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應曉燕 記者 張冰清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血管科近日門急診量突增,王明建副主任醫師上一個門診連續收住了三個高血壓患者。
其中趙先生雖說年齡只有52歲,但血壓卻達到220/110mmHg,有點頭暈、右側肢體乏力,若不是女兒逼著他,害怕父親腦梗,若無其事的他還不來看病呢。
聽完趙先生的述說,又看了血壓數值,王明建副主任醫師趕緊給他普及了高血壓的知識和危害,告知這已經是「高血壓急症」,並解釋了為什麼冬季他的血壓會更容易升高,而這麼高的血壓容易發生急性腦血管病和心臟意外等,需要留觀和住院診治,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趙先生這才迅速辦理了入院手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急診科會診時,84歲李老太太,既往有冠心病、房顫,近一周受涼感冒,出現了胸悶、氣短,入院當天晚上半夜睡眠時被憋醒,大汗淋漓,家人趕緊叫了120急送急診科,問診時氣憋的連話都說不出來,聽診肺部就像「開了鍋」,典型的急性左心衰。
其實這些重症的發生都與寒冷的天氣密切相關。
寒冷為什麼會加重心血管疾病;如何做到讓每個心臟病患者防患於未然。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血管科童鴻主任指出,每當冬季來臨時,心臟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高血壓急症、急性冠脈症候群、心力衰竭(心衰)和心血管死亡。
寒冷刺激導致心臟病患者,心肺功能儲備下降,調節能力降低,氣溫、氣壓和溼度的突然變化,大風、下雪等惡劣天氣使得患病機體難以及時調整,容易導致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寒冷刺激可導致冠狀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肌缺血,甚至觸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導致心臟突發事件發生。
如果患者出現寒戰,還會導致機體耗氧量增加,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此外,冬季是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感染不但可以誘發心衰,而且炎症過程還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發展和破裂,與心臟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
如何預防?
1.保暖防寒
隨著早晚溫差的加大和天氣的逐漸轉寒,作為心臟病患者及其家屬,應每天關心天氣預報,根據溫度及時增減患者的衣物和調整其出行活動的安排。
南方地區,室內溫度比較低,應注意增添衣物,採取各種供暖和保暖措施,如使用電熱毯、熱水袋等,有條件的家庭,應打開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將室內溫度調至18℃~24℃。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洗澡水的溫度應根據室內溫度、自己身體狀況和個人平時習慣來調整,如室內溫度過低,應暫緩洗澡。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室內溫度也不宜過高,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2.合理膳食
許多心臟病患者認為,冬季的寒冷可以通過「大補」來抵禦,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冬季仍應控制飲食總量和調整飲食結構,保持體重不增加。
第一,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粗糧、雜糧,少吃肥肉、葷油、油炸食品、糖果、甜點和含糖飲料;並改變進食習慣,努力放慢吃飯速度,細嚼慢咽,不吃或少吃,如巧克力、炸薯片、甜點等高能量食物。
第二,減少鈉鹽攝入:每日攝入食鹽量不宜超過6g。要注意並不只是食鹽裡含有鈉,5ml的醬油裡也含有1g的鈉鹽。儘量減少鹹肉、罐頭、火腿、加鹼發酵的食品等高鈉食物的攝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三,相對增加鉀、鈣的攝入。鉀和鈣在體內能夠對抗鈉的不利作用,應該在均衡的基礎上多吃蘑菇、紫菜、土豆、海帶、大豆、香蕉、柑橘等含鉀高的食物和牛奶、芝麻醬、蝦皮、豆製品等含鈣高的食物。
第四,控制膳食脂類攝入。每日控制食油的攝入量在30g以內,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儘量用植物油烹飪。在植物油的選擇上宜選用橄欖油、茶樹油、花生油、低芥酸的菜籽油、豆油、葵花子油、香油、玉米油等。避免使用豬油、牛羊油、黃油、奶油等。少食動物的內臟,如肝、腎、腦等組織。
第五,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蔬菜一天的量應該在400-500g為宜,水果在100g為宜。
第六,清晨飲水。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清晨起床後,喝一杯水,這樣做有利尿、幫助排便、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作用。
3.適當鍛鍊
高寒地區有「貓冬」的習慣,這對心臟病患者很不利。
儘管活動有危險,但少出門、少活動會減弱身體各系統抗寒能力和機體整體抵抗力,不利於心血管患者的康復。
活動減少容易使體重增加,血糖和血壓水平升高,血脂異常。
心臟病患者運動的原則應該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適當活動,不但可增加體力和身體抵抗力,還能增加患者抗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疾病的遠期預後。
外出活動前,要了解天氣情況,如果遇到寒流、風雪天氣,可以做些室內運動。
出門前除應根據天氣情況穿戴好衣服,還應適當做做熱身活動,出門前身上不能有汗。
但是,對於那些每天堅持運動的患者,在天氣突變時不能強求戶外的規律運動。
冬季天亮較晚,應該調整室外活動的時間,極端寒冷、雨雪天氣、大風、霧霾等情況下不建議心臟病患者進行運動。一般來說,上午9、10點左右,太陽升起後,寒氣消退,在空氣情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運動。應避免迎風跑步。
運動強度主要取決於自己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一般應以不出很多汗、沒有明顯胸悶和氣短,白天不感到很疲勞為宜。
如果運動中出現明顯的胸部悶痛,應停止活動或者休息後減輕;考慮有心絞痛 發作的可能性者,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遇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應積極治療和充分休息。
4.自我監控
心臟病患者的自我監控十分重要。
天氣轉冷之前,患者應該進行一次正規的體檢,總體評估身體情況和疾病的危險程度,內容包括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情況,評價心肌缺血情況,評價心臟功能。
冠心病患者需要檢查心電圖,進行運動負荷試驗(運動平板),必要時行冠狀動脈造影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高血壓患者在家每日至少測量血壓1次,糖尿病患者應按時監測血糖,尤其在氣候變化、情緒波動、失眠、創傷、手術或患其他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更嚴格監測和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
心衰患者應該每日測量體重,並注意尿量的變化,如果尿量減少,體重短期內增加,應留意可能是心衰加重了。
5.正規治療
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服用合適的有效藥物。
應定期到醫院複診,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及其用量,出現不適應隨時去醫院就診。
冬季應在服藥後出門,如果出門時間較長,應該帶上常規使用的藥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冠心病患者攜帶的主要藥物應該是硝酸甘油,因為緩解心絞痛此藥最有效,其他藥物有的效果不如硝酸甘油,有的藥物用法單靠患者自己不易調整掌握。
冬季外出如出現心臟突發事件,應及時呼叫急救系統,因為患者很難恰當自救。
心臟病患者不能過分依賴「急救盒」中的藥物,硝酸甘油也只是緩解症狀,真正的救治還應立即到醫院進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