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要有的創意思維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所有的產品經理都想做出能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但事實上,尤其對於初級產品經理來說,在推動產品實現的過程中,往往就已經坎坷不斷,別說產品創意,能通過立項就是第一步的勝利,因此很多創意在小步快跑中就被抹殺了。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經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意思維呢?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解決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或者想讓產品相比於競品更加與眾不同,那就需要有創意思維。創意是一種通過創新思維意識,來挖掘資源組合方式從而提升資源價值的方法。

為了激發創意,很多企業往往都會使用到頭腦風暴方法(Brain Storming)。該方法是由美國BBDO廣告公司亞歷克斯·奧斯本首創,旨在創建一個融洽的、不受限制的氣氛中,以會議形式討論、打破常規、積極思考、充分發表意見。

1938年,BBDO公司出現危機,流失了很多重要客戶,為了挽回局面,奧斯本希望通過一套發散創意的方式,聚集業務、文案、設計等不同角色的員工,共同碰撞出解決問題的好創意。

頭腦風暴法雖然是以會議形式,但和一般意義上的傳統會議有很大的不同。傳統會議的特點是有領導、會議目的明確、會議方向為收斂,倡導的是「會前有準備、會中有議程、會議有結果、會後有跟蹤」。

而頭腦風暴方法則有所不同,奧斯本在其《思考的方法》一書中,也提出了開頭腦風暴會的四個原則:

禁止批判:會議過程中鼓勵所有成員自由發散,其他成員不得相互批評;獨特想法:所有成員保持活躍想法,點子越新奇越能激發創意;量大於質:重視數量多過於重視質量,每個觀點和想法無需深思熟慮,通過大量的點子來提升命中好創意的概率;結合改善:在大量的點子中間,通過結合點子的方式,可能可以生成更佳的創意。另外還提到了開頭腦風暴會的五個步驟:

確定具體的主題:如果主題比較泛,達不到討論的預期效果時,可以適當具體細化一下,收縮主題範圍,降低討論難度和範圍。例如原來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做好一款XX產品」,如果討論過程中覺得問題太大,可以細化至「如何結合用戶使用XX的過程,讓XX更好用」,這樣子思路就能圍繞著用戶使用產品的流程展開,有線索可循;主持人要帶動討論:主持人在頭腦風暴過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鼓勵大家發言,帶動氣氛,而不要點評和總結;聚集各領域人才:參加頭腦風暴的人員,角色屬性差異越大越好,容易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貢獻想法,容易碰撞出新的火花;自由發言,詳細記錄:記錄不要簡化,不要形成總結性文字,而是逐字記錄。隻言片語都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鑰匙;評估:以「獨創性」和「實現性」為主,評估所有點子的可行度。有了上述的頭腦風暴四個原則、五個步驟,知道了開好一個頭腦風暴會的流程是什麼。然而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是否有一些可以形成創意的思考框架呢?

一、加法

所謂加法,就是將兩種或多種舊元素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產品。如果元素1和元素2的差異越大,組合起來的時候效果越好。

例如:功夫和熊貓,本來功夫和熊貓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組合起來的功夫熊貓形象,就顯得很有新意。

其他案例如下表所示:

二、減法

減法的思路和加法恰好相反,是在舊有的產品中,尋找一些可拆分的元素,將該元素剔除出產品中以形成創意。

其中的衣物清新劑是一個經典案例:洗衣液裡最關鍵的元素就是去汙活性成分了,如果把這個元素給去除了,那還叫洗衣液嗎,有誰願意買一個洗不乾淨衣服的洗衣液呢?

這是一家生產洗衣液的公司Vitco在運用減法策略的時候碰到的困難,所有人都在抑制住把「不可能」三個字脫口而出。

後來大家靈機一動,有很多人的衣服其實並不髒,他們洗衣服只是為了讓衣服有「清新」的感覺,很可能就是這款新產品的目標受眾。Vitco的總裁直接拍板:那就不叫洗衣液了,叫做「衣物清新劑」吧!

三、乘法

用乘法策略產生創意的思路是,同樣地先列出產品的組成元素,然後選擇其中一種元素進行複製,再重新組合產品。

其中的燈泡案例展開說明一下。

普通燈泡裡面只有一根燈絲,燈泡就只有簡單的開和關兩個功能。將其中的燈絲元素複製一下,比如複製為兩根,每根採用不一樣的功率。

例如:一根是25W,另一根是50W,那麼就可以做成具有三檔功率的燈泡了,可以實現不同亮度的控制。當啟動一檔開關時,點亮25W的燈絲;當啟動二檔開關時,點亮50W的燈絲;當啟動三檔開關時,自然就是兩根燈絲一起點亮了,達到75W。

把燈泡從數量維度來進行複製,又可以產生另外一個新思路。比如一個燈照射下會有陰影,影響醫生做手術。如果多個燈聚集到一起,朝不同方向照射,本影就會減弱,這就形成了無影燈這個新產品。

四、除法

除法策略依然是把產品分解成幾個元素,然後和加、減、乘不同,除法是將這些元素重新組合成新的形式,然後分析這種形式帶來的好處,再倒推出功能。

和傳統的產品設計思路,先有功能後有形式的邏輯推演不同,加減乘除的思維方式,能夠憑藉「套路」輕易打破固有思維框架,產生靈感。

例如運用除法策略的典型例子——冰箱,通過分解冰箱的元素,如門、壓縮機、燈泡、隔板等,把其中的壓縮機元素放到其他地方試試看?

例如:挪到廚房外甚至放到室外會如何?沒有壓縮機的冰箱還是冰箱嗎,當然可以了,通過管子連起來就好了,這種新形態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就是空調。

以上介紹的頭腦風暴方式和加減乘除四種策略,在打破固有思維框架方面的表現非常優秀。許多平時不敢想、覺得不可能的東西,在策略的壓力下,不敢想也得想,往往就能產生出來與眾不同的靈感。

當然也不是一運用這種方式,就一定會有顛覆性的產品誕生,但基於方法論的創意思維,確實是能大大提高產出靈感和創意的概率。

本文由@Ericlee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O協議

相關焦點

  • 商業思維,對產品經理有什麼用?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往往需要具備很多思維,比如演繹思維、歸納思維、批判思維和辯證思維等等,但是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商業思維。為什麼產品經理還需要具備商業思維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分析吧。很多產品從業者發現,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對產品經理技能要求越來越精細,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 全媒派 | 新聞業需要產品思維嗎?詳述記者如何成為產品經理
    長期以來,新聞業生產的內容,被視為有著鮮明特性的作品,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模式和思維逐漸變化,於是有人提出讓「作品」轉換為「產品」,新聞人也要轉型為產品經理,進而將產品思維滲透到新聞實務工作中。 那麼,新聞編輯部真的需要所謂的產品思維嗎?這個頗具網際網路特色的詞彙能賦予新聞業什麼能量?
  • 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6項產業網際網路商業思維
    我們對於產品經理的期待,不僅僅是畫原型圖,梳理需求,更重要的是: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對於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中的產品經理來說,商業思維是立足之本,也是核心競爭力。那麼,商業思維的培養應該從哪幾方面做起呢?近些年來,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對產品經理的商業思維能力愈發重視。
  • 產品經理面試,為什麼被說「缺少結構化思維」?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很多需求,需要對其理解判斷以及解決,所以產品經理要有結構化思維,對項目進行有層次的思考;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產品經理關於「缺少結構化思維」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A同學參加產品經理面試,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加上面試緊張,面試中沒有展現出個人優勢,結果沒通過;問了HR原因,反饋說是「缺少結構化思維」。
  • 要想破局,請先升級|2020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現場報導
    只有深入用戶,自己成為深度用戶,才能夠更好服務產品。——網易春風負責人@董樺微信是有很多水,但它不是個水庫,你要拿流量就得拿「盆」去接。——前騰訊P4級產品專家@劉軍育機會都是給場內有準備的人的,等風來了你再開始做就晚了!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個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B端產品經理圈子中經常被提及的話題。以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要理解本文的一些內容,需要一定的行業經驗。所以,這裡也沒必要介紹什麼是C端和B端了吧。
  • 產品經理能力解析:通才與專才的結合體
    軟實力是產品經理需要去培養的,軟實力包括內容比較多樣,為什麼說有的人適合做產品經理而有的人不適合,差別就在軟實力。軟實力可以分為這些方面:需求的分析、邏輯的設計、功能的轉化、互動設計、頁面結構 、美術基礎、文字表達、演說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探索欲望、完美主義精神等等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邏輯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
  • 平均月薪16K,我嘗試靠這6步轉行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注意確定產品方向後不要輕易更改,否則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我選定的是視頻方向~那麼確定好產品方向了讓我們愉悅的開始學習吧!01商業模式首先進入第一部分的內容商業模式。一個產品存活的基礎就是其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產品掙錢的渠道,確定好你的產品方向以後,這也是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思考的。
  • 廣告創意思維方法
    文/曹金明 廣告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多種思維形式,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中的想像、聯想、分析、判斷、歸納等複雜的思維活動,其思維方法有圖示法、轉換法、關聯法、拓展法等,是一種協同性的綜合思維。創意看似是一種靈感的結晶。 似乎是機遇的結果。但是創意是一定思維方式的必然結果。在廣告創意之前。首先要有資料和經驗的充分貯備。在創意過程中。思路不為舊習慣所束縛。
  • 入門產品經理|百度、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能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作者自從高考結束後不是在轉行就是在思考要轉哪一行,讀書7年中6年在轉行,剩下的1年在思考要不要退學重新考研。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你一直在思考轉行,為什麼不直接學習自己要學習的專業呢?幹嘛要讀一個專業之後又不愛它呢。這裡作者只能說,人的一生很漫長,但是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而作者就是把那幾步全部走錯了的典範。
  • 產品經理與產品設計師:到底有什麼區別?
    而用戶在解決問題、購買產品或與產品互動時的情感呢?最後,在用戶與產品互動之後,還有什麼呢?我盡我所能讓設計師們真正了解這個名詞,以及必要的技能和專業領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跳出界面方案和像素思維的框架。
  • 入行建議|2021年,還要做產品經理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紅利已過,資本退潮,在百度詞條上搜索「產品經理」,我們發現今天的產品經理所要面對的是:「未來五年產品經理必死」、「35歲的職場危機」等各種唱衰的言論。重新被定義的產品經理崗擁有更大的市場價值《啟示錄》中講到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分為兩項:評估產品機會和定義要開發的產品。現在很多人唱衰產品經理崗位,其實這不是產品經理不被需要了,而是在早期大量湧入的那些只會畫原型和寫需求文檔「工具人」產品經理被淘汰了。
  • 同樣是產品經理,為什麼我找工作這麼難?
    在問為什麼要做某個需求時,給不出明確的理由,即便是老闆拍板做的,再追問他自己的想法時也沒什麼想法。實不相瞞,職業初期很多在小公司摸爬滾打的初級產品經理,都會有相同的感受——零散的知識體系、缺乏方法論的沉澱、沒有專業的前輩指導等等,不知如何梳理和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產品工作方法。
  • 如何評估一個人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作為產品經理,則更需要具備主動、獨立、深度的思維能力。 具體來說,思維能力可細分為以下幾項: 理解力 產品經理日常工作圍繞輸入和輸出開展,輸入不外乎就是調研、理解的過程。
  • 三節課產品經理視頻下載 - CSDN
    而在美國產品經理的社會招聘JD中,則往往要求要有2-5年工程或是設計經驗,同時推薦具有MBA學位。  ▲ Facebook與Uber的產品經理社招JD  ▲ Google2019年的校招產品經理JD  總結一下,美國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往往是兼備技術背景與商業思維。
  • Facebook資深產品經理:卓越的產品經理 VS 普通的產品經理,看這4點...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來談談:卓越的產品經理和普通的產品經理之間,到底有啥區別?enjoy~我是Facebook的產品經理,之前我創過業,也在Instagram和Microsoft擔任過產品經理。我給Facebook面試過數不清的產品經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夠拿到offer。大多數時候,如果每個面試官都覺得這個產品經理可上可下,那我們一定不會錄取他們。我們通常會問自己,這個人好到你會請假半天,開車到他家門口求他入職嗎?如果任何面試官都沒有這個衝動的話,我們沒必要錄取這個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挺好的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硬傷,但是談不上出類拔萃,所以我們都拒絕了。
  • 會是誰最後幹掉了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這個行業還會存在多久呢?誰又會代替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本文作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並且找到了一些產品經理不被替代的理由。只有這樣,產品經理才可以從容進化,無懼未來。產品經理距離「物種滅絕」還有多久?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比話題更沉重的,是現實。
  • 四川長虹:史上最年輕的產品經理陳科宇帶來了啥新風?
    《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董世梅 曾小清3月底,長虹推出了兩個超級產品——CHiQ二代電視,以及產品經理陳科宇。84年出生的陳科宇,被稱為「長虹史上最年輕的產品經理」,一米八三的模特身材,細邊眼鏡,斯文中透出活力,是一枚標準的理科男。「壓力山大。」——這是陳科宇最大的感受。
  • 《引爆創意》:打破僵化思維的牆,放飛自我,創意成形
    創意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是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因為廣告創意的受眾對象是普羅大眾,所以在創作作品時,必須要站在大眾的角度,揣摩他們的心思,何種行為可以引起其的消費或購買。是以,作何創意都離不開現實的生活。第二:創意構思流程的五步驟,是創意成形的具體方法1、儘可能搜集原始資料。對於任何一個創意作品,搜集原始資料,是進行創作的首要條件。
  • 產品經理指南:燒焦的披薩要不得
    從第一次在手遊開發商Pocket Gems擔任產品經理(她設計的遊戲功能大大延長了玩家的登錄時間),到雲存儲公司 Dropbox(她設計了出色的用戶界面交互),張嬌娜的職業生涯令人印象深刻,總是能吸引用戶並激發用戶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