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知行合一 心外無物
——賀東書法賞析
行書條屏 節錄蘇東坡《留侯論》 賀東
王一海
清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相較於其他書體,行書因其自身書寫特點、且廣泛應用於各種書寫場合,為眾多學書者所首選。
年屆耄耋的賀東為甘肅省書協會員,他出生於甘肅靖遠一個教育和中醫世家,雖不是書畫科班出身,但也是家學淵源甚深,先祖乃是當地的鄉賢。賀東10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含辛茹苦將其撫養成人。艱苦的生活閱歷,讓他更加勤奮上進,15歲便開始為鄉鄰書寫春聯,參加工作後更是經常給機關單位寫春聯、宣傳標語。
50歲以後,賀東開始將書法作為業餘愛好,每日必修,勤練不輟。退休後,他又拜書法家關振邦為師,認真臨習《樂毅論》《王羲之遺佛教經》《十七帖》《張黑女碑》《祭侄文稿》,師古不泥,自成一格。
細品賀東的行書作品不難發現,其用筆醇和圓潤,如行雲流水,每幅作品都筆酣墨飽、力透紙背,筆勢遒勁秀美,如龍蛇飛動,鸞飄鳳泊,更重要的是給人一種超然物外、寵辱不驚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賀東的行書作品不僅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和喜愛,也進入了大雅之堂。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如《易經》《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內容,之所以這樣,用他的話說,就是想通過手中的筆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告誡世人一定要遵循先賢教導,立身行善,弘揚正氣,充分發揮書法的道德教化作用。
字如其人。與藝術相比,賀東熱心公益,人品也被大家所稱道,他常以「無學問難以成書,無人品難以成人」自勉,也因此書房名曰「怡心齋」,取怡養心神之義。
賀東行、草皆工,尤擅行書;好傳統、求自然。他表示:將一如既往地遵循傳統,撇開名利的因素進行書法創作,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用筆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