作為德國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施隆多夫和赫爾佐格、法斯賓德、文德斯一道扛起了戰後德國電影的崛起旗幟。>IMDb 8.0該片是文德斯闖蕩美國多年後重回德國開拍的幻想式文藝片,用抒情代替敘事,是最接近詩歌的電影作品。
  • 大衛·鮑伊與柏林圍牆
    而在德國,人們對他的感情尤其深刻而特別。他在1976-1978年生活過的霍普特大街155號放滿了鮮花和蠟燭,柏林市長穆勒(Michael Müller)說,柏林和鮑伊的連接不僅僅是音樂上的,「鮑伊是我們(柏林人)的一份子,我們為此感到驕傲」,「他的《英雄》(Heroes)一曲是對冷戰分裂下的柏林的讚歌,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德國外交部甚至在推特上發出悼詞:「再見,大衛·鮑伊。
  • 太多電影,都在訴說柏林這個沉重的地方 電影與城市
    柏林,這座兼具普魯士風格古建築和現代化商業大樓的城市,與電影的關係不止柏林電影節和柏林學派,它還是沃爾特·魯特曼用光影譜寫的一首現代樂章,維姆·文德斯電影中的天使之城,湯姆·提克威賦予羅拉的機遇之城,它甚至還是異國藝術家靈感的寄託之地——約翰·勒·卡雷筆下間諜們試圖穿越的那堵冰冷的牆,韓國導演柳承莞影片中「朝韓問題」的博弈之地
  • Part2 | 《尋找小津》文德斯導演映後交流整理
    》文德斯導演映後交流整理今天是第二部分。《尋找小津》是一次尋訪之旅,文德斯為紀念他視作電影事業「精神之父」的小津,拍攝了一部後輩對大師致敬的電影,也記錄了日本社會的精神狀態。影片用清寂簡約的講述方式,把日本家庭緩慢的崩潰以及個人特性的衰亡過程小心翼翼、充滿憐惜地表現出來。映後導演梅峰與文德斯進行了對談。左起:主持人沙丹、導演維姆·文德斯、翻譯、梅峰導演維姆·文德斯:德國著名導演、編劇、製作人。
  • 柏林, 德國電影37部大片(珍藏)
    作為德國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施隆多夫和赫爾佐格、法斯賓德、文德斯一道扛起了戰後德國電影的崛起旗幟。>IMDb 8.0該片是文德斯闖蕩美國多年後重回德國開拍的幻想式文藝片,用抒情代替敘事,是最接近詩歌的電影作品。
  • 柏林圍牆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倒塌的?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動工修建。柏林圍牆共有前後兩道,其間留有100米寬的無人區巡邏通道,通道內設有防汽車壕、反坦克路障、電網、地雷、自動射擊裝置等,還設有無數望塔、地堡、警犬樁等設施,對強行闖關者可當場擊斃。  1963年6月25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西柏林發表演講說:「自由困難重重,民主並不完美,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壘起一堵牆,把人民擋在其中,阻止他們逃離我們。」
  • 沼澤日推|咫尺天涯,滄海桑田——11部電影,與大導演文德斯同遊的音樂之旅
    (沼澤日推|這是,王家衛給杜可風的失戀金曲),裡面說相比起其它事情,音樂對王家衛的電影拍攝是更加重要.其實,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這樣的導演,甚至也許比墨鏡王病情更嚴重。沒毛病,很長時間裡,文德斯就是那個在歐洲孜孜不倦拍公路片的人,以致於當他要拍霍桑的《紅字》時,有人說:「你怎麼會去拍一部沒有車庫與汽車、沒有搖滾樂的電影?」在《德州,巴黎》之前,文德斯已一直想和搖滾音樂人Ry Cooder合作,在他為科波拉拍《哈麥特》的時候,曾努力向科波拉爭取這樣的機會了。但是公司回答他說:「我們不需要一個吉他手,我們需要的是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