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代表什麼?住大房子不大好嗎

2021-01-08 小妮的日常事

「富不住大房子,窮不走遠路」,是我國農村傳統農耕文化中比較典型的思維方式,強調居住安全、出行安全。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俗語是比較保守的,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看,表現的是老一輩農民安逸的心態。

富家不住豪宅。

富家不住大房子,就是說,富家即使家裡很有錢,也可以蓋很多房子,住大房間,但是家人睡的臥室不能太大。這所房子指的是房間,特別是臥室。

過去,人們認為,庭院可以是大院子,房屋可以建造大房子,大殿越寬敞越好,包括廚房、飯廳、書房等,都可以很寬敞,只有臥室不能太大。

如今,我們看影視劇,看到古人的臥室都比古人大,其實那是一種視覺錯覺。電影拍攝講究效果和角度,從空間上來說,老房子是非常寬敞的。正如我們現在用智慧型手機拍照一樣,狹小的空間也能拍出比實際更寬敞的照片。我想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另外,我們還體驗到,行動電話能從不同角度拍出高個子的照片,而且能拍出矮個子的照片。這個鏡頭的效果,和現實有一定的差距。

如今,我國一些古村落還保留了部分古老的大家族住宅,如某某大院或某某宅院,這些古老的大家族住宅規模相對較小,有些還比較狹小,而官商兩家的宅院相對較大,氣派一些。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宅院,院子都很大,大廳寬敞,可臥室更小。有些臥室看起來比較大,其實分裡外間,裡外間就是臥室,比較小的,外間是會客室或書房,比較寬敞。古代的王府、相府和皇宮也是如此,其臥室雖然比普通的臥室稍寬敞些,但不會太大。

老鄉們為何認為住大房子不好?那是舊社會人的忌諱。

首先,房子太大而失去了主體地位。過去,鄉下臥室的大小,一般不能超過廳堂,或堂屋,如果房間和廳堂一樣大,就必須用牆分開,分成兩個房間。房子裡的房間有主次之分,大堂或堂屋為主次,其它房間為次,其它房間必須小於大堂或堂屋。房主的房間在其他房間裡是第二個主室,其他房間可以和房主的房間一樣大或小,但不能比房主的房間大或小。它和舊時的長幼尊卑有關係。

第二,房子和大堂或堂屋一樣大,都以為不吉利。令人想起辦喪事的時候,老人在大堂或堂屋裡過世,是大屋子,所以人們忌諱,認為臥室太大,睡在這樣的屋子裡不吉利。

第三,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過去,人們認為臥室過大,空間過大,陰氣較重,人擠在房間裡,不利於身體健康,容易生病。所以,舊時人們覺得房間較大時,一般在房間裡多放衣櫃、桌椅,儘量將房間「填滿」。而且把床做成小屋的形狀,六個面,只在床的前面開一面。實際上,舊時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臥室既然是個人的私人場所,不宜過大。

第四,節約用地思想。過去,農村長期受小農經濟的影響,從國家到人民個人,農業都是經濟的支柱,而農業生產靠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常言道「地能產金子,土能生萬物」,人要吃得飽,省得了地就得有更多的糧食。鄉下人認為不住大房子也可以節省土地。古代人的節儉、安居思想,仍然值得我們今天的農業農村借鑑。古代人說:「良田萬頃,日食一升。一座千間,夜眠八尺。」又說:「但存寸土,留子根。」

窮不能走遠路。

窮困不能遠走高飛」,意思是說,家裡窮的人,別遠走高飛。這就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的思維方式。

過去,如果說家裡窮,就不能外出旅遊,走親戚、朋友,出去觀光,那是有道理的。家庭本來就沒錢,還要靠有錢人過日子,當然不行了。那時候,行遠路交通不便,騎馬、騎驢、乘馬車、乘轎子、坐舟費。即使是雙腿走路,在路上吃住也要花錢的。

過去人們旅行,講究「家道中落」,意思是說,家雖窮,但出門到遠方的路上,多帶點錢,主要是為了防備路上的不安定和遇到各種困難。家窮,出去走走,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錢可帶。常言道,「在家裡萬事如意,出門萬事難」,走遠路手上沒錢,更是時不我待。那也反映了當時農村人民求安定的一種心態。

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舊時農村人由於生活壓力大,早已突破了「窮不能遠」的觀念。尤其是清代末,農村經濟衰敗,家中無人能及,貧困使一些地方農村人口不得不走「遠路」。

那時候,為了謀生而走「長途跋涉」有三個主要地區的特殊名稱。在山東河北農村,農民從家鄉出發,經山海關出關到東北謀生,史稱「闖關東」;在明清時期至民國初,山西、陝西北部、河北等地的農民,或因謀生,或因經商,遠赴東南亞謀生,史稱「走西口」;在明、清,尤其是清末、民國初期,我國兩廣及東南沿海的農民,到東南亞經商、打工,部分人已移居東南亞各國,史稱「走南洋」,亦稱下南洋。

也有一些地區,自給自足的農民,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彼此之間也有往來,如南方諸省古道上的挑夫、腳夫、放排者、船夫等。比如,在災荒年代外出逃荒的農民,歷朝歷代都有水旱蝗疫發生,晚清到民國期間,河南農民被迫無奈,沿隴海線逃往陝西以避災。老百姓一副挑子,一頭是家的全家人,一頭是孩子,被人譏笑為「河南擔」,而河南農民不畏譏諷,自編了讓人聽起來很心酸的順口溜:「隴海線上,三千八百站,站著的都是河南擔。現在,各地的農民「南下」,由鄉村到城市,使許多人擺脫了貧困。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1、富不住大屋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
  • 深層看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些值得深思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那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一句農村俗語。在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這些話都是前人的經驗或者是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比如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人有錢了、富裕了,不要住大房子,如果沒錢比較窮,就不要走太遠的路,那表面的意思就是這樣,但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所以,現在住大屋我們是不難理解的。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確實是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當然了這樣的話,是很警示意義的。我們現在看這一句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了。畢竟在我們如今看來,富人住大屋,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很多商人,他們都是住在繁華地段的別墅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主流社會上最為富有的人。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的產生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俗語的產生就是來源於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通過不斷觀察和總結出來的一些哲理論斷,並且通過民間的口口相傳,一直流傳到今天。向人們不斷地揭示真理和傳授經驗。而少不食壯火的說法是年輕人正是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度的食用和進補,避免吃一些上火火大補的東西,以免造成過猶不及,對身體造成不好的損耗。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智慧
    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需要解決生活中最低層次的需求。且不說吃住有多好,只要溫馨、舒適,有自己的家人在身邊,就足夠了。如今有錢人喜歡買大房子,往往是幾百平方獨棟別墅,到處投資房地產。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
  • 張平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大智慧,絕了!
    然而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可取,老祖宗們甚至還因此而將其與其它的事件並列,稱其為「人生四忌之首」,並且總結提煉成為了極其簡單的俗語,前兩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怎麼理解?
    中國有很多俗語,俗語是古人通過長期對人們的生活觀察得出來的經驗之談,往往這些經驗之談,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都是藏有大智慧的。就好比「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樣的俗語。下面我們逐一解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先說何為老不洩殘精?大概的意思就是人老了,一定要注意養精蓄銳!這裡的精大致就是精神頭的意思,要保持充足的精力,要注意休息,做好身體的調理。
  • 老祖宗告誡: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就不知道節制地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去吃一些大補的東西,住大房子,要學會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人。若是在這種情況下,吃了大補的東西,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因此,說來少不食壯火,也是十分的貼近生活的一句話。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屋」在古時泛指休息棲身的臥室而非廳堂或院宅。富不住大屋,這句的意思是說,權重富貴的人家,休息棲身的臥室都不宜過大,很容易破壞風水,壞了自己的運勢,攏不住福氣。
  • 農村「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農村老話「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簡短易懂,又富含深意,聽老人言則身體倍棒,健康長壽,如果不聽老人言,那可能就是要吃虧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句老話的意思。這個時候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已經很好了,如果再吃什麼滋陰壯陽的大補之物,那不光不能起到補充的作用,反而會對身體不好。比如說小孩子和年輕的人,不適合一次性吃太多發物,這樣不光「壯火」,還有可能刺激身體內一些不好的東西生長,從而導致發病。富不住大屋:現如今有錢的人肯定都住大房子,只有條件有限的人才會買幾十平的小樓房。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就一個原則,那就是通俗易懂。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
  • 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兩句才是精粹,說出人們養生通病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現代人年輕人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無可置疑的是,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這就代表著這個國家之中有非常多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能夠促進一個國家的強壯發展,也能成為國家發展的壓力。只能說,任何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人口也不例外。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農村人養兔子,兔子吃的食物,可以去山上採摘兔子菜給兔子吃,甚至平時有種植花生,用花生葉曬乾也可以餵養兔子;兔子居住的地方,只需要一個大籠子或是家裡廢舊不用的儲物室。總體上,養兔子的成本不高。窮人養了兔子,不僅自己可以有兔子肉吃,也可以賣兔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窮人本來就窮了,又養兔子會更窮。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的存在,就說明這個俗語在農村是很有道理的,是受人們歡迎的喜歡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呢?~~兔子和蜜蜂都是養殖業。這兩種養殖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養殖的環境條件不同,殖成本的不同,養殖的技術不同,就會形成了養殖的門檻。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