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那塊上海炸豬排……

2021-02-27 動感101

本期微侃秀由動感101+看看新聞網 聯合推出

昨晚《舌尖上的中國》放大招,甩出了火鍋、牛肉麵等謀殺口水無數的「殺手級」美食。而作為上海的代表,炸豬排在美食林立的《舌尖》中也毫不遜色,錘子拍松,沾蛋液,沾麵粉,再一層蛋液,最後沾上長條麵包糠入油鍋深炸後取出切條,吃的時候一定要蘸辣醬油……寫到此處101君口水直流。(當然,作為夜貓族的你,銅川路,肇周路,一塊炸豬排一碗麵你懂的)

====一起來看看還有什麼好吃的====

「海派西餐」,分為法式、意式、俄式、英式、德式幾大流派,其中俄式的更是因為經濟實惠,在上海十分受歡迎,最有名的就要屬「羅宋湯」了。當年,「霞飛路」(現在的淮海路)上的很多西餐廳,其實都是俄式的,以至於南昌路上的公寓房外國租客,以羅宋人居多。

上海開埠後,西方文化逐漸開始影響上海,西菜館也隨之在上海開立。據文獻記載,上海的第一家西菜館,是位於福州路的「一品香番菜館」——為什麼叫「番菜館」,原來,當時的西菜又稱為「番菜」,「番」,在中文裡本就有外來的意思。

雖然在當時,吃西餐是非常時髦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國人一開始難以適應西菜的烹飪方式,就比方說,這半生半熟的牛排。上海西餐於是便汲取各國西餐的精髓,而逐漸形成了法式、意式、俄式、英式、德式幾大流派:法式注重用料和精緻;英式注重調味;意式注重原汁原味,各有各的特色。

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發生後,大量俄國難民湧入上海,這些上海白俄被上海人稱為「羅宋人」,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開設了大大小小40餘家俄式菜館,它的「一菜一湯」(即羅宋湯、麵包加黃油),因經濟實惠瞬時風靡上海。

1937年前,上海有西菜館達到了200多家,尤以霞飛路和福州路最為集中。其中福州路(舊稱四馬路)更是因此被稱為「四馬路大菜」。當時,有名的西餐館有「紅房子」、「德大西菜館」、「凱司令西菜社」、「蕾茜飯店」、「復興西菜社」和「天鵝閣西菜館」等。

「紅房子」、「德大」、「凱司令」這些都太有名氣了,現在依然在經營,就不多介紹了。「蕾西飯店」在哪裡呢?南昌路、陝西南路口,現在那一片都拆掉了,過去它叫「蕾西西菜社」,儂看,連名字都很有上海味道,不叫「西餐」,而叫「西菜」。我只聽爹爹說起過,這家的葡國雞很有名,還有金必多湯——Comprado Soup!西餐館子裡賣的「奶油雞絲鮑魚鴿蛋湯」,或「雞絲火腿魚翅湯」,都是「金必多濃湯」的不同版本。


Comprador,即「買辦」。買辦者,中西商人之中間人也,上海人(至少在餐館裡)稱「金必多」,北方人則叫「康白度」,魯迅曾經用過一個筆名,就叫「康白度」。不管是「金必多」,還是「康白度」,都跟錢有關(胡蘿蔔象徵「多金」)。至於其原始出處,當然不會是賭場,虞洽卿路(西藏路)的「晉隆」是一說,也有說是福州路上的「一品香西菜館」。

上海解放前後,是上海西餐的一個轉折點,大量西餐館陸陸續續關門,僅黃浦區一區,在公私合營後就只剩下了18家西菜館。加之當時物資匱乏,對平民百姓來說,「開洋葷」並不是一件常事。但上海人不論是出於對西餐的熱愛,還是對老生活的懷念,仍然想盡辦法,在這艱難封閉的年代吃西菜。


一種方法,就是用各種本土食材,來代替西洋進口食材,如用大閘蟹代替海蟹;用自擀的蘇打餅乾末,代替麵包粉等。西餐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更是徹底被取消,紅房子被迫更名為「紅旗飯店」,賣起了中式食堂菜。

改革開放後,上海正宗的西餐館數量陡然增加,真正做海派西餐的餐廳日漸減少,如天鵝閣、復興西菜社、蕾茜飯店等,都在上世紀90年代關閉了。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正宗西餐館在上海開設,海派西餐館便更加式微,現在所剩的也就只有德大西菜社、凱司令西菜館、紅房子西菜館等幾家了。但是,蘸辣醬油吃的炸豬排、羅宋湯、土豆色拉等,仍被認為是「老上海」的味道,卻是飛進了尋常上海人的家中。

上海羅宋湯

上海的羅宋湯,雖說源於俄國的羅宋湯,但是味道、做法完全不同。因為,俄式羅宋湯裡的紅菜頭,並不適合在上海這樣的氣候條件下種植,且上海人不習慣羅宋湯酸酸的味道,故而上海人用捲心菜替代了紅菜頭,用番茄醬調製湯色,並且增加甜味。

上海羅宋湯的一般做法,是先將番茄醬用油炒制,以去掉酸味,再加入白砂糖,從而達到酸中帶甜的效果。有些做法還會以牛肉湯為湯底,並加入紅腸、洋山芋等材料。

再考究一點,還有一道關鍵工序:「著膩」。中式「著膩」用的是生粉,西式「著膩」就要複雜得多:要先用少許精緻油、或橄欖油起鍋,慢火中放入乾麵粉,需要極大耐心地緩緩拌炒,直至色澤微微變棕——「著膩」出來的羅宋湯是濃湯,更有口感。

在上海,羅宋湯尤以德大西菜社和天鵝閣等的著名。到了午後,總有打扮得體的上海老太太,在家人或小姐妹的陪伴下,到德大吃碗羅宋湯,嗲悠悠地說些老故事。

當然,隨著羅宋湯之後日益家常化,羅宋湯的做法在上海民間,也就隨著家庭的口味千變萬化了起來,我姆媽就是歡喜「鑽研」羅宋湯的高手,她還有不少訣竅,比如,「不能用番茄沙司,一定要用番茄醬」,「番茄醬最好再要油裡炒一下」,現在她流行在羅宋湯裡放少許辣醬油來調味——果然,味道變得更鮮。

上海炸豬排

上海炸豬排的做法,改良自奧地利國菜維也納炸牛排,而炸豬排與牛排不同,它顯得更加市井。炸時要裹上麵包粉,外脆裡嫩,但又不會十分油膩。在物資緊缺的年代,上海人還會用蘇打餅乾,自己將其擀碎來代替麵包粉,也別有一道風味。

切豬排的時候,一點不費勁。「懂經」的人知道,要切成長條吃,吃一點切一點。年紀大的老上海,吃三分熟的菲利牛排,還生怕吃壞肚子,但是吃炸豬排就很放心,這味道有一種家的親近感。難怪一些老華僑說,跑到紅房子或者新利查,吃到那酥脆香嫩的炸豬排,才真正感覺回到上海了。


說到炸豬排,就一定要提一提,上海產的黃牌辣醬油,「吃炸豬排蘸辣醬油」,這也是上海獨一無二的吃法,而上海辣醬油的口感與原料,也有別於原產地英國的喼汁。

醬油其實並不是醬油,在上海,辣醬油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西餐廳推廣到其他食品。首先生產辣醬油的,是梅林罐頭有限公司(1933年),使用梅林牌金盾商標;1960年,梅林罐頭有限公司的辣醬油產品線,移交泰康食品廠生產,更名為「上海辣醬油」,改用金雞牌;1990年又改為泰康黃牌、泰康藍牌兩種。

上海色拉

洋山芋色拉,一般稱作上海色拉,做法通常是用切丁的煮熟馬鈴薯和切成了小方塊的紅腸,以色拉醬拌勻,再配以碎蘿蔔末、豌豆丁等突出色彩的對比。現在,上海色拉所用的色拉,都是能在超市購買到的現成的色拉醬。然而,更為精緻的做法,是將色拉油、蛋青、蛋黃醬,進行長時間的攪拌,這樣人工調製出的色拉醬,味道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土豆色拉看似平凡,其實很難做,做關鍵是土豆的口感,還有醬料。土豆色拉吃起來界於「塊」與「泥」狀之間,口感非常細膩。有歐洲的朋友曾對我說,來到上海生活,發現上海人家庭裡做土豆色拉的水準,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實際上,「海派西餐」還有許多著名產品,如今,它們雖然有個洋裡洋氣的外國名,其實卻是正宗的「上海製造」。

比如,老大昌的拳頭產品「拿破崙蛋糕」,法國人都未必知道。它是一種千層餅,層層疊疊之間鋪著鮮奶油和核桃仁,是正宗的上海師傅所創,與拿破崙沒有一點一滴的關係——現在倒好,因為掛了一個外國名字,所以可以騙騙不懂上海的「野人頭」,有些店賣得還特別貴。

還有就是「烙蛤蜊」,最早是由紅房子的主廚俞永利在法式名菜——烙蝸牛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1946年後,法國蝸牛逐漸斷貨,紅房子欲圖想出新品種以取代蝸牛,最終在多次試驗下,本土貝殼類海鮮蛤蜊被選中了。法國總統蓬皮杜訪滬時也曾品嘗這道菜餚,並稱其為中國人發明的法國菜。

這就是「上海人的西餐」,特點就是無所謂法式、英式、德式,什麼好吃就煮什麼,西餐中吃,真正的「洋為中用」。

================

歡迎微博搜索「動感101」關注我們

同時歡迎大家通過動感101微信在節目直播時段與我們的DJ互動

動感101收聽方式 上海地區 FM101.7

或在APP STORE 及安智市場搜索「動感101」

大聲聽音樂 動感101 (*≧▽≦)ツ


相關焦點

  • 上海人的最愛 炸豬排
    柔嫩鮮香的大塊豬排肉配以香濃秘制的獨特蘸汁,不斷散發的誘人香氣,惹的人是口水連連 . 一口咬下去這實實在在的口感,讓人不得不愛呢!【推薦店家】名藏炸豬排【美味區域】虹橋路1438號古北國際財富中心2期裙房高島屋07-05【人均】75元【上榜理由】這家日料主打炸豬排,豬排不僅厚,外層也跟上海炸豬排不同,顯得非常鬆脆
  • 上海炸豬排源自維也納?!
    接著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起來,浸潤每塊豬排。這黏乎乎的豬排還有重要一步,便是裹麵包粉。麵包粉顆粒較粗,為了防脫,最好再反覆錘呀錘,讓麵包粉均勻、牢固、好像不顧一切地幫豬排融為一體。然後,再投入油鍋裡炸,看好油花翻騰,再撈起瀝乾,送入盤中。老吃貨們還覺著講,其實做上海式的炸豬排一點也不難,老底子,就算經濟條件一般性的人家也可以吃這樣一餐。
  • 《2017老上海炸豬排》終極測評,上海小囡記憶裡的老式炸豬排都在這裡!
    只要你生活在上海很難不被這塊金黃誘人的豬排吸引相比日式炸豬排老上海炸豬排吃起來更多了一份情懷
  • 來一塊正宗上海炸豬排
    本微刊由動感101+看看新聞網聯合呈現炸豬排是幾代上海人的集體迷物,很少有上海小囡說到「炸豬排」三個字音調不變歡快的。其實做上海式的炸豬排一點也不難,再潦倒的人家也可以吃這樣一餐:豁了邊的瓷碗盛著紅紅的羅宋湯,用竹筷子彆扭地夾起炸豬排撕咬。即便有時候顯得侷促,簡陋,粗糙,那也是上海人家餐桌的一種時髦。
  • 美食百科 | 炸豬排的做法步驟 炸豬排用什麼肉
    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炸豬排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  所需食材  原料  豬夾心肉250克,鹹麵包屑100克,雞蛋1隻,麵粉50克,花生油1000克,紹酒5克,精鹽2克,辣醬油50克,味精1克,蔥結1個,姜塊1塊,胡椒粉1克。
  • 上海米道 一塊豬排,一碗湯麵,上海味道
    不僅如此,這豬排衣著也樸素,裹了層蛋液,油裡一炸,就送上卓了,我見猶憐哪。不過,師傅火候掌握的好,豬排沒炸老。骨頭邊上的肉最好吃,咬起來有韌勁,還帶點焦香。相比之下,別家掛厚面衣的,保護太好,肉質反而生嫩,吃口不佳。這點,竟然也像蕭紅,沒有靠山,跌打滾爬,人生雖蒼涼,亦是精彩。
  • 想給發明炸豬排的人頒個獎!
    炸豬排源自哪裡,食帖君和其他人產生了分歧:它不是應該來自日本嗎?但來自上海的同事一口咬定,這是十足的上海小吃,又叫炸大排,淋上醬油吃「米道老靈個!」百度解惑!原來日式炸豬排和上海炸豬排無一例外是從海外傳入的,它們的「老祖宗」是來自奧地利的維也納炸豬排。「孤獨的吃吃吃」豬排特輯,將其與麵包、生菜絲和番茄組合成三明治,加入的蘋果片更是解除油膩,讓口感升級——大概連麥兜看了,都會忍不住想吃吧!🐷
  • 點一塊豬排,看著它如何炸出來
  • 日式炸豬排工藝全揭秘(含特製醬)
    先講豬種,日本很多炸豬排都是三元豬。又比如上海地區的炸豬排會使用帶骨的純瘦外裡脊肉,炸好後扁扁的,直接搭配辣醬油食用。 比如說這是我在上海勝政吃的炸豬排,成品厚度在1.5個手指接下來你是不是以為我該敲豬排了敲打豬排其實是維也納炸豬排的方法,雖然可以破壞豬肉的結構,起到軟化瘦肉的作用。
  • 《孤獨的美食家 第七季》咬一口就顫抖的超厚炸豬排
    第一話 琦玉縣上尾市 本町的炸豬肩裡脊套餐豬排的厚度讓叔吃驚啊,不禁拿尺子量下,長16cm,寬10cm,厚4.5cm第一塊炸豬排來一波炸豬排醬加點芥末,沉甸甸的肉排用筷子加起來都覺得有點重,小心翼翼送進嘴裡,酥脆的外皮包裹著口感香嫩的豬肉,讓叔不禁感嘆這是何方神聖,叔只能笑了。
  • 日本大叔辭職賣炸豬排,為何價格雖貴,仍座無虛席?日本人為何愛吃炸豬排?
    三谷用於炸豬排的油也與其他豬排店的不一樣。三谷選擇的是非常少見的豬腸繫膜油。據說這種油在受熱過程中熱量不易流失,也非常方便控油。麵包糠選擇了「共榮食品」推出的麵包糠。顆粒大且細長的麵包糠在炸制的過程中吸油量更少,最後再用餘熱榨乾水分,因此外皮的口感並不油膩。在炸制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油溫控制到110度。
  • 小榴槤錫城豬排親測指南出爐了!趕緊來一塊咩!
    今天,小榴槤就帶大家走街串巷探尋錫城這些口味上乘的炸豬排不管是古早味的老無錫炸豬排還是蘸著辣醬油的上海炸豬排亦或是日式的厚切豬排只要好吃咱就買買買,吃吃吃喜歡脆脆外皮的,可以選擇麵包糠版本,喜歡簡單粗暴直接吃肉的,那就選另外一款咯。兩款豬排的肉肉都鮮嫩可口,肉控表示敲滿足。地址:人民西路37-8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對面)電話:18168388652大排:7元/塊
  • 一斤豬肉炸超級豬排,比臉還大真壕氣!
    熱衷於學習的臺臺,萌生復刻這塊豬排的想法,根據白鍾元老師的方子復刻出了這塊豬排的特點,在於醬汁和尺寸,前者需要熬高湯、炒奶油麵糊(Roux),後者則需要一塊400~500g之間的豬裡脊,不斷捶打成薄薄的肉片,調味裹粉入鍋炸至酥脆。
  • 滬上最好吃的日式炸豬排全珍藏
    講究厚切的日式炸豬排最最最最厚實啦!當被切得端正的豬排被端上桌,酥脆金黃的外殼正裹著紋理分明、噴香誘人的豬肉。
  • 【文末有現金紅包】假裝低熱量,炸豬排也能做沙拉?
    炸豬排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存在並不是什麼饕餮美食但隔段時間就要想一下對炸豬排印象最深刻兩座城市就是上海&日本在上海炸豬排是許多海派西餐廳或老牌小吃店的招牌菜。相比於半生半熟的牛排,炸豬排更加親民,美味實惠卻又不失洋派,這便是舊時上海人所追求的「腔調」。
  • 東京閒逛淺草寺,逛完吃頓炸豬排細數東京推薦的四家炸豬排餐廳
    我是若菜,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東京必吃的四家炸豬排餐廳,我推薦的不光好吃,而且會是離著名的淺草寺、秋葉原等景點比較近,在吃完之後還可以逛逛景點,來,看文章吧,如果文章不錯的話麻煩給我一個點讚關注或者評論哦!
  • 上海最花心的豬排,魔都最肉慾的壽司
    上海最花「芯」的豬排起司杏鮑菇、金槍魚、韓式泡菜連日本豆腐都和它有一腿
  • 最受歡迎的炸豬排日料店,約不約!
    在大餐上桌之前,高麗菜、芝麻、味增湯和米飯會先上桌,讓你好自己先行「準備」。因為豬排都是現炸的,也許是怕客人等的無聊,白芝麻乖乖地呆在碗裡讓客人自己磨。豬排上桌時已經切好了,可以看到它充滿汁水的橫斷面。
  • 我只炸豬排,每一口都是百分百大滿足
    用只保留了一公分左右脂肪的三元豬,炸的豬排。一看就好吃到炸!然而,花吃姐姐,卻炸不出這麼極致的豬排。有個非常專一的傢伙,他就可以!只炸豬排。那時候,杭州幾乎沒有太多正宗的日料店,木木亭的手繪風格菜單,「照燒」「味增煮」「丼(dong)」,好多人那時候都是第一次聽說。
  • 10秒鐘教會你,補中益氣、強壯身體的 脆炸豬排
    隨後斬成2釐米寬的長條,每條均勻地帶上排骨,把排骨置容器中,加進所有的佐料拌和,再加幹澱粉E匙掛糊,鍋內加油燒至七成熱,將排骨逐塊放入,炸到外脆裡熟即成。 關鍵:油溫不可太低,可分兩次炸,第一次炸熟,第二次升高油溫再炸脆外表。 特點:色金黃,外香脆,肉鮮嫩。