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隊改名字這事!中國足協,請尊重球迷意見及球隊傳統

2020-12-20 騰訊網

猛獁新聞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袁曉強文圖

這幾天,關於中國足協要求各級聯賽參賽足球隊名稱全部要「中性化」的事情在坊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與一年前的說法不同,已經擁有26年徵戰中國各級聯賽輝煌歷史的「河南建業」也被要求必須改名。甚至因為「建功立業」這個成語中包含了「建業」二字,據說也不能被註冊成為新的俱樂部名稱。

【球隊改名字,更應聽聽球迷怎麼說】

16日,河南建業的官微中這樣寫道:「建業不僅僅是足球,更是一種文化與生活,26年屹立不倒,「建業」是河南形象、河南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短短42個字,寫出了河南建業的歷史、寫出了河南建業的輝煌,寫出了河南建業的「質問」、更寫出了河南建業的彷徨。

同一天,我在接受鄭州電視臺採訪的時候也提到:「建業、建業,建功立業,這句話不僅僅寫進了建業的隊歌裡,更是已經植根進建業球迷的心底。」

從相關知情人處得知的消息,河南建業已經正式提請中國足協考慮球隊歷史、球迷感情等等實際情況,希望中國足協允許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繼續沿用歷史名稱。在此之前,國安、申花、泰達、建業和綠城五家俱樂部的球迷組織聯合發布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稱一刀切的做法。

按照中國足協要求,中超各俱樂部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將中性名稱上報給中國足協競賽部進行審核,逾期將不予註冊。

對於這一強硬要求,就有媒體表示,更換了名稱,國內各俱樂部在運營和發展上就能真正做到換「名」如換刀嗎?

按照中國足協的說法:各個俱樂部名字去企業化是為了促進俱樂部轉變經營模式,推動俱樂部市場化發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這是一個從俱樂部長期發展的考慮,為了中國足球更加良性話的發展的好政策。

那麼,作為足球市場發展最重要成員的球迷們,他們的意見中國足協是不是也要聽一聽。從善如流、善莫大焉。

「胳膊擰不過大腿」,作為中國足球現階段最高管理機構,當中國足協做出俱樂部必須改名字,必須中性化的決定的時候,各個俱樂部也只有接受一條路,如果真的因為一個名字而退出了中國足球聯賽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名字,終究只是一個符號,球員努力拼搏、俱樂部規範運營,大家努力打出好的成績才是一切的根基。

作為球迷的我們,更加只能接受現實,唯有把「憤怒、委屈」化為球場上的動力,走進球場,為我們的子弟兵加油助威,給他們以力量。

我就喊「建業加油」,難道足協還能派人捂著我的嘴?

【呼籲,儘快成立職業聯盟,中國足球健康發展】

2016年2月28日,時任中國足球協會主席蔡振華出席《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印發一周年座談會。蔡振華表示,當年年底,將組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聯賽管理機構「中國職業足球聯盟」。而且,中國足協將兌現承諾,「充分發揮俱樂部在職業聯盟中的主體作用」,中國足協不作為職業聯盟的成員進入成立後的職業聯盟當中,並建議由職業俱樂部的投資人推薦選舉聯盟主席,總體以「扶上馬、送一程」的支持力度,穩步推進改革。

2019年10月16日,中國足協就中國足球職業聯盟籌備工作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表示,職業聯盟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底前可以成立,其主席將由16家俱樂部提名和選舉產生,而中國足協將不持有職業聯盟股份。

時至今日,「中國職業足球聯盟」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究竟何時成立仍舊是「鏡花水月」。

其實,諸如俱樂部改革名字中性化這種事情,交給更懂市場的職業聯盟經理人們去決定何去何從才是最好的選擇,中國足協回歸本位做好本職工作,把中國足球的青訓抓起來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10月23日,本文作者在大連體育中心體育場拍攝建業保級戰。

相關焦點

  • 中國足協發文催促各支球隊上報改名,北京球迷做出抵制措施
    截止到目前中國足協收到的三級聯賽俱樂部的總數僅有30%,眾所周知中國足協規定各個俱樂部必須在12月31號之前,上報足協關於俱樂部將球隊名稱改為中性名稱的情況。
  • 球隊中性名早已存在:足協26年前「未雨綢繆」,個別名字仍存在
    相比限薪政策,足協關於俱樂部更名的要求對球迷的影響要更大一些,很多叫了20多年名字很可能就此消失了。球迷深感遺憾,但遺憾歸遺憾,名字還是要改的,很可能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也就適應新的名字了。足協給出的時間節點是12月31日前,就需要第一次提交新隊名,經過幾次審核後在1月底完成最後的審核。審核通過可以參加新賽季的中超,不通過很可能被取消參賽資格。
  • 中超所有球隊都改名字真的能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嗎?還不如這樣
    中國足協官員還有些球隊因為所改的名字不能夠讓家鄉球迷們所滿意,導致球隊失去了大量的球迷。可以說為了改名字這都已經成為鬧劇啦!那麼我們不禁就有一個疑問了,中超所有球隊都改名字真的可以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嗎?
  • 粵媒:建業改名程序上缺乏對球迷的尊重,對足協新政也缺乏尊重
    直播吧1月5日訊 河南建業此前宣布,針對足協中性化政策,球隊擬更名為「洛陽龍門」,這一消息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羊城晚報》也就建業改名一事進行了評論,粵媒直言,建業此番更名在程序上缺乏對球迷的尊重,也缺乏對足協新政的尊重。
  • 請留下「河南建業」!建業球迷最後的抗議!足協請別再冷眼吃瓜!
    看到標題進來的球迷,請別驚訝,也請各位能夠耐心看完這1k字。我不是建業的球迷,但我能理解他們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一切。關注中超的球迷也許已經多少了解一些,不止是河南建業,2020年足協頒布了關於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通知,其範圍涉及中超、中甲、中乙所有球隊。在已經提交新名稱的俱樂部中,河南建業的球迷的抗議是最激烈的。
  • J聯賽球隊當年是怎麼改名的?K聯賽球隊為何還有企業名稱?
    中國足球如今推行中性名,表面上是為了日後的足球文化和傳統,但其實,中國足協已經對球隊不得異地搬遷的禁令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前就有消息傳說,足協對「異地轉讓」的政策開始鬆動,四川的一直球隊就有可能遷往深圳。而且,中國球隊的投資方大多都是民營企業,這兩年國企都已經開始從足球圈退潮,而地方政府單位更是幾乎就沒有涉獵過足球圈。
  • 這個「城」,那個「人」,中國球隊為什麼起不出來好名字?
    中超賽季結束了,各個隊不是忙著續約和引援,而是忙著改名字。據說,目前除了大連人隊不用改之外,其他的球隊都要改,這不,廣州富力急急忙忙的把自己改成了廣州城隊。於是,網友們呼籲,廣州恆大趕緊把自己改成廣州聯隊吧。正好一個藍一個紅,廣州城對廣州聯,我們看著也舒坦。
  • 相比較J聯賽和K聯賽,中超球隊中性名真的並不是想改就能改
    目前距離中超球隊中性名申報截止日期已經過了兩周的時間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球隊的新名稱還沒有敲定下來呢?這其中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你能想像一些傳統中超球隊改名後的情況嗎?或者你能想像這些傳統球隊能改成什麼新名稱嗎?
  • 地域文化+球隊歷史!這波中超球隊隊徽非官方設計你給幾分?
    距離足協要求的「2021賽季之前所有球隊隊名完成中性化改造」大限,只剩下短短幾個月時間了。屆時若未能通過中國足協認證,將不被授予聯賽準入資格。中超聯賽歷來有著「房地產聯賽」的稱號,「去企業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一點,足協或許應該向籃協取取經。
  • 大部分球隊仍在按兵不動 俱樂部改名為何這麼難
    下個賽季,國內三級聯賽俱樂部的名稱必須「去企業化」,這是中國足協的強制性要求。通知下發已將近兩個星期,更名進展如何?根據足協昨天官方通報的相關情況,目前僅有30%的俱樂部提交申請,雖大部分都符合要求,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俱樂部「按兵不動」。
  • 改名不算完,中超12支球隊還需改隊徽,廣州恆大逃過一劫
    說到中國足球,就不得不提足協近日推出的中性名政策。中性名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關聯含義的名字,旨在切斷球隊與金主之間的「關係」。以便避免金主退出中國足壇後,俱樂部不至於隨著新的入主而變更名稱,這樣也就有利於俱樂部文化的延續。不過,目前這一個看似利大於弊的政策,卻在中國足壇引起不小的爭議。
  • 足協籃協都在北京,如果都搬出來,中國足球和籃球會進步更快嗎?
    而足協也是在北京,中國足協要求俱樂部改名字,但是北京國安對這件事情持反對意見,北京市足協也施加了壓力。國安也把體育局搬出來調和了,但是不知道足協陳主席能給面子嗎?
  • 一切都結束了,足協宣布十七職業球隊尚未提交表格
    中國足協正式發布了中國足協、中國足協三大聯賽的工資獎金確認表。許多意想不到團隊以及預期團隊未能按時提交工資和獎金確認表,這意味著他們的財務狀況出現了問題,團隊放棄參加中國職業聯盟,大部分團隊被解散或委託。
  • 中國足協中性化改名為何遭質疑?歐洲主流聯賽其實也有特殊條款
    中國足協的鼓吹者、體壇周報的某位記者最近連續撰文呼籲中國足球學習日本,聲稱日本球隊沒有企業名字,這其實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這位記者的無德,而且沒有文化。 日本J2聯賽有一隻球隊叫松本山雅,球隊位於松本市,松本是地域名稱,而山雅則就是一家企業,是一個咖啡店。球隊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球隊在1965年成立之初,球員經常會光顧這家咖啡店,咖啡店老闆也會無償的請球員們喝咖啡——這算不算是一種贊助呢?顯然已經無從追究。但日本J聯賽更名時,允許松本山雅保留「山雅咖啡」這個名字。
  • 國安應對中超改名有妙招,新名字曝光,到時直接改就行
    大家好,我是條條,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中超賽場和中國足球的資訊,請關注我吧。 這幾天最火的消息應該就是足協的新政策了,除了限薪令和職業聯盟以外,對球隊「一刀切」改名的要求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此前足協的要求是2004年以前就在使用的名字的不用改,但是最新政策顯示,所有的球隊都要改成中性,也許下賽季像國安、恆大、蘇寧、建業這些名字我們都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 足協考慮中超擴軍:最快2022年執行,預計擴到18支球隊
    北京時間11月25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聯賽會議,本次會議討論了多項議題,並且最終確定了新的政策。其中俱樂部和球迷最關心的球員降薪、俱樂部改名、聯賽擴軍等都有了答案。備受俱樂部和球員關心的降薪問題,今天正式有了定論。
  • 老牌球隊新名稱10選1,球迷:沒一個滿意的!
    在本賽季聯賽結束之後,中國足協推出了中性化名稱的新規。下賽季各級職業聯賽隊伍,將會採用全新的中性化名稱徵戰。儘管中心化名稱遭到了眾多俱樂部球迷的反對,但是足協改革的決心是不容動搖的。在足協強硬措施之下,各支俱樂部都在籌劃俱樂部新名稱。
  • 青訓沒有質量,俱樂部連年虧損,何來底氣強迫球隊改中性名?
    北京時間1月1日,中國足球在這一天又一次迎來新的衝擊,首當其衝的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唯一的一支沒有進行過改名和贊助商的老牌俱樂部,河南建業宣布更名「洛陽龍門」也令許多的建業球迷感到不滿,有球迷聚集在建業俱樂部門口,拉出了橫幅,怒斥俱樂部改名的行為。
  • 改名之後,中超12支球隊還需改隊徽,廣州恆大倖免於難
    談到中國足球,不得不提到最近足協出臺的中性名字政策。中庸名稱顧名思義是沒有意義的名稱,目的是為了切斷球隊和國王之間的「關係」。這樣就避免了金主退出中國足壇後,俱樂部不會因為新成員的加入而改變名字,這樣也有利於俱樂部文化的延續。
  • 足協新政最終拍板:國安魯能等名字必須改,陰陽合同遭降級處罰
    另外根據足協此前的規定,俱樂部需要在新賽季開始前確定新隊名以及續約需要限薪後的金額擬定合同。此前存在異議的改名政策如今迎來最終敲定,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俱樂部投資人大會。會議上最終確定限薪、中性名以及俱樂部投資限額等規定。這一次會議拍板決定了各項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