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指南:燒焦的披薩要不得

2020-12-25 前瞻網

作者|FirstRoundReview 來源|棧外(ID:zhanwai_)

本文看點

▪ 張嬌娜曾任職Pocket Gems、Dropbox、Airbnb、WeWork等公司的產品崗位,她的職業生涯專注於發現吸引用戶並激發用戶靈感的痛點。愛是張嬌娜產品設計理念的核心,也是她的產品深受用戶喜愛的秘訣。

▪ 最小可行性產品很便宜,而且可以更快推向市場,但當今產品若想脫穎而出,則需要努力創造最小可愛性(MLP)產品。▪ 開發MLP時,張嬌娜提出了四條原則:一是以用戶需求為起點,而不是業務需求;二是將問題與解決方案區分開;三是傾聽用戶;四是自主選擇解決方案。▪ 如果你試圖讓產品擁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那麼它單獨解決其中每個問題的能力都會大打折扣。▪ 擺脫瑣碎細節的牽絆,不要忽略了人們熱愛你的產品的真正原因。▪ 注意用戶與產品的交互方式。當用戶的操作違背了你的期望時,他們可能只是在引導你走向他們認為最可愛的地方。▪ 發布不可愛的功能就像是在喊「狼來了」,你可以發布另一個功能,但這一次你無法保證仍能獲得用戶的信任。

原文來自First Round Review

如果說愛體現在細微之處,那麼張嬌娜則敏銳地捕捉到了讓用戶為之傾倒的細節。

從第一次在手遊開發商Pocket Gems擔任產品經理(她設計的遊戲功能大大延長了玩家的登錄時間),到雲存儲公司 Dropbox(她設計了出色的用戶界面交互),張嬌娜的職業生涯令人印象深刻,總是能吸引用戶並激發用戶靈感。

她還將自己在圖像和空間方面的專長用於以下兩家公司:她曾任職於Airbnb(擔任旗下高端服務品牌Airbnb Plus的產品負責人和房源推薦平臺Homes Platform團隊的產品主管);現就職於WeWork,擔任產品管理總監。

回顧這些經歷,愛是張嬌娜產品設計的核心,也是產品深受用戶喜愛的秘訣。她認為,公司想要保持競爭力,需要產品人員更加努力地協調產品的可愛性,而不僅僅是可行性。

「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下文稱 MVP)很有吸引力,因為便宜,你可以更快將它推向市場。但是,產品的差異不斷縮小,更激烈的競爭意味著MVP的作用越來越小。如果初創公司想脫穎而出,他們需要努力創造出最小可愛性產品(Minimum Lovable Product,下文稱 MLP)。」

張嬌娜在史丹福大學如此類比:「測試人們是否喜歡披薩。如果你提供燒焦的披薩,你得到的反饋與披薩無關。你只會知道他們不喜歡焦披薩。」

「同樣地,只依賴於MVP時,可能會面臨這樣的風險:你並未真正測試你的產品,而是測試了一個劣質的或有缺陷的產品。」

MLP的概念聽上去很容易理解:如果產品能更接近用戶可能喜歡的東西,產品的價值就越高。雖然MLP經常在產品設計理念中被提及,但為了打造真正可愛的產品,創始人和產品設計師需要更加腳踏實地。

「生產用戶喜愛的產品,我們很難反駁這樣的觀點。但實際上,投入開發這些產品並理解人們的意圖,完全是另一回事。並不是說在測試版中添加有特色的新功能,就萬事大吉了。

作為產品開發者,我們需要更深層次地探究喜愛到底意味著什麼?如何確定哪一點讓產品變得討人喜愛?怎樣才能高效地做到這點?」

張嬌娜深入探討了為什麼對MLP的深刻理解會讓企業創始人和產品負責人受益。她詳細闡述了四條原則,告訴企業創始人和產品經理如何將重點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上。然後,她介紹了如何將MLP付諸實施:關注用戶需求以及靈光一現。

撥亂反正,變廢為寶

將MLP推向市場,可以為各種規模的公司帶來巨大優勢。

「早期創業階段需要保證在構建-衡量-學習的過程中留住客戶,爭取早日實現產品-市場匹配。大公司開發MLP表明其足夠關心用戶,繼續投資新產品線,以維持用戶的忠誠度。」

開發MLP始於強大的理解能力。如果你對如何付諸實踐沒有很好的把握,你可能會浪費大量時間開發一個你認為會受人喜愛、但最終無人問津的產品。

張嬌娜分享了從Dropbox學到的慘痛教訓。當時,張嬌娜負責Project Harmony:當其他人打開同一份文檔時,它會向用戶發出提示。

顯示其他協作者的功能解決了一個明顯的痛點: 以前,如果兩個用戶同時對同一文檔進行編輯,就會創建兩個相互衝突的文檔副本。這項新功能背後的思路是:如果用戶可以在同一文檔看到彼此,他們會更有效地協作。

「我們第一次開發時,對這個功能感到滿意,認為可以推出了。」雖然Project Harmony推出後市場反響積極,但回想起來,張嬌娜認為這款產品並不討人喜愛。

「事後看來,我們錯過了最有價值的部分。能夠看到文檔中的協作者很實用——你可以退出文檔,避免相互衝突的副本。但它只解決了一個非常基本的痛點。實際上並沒有提供用戶喜愛的東西。」

討人喜愛的產品不僅是功能性或實用性的——它們必須敏銳地理解用戶眼中的價值。

張嬌娜表示:「Google Docs大火不僅是因為可以看到文檔的協作者,而且可以實時地、逐個光標地看到每個用戶的編輯。」

Project Harmony能夠在文檔上看到其他人,雖然有用,但不夠好。事實上,它突出了Dropbox的根本局限:不支持實時的雲端協作編輯。如果我們事先花時間了解用戶最看重的是什麼,就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四大原則聚焦關鍵問題

將MLP付諸實踐的第一步是一樣的:從用戶的高價值問題著手,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動機。

為指導企業創始人和產品經理解決該問題,她強調了以下四條原則:

1. 以用戶的需求為起點,而不是業務需求。

2. 將問題與解決方案區分開。

3. 傾聽用戶,但不要照單全收。

4. 自主選擇解決方案。

她深入分析了每條原則,並從自己的教學和產品管理經驗中舉例說明。

1. 以用戶的需求為起點,而不是業務需求。

如果說公司難以為繼,那就是因為他們關注的是為企業服務,而不是為用戶。公司會自然而然地從業務開始,但作為一個產品負責人,如果未把業務與用戶需求匹配,就無法為團隊建立有效的開發方案。

如果產品經理的工作目標是創造產品解決企業的問題,而不是客戶的問題,那麼他們很可能會錯失產品可愛性。

回到Project Harmony的例子,張嬌娜的團隊就忽略了用戶需求。不僅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衝突的副本,他們還希望多個協作者能在同一個文檔上工作,並進行實時更改。因此,當我們試圖迭代Project Harmony時,我們只優化了局部最大值。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更迅速地投入資源,打造一個更可愛的產品,比如Dropbox Paper或Spaces,我們就能朝著全局最大值的方向努力。」

為了進一步說明兩者之間的差異,張嬌娜分享了她在Airbnb的例子,當時她領導了幾個供應方團隊。Airbnb的關鍵業務是增加住房供應。這顯然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因為供應增長是預訂總量的先行指標。

但是不斷增長的房屋供應,並未解決用戶的問題。張嬌娜表示:「你可以說增加房屋供應給了客人更多選擇餘地。但是,擁有更多的住房,是客戶真正想要的嗎?」

對用戶的理解越深入,解決方案也就越討人喜愛。「並非所有房屋都是等價的。顧客不想浪費時間看他們不可能去的住所。他們希望在特殊的地點,如滑雪場或海灘,或重大活動發生的地方,有更多房屋。」

「Airbnb需要增加在主要市場的供應,讓用戶在理想目的地有更多選擇。這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業務。」

我們的重點,從簡單的「增加供應」,轉移到「優化特定市場的高質量供應」,便是走向產品可愛性的第一步。這幫助她更清楚地定義了MLP,以及正確的衡量標準。

張嬌娜有一個簡易測試,可以驗出計劃是否指向正確方向:如果這個產品能……,那不是會很神奇嗎?這個問題應該以用戶的價值來補全。根據用戶的想法和需求,來確定問題的優先級。

不問:如果這個產品能幫助Airbnb與豪華酒店競爭,那不是很神奇嗎?

問:如果用戶有各種高質量的選擇,讓他們的假期時間變得更加特別,那不是很神奇嗎?

2. 將問題與解決方案區分開。

學期初,當史丹福大學的學生選擇產品管理課程時,他們就已經對期末項目充滿了想法。在這個項目中,他們將創造一個新產品,並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其進行研究。學生們經常開始喋喋不休地談論為X建立下一個市場;為Y建立新平臺。

張嬌娜此時會勸他們適可而止。第一天她便闡明了課堂的第一條規則:不要在學期的前三分之一考慮項目。

「將自己從你認為用戶需要的東西、和他們實際體驗的東西中分離出來,通常是產品經理最難學的一課——但它是構建受喜愛產品的基石。」

「這在早期的初創企業中最具挑戰性,因為創始人會對某個想法非常熱情。但是,如果你不放開對該解決方案的控制,就會聽不進有價值的反饋。」

永遠不要以解決方案為起點。僅僅因為你喜歡錘子或螺絲刀,並不代表它是那個你修理壞東西所需的工具。

3. 傾聽用戶,但不要照單全收。

張嬌娜表示:「為了對用戶的高價值問題和痛點有細緻入微的理解,你需要在傾聽用戶意見方面下功夫:要字字斟酌,而不是淺嘗輒止。」

她列出了團隊在用戶訪談時會犯的常見錯誤:

a. 詢問顧客想要什麼。「當你問用戶他們想要什麼時,他們傾向於談論自己認為你可以為他們創建的解決方案。按字面意義去看待顧客,會限制你的思維。」

b. 把自己定位成權威的代言人。「用戶通常將產品經理視為問題專家。實際上你不是,他們才是。在一開始就明確這一點,否則你將無法挖掘出用戶真正關心的是什麼。」

用戶訪談需要特別有條理,因為他們一開始只有小部分用戶,用於研究的資源也有限。

對於初創公司尤是如此,首先要弄清目標用戶是誰。開發不同類型用戶都喜歡的產品非常困難,應專注於與足夠多的人交流,了解這一類用戶,提出開放式問題,確保獲得準確的數據。

為了獲得最有用的用戶意見,張嬌娜建議問:你覺得什麼讓你很乏味、有壓力或痛苦?

「從該問題入手。如果用戶說出類似這樣的話:『我對這件事很沮喪。』或『我不敢相信我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件事。』那你很可能找到一個優化的好機會。」

如果不能傾聽用戶,你甚至可能無法構建可行的產品。你肯定無法構建可愛的產品。

4. 自主選擇解決方案。

一旦收集完數據,就將團隊重心從問題移至解決方案。以下是張嬌娜和她的學生做的一個練習:

畫一條垂直線。在左邊,寫下可能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在頭腦風暴時,聽到任何感覺像解決方案的內容,把它記在右邊。認可右邊的想法,但先不要就此做任何討論。將問題和解決方案分開,可以使討論更加專注用戶需求,而不是業務需求。

「一旦所有問題都擺出來,把精力集中到你認為能解決的、最有價值的問題上。當我和我的學生這樣做時,我會讓他們決定,這是否是他們真正想要在這個季度玩的產品遊戲。」

張嬌娜也提議企業創始人 「選擇自己的遊戲方式」。她說:「問問你自己: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天賦嗎?你願意花5-10年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嗎?真正有意識地去選擇你的遊戲,可以幫助你定義問題,並對你的解決方案施加約束。」

最後,一旦學生們專注於問題,確定了最有價值的問題,並選擇了他們的遊戲方式,他們就可以開啟張嬌娜所說的解決方案構想。

「整個方法,從頭到尾,都類似於設計思維。先發散思維,了解問題。然後集中精力,找出最重要的問題。再次發散思維,提出解決方案。最後集中精力,找出兼具可行性和可愛性的解決方案。」

了解問題之後,就能夠考慮可能的解決方案。把方案重新展現給用戶,問他們:你希望這些方案中的哪些成為現實?

為了將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可愛的解決方案區分開來,你需要傾聽用戶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看到一個產品原型的時候會說,『這很酷。我認為我會選擇這種產品。』這個反饋很好。但這不是你的終極目標。」

「你需要這樣的反應:『天哪,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使用?』這樣你才知道產品已經引起了共鳴。如果他們反響沒有這麼熱烈,說明你沒有讓產品變得足夠可愛,或者更有可能你沒能解決一個高價值的問題。」

用戶試用過產品原型之後理應感到激動。如果用戶並不對解決方案著迷,那麼你很可能沒能為他們解決一個高價值的問題,人們也不會願意為你的解決方案買單。

愛在心中:傳遞可愛價值

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之後,你應該著手開發MLP。這一部分中將說明如何逐步開發,從設計到成品——從取得效率和可愛程度之間的平衡,到用戶測試。

平衡「最小」和「可愛」

構建最小可愛性產品最困難的部分就隱含在其名稱中:如何通過花費最少努力構建出最可愛的產品?

「這就是為何事先深入理解問題至關重要:它能讓你洞察用戶的核心問題。當開始構建產品時,只需關注一兩個真正為用戶帶來價值和樂趣的功能,這就是MLP雖然「最小」但仍舊「可愛」的原因。

如果你試圖讓你的產品擁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那麼它單獨解決其中每個問題的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我稱之為花生醬原則:塗得太薄的花生醬不好吃。

如果產品團隊忽視了「最小」,而只是為了讓產品「可愛」而投入過多,那麼效率會降低,資源耗用也會加大。

當推出Airbnb Plus時,她的團隊需要找出該產品有哪些特點能使其比Airbnb更勝一籌。她說:「我們捫心自問,什麼樣的細節能讓房源更具有酒店的優勢?」

一開始,她的團隊努力朝著「可愛」的方向發展。「我們整理了一份酒店福利級別的清單,我們認為Plus上的房源都需要擁有這些特點:遮光好、枕頭舒服等等。」

「當真正看到這份冗長的清單時,我們知道,如果對上面所有的條目都有要求,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合格的房源。」

為了糾正這種心態,她把重點放在了真正讓Airbnb與眾不同的特性上:「人們喜歡Airbnb上的房源,並不是因為它們像酒店,而是因為他們可以在這些房子裡和家人一起做飯,或者一睹主人獨特的設計風格。」

她的團隊並沒有以酒店的標準來定義Plus上的房源,而是加倍努力讓Airbnb的房源給人帶來家的體驗。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將注意力轉向改善客戶的在線預訂體驗:對於Plus上的房源,我們創建了一個房間參觀功能,提供房間全景,人們可以通過移動手機進行查看。」

「這感覺就像是一個數字形式的開放參觀日——就像用戶真正走進了別人的家並受到歡迎。這是一次可愛的、與眾不同的Airbnb體驗。」

擺脫瑣碎細節的牽絆,不要忽略了人們熱愛產品的真正原因。

此外,對數位化功能的投資能夠使資源更有效地被利用。「投資一個精心策劃的數位化功能要比把實物塞進這些房子便宜得多。」她的團隊在「最小」和「可愛」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這不僅有助於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且有助於思考哪些問題需要優先處理,在為Airbnb的房東改進App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在項目開始時,張嬌娜和她的團隊遵循四個原則深入研究目標問題: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細分,找出客戶需求。通過調查在用戶群組徵求反饋意見,並在著手開發解決方案之前找出了最嚴重的問題。

首先,產品團隊優化了用戶訪問收件箱的過程。張嬌娜說:「在與相關人員交談,並檢視了App上一次迭代的數據後,我們意識到收件箱是最常用的功能,但它被隱藏在一個側欄菜單下。所以我們把收件箱移到了登錄頁面。」

其次,他們更新了日曆功能,以便讓房東可以同時查看多個短租項目。「我們當時在改善日曆功能這方面有很多選擇,比如高價版本或數據屏蔽。但歸根結底,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同時看到所有信息,更有效地規劃時間。」

最後,他們引入了新功能允許用戶保存他們反覆發送的消息模板(比如入住指南),為房東簡化了繁瑣的操作過程。

張嬌娜表示,「老實說,這項功能是我們用戶研究意料之外的成果。以前,團隊很高興花時間解決諸如提高收件箱搜索速度或粒度問題。但我們了解到,房東搜索收件箱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是為了複製粘貼消息,這是一項乏味的操作。因此,發送消息模板最終成為了房東最喜歡的功能之一。」

由於團隊對解決最棘手問題、提供最可愛方案的超強關注,整個設計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在Airbnb房東大會上推出了重新設計的App,那些房東為我們起立鼓掌,他們對這些改進滿意至極。」

張嬌娜說:「你已經知道自己在產品改進方面有千萬種選擇,但你需要關注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以及你能及時交付什麼樣的結果。這兩種優先對創建一個可愛的App來說至關重要。」

同樣的優先順序原則也適用於從零開始的早期公司。「如果你對問題有一定的了解,那麼你就會知道什麼對用戶最有用、最有價值。

第一步,你應該圍繞最基本的功能設計產品。想一想網絡存儲在線應用Dropbox:它最初只是一個取代快閃記憶體和U盤的解決方案,而現在,它能夠提供一整套協作工具,橫跨消費者和企業市場。」

構建產品,從不可或缺的功能開始。

最後,需要在特定背景下理解用戶需求。在規劃MLP的過程中,電腦、手機等使用媒介是很重要的。你需要了解用戶對使用媒介的期望。人們的電腦桌面上都需要些什麼?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手機App,人們的手機上又需要些什麼?

張嬌娜指出,這是原來的Airbnb房東版App失敗的地方。「最初,PC版Airbnb中的每一項功能都被轉移到了移動App上,後者基本上是前者的移動克隆。但如果你真正分析用戶使用每一個平臺的方式,這種做法就顯得莫名其妙。」

「房東會用手機為房源拍照片、給租戶發送信息,但他們不會用手機做一些要求更高的工作,比如上傳一個房源或研究地方法規。因為這個疏忽,原來的App試圖解決所有問題,卻最終一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好。」

關注錯誤操作

張嬌娜說,「有時候,通過觀察用戶與產品預期功能背道而馳的操作,可以發現什麼是可愛的。」

她分享了在移動遊戲公司Pocket Gems任職時發生的故事。2011年,她的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名為《天堂港灣》的遊戲,當時正是鄉村度假等遊戲最受歡迎的時候。她說:「《天堂港灣》的主要機制是讓玩家通過點擊一塊土地來耕種莊稼。」

但張嬌娜注意到,用戶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其他地方。遊戲的開場畫面是一幅鳥瞰圖:一座島嶼籠罩著霧氣,玩家看到可以看到霧中冒出的房頂和土地,但無法完全分辨出其形態。

最初,這是一個純粹的審美設計。她說:「但我們注意到,玩家們一直在輕敲從霧中探出的物體,雖然這一操作在遊戲中並不一定起到作用。」

考慮到迷霧引發的興趣,張嬌娜和團隊圍繞被霧氣遮蓋的物體設計了幾個情節任務——並有效地使用戶的錯誤操作成為了產品的一個關鍵部分。

注意用戶與產品的交互方式。當用戶的操作違背了你的期望時,他們可能只是在引導你走向他們認為最可愛的地方。

如果我有魔法棒

此外,創建MLP不僅需要識別重要的細節,而且要能夠巧妙利用這些細節。「我喜歡把它叫做『魔法棒』。這是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神奇時刻:用戶意識到這個產品與他們曾經體驗過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

她強調,為你的產品功能添加「魔法」並不需要太多的努力。這篇文章中,張嬌娜提供了一些問題,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你可以確保你的「魔法」能夠見證奇蹟:

1. 註冊你的產品時,用戶的第一感覺應該是什麼?

2. 什麼會讓用戶感到滿意?

3. 什麼會讓用戶對你的產品大加讚賞?

最後一個問題是關鍵。尤其在初期,你的產品應該讓用戶產生向朋友宣傳的衝動。口碑創造了一個強大的飛輪——驚喜和滿足是一個極好的話題。

有時,簡單的功能就能給用戶留下難忘的體驗,張嬌娜在Airbnb中構建的功能體現了這一點:「當租戶接近目的地時,如果他們打開了GPS,屏幕上就會彈出一份入住指南。用戶只需輕觸一次,就可以訪問有關鑰匙位置、加密箱密碼、WiFi密碼等信息。」

這個簡單的功能之所以產生了顯著影響,是因為它預見到了一個關鍵的痛點:在陌生的環境中掙扎著想要獲取入住信息的壓力。張嬌娜表示,「添加有效的『魔法』並不僅僅意味著知道該創建什麼功能,還意味著了解該功能什麼時候對用戶來說最為關鍵。」

張嬌娜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對移動食品訂購公司Snackpass提供了支持。這家公司最初成立於耶魯大學的校園,目前覆蓋了幾個重要的大學校園。

她說:「從我開始使用他們的產品那一刻起,我就受到了『魔法』的吸引,貫穿了用戶體驗全程,從精心挑選的表情符號,到帶有雙關語的禮物,如我愛你不止『一點點』,該產品對學生受眾的關注度令人難以置信。」

Snackpass的故事凸顯了有關「魔法」的關鍵洞察:成功地解決了特定的用戶問題。「沒有人喜歡平庸。你應該構建最能引起用戶的共鳴的具體內容。」

這是Snackpass的優勢。張嬌娜說,「這種隨意的、有趣的交流方式能夠引起特定受眾的共鳴。但如果你對另一個受眾群體採取完全相同的方法,它並不會有效。」

「可愛」之戰:考驗MLP

最後,測試一下你的產品是否可愛。「如果你一次性將產品發布給所有人,你得到的反饋會是多種多樣的,很難有效利用這種反饋。」

她建議採取漸進的、結構化的框架測試「魔法」是否有效:在發布產品的正式版本(General Availability,下稱GA)之前,從其beta版挖掘問題。她說,「人們往往沒有充分利用產品的beta版。重新設計的Gmail永遠處於測試階段,不是嗎?僅發布beta版,你就可以收集到最具洞察力的反饋,還可以獲得長足發展。」

在測試MLP時,不要太看重alpha版本產品帶來的反饋。「alpha版本的用戶群體堪稱死忠,甚至會愛你的MVP,就像你的媽媽一樣無條件喜歡你開發的任何東西。」

而另一個極端,GA不確定得多。「GA版Airbnb的用戶群體包括那些不敢使用Airbnb的人,因為住在別人家裡似乎是一個荒謬的想法。GA版用戶群體往往很難取悅,也很難贏得他們的信任,而且,一旦失去信任,會更難重拾。」

發布不可愛的功能就像是在喊「狼來了」,你可以發布另一個功能,但這一次你無法保證仍能獲得用戶的信任。

beta版產品是測試的最佳場所。張嬌娜說,「和你的alpha版一樣,你的beta版用戶也會鼓勵你,但他們同時也願意給你建設性的批評。」Airbnb的beta版用戶是那些使用Airbnb至少10次並感到滿意的人。不過,他們也擁有幾次不太順利的入住體驗,或者直接被鎖在門外,他們會讓別人知道的。」

此時,產品已經在用戶中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他們會給你寶貴、坦率的反饋。這種做法允許你在不損害信譽的情況下冒一些風險。

愛:MLP和初創公司的未來

如果初創企業想要打造出用戶珍視的、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產品,那麼要把標準從可行提高到可愛。創建MVP首先要深入研究最讓用戶頭疼的問題;選擇一個或兩個最能解決問題的功能,然後在產品的新鮮度和用戶熟悉度之間權衡,憑藉有限的資源帶來最可愛的用戶體驗;最後,想辦法為產品添加魔法,在那些願意為你提供真實意見的用戶中進行產品測試。

張嬌娜回顧了她的經歷:為虛擬的遊戲世界中注入新鮮血液、解決Dropbox生產力低下帶來的挑戰、在史丹福大學教授學生、為Snackpass等公司提供諮詢。張嬌娜對MLP的未來充滿希望。在Airbnb和WeWork工作期間,她一直在嘗試新的方法,在軟體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混合空間中構建MLP。

「在接下來的10年裡,屏幕外的『魔法『有很大潛力。許多產品都將是數字領域和現實生活的某種結合。我們將會看到施展魔法的空間不斷延伸。」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棧外(ID:zhanwai_),作者:FirstRoundReview

本文來源棧外,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AI 產品經理入門與勸退指南
    很多產品經理或者還未入行的新人,都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做AI產品經理,畢竟帶了「AI」就覺得非常光鮮、非常前沿了,仿佛自己可以趕上一波時代紅利。所以在講AI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前,先勸退一波。產品經理設計AI產品的核心是什麼?產品經理在設計AI產品時,要能夠平衡概率最優和成本投入。產品經理需要判斷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概率是多少、用戶接收的最低標準是什麼、超出用戶預期的標準是什麼,依據這些判斷去決定產品研發的投入策略。不要追求完美,因為產品的商業化成功才是第一位。
  • 披薩江湖裡的薄底與厚底之爭
    就像江湖上金庸迷與古龍迷的長期論戰一樣,披薩發燒友內部也慢慢形成了兩大陣營:究竟是薄底的披薩更好吃,還是厚底披薩更勝一籌?喜歡薄餅披薩的人認為,薄餅披薩薄而脆,口感好。另外就是芝士多,餡料多。而熱愛厚餅披薩則表示,厚餅披薩分量足,一眼望去厚厚的,心理就滿足。另外就是,口感鬆軟,外皮酥脆,餡料分量並不少。
  • 助你收割5份offer的產品經理跳槽指南
    而產品經理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熱門崗位,近年來求職者不計其數。本文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總結了助力產品經理跳槽的指南,與你分享。我們本次分享,主要圍繞以上六個問題進行展開。01 為什麼選擇產品經理這是一個面試時被經常問到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產品經理必須思考的問題。
  • 產品經理要有的創意思維
    編輯導語:所有的產品經理都想做出能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但事實上,尤其對於初級產品經理來說,在推動產品實現的過程中,往往就已經坎坷不斷,別說產品創意,能通過立項就是第一步的勝利,因此很多創意在小步快跑中就被抹殺了。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經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意思維呢?
  • Facebook資深產品經理:卓越的產品經理 VS 普通的產品經理,看這4點...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來談談:卓越的產品經理和普通的產品經理之間,到底有啥區別?enjoy~我是Facebook的產品經理,之前我創過業,也在Instagram和Microsoft擔任過產品經理。我給Facebook面試過數不清的產品經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夠拿到offer。大多數時候,如果每個面試官都覺得這個產品經理可上可下,那我們一定不會錄取他們。我們通常會問自己,這個人好到你會請假半天,開車到他家門口求他入職嗎?如果任何面試官都沒有這個衝動的話,我們沒必要錄取這個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挺好的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硬傷,但是談不上出類拔萃,所以我們都拒絕了。
  • 入行建議|2021年,還要做產品經理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紅利已過,資本退潮,在百度詞條上搜索「產品經理」,我們發現今天的產品經理所要面對的是:「未來五年產品經理必死」、「35歲的職場危機」等各種唱衰的言論。▲ 脈脈職言上流傳的「騰訊內部郵件重新定義產品經理」從騰訊新定義的產品經理崗位介紹來看,騰訊顯然對產品經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在於:產品經理不僅要懂得解決和預防產品的各類問題,還要懂得對市場和用戶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
  • 會是誰最後幹掉了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這個行業還會存在多久呢?誰又會代替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本文作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並且找到了一些產品經理不被替代的理由。只有這樣,產品經理才可以從容進化,無懼未來。產品經理距離「物種滅絕」還有多久?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比話題更沉重的,是現實。
  • 入門產品經理|百度、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能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作者自從高考結束後不是在轉行就是在思考要轉哪一行,讀書7年中6年在轉行,剩下的1年在思考要不要退學重新考研。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你一直在思考轉行,為什麼不直接學習自己要學習的專業呢?幹嘛要讀一個專業之後又不愛它呢。這裡作者只能說,人的一生很漫長,但是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而作者就是把那幾步全部走錯了的典範。
  • 產品經理與產品設計師:到底有什麼區別?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這兩個職業都與產品有關,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接下來,本文作者為我們分析了產品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之間的關係,看看優秀的產品經理和優秀的產品設計師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吧。
  • 040 手作披薩 -- 更美味
  • 助你收割5份offer的產品經理跳槽指南!(附贈簡歷模板)
    (2)這是一個面試時被經常問到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產品經理必須思考的問題。(3)由於大學是沒有產品經理專業的,但是工作中卻有這個崗位,所以說產品經理都是轉型過來的。面試中也會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選擇產品經理的職業。目的呢,就是可以初步了解這個應聘者,對於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認知。對於一些剛入門的人來說,有時候真的是會回答這樣一些答案,比如掙錢多、門檻低,或者是因為熱愛。
  • 三節課產品經理視頻下載 - CSDN
    他們也對我表示,在自己公司內,招聘產品經理普遍會要求技術背景,即便少量職位可接受非技術背景,往往也會要求候選人至少要能夠快速學習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  而在美國產品經理的社會招聘JD中,則往往要求要有2-5年工程或是設計經驗,同時推薦具有MBA學位。  ▲ Facebook與Uber的產品經理社招JD  ▲ Google2019年的校招產品經理JD  總結一下,美國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往往是兼備技術背景與商業思維。
  • 補早餐| 吐司披薩,抓住暑假的尾巴
    早餐系列-吐司披薩以前覺得日子很長,車很少,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然後給出一大堆的解救指南。如果人生真的可以通過了了數語,幾面之緣就能分得清說得明,那人,也就不是人啦,是個Robert,通過邏輯推理和演繹完全代碼化。知乎上的問答,隔三差五會去寫寫,因為遠離現實,網絡上的溫暖和善意會彌足珍貴,尤其在鍵盤俠橫行的虛擬世界。絮絮叨叨的說,絮絮叨叨的聽,各自治癒,所以,對於朋友圈和微信的單點,因為有了熟悉,就會有距離感的安全要求。
  • 一幫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髮誓玩壞「湖南米粉」!
    還有一撥人也喜歡玩,也開了家米粉店,但卻是想用事實證明,什麼叫O2O,用他們本來的職業「直覺」,比如,他們會把廚師稱為「產品總監」~死磕punk的人即使活到80歲,仍然會穿撕口子破洞的T-shirt,用拉鏈鉚釘配飾,拍裸露靚照然後毒舌到發指。那玩網際網路APP的產品經理人呢?
  • 產品經理能力解析:通才與專才的結合體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管理過程中需要藉助的相關工具,相關文檔,數據表格大致了解了產品經理的工作之後,接下來就要講一下「通才」和「專才」這兩個詞的含義 ,以及為什麼說高階產品經理是通才與專才的結合體。所謂「通才 」就是指產品經理的一些必備技能,這是每個產品經理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可以說是做產品經理的門檻。
  • 平均月薪16K,我嘗試靠這6步轉行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截止2020年11月11日,全國範圍內數據採樣統計,有91.4%的產品經理月薪在8k以上,超過80%的產品經理月薪過萬。注意確定產品方向後不要輕易更改,否則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我選定的是視頻方向~那麼確定好產品方向了讓我們愉悅的開始學習吧!01商業模式首先進入第一部分的內容商業模式。一個產品存活的基礎就是其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產品掙錢的渠道,確定好你的產品方向以後,這也是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思考的。
  • 產品經理如何做好團隊協作?
    編輯導讀:一個產品的上線和運轉,離不開公司各個部門的協作。而作為產品「父母」的產品經理,需要經常和其他部門溝通協作,這時候溝通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團隊協作中,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呢?本文作者針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 商業思維,對產品經理有什麼用?
    順應市場發展需求,掌握新技能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將技能真正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使其符合商業規律、達到商業目的。相比新技能,我認為產品經理的底層能力更值得被關注和挖掘。底層能力不僅應用場景豐富、復用能力強,且不容易隨著某個領域的衰落而被荒廢掉。
  • 馬斯克給產品經理的忠告:再偉大的產品計劃,也要關注研發能力!
    2018年是馬斯克過得最慘的一年,雖然有50萬輛汽車訂單,但是汽車產能跟不上,很多汽車可能要幾年後才能交付到用戶手裡。這種購買體驗是絕對不可能在網際網路公司存在的,這也提醒產品經理,即使有再偉大的產品計劃,也要關注研發能力,要注意產品迭代速度、版本計劃、產品發布的節奏。
  • 產品經理成為原型人的七大跡象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實現需求方的需求,將假設的功能變為現實。然而,對於不少產品經理來說,隨著工作日復一日的推進,逐漸變成了完成需求,開發新功能的「原型人」,產品經理成為原型人的七大跡象都有哪些呢?你是這樣的產品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