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看破人性的人往往能夠走得更遠,活得更快樂;對人性認知不足的人,則總是會淪為別人玩弄的可憐蟲,活得很悲哀。
所以當你感覺自己的人生很迷茫,自己的生活很痛苦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你對人性的認知產生局限了。
4條人性法則,幫你看破生活的真相,你把它悟透了,人能走得更遠,而且能夠活得更通透、快樂。
幫忙,不是隨便幫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我一個朋友,在一家私企工作了五六年,因為待的時間長,在公司裡面也算有點薄面。
他叔叔有個兒子,高中畢業後就不上學了,出去混社會,可是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有一次回家他和叔叔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他叔叔就談到了這件事,說自己挺為兒子工作發愁的,我朋友覺得自己在公司資歷挺老的,領個人進去應該沒什麼問題,就拍著胸脯答應了這件事。
可是沒成想,他事後向領導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領導告訴他,目前公司崗位都有人了,不缺人手,等隨後再說。
沒辦法,他只能把這個結果告訴自己的叔叔,他叔叔一聽就生氣了,扭頭就走。
後來我這個朋友就非常不理解,覺得自己明明已經盡力了,而且並不是不幫忙。
其實,這就是不懂人性的表現。
什麼是人性?
人性就是別人請你幫忙,你答應了,那這件事在別人的潛意識裡面就覺得是你的義務了,對你有期待了,你就要給人家辦好,如果沒有辦好,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不行,不靠譜,對你失望,覺得你既然做不到,幹嘛要說。所以本來是人家虧欠你的事兒,結果你辦不好,倒成你對不起人家了,結果就是搞的人家也痛苦,你也痛苦。
不要說這太沒有道理了,這不怪你,沒辦法,這就是人性,所以你要有兩個覺悟:
第1個就是別人有麻煩了,有問題要解決了,如果說你只是主觀性的覺得自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並不確定,那就不要輕易答應,沒事找事。
因為你很大程度上會因此擔上一定的風險,因為你本來是一片好心幫忙的,但最後卻沒有給別人辦成這個事,結果搞得好像虧欠對方一樣,受人埋怨。
第2個就是,即便你有充分的能力能夠幫別人解決問題,也不要表現的那麼輕易,可以刻意的製造一些難度。
你輕而易舉就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不會受到別人的感恩戴德的,因為別人覺得你的幫忙對於你來說是舉手之勞,不值一提。
只有當別人看到你為了幫他費了很大功夫,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他才會覺得你的付出很有價值,才會感激你。
這不是套路,只是順應人性而為。
接受人的複雜性
很多人為什麼生活中總是被騙,被傷害呢,就因為他沒有理解人性,不懂得接受人的複雜性。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善良或者絕對邪惡的,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在不同的人格中切換。
一個領導,可能白天在臺上做廉政報告,工作中勤勤懇懇,但可能生活中非常不近人情,私生活混亂。
一個教授可能學術精湛,在講臺上溫文爾雅,待人謙和,在家裡卻可能有家暴行為。
我們看電視劇,我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留意過,很多黑社會的老大他們無惡不作,可是偏偏對家裡的老母親非常孝順。
所以你看,人不是能單方面概括的動物,他具有多面性的特徵。
但是很多人是認知不到這一點的,他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是,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大家就認為他是一個厲害的人,就聽他的話,相信他,其實這是非常有風險的。
越成熟你就會越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是多面體。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對我們最親近的人發洩著最壞的脾氣,用最冷的語言和最難看的臉色和他們交流。
而且只要他們表露出一點點不滿,就會引發我們更大的戾氣。
而當我們行走在社會中,遇到那些沒有關係的同事、朋友、陌生人,反而能溫柔以待?
你有沒有想過,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如果用一句歌詞來解釋,那就是:被偏愛的越有恃無恐。
之所以我們會把最壞的自己展現給自己最親的人,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即便我們這樣對他們,他們也會包容我們,不跟我們計較。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任性妄為一點,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還很幼稚,但當我們長大之後就一定要明白,成熟的一個鮮明的標誌就是能夠溫柔對待自己最親的人。
越是被偏愛,越是有恃無恐,這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綁架,你的心思被滿足了,可是你最親的人卻被你狠狠傷害了。
當然除了我們自己要反思,不要傷害真正愛我們的人,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不要太放縱自己所愛的人。
你看為什麼很多人的孩子長大後步入社會,根本很難生存,跟周圍的人都處理不好關係,異常自私,不招人待見呢?
就是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就被自己的家裡人太偏愛了,家長們從來不懂得去引導他,而什麼事都由著他們來,結果他們就仗著家裡人的偏愛,為所欲為,養成了如此的性格,乃至長大後,依然如此。
所以你所謂的寵愛,也許是一種迫害。
人性有很多缺陷,在涉及自己重大利益的時候,誰都不值得百分之百的信任。很多人不貪婪,是因為他們沒機會貪婪
很多人問我,人與人之間到底有沒有感情,其實感情是肯定有的,只不過這種感情在面臨重大利益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捨棄。
這不是不道德的,只能說人性本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