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導演拍新片 舍李舜臣將拍戰爭片

2021-01-08 1905電影網
《鳴梁海戰》導演拍新片 舍李舜臣將拍戰爭片
時間:2015.03.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橙小櫻 分享到:

導演金漢珉將製作一部以鳳梧洞戰鬥為內容的新片


  1905電影網訊 憑藉《鳴梁海戰》創造了韓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的導演金漢珉將製作一部以鳳梧洞戰鬥為內容的新片,目前正在劇本的最後完成階段,即將進入選角階段。因為是《鳴梁海戰》導演的新作,也有很多演員經紀公司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鳳梧洞戰鬥是指1920年6月4日至7日在三屯子、後安山、高麗嶺、鳳梧洞等地進行的延邊朝鮮族反日部隊在東北境內與日本正規軍進行的第一次較大戰鬥。在此次戰鬥中,反日部隊消滅了日軍近百名。戰鬥以反日部隊勝利告終。


  金漢珉導演曾在《鳴梁海戰》上映當時表示將繼續製作「李舜臣三部曲」,接著拍攝另外兩部海戰電影,然而除了將推出關於《鳴梁海戰》的紀錄片之外,其他兩部電影將推遲製作。


  金漢珉導演目前正在準備的新片正是關於鳳梧洞戰鬥的內容,雖然沒有青山裡大捷的名氣高,但也是朝鮮族獨立軍反抗日本軍隊的重要戰鬥。該片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始製作。


編譯/橙小櫻

相關焦點

  • 專訪▎崔岷植: 拍《鳴梁》演李舜臣有壓力
    該片由擅長歷史題材的金韓民導演(《最終兵器:弓》)執導,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將軍抗倭戰役「鳴梁大捷」的傳奇故事。在鳴梁海戰中,李舜臣依靠著13艘軍用艦,戰勝了數十倍於己方的倭寇水師,是韓戰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海戰案例。
  • 《鳴梁海戰》——韓國最燃戰爭片,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看過《鳴梁海戰》的影迷,都會忍不住說這部片子讓人心潮澎湃。尤其最後半個小時的兩軍對戰,其精彩程度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說《太極旗飄揚》、《高地戰》、《歡迎來到東莫村》等高分戰爭片主要是傳達反戰思想,那《鳴梁海戰》無疑是點燃了戰魂,也樹立了民族威望。
  • 《鳴梁海戰》:電影終究不是歷史,李舜臣也不是亞洲戰神
    2014年,由韓國導演金漢珉執導的電影《鳴梁海戰》上映,火爆了那個夏天。不停的刷新記錄:最高首日票房(68萬人次)、最高平日票房(98萬人次)、最高單日票房(125萬人次)……其最終觀影人次總計超過1760萬,票房收入達到了1357億韓元,刷新了韓國曆年觀影人次紀錄與票房收入。
  • 《鳴梁海戰》韓朝之幸,李舜臣之幸
    又一部堪稱史詩之作的片子《鳴梁海戰》,不得不再次嘆服韓國電影進步之快,水平之高,總算沒有辱沒李舜臣這個稱得上朝鮮民族脊梁的人物。看完後我只想說三點:第一,請那些高舉民族面子謾罵「高麗棒子忘本,不提我大明天朝赳赳援兵」的影評人閉上鼻子下面那個坑,反想我天朝拍的歷史劇又何必自取其辱。
  • 《鳴梁海戰》真英雄李舜臣
    因為學過高中歷史,光對李舜臣的敬重就應該打9分了,刻意打低分的高考肯定是理科或者差生吧。哪怕打過帝國時代遊戲的也應該知道什麼是龜船什麼是鳴梁海戰,而後面李舜臣和鄧子龍的聯手破日軍更是東亞海戰史上最偉大的一幕,騎兵英雄就該馬革裹屍,水軍英雄終須魂歸大海,李舜臣的一生是輝煌傳奇的一生,在國家危亡時挺身而出,在國家復興後悲慘入獄,在危機再次來臨時能力挽狂瀾,最後輝煌大勝後一去不復返,傳奇就是傳奇。
  • 客觀看《鳴梁海戰》
    (個人觀影感受,不喜勿噴,如有高見,洗耳恭聽)《鳴梁海戰》我刷了N遍,首先作為電影文藝價值來說我感覺這是一部挺不錯的主旋律戰爭片,崔岷植的演技也一如既往的不錯,其實我還是挺喜歡看「宋康浩」「河正宇」「李政宰」「崔岷植」「薛景求」……等演員主演的一些韓國影片,也有很多韓國的配角演技也非常好像「李璟榮」「金海淑」(相對於角色來說像配角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原標題: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關於李舜臣的故事,韓國人2005年拍過一部《天軍》,講述朝鮮少校穿越邂逅李舜臣,但該片假想敵並非東洋海賊王而是女真人。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
  • 《鳴梁海戰》啟示錄:從韓國到中國都不容易
    但只要將這個數字除以目前韓國人口總數約5100萬,等號右邊「三分之一的韓國人看過此片」的結論,應該足夠讓你吃驚了。這1700萬人次到底怎麼來的?影片預計年內將在中國上映,在沒有被盜版分流票房的前提下,《鳴梁海戰》在韓國的成功能夠被複製嗎?有無其他共同盈利的方式?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的故事發生在1597年,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之後,他憑藉著對海域、氣候的熟悉,巧妙地布置下陷阱,將敵方戰船引致漩渦之中,最終憑藉著智慧和軍民的上下一心,贏得了這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部影片最能吸引眼球的,就是長達六十多分鐘的海戰。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但當聽到要放映《鳴梁海戰》的消息時,大部分韓國人顯得有些驚訝。在歷史上,李舜臣著名的海戰有「閒山島」、「鳴梁」和「露梁」海戰。閒山島海戰是三大海戰中最初展開的海戰,而露梁海戰則是韓國人耳濡目染的一場海戰。但為什麼鳴梁海戰第一個被改編為電影呢?鳴梁海戰在史學界被認為是「如果在鳴梁被打敗,就不會有今天的韓國」的一場戰鬥。李舜臣用12艘船戰勝了擁有330艘船的倭寇。
  • 《鳴梁海戰》愛國主義教育片
    作為不愛看戰爭片的人還是看完了,前半段很拖沓,臉盲的我對著長鬍子戴盔甲都穿差不多的幾位將領完全沒搞清楚誰是誰,但沒關係,後面海戰部分還可以看看熱鬧,編劇自己寫的估計也有點迷糊,幸好幾位實力演員助陣,否則真是救不回來。海戰拍的還算不錯,但敵人那麼好的戰船那麼多人過於毫無作為也是莫名其妙吧,畢竟日本人打仗還是挺一根筋的。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再來說一說我認為《鳴梁海戰》這個電影最可恥的地方,就是他們拼命隱去,給了他們兩百多年和平,此戰中取決定性因素和主導地位的,他們的宗主國——明朝。白眼狼的不僅僅是如今的朝鮮金氏王朝,在這一點上韓國真的是跟他們一脈相承,一看就是親兄弟。
  • 《鳴梁海戰》點評一下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明朝那些事兒又看到抗倭援朝這一段,突然想起有這麼一部電影,就捎帶看看。評價得從兩個層面說。一方面,如果不談歷史,只講電影本身,在戰爭片中我給9分,其實相當於滿分,因為剩下的1分是因為我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如果是的話,那還有20分鐘左右的內容我沒看,所以不評價。
  •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用時長久,分為兩個階段,鳴梁海戰、露梁海戰發生在第二階段。 鳴梁海戰之後的露梁海戰,是朝鮮之役的最後一場海戰 韓國在2014年曾經拍過一部古代戰爭片《鳴梁海戰》,場景拍得很宏大,指揮官李舜臣被拍得神乎其神。
  • 《鳴梁海戰》:我們要從人家的主旋律裡看什麼
    《鳴梁海戰》的誕生,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以這兩個角度看,《鳴梁海戰》恰恰同時符合,因此其火爆也在情理之中。當然,營銷的得力也不容忽視。《鳴梁海戰》的總成本大約190億韓元,其中的宣傳費用就有40億,其比例堪比好萊塢大片。更重要的是,以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槿惠帶頭,一幫政界、金融界的大佬集體觀影,由此帶動了媒體幾乎一邊倒的輿論傾向,普通民眾自然亦趨之若鶩。
  • 策劃▍看《鳴梁》應該知道的十件事:4艘船拍海戰戲
    這部講述李舜臣將軍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抗日神片」在韓國上映時接連刷新了數十項票房記錄,最終登頂韓國影史票房榜冠軍,超越了《阿凡達》保持多年的最高記錄。而長達61分鐘的海戰大場面,其實是導演用4艘船加特效拍出來的。
  • 韓國賣座大片《鳴梁》內地上映 導演:續集邀中國演員
    《鳴梁海戰》中的李舜臣將軍《鳴梁海戰》不只是朝鮮和日本對決騰訊娛樂:之前的《最終兵器:弓》也是歷史題材,導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這方面的?所以我自己有個做歷史三部曲的規劃,除了《最終兵器:弓》、《鳴梁海戰》,下一部作品,會拍一個日軍在韓國殖民統治時期的故事。騰訊娛樂:歷史上,東亞三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又敏感,從歷史反觀現在,導演怎麼看現在中日韓三國之間的狀態?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12艘戰船完勝330艘強悍艦隊的戰爭奇蹟,61分鐘的宏大海戰,韓國總統樸槿惠親身觀看,觀影總人次突破1760萬,力壓《阿凡達》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