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病人問,當發現自己有高血壓以後,他對高血壓很重視,菸酒都戒了,也開始運動了,還吃著降壓藥,但發現自己的血壓還是下不去,很有挫敗感,本來還想著把血壓降下來,降壓藥也停了呢,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詢問他的情況後,才了解,這位患者今年39歲,以前生活習慣不好,菸酒不離手,不愛運動,還經常在外飲食,結果幾個月前在家裡測量血壓,發現自己的血壓比較高,達到了165/101mmHg,自己上網一查,說長期高血壓會發生併發症,甚至會導致尿毒症,就害怕了,拿起父親的降壓藥就開始吃,還戒了菸酒,結果沒想到幾個月過去,每次測血壓依然比較高,最高能達到152/95mmHg,本來他想著血壓將來下停藥呢,但現在這種狀態,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給他的建議是,回家吃飯,做飯的時候少放鹽,一家五口人,每天攝入的食鹽量不能超過30克,也就是每頓飯放的鹽比瓶子蓋多一點就可以,另外,應該去醫院做正規的檢查,按照醫囑正確服藥,不能自己停藥或者減量,如果能做到這些,很大機率不會出現尿毒症的併發症。
回復完這位病人,我在想,很多患者都說自己的血壓難降其實並不是沒有原因,主要是不少患者並沒有做對一些事情,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哪些問題導致人們的血壓降不下來,降壓藥該如何正確服用?
從日常習慣入手,六方面導致血壓升高
高血壓及其併發症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健康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幾乎達到了3成,而高血壓病人總人口約在2.7億人左右,數量非常龐大,要知道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位於第三位,而且我國高血壓控制達標率不足30%。
其實對高血壓控制不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對於高血壓了解不足,沒有足夠的重視;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習慣導致,很多人不想活著不願意改;還有一方面對於降壓藥物有誤解,誇大了藥物的副作用,甚至私自用藥。那麼從日常習慣入手,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血壓升高,或者影響高血壓的治療呢?
1、高鈉飲食
鈉鹽的攝入量和人體血壓的平均水平以及高血壓患病率呈正相關的關係,一般來講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鹽分應該在3-6克左右,但根據調查,在我國主要是北方地區,人均鈉鹽的攝入量是標準量的三倍還多,正如文章開始的那位患者,常年在外飲食,形成了高鈉飲食的習慣,所以應該讓他從現在開始回家調整口味,減少鈉鹽的攝入。
2、肥胖、超重
正常人的體重指數(BMI,計算方法是用公斤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小於23.9的,超過23.9就可以是超重或肥胖,而一旦達到這個狀態,那麼患高血壓的風險就是正常人的4倍左右,此外,即使BMI達標,但如果腰圍太大也是容易患病的,一般來說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大於85釐米,同樣患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由於近年來飲食的改變,我國肥胖人群在逐步升高,根據國外的一項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這可能也是我國高血壓患者較多的原因之一。
3、菸酒影響
這個不用著重說,菸酒對心血管影響太大,都容易讓人觸發高血壓。
4、其他疾病影響
三高,甚至四高都是有相互影響,尤其是高血糖、糖尿病,會導致而人體血管漸行性的損傷,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會合併高血壓。今年我國三高、四高人群增多,導致高血壓人數居高不下。
5、壓力等情緒因素
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壓力卻在增加,而且情緒因素也比較多,焦慮、抑鬱等都可能會影響到血壓。別小看情緒、壓力,身邊有病例,吃降壓藥不管事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研焦慮,睡不好覺導致的。
6、沒有做好血壓的監測
由於對高血壓不重視,所以對血壓的監測也是放任自流,即使做監測了,但由於使用了不正規的血壓計,或者測量手法、測量時間有誤,導致對於血壓的情況了解並不真實,錯誤評估了自己的病情。
說完了日常的影響,我們再來看看藥物的情況,治療高血壓都有哪些藥物?這些藥物是不是副作用很大呢?是不是如傳言說的那樣,一吃降壓藥就要一輩子呢?
降壓藥需要吃一輩子?
我們先回答降壓藥是不是需要吃一輩子的問題,這個可能是每個高血壓患者非常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大家最忌諱吃高血壓藥物的原因,因為吃一輩子藥,就可能要一輩子遭受降壓藥的副作用影響。
實際上,在高血壓前期的狀態時,患者是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調理改善血壓的,而且一旦日常生活的改變能夠保證血壓穩定的話,是不需要長期吃藥的,也就是不用吃一輩子。
而且,即使進入了高血壓疾病狀態,如果通過服藥,血壓逐步正常,而且在醫生的建議下,患者藥物進行減量,甚至停藥,而且在較長的時間裡沒有升高,那麼也不必長期服藥的。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情況是不必終生服藥的。比如是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先天性血管疾病、或者因為懷孕生孩子等原因導致的高血壓,這類情況只要原有的因素消失或者通過治療手段治癒的話,血壓也能恢復正常,也不需要一輩子服藥。
此外,患者血壓高跟壓力或者失眠等因素相關的話,血壓高的時候可以服藥,血壓正常後按醫囑也是可以停藥的。
所以,降壓藥要吃一輩子,並不是絕對的,而是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定,就算降壓藥有副作用,但為了防止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也是要吃的,而且降壓藥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很多藥物副作用已經非常小,對健康的影響有限,比如ACEI類降壓藥不但可以控制血壓,還對腎臟有保護作用。
當然,我們下面也跟大家談談高血壓藥物的主要分類以及副作用。
6類高血壓藥物與副作用
1、利尿劑
利尿劑降壓原理就是排出體內的鈉元素,降低水鈉瀦留,從而減輕血管壓力,不過這類藥物有可能會有低血鉀的情況。低血鉀狀態下,人會感覺噁心,身體虛弱,腿部抽筋等,因此這類藥物進行改進,有相應的保鉀利尿劑,不過保鉀又可能帶來高血鉀的副作用,出現肌肉酸痛無力、心悸、心律不齊、感覺麻木等副作用。
2、ACEI類
ACEI 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剛才我們說了,除了可以降壓外,還能護腎,也是治療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併發症常用的藥物。它的副作用主要是在呼吸方面,容易導致咳嗽,最嚴重的情況是影響到呼吸。
也有資料顯示,ACEI類藥物有可能會影響胎兒在母體的發育,所以孕婦禁用。
3、ARB類
ARB類藥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是通過放鬆血管來達到降壓的效果的。
ARB也常用於腎病的治療,不過它不會導致患者咳嗽,所以它可以替代ACEI,不過ARB藥物有可能導致頭痛、口乾、腹痛等不適,但總體來說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
4、鈣離子拮抗劑
鈣離子拮抗劑也能夠舒張人體的血管,從而降低血壓。其副作用較多,比如頭痛、噁心、四肢腫脹、潮紅,有的鈣離子拮抗劑中成分有變,會導致牙齦增生、腫脹疼痛的情況。
5、β受體阻斷劑
β受體阻斷劑一般不是高血壓治療的一線藥物,它主要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來避免血壓升高,這類藥物會導致胸悶、咳嗽、呼吸異常,如果有哮喘疾病可能會引發惡化。如果有患者使用胰島素,還可能引發低血糖。此外,還有疲憊、運動能力下降等副作用。
6、α受體阻斷劑
這類藥物跟β受體阻斷劑類似,一般多不作為一線藥物使用,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嚴重,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此外還有一個體位性低血壓的副作用。
服藥降壓方法很重要
服藥治療高血壓也並不是隨便拿起藥物一吃了事,做對方法才能幫助改善血壓,保持穩定。
1、選擇正確的藥物
服藥不能想當然,別人吃什麼藥我就吃什麼藥,很多人家裡有老人,也在服用降壓藥物,往往自己血壓高了,就從老人藥盒裡拿出藥就吃,這樣不僅可能治不了病,還有惡化的可能。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病情都有不同,應該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診斷後,醫生會評估患者的情況用藥。
2、儘早服藥
一旦診斷高血壓,需要服用藥物,那麼就要儘快服用藥物,為什麼呢?因為長期高血壓會引發併發症,可能你還沒有感覺,但健康正在慢慢受到侵襲,一旦表現出明顯症狀,往往已經非常嚴重,而且病情也無法逆轉,這時候吃降壓藥的效果也會下降。比如出現血管性疾病,那時候服藥舒張血管,可能收效甚微了。
3、合理搭配用藥
高血壓發展到一定階段,單一的藥物可能無法有效降壓,這時候就可能需要聯合用藥,或者如果多病因引發的高血壓,也是需要聯合用藥治療的。這時候應該諮詢醫生合理用藥,不能盲目,導致併發症以後是沒有後悔藥的。
4、避免頻繁換藥
降壓藥一般最晚服用10天左右有明顯效果,所以證明一種降壓藥對自己是否有效,往往需要2-3周的時間,也就是如果2-3周無效則考慮換藥。但事實上,很多人比較著急,吃兩天降壓藥沒有效果就換一種,結果可能是血壓沒控制住,各種藥物副作用出現了。
5、控好鹽幫助藥物治療
很多患者服藥了認為吃了藥,就不怕高了,但實際上這時候鈉鹽對於血壓的影響依然存在,尤其你服用的並不是利尿劑的話,那麼還是有可能讓血壓升高的,導致藥效大打折扣,還有可能給醫生錯誤的判斷,未來如果加大劑量反而容易出現危險。所以每天每人鈉鹽攝入量,高血壓患者應該保持在5克以下。
6、不要憑自我感覺,而是要注重血壓監測
不少患者血壓高的時候有很多不適的情況,比如頭疼、胸悶等等,服用降壓藥也會減輕這些不適的症狀,但千萬不能以這些不適症狀來判斷血壓是否已經降低,而是應該定時測量血壓,其實也有不少人血壓非常高,但自己並沒有難受的感覺。
另外,不同年齡的人降低血壓的要求也有不同, 比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縮壓控制在150mmHg以下也可,主要看其對於較低血壓的耐受度如何。但如果有其他慢性病,比如糖尿病等,血壓應該控制更嚴格,不是140/90mmHg以下,而是要在130/80mm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