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三笑 三種笑道 三種腔調

2020-11-06 北青網

◎水滿則溢

央視綜藝欄目《金牌喜劇班》日前公布了導師名單:陳佩斯、英達和郭德綱。欄目組選擇導師的標準不得而知,但仔細分析,三個人的喜劇都是以草根階層的生活為出發點,講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狀態。但他們又各自代表著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喜劇」發展的三條不同道路、不同時期的喜劇精神,從他們的喜劇走向中可以看到中國喜劇文化和喜劇精神的流變。

陳佩斯

「文人」喜劇中,「小人物」笑中有淚

與後來趙本山、潘長江等人的小品相比,陳佩斯曾經在央視春晚上表演的經典小品本質是戲劇。每一個小品都本著開端、過程、高潮和尾聲這樣的結構框架,遵循著傳統戲劇的矛盾律,笑料都是在戲劇衝突的展開中,通過表現符合規定情景、特定情節的典型人物來完成喜劇人物的塑造。

吃麵吃撐的小青年、冬天演夏天凍僵的小演員、非法賣羊肉串的小販、戲耍王爺的「二傻」,陳佩斯能夠贏得笑聲,故事情節設計與他精湛的演技二者缺一不可。在他和觀眾之間,是存在著戲劇理論中的那堵牆的。而牆的存在,使觀眾與舞臺之間形成距離,讓觀眾欣賞時理性與感性交織。

陳佩斯的喜劇是傳統的文人創作方式。如果只看小品尚不能完全理解陳佩斯的喜劇,那麼回顧他參與的《夕照街》《父與子》《二子開店》《傻冒經理》《京都球俠》等電影,特別是其代表作「二子系列」,就會發現陳佩斯的喜劇主要呈現的是變化的時代與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陳佩斯飾演的角色,尤其是《父與子》《傻冒經理》等,往往會讓觀眾在大笑過後流下眼淚,對這些人物的境遇產生思考,甚至是悲憫。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時期,必然帶來人們對生活理解的轉變,自然也會衝擊人們的道德觀、倫理觀,很多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顯得狼狽不堪。

應當說,陳佩斯的表演是復原現實、貼近生活的,但是他服從服務於編導的文人視角。對於陳佩斯這代藝術家來說,讓觀眾笑是基礎,而讓觀眾思考是使命。

英達

市井喜劇中,平民智慧的發揚

上世紀80年代末,一種新的喜劇風潮出現了。從電影《頑主》開始,到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形成高潮,而電影《甲方乙方》將這種喜劇推向了高峰。隨著《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親》的落幕,這種喜劇風潮逐漸遠離人們的視線。

這些喜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小人物的視角反精英、反權威;通過小人物來影射和諷刺社會現實。創作者本身是文化人,但是他們從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中、從「俗文化」中汲取營養,吸收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

這種喜劇潮流,與改革開放深化後人們越來越重視自我的力量,重視個體的自由,重視平民百姓表達有著密切的關係。王朔是開始,梁左、英達則是推動者。今天提起英達,首先就會想到情景喜劇。但情景喜劇不過是一種具象的形式,最關鍵的是作品背後的文化精神。

在這些情景喜劇裡,創作者運用了大量中國傳統說唱藝術,例如三翻四抖、吃了吐等相聲抖包袱的技巧,同時通過大量的金句、超現實的誇張表演來令人發笑。而這些金句和誇張的表演既逗笑又合理的原因,就是劇中人物的設定都是「臉譜化」的,這恰恰也是傳統戲曲藝術所提供的一種表演可能性,其實就是「先有性格,再有人物」。像《我愛我家》裡的傅明老人,他一出場,做派、聲調就告訴觀眾這個人的身份與性格——一種官僚的「變體」。這等同於京劇裡曹操一出場,你就知道他是忠還是奸——勾的是水白臉,代表奸臣。

先有性格,是對生活最大的理解與提煉;再有人物,是把理解與提煉用觀眾能接收和認同的手段具象回來,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還原。無論是提煉還是還原,都是智慧與思考的結果,來自於創作者的文化和生活積澱。

可以說,英達的喜劇,無論是諷刺還是歌頌,體現的是智慧。而這種智慧在喜劇形態上體現為一種善良的「戲弄」:「智」與「愚」的辯證轉換,例如看似愚笨的傅明老人與看似精明的老胡;看似精明的馬大姐與看似愚笨的王援朝。

郭德綱

「我」即平民,回到「過去」的感官之笑

如果說陳佩斯代表的是「我看平民」的思考之笑,英達代表的是「我學平民」的智慧之笑,那麼郭德綱所代表的是「我即平民」的感官之笑。

與陳佩斯和英達不同,郭德綱出身於普通人家,又一直闖蕩江湖,飽經風吹雨打。他所從事的相聲藝術,是徹徹底底的傳統民間藝術,加上表演的是市場相聲,他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這三人裡是最小的。由此,他最大程度了解觀眾的需求,加上對傳統相聲技巧的熟練掌握,使得他充分地「活」用這些技巧來取悅觀眾,與觀眾形成互動。

如果說陳佩斯的喜劇與觀眾之間是「有牆」的,英達喜劇是試圖「破牆」的,那麼郭德綱與觀眾之間是「無牆」的,這恰恰是傳統說唱藝術的特點。當然,在具體演出中,這種「無牆」以什麼形態呈現,是良性的還是破壞性的,取決於演員對觀眾長期的影響與引導。

郭德綱在這種「無牆」狀態下表演的傳統相聲,是他與之前相當長時間內一些相聲演員最大的區別,也是他最大的優勢。今天的青年人在工作學習以外,可能更需要的是放鬆娛樂、情感歸屬,而不是思考,也不是別人施捨的認同,甚至由於生存壓力,讓這种放松娛樂和情感歸屬走向極端化、歇斯底裡,他們對喜劇的要求變成簡單的逗笑,一種徹底的情緒發洩。而郭德綱和德雲社給觀眾帶來的就是一種和朋友「逗悶子」,一起開party搞笑的感覺。這恰恰與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撂地的相聲作用一致:暫時麻痺一下。

但是當相聲讓觀眾沉浸於倫理哏,當相聲讓觀眾滿足於各種「風月」笑話,傳統相聲中的另外一種喜劇精神卻弱化甚至消失了——以底層社會的視角來呈現社會現實,展現和批判社會生活。同時,當相聲只是依靠傳承下來的表演技巧來吸引觀眾、逗觀眾笑,傳統相聲背後的智慧精神也會被淡化甚至忽視,走向與之相悖的道路——反智。顯然在這個層面上,背負著由相聲帶來的各種盛名的郭德綱還有很多值得做的。

藝術理論家朱青生在《藝術,是讓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文中說,繼承傳統並不是生硬地繼承舊形式和陳腐的精神模式,而是當代創造性地轉化和開創。這大抵是今天所有靠「傳統」謀生的藝術人需要共勉的。喜劇,亦如是。

相關焦點

  • 《金牌喜劇班》三人三笑 三種笑道 三種腔調
    陳佩斯「文人」喜劇中,「小人物」笑中有淚與後來趙本山、潘長江等人的小品相比,陳佩斯曾經在央視春晚上表演的經典小品本質是戲劇。每一個小品都本著開端、過程、高潮和尾聲這樣的結構框架,遵循著傳統戲劇的矛盾律,笑料都是在戲劇衝突的展開中,通過表現符合規定情景、特定情節的典型人物來完成喜劇人物的塑造。
  • 陳佩斯+英達+郭德綱:三人三笑 三種「笑道」
    陳佩斯「文人」喜劇中,「小人物」笑中有淚對於陳佩斯這代藝術家來說,讓觀眾笑是基礎,而讓觀眾思考是使命。如果說陳佩斯代表的是「我看平民」的思考之笑,英達代表的是「我學平民」的智慧之笑,那麼郭德綱所代表的是「我即平民」的感官之笑。
  • 《風雲》漫畫,笑三笑的兩個兒子為什麼要去東瀛創立門派?
    大當家大魔神和笑三笑的恩怨 我們都知道大當家和大魔神雖然是笑三笑的兒子,但是他們二人和自己的父親笑三笑關係並不和睦,當年笑三笑拋下他們獨自一人闖蕩江湖,讓大當家和大魔神對他們這個父親心懷怨恨,而且他們二人分別修煉了萬道森羅和混天四絕,這兩種武功雖然威力強大,但是會讓人心智大變,早晚會成為為禍天下的魔頭。
  • 昔日亡國有三笑:妺喜笑裂繒、妲己笑炮烙、褒姒笑烽火!
    亡國三笑這個成語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聽過了,一說起亡國三笑,估計大部分想到的就是周朝的褒姒笑烽火戲諸侯了。
  • 傳誦經典之聲-----虎溪三笑經典學堂簡介
    「虎溪三笑」來源宋代有一幅《虎溪三笑圖》立意非常奇特,畫面上紅葉繽紛,秋意綿綿,在一溪水旁有一僧、一道、一儒士,三人昂首開懷大笑。我們不禁要問三人是誰?因何事而仰天大笑呢?「虎溪三笑」圖話說在東晉時期,有一位淨土宗祖師名叫慧遠,佛法精深,精通儒學,旁通老莊。
  • 《風雲》漫畫,比帝釋天更厲害的笑三笑是怎樣一個傳奇角色?
    眾所周知,《風雲》漫畫第二部中出現了兩位極其逆天的存在,一個是服下鳳血,擁有不死不滅之身的帝釋天,另一個同樣是擁有不死不滅之身的笑三笑,這兩人在第二部中算是獨一檔的存在,尤其是笑三笑,他的武功學識比自號為天的帝釋天更加深不可測,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笑三笑成為了所有人公認的傳奇角色,那麼被無數人所推崇的笑三笑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呢?
  • 江南民調版《三笑》,何為三笑?
    童年時看過陳思思主演的《三笑》,長大後看過越劇畢派的《三笑》,尹派的《丹青奇緣》,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就是唐伯虎點秋香。所謂三笑,就是指秋香對唐伯虎笑了三次。這符合傳統故事和傳統戲曲的提煉。比如越劇《三看御妹》也是,說了三次看到御妹的過程。
  • 充耳不聞的三種境界
    講到悟性,就拿「充耳不聞」來個舉例,就這四個字,悟性就分三種境界。最後一種境界,就是在演講時,突然聽到屁聲也深感到屁臭,聽講者旁邊人同時譁然,你能直面突發的屁聲,坦然面對,從屁講起,隨機應變,以上就是充耳不聞,悟出的三種境界。
  • 風雲2:盤點帝釋天和笑三笑的發明,誰的更厲害,從這幾點便能看出
    帝釋天和笑三笑就是鮮明的例子,這兩個人都能長生不老。帝釋天獲得了鳳血活了1700多年,笑三笑更是在人皇伏羲時代便獲得了龍龜血,活了4000多年。這兩個能長生不老的人在悠悠歲月中,經歷了太多。也許是因為無聊,為了在漫長的歲月中解解悶,他們兩人都有一項很偉大的發明。帝釋天的發明是一艘潛水艇,不得不說在古代就能造出潛水艇這種高科技發明,帝釋天也是很厲害的。
  • 風雲中笑三笑喝下龍龜之血,卻有一個致命弱點?不如帝釋天的鳳血
    笑三笑在三千五百多年前遇到了龍龜,得到了龍龜之血,因而得以活了三千多年,年歲比之帝釋天還要長很多,接近帝釋天的兩倍壽命,但是笑三笑比較低調,因而罕有人知道他。帝釋天活了一千多年,實力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強大的,江湖中罕逢敵手。但是笑三笑的實力卻遠超帝釋天,這位的實力是風雲整個系列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被江湖中人稱之為神人笑三笑。
  • 風雲三部曲八大神功,摩訶無量第三,笑三笑兩樣絕學上榜
    4、渾天四絕∶奇人笑三笑所創的無邊神功,這門霸道無倫的外功,能透過攝取天地日月生生不息的自然之力,將力量提成至曠古絕今的境界。這門武學能以日月為媒,支取風雷火雨四種相剋力量為己用。這四種力量相融之下,不但陰陽互補,而且生生不息。其磅礴之處,早已【跨越人類界限】[混天四絕]盡歸一招,四種於天地間相互制衡之力同時湧現。
  • 經典IP全新演繹 小百花越劇場新版《三笑》笑迎天下客
    新版《三笑》,將浙江戲劇人的野心和勇氣,演繹得淋漓盡致。對新版《三笑》來說,這是一次走出舒適圈的探索,更是一次走向更多人群的拓展。笑對觀眾經典IP全新演繹歷時10年籌備、3年創作製作、超過1年排練……由百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製作的《三笑》,講的是人們所熟知的故事——唐伯虎點秋香。
  • 風雲2:笑三笑說帝釋天曾化為天池血魔,因何成魔?又如何出魔?
    《風雲2》電視劇和原著相比,改動的地方還是挺大的,其中對於笑三笑和帝釋天的設定改動最多。笑三笑在劇中成為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而帝釋天則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活了接近兩千年,有著豐富漫長的經歷以及強大的武學。
  • 《易經》提醒:人到50,不做三種事情,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
    《易經》提醒:人到50,不做三種事情,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人這一輩子,造物弄人!人生道路起起落落、磕磕絆絆,誰也從來不確保自己順順利利,都會遇上很多的磕磕絆絆。人生得意時,好朋友結識了你;窮困潦倒時,你結識了好朋友!人心叵測,人的內心隔著肚皮!人生得意的情況下,看不出來誰真偽。
  • 凱龍星的三種層次
    凱龍星有三種層次,分別為受害者,加害者與療愈者。第一個層次是受害者,任何人星圖中的凱龍,可以顯現生命之中重大的創痛來源,看出當事人在哪一個類型的事物中是受害者。第二種層次是加害者面對生命的狀態,有一些人當事人無法獨自承受生命中的痛,因而把別人拉進自己的處境,他們就會由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 感情中,有這三種感受才叫做「真愛」,尤其是第三種
    二、兩個人無話不談、惺惺相惜人生苦短,總會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有個人能陪著你笑,陪著你哭,陪著你鬧,陪著你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呀!兩個相愛的人,能夠坦誠相待,無話不談,才能夠走得更遠。誰心裡都有秘密,這些秘密能夠和心愛的人分享和承受,人生就變得簡單了,你不再是一個人負重前行了,這樣的愛才算得上真愛。真愛的兩個人都是透明的,是心繫著心的。
  • 李安《父親三部曲》:中國父親的三種困局,傳統中國的三種困境
    看起來是中國父親的三種困局,卻蘊含著傳統中國的三種困境。深層次都是太極、推手的核心——一種以柔克剛的中庸之道。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偉同三人只好繼續配演下去,把同事親戚朋友全請了過來,在喧囂的「喜宴」上,配合著各種搞新郎、整新娘、鬧洞房。
  • 所謂的「亡國三笑」,除了烽火戲諸侯,還有什麼?
    不知各位是否聽說過"亡國三笑"這個詞語,所謂"亡國三笑",是指夏朝的妺喜笑裂繒之聲、商朝妲己笑炮烙之刑、周朝褒姒笑烽火戲諸侯。《左傳》中記載,"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其實,關於妺喜的故事還有另一種說法,即"妺喜笑飲酒溺死者",傳說夏桀在建造他的酒池後,與妺喜和其他宮女飲酒尋歡,妺喜提議可以用酒池行舟,桀因而請了三千飲酒高手下池暢飲,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從舟中掉進池子裡,最終被酒液淹死,妺喜看到這一幕被逗笑了。真的是毫無人性!第二笑,即妲己笑炮烙之刑。
  • 《第三種愛情》:如果把愛情分三種,你會怎麼分?
    《第三種愛情》:如果把愛情分三種,你會怎麼分?有人說第一種愛情是我們平常的愛,是麻煩無味無聊;第二種是小說中的完美愛情,全部都是虛幻和編造的。故事中的女主角鄒雨會遇上什麼樣的愛情呢?在我們的期待中,和男主林啟正用一次特殊邂逅,解鎖了第三種愛情。
  • 風雲中聶風修煉魔刀達到魔心渡境界,出神入魔,不如笑三笑之子大魔神?
    不過聶風達到魔心渡,出神入魔,令人想到了這部作品中的另一個人物,那就是神人笑三笑的兒子大魔神,這兩個究竟孰強孰弱呢?大魔神是一位如魔神一般的人物,實力強大。大魔神的年紀十分神秘,估計只有他、大當家和笑三笑知道,但預計他也活了數百年,體內還有龍龜之學,修煉笑三笑的神功,絕對有資格和魔心渡聶風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