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地一鍵變熟地,大眾點評「附近頭條」竟然做到了!

2021-02-12 網際網路分析沙龍

當你抵達某個陌生的地方,想了解哪家餐館口味好,哪戶商城人氣旺,哪個酒店更舒坦時,習慣性打開大眾點評App搜索商家口碑時,看到餐廳實時排行榜等特色榜單時是否帶給你驚喜,並幫你更好得做出決策?又或者來到熟悉的地方,打開大眾點評App時看到朋友同事的推薦,是否會讓你動心,並提升決策效率?

這種消費心理實際上透露了一個重要訊息:人們的消費決策會受到熟人圈子、他人評價的深刻影響。在注重社交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果將UGC(用戶分享內容)、LBS(基於位置服務)以及線下商戶資源融會貫通,將會怎樣?

大眾點評「附近頭條」正是基於LBS和社交關係鏈推出的一項功能。它基於用戶當前位置推薦吃喝玩樂,並通過用戶以往的消費記錄、好友、同事等社交關係鏈以個性化推薦的方式幫助用戶決策。據了解,大眾點評「附近頭條」功能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等15座城市推出,深受用戶青睞。  

為何其他公司做不成消費決策「頭條」產品,而大眾點評卻可以

 

近年來科技圈湧現很多頭條類產品,不過仍集中在「內容」篩選層面,在消費領域並未出現創新型的頭條產品。在信息超載時代,人們的消費決策也面臨著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以致於無從選擇的困境。幾乎所有的電商及O2O平臺都試圖把UGC(用戶分享內容)、LBS(基於地理位置服務)與線下商戶資源融會貫通,然而,並沒有那麼簡單!

姑且拋開產品設計、技術開發等功能實現問題,線上消費平臺在全國多少個落地城市?有多少商戶願意與平臺合作,並給平臺開放相關數據?平臺有多少用戶基數及用戶粘性?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這對於大眾點評而言頗有優勢。目前,大眾點評收錄商戶數量超過2000萬家,覆蓋全國2500多個城市及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全球20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800座城市。作為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臺,以及全球成立最早的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在商戶的數據上的優勢無出其右;甚至在iOS9.0版本的蘋果地圖中很多對商戶的評論數據都直接採集自大眾點評。從某種程度上講,大眾點評一手握著超千萬商戶的地址、環境、服務產品、價格等POI(Point Of Information)信息;一手掌握有用戶的評價數據、移動信息以及相對完善的會員體系;這讓大眾點評做消費決策類的「頭條」顯得遊刃有餘、順理成章。

(左圖為蘋果地圖中大眾點評的數據;右圖為大眾點評App首頁截圖)

 

「附近頭條」處於大眾點評App首頁的黃金流量位置,在2016年4月改版之前主推「附近名人出沒」,用名人效應帶動流量;而在升級迭代之後,「附近頭條」內容更為豐富,除了「附近名人出沒」之外,另外新增了推薦內容,基於個人的位置、興趣以及社交關係進行個性化消費信息推薦,例如不僅有好店推薦、實惠餐廳推薦,還有每日人氣飆升榜、火爆餐廳實時排行榜、最受關注餐廳實時榜等特色榜單,幫助用戶在特定地點依據榜單而減少決策成本,提升品質消費的效率。

(大眾點評App「附近頭條」的特色榜單截圖)  

榜單推薦+激活社交關係鏈,讓線下消費更上檔次、更有人情味

 

近兩年來,社群、IP、網紅、KOL等都通過凝聚粉絲而找到變現通道。舉個例子,80後在網購時會反覆看評論、價格來決定購買產品,而現在90後則更易接受圈層內口碑、人際關係的影響。愈發明顯的消費趨勢是:用戶越來越看重品質而非便宜;「人格屬性」正取代「性價比」成為新的交易入口;能否應對眼下這波浪潮是所有網際網路交易平臺新的「拐點」。

在社交數據上,用戶可以選擇用社交媒體帳號和大眾點評App關聯,從而獲得好友關注店家等情況,增加對線下商戶的親緣感。個性化推薦的方式保證了每一個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的人在同一處所推薦消費信息都不一樣,從而更加精準地喚起人們的消費欲望。此外,大眾點評移動端中的「好友去哪」、「吃貨排行榜」等逐漸發展為線下消費的「朋友圈」,與「附近頭條」一起豐富大眾點評的社交場景。

 
(大眾點評App「附近頭條」的社交推薦及發現中的「好友去哪」)

 

現階段的「附近頭條」社交推薦主要是在「吃喝玩樂」中的「吃」這一領域,未來還將進一步拓寬領域。作為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務O2O平臺,大眾點評目前覆蓋了美食、電影、休閒娛樂、酒店、麗人、運動健身、周邊遊、親子、結婚、購物、寵物、生活服務、學習培訓、愛車、醫療健康、家裝、宴會等多個品類。「附近頭條」也將依託於平臺中各業務單元商戶數據維度,以及用戶社交關係鏈的軌跡信息進行推薦,具備跨品類、跨區域的特性;更能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增強用戶在平臺的使用黏性。

不僅如此,「附近頭條」後續考慮引入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火熱的付費問答模式,當系統推薦內容不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用戶可以自主提交答案,由平臺把相關信息推薦給附近達人解答,優質的信息會存留在平臺上,實現用戶「自組織化」信息流轉。因而「附近頭條」還具有互動性、分享性的優點。

可以說,作為一款基於消費與社交的大數據產品,大眾點評「附近頭條」讓更多消費者到不同地方都可快速匹配所需的商品或服務,打通社交關係鏈之後的大眾點評正穩步從O2O交易平臺向「社交電商」平臺邁進。

相關焦點

  • 大眾點評展示好友去過的餐廳,網友議論紛紛,新增一鍵停用功能
    大眾點評這一款APP在前兩年的時候應該經常聽說吧,大眾點評在前兩年火爆了一段時間,想必大家都吃過大眾點評的「霸王餐「吧,大眾點評在運營初期,也是通過燒錢來讓大家知道這個APP的,但是這個APP最近卻傳出一些問題。
  • 大眾點評APP大改版 全面升級聚焦「發現品質生活」
    這也是美團點評戰略合作之後,大眾點評APP的首次大規模改版。 在新版大眾點評APP中,用戶不僅可以獲得更加精準、智能和可視化的搜索體驗,還可以通過點評頭條、為你優選、品質優惠和情景感知等新增功能,更容易地發現適合自己需求的吃喝玩樂好店。
  • 大眾點評,前路在哪裡?
    我一直為大眾點評被美團合併而感到可惜,發自內心地希望它能早日脫離美團,因為美團是一家極不尊重餐飲商家的公司,它的商業模式裡沒有做到皆大歡喜,一直以來都打著「消費者第一」的幌子,幹著無節制傷害餐飲商家的事情。但商業的殘酷就在於此,弱肉強食下不相信眼淚。
  • 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度
    以往,很多人的日常是,著急找飯店用大眾點評,有閒了跟著大眾點評必吃榜打卡,到了飯店,點菜都不看菜單,直接參考大眾點評網友的推薦,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而如今,「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現在覺得真的好坑,因為在好評裡找到兩三條真實差評太難了,」網友在微博上吐槽。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據說2003年的點評網早期用戶,是將這個網站當做一個美食家老饕們分享經驗甚至有些炫耀意味的平臺。 在2008年以前,大眾點評網上有一大批的資深吃客,他們對大眾點評早期的貢獻非常巨大,一些高級用戶的評論可能導致一些餐廳一夜成名,天天客滿,這極大地推高了大眾點評的影響力。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而順應王興的「下半場」理論,大眾點評APP於近日也上線了新版本,從新版來看,此次改版主要有這麼幾個亮點,強化「品質優惠」標籤、升級點評頭條、新增為你優選、情景感知為用戶量身定製個性推薦,以及推出智能搜索給用戶精準便捷的搜索體驗,實現了「商戶查找-路線規劃-出行到店」的完整閉環。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其中並未提及大眾點評。儘管美團承諾大眾點評保持獨立發展,但從更名舉動仍可看出,大眾點評在美團的體系中存在感已經比較微弱了。此時距離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已有5年之久,雙方還是沒能熬過「七年之癢」。不僅是在美團體系中,大眾點評在如今市場上的存在感也所剩無幾。這不免令人唏噓。
  • 大眾點評變味了:沒了「大眾」,容不下「點評」
    網際網路生活裡,評價機制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僅僅是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本地信息平臺…而我們消費前也習慣看一看軟體中的評價,就像小編吃飯必看大眾點評……網友吐槽 / 圖源深燃而如今," 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 "、" 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
  • 大眾點評變味了?
    ,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張文向深燃展示了他所在的刷單群的聊天記錄,群裡從早到晚不間斷在發布刷單任務:「佛山-禪城-同濟路附近-西餐,品酒,吃西餐,環境可以,1號,300-500的餐,要求:必須正式露臉點評,點評質量好優先,時間:1.6-2.6周末均可到店。」
  • 控評的大眾點評,正在失去年輕人
    而從近年來的熱點事件看,大眾點評已經不滿足於在商業消費領域乘風破浪,它有著向社會甚至法製版面進軍的野心。去年,在微博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交大學生給花店打差評被打」事件,想必不少人還有印象。事情的起因,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在學校附近某花店訂購鮮花時遇到了貨不對板、配送延遲等問題,提出異議後又遭遇了店家在言語和肢體上的粗暴對待。
  • 控評的大眾點評 正在失去年輕人
    而從近年來的熱點事件看,大眾點評已經不滿足於在商業消費領域乘風破浪,它有著向社會甚至法製版面進軍的野心。去年,在微博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交大學生給花店打差評被打」事件,想必不少人還有印象。事情的起因,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在學校附近某花店訂購鮮花時遇到了貨不對板、配送延遲等問題,提出異議後又遭遇了店家在言語和肢體上的粗暴對待。
  • 大眾點評自發當起了「搬運工」,小紅書怒了!百度笑了!
    因此,不止被「搬運」的博主,連深受其害的小紅書也怒了:7月28日,小紅書發布聲明,要求大眾點評立即刪除所有侵權連接誒、關閉侵權帳號,並著重強調:小紅書非一天建成,更不可能一鍵複製。至少在聲明發出後,狂人在大眾點評上已經看不到小紅書的內容了,看樣子,大眾點評還是下功夫整改過的。至於態度,狂人覺得有點含糊其辭,短短四個字「違規轉載」就蓋過了平臺欄目盜取內容的不良行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十分明顯。而且狂人也沒見到大眾點評對於這樣損害平臺聲譽的行為有什麼具體的懲罰措施,可見還是有點包庇的意味,這裡就不探討了。
  • 大眾點評容不下點評
    很多在這家店消費過的人都跑去大眾點評上寫評論質問餐廳。畢竟既然有這種活蟹換死蟹的事發生,那就說明這不是第一次。怎麼著都得讓這家餐廳給大眾一個說法吧?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再去看,大家的評論竟然全都沒了。嗯,在餐廳的評論區裡找不到了......
  • 戰略高地:大眾點評網的LBS平臺
    首先我們可以用大眾點評網搜索附近最好的餐館,然後在Google地圖上把餐館信息分享給朋友們,他們可以通過Google導航找到最短的抵達路線。在聚餐過程中還能通過圖釘分享聚餐時大快朵頤的照片,最後,我們還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網進行籤到,把這些信息分享到微博上,自動加入一個地理位置。也許第二天,就會有人因為我們的微博來這家餐館消費。
  •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商家們應該都知道,優質的好評是引流客戶到店鋪消費的關鍵,所以不少商家們都花費很多時間、金錢、精力在點評版塊上,叫親戚朋友、僱傭寫手們寫好評。但是後面商家可能會發現,那些五星好評不顯示/被刪除,這是什麼原因?
  • 大眾點評
    但我今天大眾點評橙V開通了,可以抽霸王餐了。然後我還在做一個和大眾點評有關係的項目,要是順利還能賺點小錢錢。今天晚上給成員們發了問卷,然後在群裡回復他們的問題,還有幾位私聊我聊一聊他們的想法,我很開心,感覺很充實。相對於能賺到的小錢錢,這個過程更讓我開心。
  • 大眾點評上訂酒店 竟然不能開具「全額發票」?
    最近,南京市民張先生向記者求助,自己6月份在大眾點評網上預定併入住了一家酒店,結果開具發票時卻遇到了麻煩。   張先生告訴記者,今年6月26號他在北京出差,當天就在大眾點評客戶端上預定了桔子水晶酒店崇文門店一間商務房,並在手機上支付了744元的房費。
  • 大眾點評上線短視頻,這也許是美食「報復社會」最狠的一次
    這不,大眾點評也抵擋不了這波短視頻的熱潮,不僅在商戶頁面下增加「拍視頻」的功能,更是在首頁增加了「點評視頻」頁卡。如今的大眾點評不再只是你猶豫去哪兒吃、吃什麼的「指南針」、也不再只是你尋找折扣和優惠的「聚寶盆」。連今年6月新增的「發現」功能、自稱「點評頭條」的板塊也集納了各類美食、好店推薦,可謂是嫁接今日頭條做資訊模式的新嘗試。
  •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這個話題在網上經常有商家會問到,有些商家反映,自己找了朋友寫了幾條評價,就被大眾平臺加入黑名單進行實時監控,還把評論給屏蔽了,導致現在店鋪沒有曝光量,也沒有訂單量,到底要怎麼管理店鋪,才能讓店鋪運轉起來呢?
  • 「除名」後,大眾點評過得怎樣?
    當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已經納於騰訊系麾下,並宣布合併。在向大眾徵集過合併名稱後,雙方最終用了「美團點評」,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僅僅5年時間,「點評」就被徹底從名字中去除了。「除名」後不久,還沒穩下來的大眾點評又被媒體「點名」。2021年1月11日,財經媒體深燃發布一篇《大眾點評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