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以上藍色字體關注我,查看更多演藝科技信息
胡耀輝,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文學(藝術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專家庫成員;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演出場館設備專業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專家庫成員。
胡耀輝:從事舞檯燈光藝術近30年,我越來越覺得:舞檯燈光作為一門新型的專業後來進入戲劇創作行列,雖然具有蓬勃發展和得到戲劇藝術界認可之趨勢,但作為從業者越來越感覺到迷茫和困惑。戲劇藝術讓我們學無止境。燈光技術的迅猛革新與提升為燈光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好的物質條件,但是,燈光藝術創作的品質如果不能同步提升,帶來的結果是:一、燈光專業的進入使戲劇本體遭到挑戰;二、燈光從業人士盲目迷惑;三、燈光技術提供商無所適從等系列問題。
我在燈光創作中做出的探索,比如「視錯覺」理念:「舞臺美術視覺語言的表達技法,一定是建立在研究錯覺、利用錯覺、校正錯覺、誘導錯覺的基礎上」;比如「化解」理念:「利用光位的合理選擇以化解燈具自身圓形光斑的制約」、「利用合適型號的燈具及光比關係化解光束的制約」、「利用聽覺與視覺的錯位和置換以化解燈具機械運動的線性節律不自然的制約」、「利用停頓和視錯覺原理以化解調光曲線及光源的顯色性不足的制約」等等,希望與同行們共勉。
劉杏林(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在現今的舞檯燈光技術條件下,把舞臺打亮易,含蓄節制難;閃爍變換易,隱而不露難;鋪排濃豔的色光易,用色適度難;製造表面的「視覺衝擊」易,觸動人心難;重複大致的套路易,根據特定的項目另闢蹊徑難;一揮而就易,深入細緻調整到最後一刻難。而胡耀輝的燈光創作,正是在這些難點上高人一籌。
《唐婉》(越劇)
編劇:王仁傑;導演:徐春蘭;舞美設計:劉杏林;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設計:藍玲。於2008年由福建省芳華越劇團首演。獲2009世界舞臺設計展(WSD2009)舞臺設計金獎,該獎項是中國這一專業領域迄今在國際上所獲的最高獎項,並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徐春蘭(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導演。作品獲文華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節獎、中國京劇節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種類的獎項。京劇《宰相劉羅鍋》上中下集(復排導演)入選「2002~2003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胡耀輝的燈光藝術特點:燈光氣氛單純,突出演員表演,決不炫技;慎用光色,常以白光襯託豔麗的戲曲服飾,似中國畫之「留空」、「留白」,洗鍊,含蓄;燈光構圖極具美感,光色、點線面的流動如中國古典詩歌,行雲流水,不露聲色,卻沁人心脾。
在該劇中,他設計的光能讓你的視覺得到滿足——均勻中飽含對比。他在一些電腦燈旁懸掛白色石棉布來反射光線,臺板的白地膠也是他的反光材料。
胡耀輝:舞臺的平面用光和人物的立體用光,是對該劇燈光設計的挑戰,反射用光是燈光創作的「秘密武器」。
《運河謠》(民族歌劇)
編劇:黃維若、董妮;導演:廖向紅;舞美設計:劉杏林;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設計:李銳丁。於2012年由國家大劇院首演。
廖向紅(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文學(藝術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國話劇金獅獎「導演獎」等。):胡耀輝具有「學院派」深厚的學術功底,用光色賦予布景生命時不「炫技搶功」;與導演共同呈現演出語彙時不「搶先說話」;與綜合藝術部門共同創造完整統一的演出時能夠克制「自我表現」;用光用色不斷「精雕細刻」。
本部歌劇演出的燈光樣式自成一體,光比和光色的對比、節奏韻律的把握非常成功,有機結合文本、音樂的情感變化,跌宕有序,充滿旋律感。
胡耀輝:本劇突出西洋歌劇的寫實用光特點,造型光強於照明光,強調明暗對比,側逆光為主,耳光為輔,追光含在其中,以體現主要演員面部表情;把握冷暖色的設置,舞臺色彩具有一定的飽和度。遵循西洋歌劇燈光變化的處理風格,將變化契機融入旋律,以免過度刺激人眼瞳孔,破壞觀眾的聽覺享受。為其對白格式的表演加強了基本照明光,避免了因情節的起伏跌宕處理而造成燈光變化的痕跡感。
本文更多內容請點擊中國演藝科技網。
關注我們您可以:
點擊最上方標題下——演藝科技傳媒——關注
或搜索微信號:yykjcn
捕捉行業前沿資訊,分享技術流行趨勢。
關注我們,您將及時獲得最新《演藝科技》活動信息。直接回復我們投稿,您的稿件將有機會在《演藝科技》雜誌、《中國演藝科技網》以及微信官方平臺同時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