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
臨床上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服用的降壓藥甚至是兩種的降壓藥,仍然效果不好。這時候就要返回到就診的醫院和大夫,分析分析原因,進一步調整方案,把血壓控制好。系統的分析大體上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1.藥物的原因;2.患者自身的原因;3.疾病本身的原因;4.血壓測量的問題。我們分別來分析一下,並且告訴大家怎麼去處理。
藥物的原因
尚未發揮最大療效:目前正規的降壓理念並不是說要快快的把血壓降到目標值,而是要平穩的下降,一般來說2~4周是很正常的。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大、基礎血壓高的人來說,或許需要更長時間,比如4~8周,這樣可以避免血壓下降過快、過多導致的頭暈等低灌注的症狀。長效藥物半衰期長,每日一次,發揮最大療效的時間也比較長,有些需要2周左右,比如氨氯地平。
藥物選擇不當:目前常用的5大類降壓藥都具有降血壓的作用,但是針對不同的人群還是有不同的選擇,比如說對於心率快、血壓高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普利類降壓藥效果比較好。如果選擇利尿劑,也能降壓,但效果或許就差了些。所以,降壓藥決不能以及隨意去藥店買一點,要經過醫生評估後指導用藥。
不恰當的聯合用藥:對於中度以上的高血壓往往需要聯合用藥,聯合用藥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隨意兩種藥放在一起用就能夠起到好的療效。常用的比較好的聯合用藥方案包括地平+普利/沙坦/洛爾/利尿劑、普利/沙坦+利尿劑,每一種方案都適合不同的患者。
患者自身的原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壓的治療不光光是藥物治療,還要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一點,以為吃藥了,生活無所謂,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鹽高鉀飲食、均衡膳食、戒菸限酒、減輕體重、增加運動、減輕精神壓力、改善睡眠、不熬夜等。認認真真、科學的去做,一定對血壓下降有幫助的。
漏服藥物: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是要連續性的,臨床上經常發現有些患者會漏服藥物,比如說一天、兩天甚至幾天都漏服藥物。當然降壓的效果就不會好,血壓也容易波動。可以用筆記本、記錄卡片、設置鬧鐘等方法提醒自己按時服藥。
疾病本身的問題
中度以上高血壓:有很多的高血壓患者,一發現高血壓就是中度或者重度高血壓,這種情況大多數是需要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藥物才能夠控制血壓,或者需要比較大的劑量。
難治性高血壓:對於使用了3種或3種以上降壓藥仍然血壓不達標的患者,屬於難治性高血壓,要積極尋找難治性高血壓的原因。藥物的治療總是循序漸進的,摸著石頭過河,一開始誰也不知道哪些人是屬於難治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某些特定的疾病導致的高血壓如主動脈縮窄、腎動脈狹窄、慢性腎病、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症、藥物原因、妊娠相關,這種情況下藥物的治療效果確實是比較差的,找出原因,去除病因才能有效控制。
血壓測量的問題
血壓計不準確:無論是使用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血壓計,都要確保測量的準確性。測量工具都是要經過校正的,建議購買大品牌、經過認證的血壓計,測量工具錯了,那降壓藥咋用。
測量方式要正確:血壓的測量不僅要有準確的測量工具,還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比如說測量前要休息5分鐘、測量時不能講話、袖帶鬆緊度要合適、手臂擺放位置要正確,這些都會影響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白大衣高血壓:有些患者平常在家裡面沒有測量血壓,只是到醫院就診的時候,讓醫生或者護士測量血壓。在醫院測量血壓的時候,有可能因為緊張的情緒導致血壓值偏高,這種現象挺常見的,醫學上叫做白大衣高血壓。所以,鼓勵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
總結,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非常重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靶器官的損害,比如心臟、腦、腎臟、眼睛、血管等,降血壓的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沒有特定的公式,每一個人的情況都可能不盡相同。吃了降壓藥,血壓仍然偏高,一定要個體化的分析,盲目的換藥、加藥絕對是不可取的,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
關注知心藍醫生,了解更多心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